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8357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第一篇】

关键词:激发创造;培养创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25-02

思维能力分为发散、聚向和逆向三种。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是运用已知信息向某一个方向聚敛去获取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但是这不表示聚合思维不重要,发散思维必须和聚合思维相结合,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为迎合21世纪的发展需要,艺术教育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音乐教育,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唱与欣赏,音乐教育应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不断地创造,不断追求新的元素。本文以专业的视角浅谈音乐创新能力比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

一、培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为目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音乐创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没有这两种思维方式,注定没有音乐创造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例如,在音乐课中开展有关音乐创作活动,这些活动所涉及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虽然这类活动没有固定的答案,但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格外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创造,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所想扩展各自的想像,大胆尝试音乐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如果学生音乐素养有限,可以鼓励学生先完成多种不同乐句的简单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接下来的创作做铺垫,等到学生音乐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通过音乐实践(例如:小型歌曲创作,电脑音乐编配等)扩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除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外,逆向思维也是极其重要的,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是必须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应从“听”入手,之所以要从“听”入手,是因为音乐不同于其它艺术,属于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可以以听觉为先导,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和体验美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创造的愿望,从而扩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音乐,从而为音乐创造作铺垫。例如:我发现在音乐课中采取参与模式的活动,让学生随意的感受声音,主动的去发现的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总结音色和音区之间的区别。学生能很快地掌握音乐的规律,从而学会发展自身的音乐想像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二、探索是创造的前奏

探索是创造的前奏,而好奇心又是探索的原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对各式各样的乐器十分感兴趣,不管年龄有多大,学生都会弄得活动室里一片噪音,忍不住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玩的不亦乐乎。但是刚开始时我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总是把乐器先收起来,讲解示范完了才发给学生,但是学生对我的讲解并不感兴趣,注意力始终放在乐器上,似乎忽视我的存在,更可怕的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一番反思以后,我决定去掉枯燥的讲解,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开始我的活动实验,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触摸各种乐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自然的向我提出问题,但是我并不会直接解答,而是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结果我每次都会很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每次都积极参与“打击乐”活动,而且对活动内容掌握得很好。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好奇心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能有很大的帮助,还形成了初步的创新精神。

三、如何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创造能力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创新实践能力这一素质。首先要创设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物质基础。创设这样一个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教学氛围是很必要的。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段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创设氛围,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进行创设。教师要意识到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唤起学生对音乐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热情。而非单纯的播放音乐。我发现一些老师在课前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或音响资料,但是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之中,所以就没有达到学生对音乐创作学习期待的目的,从而阻碍了创造性教学的有效的开展。

音乐教材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价值也是很必要的。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开展创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中的创造因素的内涵。例如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根据音乐旋律敲打打击乐,在根据音响效果进行简单的体态动作。再如欣赏教材音乐时根据音乐特点进行绘画等等。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法,无论是情景教学法还是开放式教学法等,只要是国内外优秀教学方法都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音乐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可以选用体感运动法、节奏(旋律)问答法、曲式结构体验法、符号表达法、二度创作法、即兴演奏法、指挥练习法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例如: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设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给予解决。通过此种教学手法能快速的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并保持一种学会思考的心态,使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大力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养成爱好音乐的良好态度。树立起学习音乐、学好音乐的信心。

四、加强活动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因为音乐活动课这种形式的特殊性使学生创造思维变得更为广阔,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活动中只起到指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编创校园歌曲、校园街舞或小型音乐剧等音乐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掌握课堂,真正地去创作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音乐活动课特别要注意音乐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针对各学科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融入其它学科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使用教学手段要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不要盲目地设计教学,阻碍正常教学设计。

五、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或者听觉的艺术,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中使用音频资源,充分的发挥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内容能否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点。同时要注意课件的不可替代性、互动性以及效益性。在制作课件时特别要注意时代性,不能出现为旧教学观念服务的现象,严格避免课件出现此种状况,才符合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有许多教师都有以视觉形象代替听觉感受,盲目追求形象化,忽视学生想像力的做法。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教师应针对音乐学科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校园网,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学习音乐、获得创新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是离不开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必要的音乐知识教师还是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的。但是音乐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需要不断地创造,不断追求新的元素。如果仅局限于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范围,那么,音乐学习将变得失去意义。因此,教师应将音乐学科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融合,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深化。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孜孜不倦的对音乐课创新教学研究,培养出适合21世纪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第二篇】

