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798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由这一结论练习各种题型的练习。经过2次的试课,多次的修改,我最终的课有一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这节课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为切入点,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话题中,由欣赏世界的图片中引入三角形,由金字塔顶端度数的求法中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是180度吗,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由两个三角形的争论使学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次是判断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否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三层开始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层层深入。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最后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打碎的三角形玻璃该取哪一块才能拼出与原来一样的玻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另外,本次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语言不够准确和精炼,比如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而不能说”发明”,还有量一量是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只不过存在误差,不是很科学,而在我的口误之下变成了“不能”。其次是对于最后出现的小问题我没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好好的融错。如果对此借机引导是由误差造成的,并借此教育学生一点点的马虎就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该有多好。还是缺少教学机智。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课时,我先出示了书本上的图片,大的三角形对小的三角形说:“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大”。问学生是这样的吗。起先就有同学问了,什么是内角和,我稍微解释后,同学们就开始些争论了,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都可以)。然后让他们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他们的和。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选出了一些同学的三角形以及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忘记量角的方法,或者量的过程不认真,导致结果出错,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就给予纠正。

最后,同学们也都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其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然后让他们看智慧老人的一句话“实际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有些同学量出来的并不刚好是180度。那么智慧老人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抛出了这么一个疑问,让同学们想办法证明。最开始,有人提出了用折的`方法,我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让他折给大家看,发现三个角拼在一起后就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但是问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的时候,就没有同学回答了,时间也快到了,我就自己匆匆忙忙的把先撕后拼的方法给讲了。之后讲了一道内角和的应用,然后就让他们下课了。

在这节课的过程当中,我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有几个,主要是后半节:

首先,同学在用折一折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虽然上台演示的同学有折出来,但速度不是很快,而且但并不是没个同学都能折出来的,所以在上面的同学折出来后,我觉得让其他同学也试一下,肯定有人没办法,所以要提醒他们,折时要注意平行折。这样也会更有说服力。但是我也没让大家准备三角形,也就没办法了。这里我更体会到提前备好一周的课的重要性了。这也是我们校长和教导时常强调的,以后一定得改正。

其次,让同学们想办法用令一种方法证明时,我显得急躁了,虽然同学们没有一下子想出来,但是我也应该多给他们些时间,让他们多思考,或者稍微给点提示。我想起上学期中关村的老师上认识角的时候,就很耐心的给孩子们时间去探索,去发现。所以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我还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合理。

最后,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为什么我们班发言的情况总是那么不如人意呢。没次到我的师傅班上听课时,我都发现他们班孩子充满了激情,而到了我们班,情况就大大的改变呢?是提问的方式有问题吗?不过可能有一点,是因为我在课堂当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性的语言太少了,导致有部分人失去热情,还有就是自己上课总是急于求成,让孩子们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也使有些人已经懒得思考了。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大大的改善才行。

我本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3

由于在试讲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完成,而这一道题又是这堂课教学内容一个升华,因此我想尽量完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控制时间,由于过于注意时间,导致了在学生用投影仪演示完后,为了更清晰的演示折、拼的过程的动画忘了播放,影响了又一个给学生直观展示的机会。这一问题的出现我觉得是我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4

在课堂教学的重点过程中,我设计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先讨论有几种验证方法,再分别选择不同的方法验证,验证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验证方法得出共同的的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不同的验证方法,这样一个人的验证过程就成了几个人人学习成果。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接受到尽量多的'信息。但是学生们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也许是公开课学生放不开的原因,他们只是各自验证完了和同桌交流一下,完全没有以往在班级里那种热烈讨论的气氛。虽然我在后面的学习汇报过程中使用了投影仪展示,但还是不如学生小组内交流更直接。因此,我这一设计的目的效果不理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58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