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04648

【导言】此例“学会看病教学反思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1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1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当过多年医生的母亲不但不给儿子找药治病,还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母亲用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独自应对生活的本事,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之后我设计了一组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母亲看似“狠心”实则“尽责”的爱。

本课的教学,具体体此刻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角转换,入情入境。

在让学生解第一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可是你的妈妈让你一个去医院看病,你心里会怎样想”有的说:“妈妈,你真狠心,我生病了还让我一个人去医院!”有的说:“妈妈必须是不爱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学生很快进入主角,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为学生供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为学生供给进取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小组活动,体现自主性。

小组活动时,我出示学习目标: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述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学生学习时,教师巡视、倾听,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

任务布置后,小组学习情绪高涨,学生们以本组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的小组学生快速默读,有的小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学习,有的小组根据文中对话多的特点分主角朗读……,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有的边读边作记号,方法各异。

2、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文中母亲说:“我想我必须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我问:“你认为文中的母亲狠心吗”对此,学生持两种不一样的观点:狠心和不狠心。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教室分块坐好,然后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两种不一样的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为了证明自我的观点,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和口头表达本事,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双方统一了观点,母亲看似狠心的表现实则是一种爱,一种尽责的爱。

三、拓展延伸,将文本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所学落到实处。

学生理解了文中的资料后,我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实际,谈谈自我的母亲是如何爱自我的。然后要求他们用自我喜欢的形式来赞美自我的母亲,最终让学生说说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这样的设计,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母亲的爱,明确了今后应如何回报母亲的爱。能够说,这个设计既深化了课堂教学资料,又教会学生感恩,即要感激母亲对自我的养育之恩。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上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学会看病》。课文详细描述了一位医生母亲,在一次发现儿子感冒了之后,没有像以往一样,在家里给孩子开药,而是鼓励他自己去医院看病的一系列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过程,表现了母亲柔肠百转的舐犊之情,成功刻画深明事理的母亲和独立自强儿子的形象,揭示了为人父母,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得到磨炼,同时使自己更加成熟的人生哲理。文质兼美,情感细腻。编者意图有二:一是围绕单元语言训练点,进一步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一定的描写方法,表现父母之爱的;二是围绕单元主题,使“父母之爱”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主题更为丰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在备课时,我就想到了于丹教授在做客中央四套《文明之旅》栏目,在谈到什么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时,她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成功的分离作为它的目标,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越早成功地分离,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越好。成功的分离是一种更节制,更内敛,更深沉的爱。

由此,我还想到,父母的`爱以分离为目的与老师传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最终能独立阅读、自主表达,这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最终走向独立的纽带。作为略读课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自己去独立阅读、

写批注、探讨交流。应该说,他们的自学效果不错,他们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去品味感悟;最后补白儿子的内心活动,以写促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总结全文,并推荐课文阅读。

整节课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学生走进文字,教学的过程与所取得的效果还算过得去。

一、把握略读课文类型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主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然而略读课文一般篇幅冗长,教学时数少又是不可变更的事实。这对矛盾就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一番整合、取舍,达到突出重点、长文短教、一课一得,才能在有效的时空里消化大篇幅的阅读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整堂课粗线条地安排了五个环节: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2. 抓关键词,了解大意。3. 再读课文,体会情感;4.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5. 读写结合,理解母爱。在 “学习语言和心理,感悟别样母爱”上,从研读母亲心理的句子入手,以一个大问题统领整堂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以重点句为突破口进行研究,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从而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二、以心理线索为切入口

“研究心理”分两步走:一是抓文中母亲的心理线,研究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心软到后悔到忐忑不安”,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第二步是进行写法迁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写话练习再次体现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达情感的特点。这样安排,不仅使整个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温度”,也体现了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学生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这种特别的爱也就水到渠成,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以扎实的语言训练为目标

语文学习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重语言实践。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效率就下降了。所以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绪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依托文本授之以法,循法而学,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 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 “忐忑不安”、“按图索骥”、“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教学到位有效。并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这样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情味及意蕴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立体形象感。就这样引领学生一个个地品味词语,一次次地体会文本所承载的情感,一层层地体现母亲的爱子情深这个主题。

四、关注群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利用《学会看病》与《剥豆》两篇文章的相似性: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母亲内心的独白)反映母亲矛盾的内心世界是写作上的最大亮点。让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色,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同时将精彩

的结尾品读到底,实现表象化的体验到植根语言扣人心弦的情感升华!

想法很完美,现实很残酷。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急待改进:

1、时间安排得不够完美,有点先松后紧。前半堂课自己未能进入教学状态,紧张得放不开,以致头脑出现空白点。课堂在我影响下,变得有点沉。

2、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操之过急,学生未有好的发现时就匆匆告诉答案。总是喜欢抢过学生的话语权,当学生不能说到我预设的点子上时,容易自己生拉硬拽,牵的痕迹过重。对策——学会放手,学会静默,学会等待!

3、评价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3

《学会看病》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1篇阅读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应对生活的本事,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我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我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当锻炼儿子独立应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能够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靠,更坚定了母亲“应当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当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我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并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述,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经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本事。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

由于这是1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经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述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进行交流。在体会母亲感情时,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最终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谈谈自我学习课文的感受,或者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谈自我的类似经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正如我的意料,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事小事都有父母包办,哪怕一点伤风感冒父母们都紧张得不得了,第一时间带孩子们上医院看病,从没有像书中的母亲一样放胆让孩子们自我上医院看病,所以,对于书中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他们中大多数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一小部分同学却很渴望像小男孩一样去尝试,但他们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家长们肯定很担心他们,害怕他们会出意外。教学中,即使我们千方百计期望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的本事,但在现今社会,孩子们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根本很难实现像书中的母亲那样放心让孩子独自一人看病的,如何真正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自理本事,这真值得每一个父母思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