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301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篇】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但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询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说一说你熟悉吗?)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课件2-4)

生:20世纪。

师: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课件5)

3.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生:什么是“世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爱思考的学生。

师:那你们知道“世纪”是什么意思吗?

师: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

师:那“呼风唤雨”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二、自读课文

1.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从你开始读。生开火车认读:

板书:

幻想   维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因特网   呼风唤雨     归根到底     腾云驾雾

3.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听范读是怎么读的。(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师: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课件7设问句)

(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句:反问句是疑问句,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例:"语文真的这么难么?")

师:同学们明白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了吗?

好,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8)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指名说一说)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课件9)

师: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吧(课件10)

师:让我们一齐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3、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想一想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来解决,好吗?

四、作业

1、同学们,在下课之前,看看老师还给你们留了哪些作业呢?

(课件展示)

2、下课,再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第二篇】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1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又因为课前是不让学生预习的,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课下愿意去了解、探索科学知识,而不是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从而失去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

课文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耕”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农耕社会”等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

一、紧扣教材、钻研文本,设计有效提问。

什么是“呼风唤雨”?“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导入新课时,本来我审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就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世纪”和“呼风唤雨”的理解非常到位,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如果此时还要质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于是我去掉了这一环节。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

三、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让学生体会到身为忠告人的自豪感,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处我不满意的地方。

1、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有让同学们合作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样一个设计。当学生问道“农耕社会”这一词语时,我说接下来的学习中会遇到,那时我们再理解。其实应该适当地将这个词语点一下,一会儿再遇到这个词学生一定会更有体会。

2、在理解“发现”“发明”两个词语时,学生自主理解的意思并不到位,这时我随机造了两个身边的句子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去用这两个词语亲自造句,他们的理解会更透彻,体会会更深。

3、在引导学生找到过渡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对过渡句的阐述不够到位,应该举出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体会。

4、在引导学生找出过渡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后,以农耕社会和20世纪作比较,学习这种说明方法。我让学生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找出表示“发现”和“发明”的句子,分别用“——”和“~~~~”画出来。学生找得非常准确,但在此时我更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这些句子,充分地去感受、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体验农耕社会和20世纪有多大的落差。

也许金无足赤,课无完美,再潜心地设计也会从课堂实践中看到不足,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堂课我感悟到只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我只有通过认真总结得失和更多的学习、锻炼来有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三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3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qián,不能读成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四、相关链接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第四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1篇说明文,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类文章,觉得读起来没有意思。但在教学这课时,我却发现学生对这类课文非常感兴趣,学起来热情很高。因为自己对教学这篇课文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在备课时认真观看了教参后附带的光盘,从中汲取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它上成科普课,而是上了一节很有“语文味”的课,我想这也是学生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吧。

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并通过题目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讨论“从哪里看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教学这两段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最后,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的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的高科技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2,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呢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师:现在你知道还有哪些科学技术了吗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原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3)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 谈谈你的感受!(生答。)

(4)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生读。)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生齐读)

(5)20世纪除了这些科技成就外,还有其它的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一起看多媒体图片。

(磁悬浮列车,空调,洗衣机,冰箱,手机…… )

(6)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穿着很好的衣服。)

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马车,轿子。)

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汽车,飞机)

(7)光交通工具我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我不是在做梦吧 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8)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 20世纪的高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0世纪前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2,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练习说话:那时没有……只能……)

(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4,师: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靠现代科学技术啊。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 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 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生读这句话。)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6,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师: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当然是人类。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比较句子:(感悟设问句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强语气。)

(1)是谁在呼风唤雨 当然是人类。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师: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生:20世纪100的发明和发现使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句子)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3,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 (改观 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改观"和"改变"都有改变原有面貌,情况的意思,不同的是"改观"不仅有改,而且改后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只是说明有变化,强调改换,变更。)

4,练习:

发明 发现

(1)爱迪生( )电灯。

(2)地质学家在这里( )了大油田。

改观 改变

(1)由于下雨,我们( )了郊游的计划。

(2)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的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

3.师小结: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句话。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朗读感悟:是什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3,朗读最后一句,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边得更美好

七,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八,作业布置。(三选一)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发明 发现

现代科技 人类生活

改变 改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56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