然而,孩子学琴的确难为了许多家长。他们辅导孩子学习时常常不是感到无从着手,便是觉得使不上劲。尤其孩子在老师那里回不好课时,更是焦躁不安,苦于不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学好钢琴。

下面就小孩怎样学好钢琴谈谈自己个人的见解:

年幼儿童较难控制自己,所以不易进步,而且不会识谱 就更行不通。但我依然想试试,就决定通过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试教自己的两个孩子。我体会到,让学生一边弹一边指出这个键的音名,这样的游戏是很见效的。如,弹“爬上山”的音阶练习 ,就是让学生从最低的A音弹到最高的C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辨认每个白键的音级名称。起初,学生们无需 考虑指法是否正确,可用任意一个手指来弹,但终仍然必用传统的指法技巧弹奏方妥。

练习弹奏“滑下山”难度较大,因为学生要倒序说出这些音名。孩子们喜爱的另一个游戏是“降落伞”练 习。让学生闭上双眼,手自然向下降落,落至某一白键上,并说出其唱名,再从键盘上找出与其相同唱名的键 。当学生们练熟了,老师再给学生加码。有了进步后,便以资鼓励。如奖个红五星或粘贴画等。教孩子识别黑 键时,要有进一步的要求,告诉他们弹上行键使用升号,下行使用降号。待他们能熟练地说出这些键后,再让 他们说出两种音名。 对于初学儿童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练习手型、指法并把每课所学的简短乐曲背熟为好。给学生介绍七个基本 音级名称时,要让学生边弹边唱A、B、C、D和E,然后再反过来弹这些音符,弹到A音再顺弹。这样来回反复练 习,边练边唱。用同样的方法练习C、D、E、F、G,学生们便开始听出大调和小调在键盘上的区别。边重复五声 调式练习,边唱。歌词可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写,但学生们首先当唱音名来进行练习,如此施教,收益更大。 学生们熟悉音名后,就可介绍一些有上、下行三度的音程和重复音的歌曲。这首曲子是可从C音开始到D或 F音进行弹唱,使孩子们了解不同的键,给他们解释墨键帮助他们唱得更准确。鼓励学生课上、家中练习弹唱音 名的同时也要练习弹唱歌词。 从一开始学琴,就让孩子们背谱,使他们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他们学识谱以后 也很有裨益。如果学生能在不同的音符上起奏旋律,预先又练习了平行音阶或进行了五指练习,背谱的学习方 法就更有价值了。 要尽早把指法练习,音阶和分解和弦介绍给学生,并注意观察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使一指和其余四指穿 越自如。待他们能流畅地弹奏,再对手指、手腕和手臂进一步地严格要求,但对于每一正确指法和技能要及时 给予鼓励表扬。 可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识谱。比方,让学生边弹边说出音名,要求他们每首弹三遍并说出音名,然 后大声数拍子,大声唱歌词。要把每个二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全音符弄清,仔细数够拍子。 为了帮助孩子们判断高音和低音音符,可让他们在课上、家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音符写在五线谱纸上。 儿童喜爱用音名来做拼单词的游戏,并在不同的八度音中找出同样的音符。然而,要找出五个G音或五个F音, 学生们就必须能判断出五个C音,而且还要知道他们之间的所有音符。教师可使用这样的指法练习册。但是,许 多五线谱的间隔太密,孩子们不便写记音符,这个问题可由老师解决。画张放大间隔的五线谱,然后将其复印 在音乐纸上即可。始读谱时,伴随着的歌词帮助眼睛从左向右移动,同时还增添了感彩。配有歌词的曲子强调这样一 个事实,音乐与词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学生或改写新歌词。 钢琴学生往往阅读低音谱号不如阅读高音谱号那么流畅。如果是右撇子,左手比右手弹得更差些。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用左手在低音区练习弹奏,而且要加强从低音到高音读谱的能力。右手主旋律相对于左手易于弹 奏些,左手主旋律也应同样如此。练习双手一起弹奏前,在低音区先进行右手弹奏练习,不但有助于读谱能力 的提高,而且也增进手指力度。 初学者还应掌握好节奏。弹奏时,学习数拍子的好方法是二重奏,为了使学生专心数拍子,让学生用一只 手弹并要求学生大声数拍子的同时老师弹奏其余的音符。

视谱弹奏,也是入门教程的一项内容。可边弹边数拍子。把这些练习补充到钢琴教材里,更能提高他们的视谱能力。 显而易见,第一年钢琴入门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们达到扎实的基础技能和对音乐理解能力,同时 明确这一学习目的,以后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并且易激发他们学琴的兴趣。

