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
今天早上到上溪小学上了上个星期备课以来的分数认识这堂课。结合上课的动态,同学的情况和后来的辩课发生了一些想法。
一关于情景的考虑。
从整堂课过程来看,首先是教学情景的素材,我是采用的4个桃子、2个苹果、1个大饼,在辩课的时候陈老师提到可以就用桃子一种素材,出示4个苹果,让同学看看把这四个苹果分给二人,没人分得多少?2个!淘气又把他自身的2个平果分给爸爸和妈妈,每人分得多少?1个!妈妈也没有舍得吃,她的1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2人,每人分的多少?从而引出分数?后面陈老师又提到在这完了之后,可以继续使用大饼这个情景来继续感知二分之一!这里我就在考虑,是否还需要这样,情景的目的是在于引出分数!在使用大饼的目的是什么?不再是情景,而是体会二分之一。
二关于先有二分之一表示再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还是先体会二分之一含义在表示二分之一。
前面的两天试教我都是先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再来认识分数。今天上课却改了,先认识分数再来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是需要把二分之一先写出来。今天尝试让同学写,同学好像基本上都已经接触过了,所以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只有个别是用图形表示的,所以就只是展示了一下,就马上出现。依照今天的辩课的结果,就可以先到这里为止了。接着就体会的含义,完了之后再来认识分数与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来学习分数的各局部的名称。并可以让同学说几个分数,对应的认识一下刚才说的分数的分数的分母是什么?分子是什么?这样下来可能会更顺。
三二分之一的解读。
昨天在冥思苦想中想到了“半个”就是“2份当中的1份”这样一句话。觉得利用这一句话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二分之一。今天贾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考虑了更多。贾老师在读二分之一的时候采用了这样一种读法:“二分”、“之一”。这样就把分数的含义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
四分数的意义与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这样的含义,是否需要强调。
记得三年前自身在上溪小学进行新教是会教的时候,就是上的浙教版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那里也有分数的意义,而且同学说的不是特别的流畅。前面的两次试教中同学也没有着重的要求同学说一说,今天在辩课的时候有老师提到这句话需要说一说!那么在那说呢?我自身感觉可以放在第一次分完大饼的时候就让同学说一说:把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2分,每一份是它的。这样一来,估计同学在后面的教学反馈中就会比较自然,能够较好的说一说这句话。至于后面提到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说表示的含义,就可以出示了较多的分数之后,认识分数的各个局部的名称之后,在进行反馈的时候。陆续的提到、……考虑分数的分母表示什么?结合前面接触到的几个分数进行再一次的体会是否正确?引而考虑分数的分子呢?
五练习的设计
刚开始的练习下面的图形时候可以用表示,从而体会分的时候要求平均分。这个练习是否与后面的练习有所重复。从同学的心理认知上来看,同学在第一次接触到分数也就是的时候,就让同学进行体会要求平均分。而后续的练习是为了更好的体会其他分数来进一步的体会的。还有一个就是昨天晚上才加上去的练习,虽然同学的精彩很多,但是题目的要求上需要进行修改,改成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可以的把分数表示出来?
六练习的整体反馈
以前听课的时候常听到整体练习和整体反馈,今天听了贾老师的一言整体反馈,让我对于练习的整体反馈又有了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利用现有对整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平均分”概念,然后,从对1个“整体”进行等分,多等分,从而认识分数。具体的教程设计是从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起:两只猴子平均分三棵桃树上的桃子,第一颗有4个桃子,第二棵有2个桃子,第三棵有1个桃子,自然过渡到1/2。然后是折纸、填涂游戏,使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有初步认知。最后是从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让学生看到分数的“影子”。
其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动。”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进一步认识了1/2,丰富了1/2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最后,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引用大量实际生活例子,不仅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了分数,而且通过直观的体验,课中的思考,课后的观察,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部分思考深刻的同学也体会到数学作为一门不断进步的科学的真正含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临问题时,就会像今天两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样,想到比困难更多的办法。
建议:
(一)寓教于乐,在进行巩固练习这一个环节,其实形式可以多样;例如:闯关游戏,夺星能手等,一环扣一环,从浅到深,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结束。
(二)对学生回答和评价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这两三课里老师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太简单了,不是掌声鼓励,就是一句简单的称赞。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尝试让学生来评价,或者小礼物奖励等等。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3
课前谈话:上个星期同学们做了一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春游)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喜爱春游呢?(有好吃的,自由自在地玩…..)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今天4只小猴也上山游玩来了,瞧,他们正在吃桃呢!只有一个桃怎么分呢?你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的几分之几吗?
