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356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反思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思品教学反思1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思品课教学工作。本学期政治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为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在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下,本人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树立"依纲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为学、为研究、为问题的解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凭据,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决不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为此,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用好教材,比如:在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时,我结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热点时事,结合教材进行补充,这既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又体现了时事,符合中考的要求,突出了思品学科的特点。所以,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两备"——备教材,备学生;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思品教学反思2

知不觉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本学期我负责七年级6个班政治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勤学上进,为搞好政治教研教学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在师傅魏云桂老师的帮助下,收获特别多。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这种新生教育不是单纯地解决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为了使初中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生活更加活泼、健康。因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大面积文字材料以及形式单一的缺陷,融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教育性为一体,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以便将来更好地走进社会,达到教学的目标,是我一直思索和探索的问题。 在此,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一、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5、循循善诱,步步深入。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初中政治为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因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

2、作业单一,本学期我在培养学生自学、复习总结方面能力增强了,但却忽视了学生专业术语和答题技巧方面的训练。

3、在作业批改方面,我在大面积鼓励学生的同时,重视对特优生的培养,忽视了后进生的跟进工作,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作业中暴露的问题。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将教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搞教研,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以教研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

2、注重教学的课堂艺术,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通了,其它问题就好办了。

5、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前准备得越细,课堂教学就越自如,学生就越容易学懂,课堂效率就越高。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将不断充实自已,在课堂教学中多下功夫,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从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优点:

1、在上新课的同时注意复习旧的知识点,在做题中,引导学生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结合。

2、重技能更注重情感培养、案例丰富,贴近现实,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易为学生所接受。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体现出新课程重主体,重过程的新理念。

3、注重时政性,与升中考的热点、难点相结合,选题较有代表性。

不足:

1、过度有些地方过度不够清楚,讲得较急。

2、尽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倡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我的提问过于频繁,占用了过多时间。因此,我以本节课为契机纠正已由的行为习惯并力求做到,所有的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必须使其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综合性及准确性等特点。

3、在讲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时候,资料缺乏整合,还需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精加工。

这些不足将使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4

《品德与生活》作为小学入门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注重的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培养的是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现代公民。采用什么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品德课程的坚持不懈的追求。据国外对中学生学习类型的调查研析,发现通常情况下,听觉学习者占34%,视觉学习者占29%,而动觉学习者占37%。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是决定了不仅动觉学习者所占比例更高,而且越是低年级就越普遍具有动觉学习者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品德课程中活动性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那么,如何使活动教学更具实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教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牙齿刷得白又白》这一课,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案例:

课堂情景1

在指导学生如何刷牙时,教师出示牙齿模型边介绍边指导。

师:如果上牙有食物的残渣,咱们怎样刷才能把这些渣子去掉呀?

生1:横着刷。

生2:不能。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2:这样刷容易把牙齿旁边的肉刷破了。

师:是呀,那可不好。

生:从上往下刷,能把脏东西除掉。

思考与分析: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儿童的认识基础,给他们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通过照镜子、小朋友互评来发现自己是否拥有正确的刷牙方法等自主活动让学生获得认识发展,技能巩固,显然优于纸上谈兵式的空洞说教。

课堂情景2

在讲解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时,教师出示两盆甘蔗,一盆是粗粗的甘蔗,第二盆是切过的长条甘蔗。请两位小朋友上台。两名学生都选了切过的甘蔗吃。

师:大家说说,你来选,会选哪一盆呀?

生:我也是跟他们一样选切过的一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盆甘蔗这么粗,牙齿会咬坏的。

生:会咬出血的。

师:看来,咱们吃东西也要讲究方法。

思考与分析: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的不仅是学习的情景,更是生活的情景,很容易引发儿童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口头说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远不如实际生活的再现更有说服力、更具可行性,更能促发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课堂情景3

当学生想到用刷牙的办法来清除牙缝里的残渣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在刷牙嘛!你平时都刷几次牙呀?

生1:两次。

生2插话:我不刷牙!

师:哪两次呀?

生:早上一次,晚上睡觉前一次。

师:刚才一个小朋友说他不刷牙,你怎么刷两次牙呢?

生:吃了饭,就会有一些汤呀、肉呀嵌在牙缝里。时间一长,牙齿里就会变成酸酸的了。如果晚上不刷牙,过了一夜,我们牙齿就会像鸡蛋壳一样变软、变黑了。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还是得刷……

生:两次牙

思考与分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实地再现生活情景,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对品德教育更好地深入生活教育有很大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让孩子们如同林子里自由翱翔的小鸟,从生活中遭遇的、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从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出发。”确实,教育的真正指南针是实际生活,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教材,它向我们提供了无穷的问题。因此,实施“活动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加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自主活动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

一、目标引领教学。

伴随着新课程走进课堂教学,我们教师的角色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凸现,大家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最为合拍的课堂。然而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改大潮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当好这个引导者,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明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的定位准确与否是一堂《品德与(生活

)社会》课程质量高低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教学,以目标来管理整个教学的每一段过程,不断注意学生的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避免那种只追求“理想”结果不顾过程的做法。学生在课堂上,不是静态地、被动地聆听接受,而是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题,研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二、体验增进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到“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由此可见,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健康意识的培养、生活能力的锻炼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室是剧场、剧本是教材,道具是粉笔和黑板,作为主角的教师在演一场独幕剧的时代也早已经被不断发展的教学事业淘汰了。在学习《牙齿刷得白又白》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我从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入手,“吃甘蔗,你会怎么吃?”让学生在选择中道出缘由,明白吃东西也要讲究方法。只有把学生置于适合学生自己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主体中,分享彼此的体验,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感悟,从而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把品德教学拓展到生活之中。“学是为了不学”,这种分享、这种感悟不是由老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主体参与体验获得的,课堂生活真正成为了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交流促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和倾听者,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从容表述的能力,还能把学习个体的见解转化为群体的发现,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同时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机会,为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向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各抒己见,为各类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比如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当我问孩子平时刷几次牙时,总以为孩子会回答一次或者两次,没想到一个孩子居然说:“我不刷牙。”笑声过后,想来确实如此,有的孩子受家庭影响并不在这一方面特别注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亮出来,使我们的品德课真实起来。与学生亲近,与生活接轨,使我们的课堂更具吸引力,真正体现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理念。

思品课教学反思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利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传教。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思想认识的训练,注重知识和思想品德实践规则的传授;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听讲。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需要又是兴趣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感到学习的需要才愿意学,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认知的规律有一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形成生动的教学情境,将难懂的知识变成可感知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于重视趣味性,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趣味性的情境,这些情境有的脱离了教材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要么感觉虚假对教学内容产生怀疑,要么非常高兴的参与,却不能在参与中学习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无法收到实效。

(二)教师参与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思品课教学本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验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过早过快的给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学生缺少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形式。

(三)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目前我国还是普遍采取大班型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人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到情境中,也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强教学效果,用真正掌握的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总体把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重新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整合好的教学内容,寻找能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突破思想品德教材的难点知识的情境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故事、视频等情境要同时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设问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所以要以构建生活化课堂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选择相应的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用富有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学生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情境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有必须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而所采取的大班型授课制度又让老师忽视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甚至对部分学生严厉批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师生关系,降低了学习效率。当今的中学生有思想,爱探索,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又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遇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忽视很可能对这个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避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优势,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53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