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第三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动一动;唱一唱;画一画;想一想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引起听者自身的情感、审美和理智等方面的相对反应,进而体验和领悟音乐,并从中得到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探索感悟音乐,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而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笔者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必须最大化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来感知音乐,进而获得有效的审美体验,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人。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呢?学生的参与可以是唱一唱、画一画、动一动、想一想,或者是这四种形式任意组合的形式。

一、关于“唱一唱”

虽然音乐欣赏是以聆听为主的,但根据作品需要,也可以适当加入“哼唱主题”环节,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在聆听中准确辨认音乐过程中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哼唱可以是旋律也可以是直接的歌词。这是学生很容易掌握的一个音乐教学手段,而且无需借助其它用具。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手段也是需要老师来精心设计的,教师要根据作品及聆听的目的设计哼唱的方式。我们的目标有时是让学生初步熟悉旋律,有时是通过哼唱来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各要素。那我们就可以设计用“lu”、“la”等来哼唱旋律,当然哼唱过程中必须有方法的指导。或者可以设计直接唱词,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在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哼唱环节的:在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呈示部时,我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雄壮、激昂、有力的特点,先让学生全体哼唱第一句旋律,再让学生选择男声和女声哪个更适合演唱这句旋律,并让男生声音集中、饱满地用“beng”演唱旋律的同时,让女生在强拍处挥拳感受音乐的力度,演唱熟练后,将此旋律的节奏进行改变,再次让学生哼唱,来感受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第二句旋律比较柔和抒情,在第一句哼唱的基础上,学生们自然选择由女生哼唱,这时我对哼唱的要求也相当明确,要求用轻声、高位置的“la”来哼唱这句旋律,并用一个柔和的手势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男女均能很有表现力地演唱这两句旋律时,我又设计了合唱这两句旋律,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哼唱旋律的环节,学生对这两句旋律的记忆已经相当深刻了,并在哼唱中感受、理解了音乐。

有句话说得好:“把握了音乐主题就是把握了音乐作品的核心。”因此,对于那些主题重复出现或多次变奏出现的音乐作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哼唱主题,通过不同形式的哼唱,不光使学生对音乐聆听中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通过聆听前哼唱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聆听活动中,体验了音乐。当然,在运用哼唱旋律这一手段时,我们要注意音乐作品是否适合哼唱,不要为了哼唱而哼唱。

二、关于“画一画”

现行教材大量使用了形式生动、直观的音乐图形谱。这是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音乐中的旋律走向,节奏、强弱的变化,曲式结构等等。我们可以借助图形或符号的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特点,使学生的听觉感受与体验更为形象,学生在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体验更为深刻。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音乐的可贵过程,是真正获悉音乐技能、情感体验的过程。

省音乐特级教师吴瑶香老师教学《瑶族舞曲》时,她在让学生已熟悉音乐主题的前提下,为能充分调动整体感知乐曲连贯、短促不同的音乐,其中一个教学片断就是通过图形谱的方式欣赏音乐,《瑶族舞曲》曲式结构图形谱:

(A段、B段、连接部分别用不同的图形谱表示。图谱花表示的是A段,一共四个乐句,每句有八拍,每换一朵花要求点得重一点。(主要让学生找准乐句感)而花的叶表示的

是B段,每张大的叶子表示为八拍,共四句,要求按照顺序有节奏画对称的叶脉。中间小小叶子表示的是B段进入A段再现的连接部。当A段再现时要求点数的幅度要更大,每换一朵花点得更重。)听完后ABA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又如在《船工号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预设到学生对于该作品的音乐题材是比较陌生的,因此首先可运用生动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种题材的来历。接着为了学生在这首歌曲的欣赏中能够分辨并体验不同号子的特点,教师可运用图谱的方式,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其音乐形象。

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拼命号子:

下滩号子:

在这样形象的图示引导下,学生的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在此时充分地结合,各种号子的形式与音乐节奏速度迅速地让学生得到了一种认知。

由此可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们只要善于妙用图形谱,使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联系在一起,巧妙地将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在熟悉感受音乐的同时,从直观、形象的图形谱上也能梳理出乐曲曲式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从而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之中。

三、关于“动一动”