生:把一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
课件演示分桃过程
师:你是怎么想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4 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生:4是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1是分子,表示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导入新课: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认识4个桃的1/4。
谈话:小猴只吃这一小块桃够吗?猴妈妈又从口袋里拿出了4个桃子,你们猜:猴妈妈肯定会把4个桃子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汇报:因为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
根据学生汇报,圈一圈,演示分桃过程。
师: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
师:这里的“4”表示的是平均分成了4份,而不是总共有4个桃子。
在黑板上贴出一个桃的分配图片:
师:这两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所分桃子的1/4。
生:第一次是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小块;第二次,是把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一个桃。
师: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我们还可以把四个桃,也就是一些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同样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2、认识一些物体的1/2。
谈话:趁小猴们吃得正开心,猴妈妈提了个问题要考考小猴们,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如果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给学生一分钟思考。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1/2。
生2: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2/4。
师:每只小猴分到的,到底是这些桃子的1/2还是2/4呢?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是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桃的1/2。
生2:我是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两个桃是这些桃的2/4。
师:他们谁说得有道理呢?咱们用粉笔代替桃子来演一演,好吗?
请这两位同学上讲台,教师拿出四支粉笔,平均分给这两位同学: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转自数学 吧 )
师:粉笔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齐答:2份。
师:这2枝粉笔是其中几份呢?
生齐答:1份。
师:每个同学分得这些粉笔的几分之几?
生齐答:1/2。
师:如果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如果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生:1/2。
课件出示上面3次分桃的情况。
师:为什么3次分桃每只小猴都分到这些桃的1/2?
生:都是把这些桃平均分成2份。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给两只小猴。
师:猴子的只数就是什么?作分数的……?
生:平均分成的份数,作分数的分母。
3、认识一些物体的1/4。
谈话:老师这里现在有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总数的几分之几呢?
请同学们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在黑板上贴出桃子图片,指名演示分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 ,每份是这些桃子的1/4。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张贴的三次分桃的过程,每只小猴第一次分到一小块桃、第二次分到1个桃、第三次分到2个桃。为什么都用1/4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所有的桃平均分成了4份。
师:分母“4”表示什么意义?分子“1”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表示这些桃被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猴吃了其中的1份。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4、强化练习:
师:猴妈妈的袋子里还剩下一些桃,如果把这些桃平均分给五只猴,每只猴分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生:1/5。
师:如果平均分给六只猴呢?
生:1/6。
……
三、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游戏:分一分。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2根小棒。
师: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1/2吗?是几根小棒?
生:6根。
师: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
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指名汇报。
生:这些小棒的1/3是4根。
生:这些小棒的1/4是3根。
生:这些小棒的1/6是2根。
生:这些小棒的1/12是1根。
师:你能拿出24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
……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分数知识,在生活中找一找,用“谁是谁的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吗?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其难点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物体,受物体个数的干扰,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的个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混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本质,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如何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哪些?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我课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 用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呢?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既能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同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经过再三思考,本节课上我直接使用了教材提(转自数学 吧 )供的小猴吃桃的场景,小猴吃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素材,分桃的过程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分数意义、平均分等概念的复习。在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的同时,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
二、用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好的问题能指引思维的方向,能给思维以动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层层设问,有目的的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揭开分数的奥秘。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的空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能拿出24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
三、通过对比感悟分数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怎样让学生在一次次分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本质含义?我想到了对比,对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本节课通过一个桃子的1/4和四个桃子的1/4的对比,初步渗透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概念;通过4个、6个、8个桃子的1/2的对比,引导学生透彻把握一个整体的1/2的本质含义;最后通过一个桃的1/4、四个桃的1/4、八个桃的1/4的对比,帮助学生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终于在多次对比中感悟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本质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朴实而又扎实的课堂才能反应出数学真正的美。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一起构建一堂朴实、扎实而又灵动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