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精彩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数学教学反思【第一篇】
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它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走进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的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又该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教育理念
1、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学科,程就是教材,课程就是大纲,课程开发与教师无关,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课程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之间是互动的、交流对话的,师生是新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新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学观。要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教学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不是产品制造商,模式化生产产品。教师不是“养鸭专业户”实施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师要改以往“带着知识走近学生”的做法,“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3、教材观。教材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材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进行交往的桥梁。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教材,他的学识、人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4、课堂观。“满堂灌变满堂问”、“课堂变戏台”、“学生认真听老师讲”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吗?加拿大的课堂与我国的截然不同。学生的自由空间大,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作自己喜欢的事。老师很宽容,容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堂成功课的课堂特征应该是:学生敢质疑,也会质疑;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个人思想;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说话;教师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开放,教师不包办代替;课堂动静有度,活动有收有放。
5、学生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正视他们的缺点、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他们的潜能,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资源宝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6、教师观。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教师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此外,教师还应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批判者”和“反思者”。教师应利用个人的课程意识和教育理性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选择教材的能力
3)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4)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
5)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6)合作教学的能力
7)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8)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9)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能力
7、质量观。考分不是衡量学生质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教育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过程。坚持整体发展的质量观——要面向全体,照顾个性差异,切实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力为主要追求。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考核他是掌握了在未来人生发展中所具备的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8、评价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在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包含感情、用期待、肯定、鼓励、希望的语言多表扬、多赞美、少批评。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应注意语言技巧,如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用赞美语言给予肯定,以增加学生自豪感,树立学生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鼓励、希望的语言作评价,化解答题时的尴尬和紧张心理。如果用直接否定、批评将挫伤学生自尊心,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
1、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的获取,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传统课堂学习活动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
2、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远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3、由“个体学习”转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中的“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
三、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精选和传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意味着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与学生共担忧愁,共享欢乐。不仅让学生有所得,而且自己也有所得。
四、反思课堂教学
1、课前反思。就是在上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课上好、上活。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散,令人遗憾不已。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的思考,可以是对教学机智、课堂亮点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改革创新的思索等等。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中考数学教学反思【第二篇】
一、整合知识内容,使知识相对系统化
新课标设置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课题学习等四个板块的内容,这些知识将在教材中的交叉出现,这样在复习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知识内容,使知识相对系统化,复习时注意梳理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参与其中。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突出能力培养
注意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情景,给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师生互相讨论。例如,设计一些压轴题先留给学生思考,学生讲解,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辨析。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各种数学思想的应用。
数学教学反思【第三篇】
旅游中的数学”是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更精彩并富有活力。
1、在本节课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服务员,介绍菜单,让学生发现现实情境中的基本信息,也就是以往课堂中所说的条件。这样,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
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应用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能正确描述生活中的现象,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本节课我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与计算能力,从生活中取材,充分运用多媒体,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本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精神。
数学教学反思【第四篇】
一、对数学观的反思
要反思数学观,首先要认识数学。数学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鲜有教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认真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明确的解答,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观作为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效果。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不仅直接影响他在教学中的设计思想,在讲授中叙述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在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小细节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数学观的形成。所以,一名数学教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思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主动地将现实教学中静态的、片面的、机械的反映论数学观转变成为动态的、全面的、辩证的模式论数学观。
二、对教育观的反思
不同的数学观导致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确立了教师权威的地位,在教学中,眼中、心中无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性;“满堂灌”,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对数学的全方位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懒惰和麻木,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不知道问什么,思维被束缚,创造性被禁锢,最终造就的高分低能者。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正确的数学观,还要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为本,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并尊重学生,不单纯依靠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将来,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探索数学发展过程,发现学习数学科学的方法,体验数学精神,从而养成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1.反思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备课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精彩的课堂,需要有充分的备课,就像动听的歌曲,要有唯美的词曲,就像感人的戏剧,要有动人的剧本一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备课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简单,没有备课的必要。殊不知,教材虽看似简单,但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需要教师帮学生深入地探索和挖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发展方面也有质的飞跃;有的教师认为备课费时费力,不如多看写教案书,摘抄备课就行了。这样虽然也汲取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和经验,但是一味地模仿,对于课堂上活生生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实用。所以只能是借鉴,而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创新和实践。有的教师觉得年年教,年年写,没必要,就一直沿用旧的备课案例;有的教师只是图省事儿,就在书上圈圈点点,就算备课了等。所以,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备课观,重新认识备课的功能和重要性,转变思想,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2.反思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教师在研读教材、积累资料、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制订。而课堂设计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思想彩排”,是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性和必然性的思考和衡量。它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学生特征了解的反思,对组织教学内容的反思,对师生合作互动的反思,对课堂问题和问法的反思等等,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数学教学反思【第五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正确的读数、写数。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把该内容分成2课时教学。由于学生对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还没有完全熟练,所以在课堂中我花了10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巩固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只有学生熟练地记住数位顺序表,才能顺利地学习读数、写数。在教学读数时,我还特别强调学生分级。引导学生认识四位一级,从最高位读起,每一级的读法都和个级一样,读完亿级在后面加个亿字,读完万级在后面加个万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
师:老师带来一个大盒子(都是白色球),里面有很多的球,老师想请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会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可以吗?
(教师让多个学生上来摸球,摸的都是白色的。)
生:都是白球。
师:为什么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生:因为盒子里可能全是白球,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教师打开盒子,结果发现全部是白色的。)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只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别的情况,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一定性。
教师板书: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