“动一动”指的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发展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传达对音乐情绪和内容的理解。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节奏的刚柔以及音色的明暗等都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反应出来。“动一动”是音乐欣赏中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较适宜,可以大大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音乐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音乐作品欣赏的需要来设计律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律动当然也包括根据音乐演一演;根据音乐拍手或跺脚;用一些小动作检验聆听效果等等。

在给七年级学生上《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在最后完整欣赏时用上拍手的。“同学们,我们在欣赏歌舞时,往往在节目高潮时报以掌声;音乐会上应在一曲终了时鼓掌,以表示对艺术家的感谢。但《拉德茨基进行曲》比较特殊,它是音乐会上在演奏过程中观众可以鼓掌的曲目,但这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鼓的,这时观众的双手可成为一种乐器,掌声成了演奏的一部分,是一种参与性的演奏,大家想知道这鼓掌里面的学问吗?假设现在我们亲临演奏会现场,我们可要做一个高素质、有涵养的观众哦!而且力度强弱都要表现出来。”(师生一起击掌,感受体验音乐)

别看这些是简单、直接、淳朴的传统教学手段,但对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之美,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四、关于“想一想”

爱因斯坦曾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学生体验音乐的重要方式。课标指出: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真正的欣赏者是听者的耳朵和大脑将抽象的音乐想象为具体的画面、场景,是听者与作曲家的心灵交流沟通与共鸣。因此,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要素感知作品,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以增强他们的音乐欣赏与体验。

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音乐中丰富的力度变化,经常反复出现的吆喝声,歌曲范唱者那激昂悲愤的情绪,激发了同学们积极的想象思维:先是仿佛看到一个个穷困饥饿的纤夫,拉着纤,唱着悲愤的歌从远处向我们走来,最后,又离我们远去,消失在地平线上。再次听赏音乐时,同学们仿佛觉得这些纤夫已不再拉纤了,他们已经觉醒了:他们拿起了武器,唱着悲愤的歌,和压迫剥削他们的沙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他们取得了胜利。

如格里格《晨景》中感悟音乐主题——日出段落,感受最后一句旋律的变化,一位小学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音乐主题究竟在描绘什么呢?又会让你想到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到音乐当中寻找答案!(媒体播放音乐主题)

师:那你们有没有注意旋律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变化呀?(师用la哼唱旋律并随变化加手势)

师:随着音乐要素的变化,你脑子中呈现出怎样的情景?

生:太阳冉冉升起,到最后完全升起来了!

生:海面掀起了波涛!

生:旁边的小村庄人们要干活了,热闹了起来!

学生们围绕自己的想象,表达得不亦乐乎,把最后一句音高(太阳的上升)、音强(太阳的光)的音乐旋律,以及把太阳升起的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力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立刻把音乐变得妙趣横生,而且充实了音乐内容,获得了音乐欣赏的目的,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惊叹,原来他们的想象力是这么丰富!表现能力是这么强!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不是简单地用“耳”去听,而是用心去“品”,只有品出韵味,学生才能走进音乐。让我们一起不断地为我们的学生作“根据音乐作品选择合适的手段、并进行合适手段的有效运用”这些方面的探索,这样的探索,会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享受到音乐的美妙!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学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喜欢上它,并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只有真正认识音乐欣赏课的作用,音乐欣赏课才不会形同虚设,音乐课堂也一定会绽放别样风采。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07期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第四篇】

一、构建有序课堂,凸显音乐属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首先,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教师应制定课堂准则,为音乐教学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此为广义上的常规课堂;其次,鉴于小学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须本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宗旨,实现其个性化发展,力求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成就自己,在制定课堂常规时,教师须着重体现音乐的美感,即审美性。

例如,某音乐教师充分利用琴声来指挥整个课堂,与学生做了如下约定:当听到和弦为i531时,即为坐下的意思;当和弦为135i时,即为全体起立的意思;当和弦为135时,则为保持安静的意思。还有,教师表扬学生通常也以琴声的形式来展现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严格要求学生唱歌时的坐姿,譬如挺胸收腹、全身放松、面带微笑,有助于学生从内心出发,唱出发自肺腑的乐曲。与之相反的是,该教师对学生倾听音乐时的坐姿并没有要求,可闭眼倾听,也可摇头晃脑,正襟危坐,只要全神贯注地听即可。整个音乐课堂各教学环节收放自如,松弛有度,即强调课堂准则的重要性,又给予小学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从音乐中找到自信,领悟美的真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重视教学细节,实现规范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须从小处着眼,重视教学细节,规范自己的演唱习惯、教学习惯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与引导作用,以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中《童声中国娃》为课例,某教师将教学重点以板书的形式写下来,旨在教导学生深刻认识下滑音、波音及倚音等音乐记号,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领悟各类记号的不同作用,并形成记忆;该教师完整地播放了《中国娃》这首歌,要求学生仔细分辨词曲中升“4”与“4”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准确把握两者的音高,进而以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该音乐教师进行了范唱,以清晰的吐字、优美的音色、朴实的伴奏,准确表达了《中国娃》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该教师结合音乐的几大要素,对《中国娃》的曲调、速度、力度进行分析与点评,凸显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播放了《好一个土娃子》这首歌曲的MTV,让学生认真欣赏后,举手回答这首歌曲的风格,并掌握装饰音、下滑音在整首曲子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求学生模仿MTV中的经典动作,旨在让其随着音乐的旋律动起来,进而巩固学生的认知。

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精心制作课件,强调课件的实用性,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避免过于动画或过于刻板的现象出现,以确保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三、发掘歌曲共性,强化音乐感知力

音乐教师应具备带动音乐课堂持续创生的能力,努力发掘课堂中的创生元素,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创生,不断创生。各版小学音乐教材均囊括了多种风格的歌唱曲目,以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音乐教材下册为例,该教材第一单元即收纳了《敲起我的小木鼓》《滚核桃》《非洲鼓魂》《伊唷勒啦》《将军令》等歌唱曲目,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整合全单元内容,找出各歌唱曲目的共同之处,指导学生根据节奏跺脚、击掌,切身感受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完全不同的风格,进一步领悟到“鼓乐”的独特魅力。

音乐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首首范唱,毫无目的地教唱,只会让学生在大量的歌唱曲目中失去耐心,久而久之,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从音乐属性进行分析,找出各曲目的共性。借鉴各版音乐教材,低年级并未涉及乐理知识的学习,但歌谱中却出现一些符号,有的符号像数字“3”;有的像数字“7”;还有符号像花朵等,教师无需介绍这类符号的名称或功能,仅需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与小朋友约定将与数字“3”、“7”相似的符号看作马路上的红灯,当遇见这类符号时,停顿一下再继续唱歌,巧妙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助于小学学生放松心情,以良好的状态投身于音乐学习中。

四、结束语

号手与鼓手音乐教学反思【第五篇】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还关系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新和连续性。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那么该如何做好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要设计好一节音课,必须在认真学习、理解音乐课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此外,再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的时候,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演唱的歌曲,比如每一节课上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自己说出明白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让学生对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反复聆听歌曲,熟悉作品,了解有关资料(音乐常识、音乐家介绍等),分析歌曲的情绪,让学生们说出歌曲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3、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总结方案,思考如何将识谱、节奏,演唱技巧等知识巧妙地结合,灵活的应用,

二、了解学生情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创造真实生动的氛围,我在教唱《嘀哩嘀哩》一课时,就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在唱之前,先播放录音资料,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欣赏春天的美丽风光、感受优美的音乐和歌词的意义,以及形象意境中的美感。然后跟着哼唱旋律,经过反复对照,唱与听一致后再开口唱歌,通过老师范唱,加上一些手势、表情等提示性的示范,是学生感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演唱情绪十分高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熟悉弹唱及伴奏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伴奏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因此,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歌曲的弹唱应准备两个调:一个调是老师自己范唱用的,另一个调是教唱时用的。在学生歌唱时歌曲的伴奏不要配的太难,要突出歌曲的旋律。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正确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音乐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它是音乐课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直观挂图、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手段,创设音乐情景,唤起学生对视觉、听觉美的感受。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千方百计的设计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才能迅速、顺利的突破难点,使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组织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宜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诱导。

2、兴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感染他们,在课堂上有意提问,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情境中去。特别是节奏突出的教材,例如《嘀哩嘀哩》、《幸福拍手歌》等歌曲。并引导学生找出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音符等,并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3、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新知识。如训练口腔打开时让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住,等等;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4、教学中我把吹奏与识谱结合起来,在学生对曲谱熟悉之后,再让学生用竖笛对照曲谱吹奏出来,,以体会音高,把握节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吹奏的方法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在课堂上我鼓励会弹电子琴的学生到台上伴奏,其他同学们边唱边用沙锤、碰铃、三角架、双向筒等打击乐器伴奏,,还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的含义,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在选择教学形式和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的兴趣爱好,要是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设计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18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