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8705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时记趣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言字词的含义,翻译全文。

3.培养热爱生活以及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言字词的含义,翻译全文。

三、教学难点

1.培养热爱生活以及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PPT放映:童趣图

同学们,你们都做过上面这些有趣的事吗?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看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都很精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讲到了作者的童年趣事。究竟是怎样的趣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言字词的含义,翻译全文。

3.培养热爱生活以及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先让学生介绍作者,后教师补充)(“名地时评作”)沈复(1763-1822),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其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艳,读之心醉”的评语。

2.读准下列加色的字(强调注意的拼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鹤唳(lì)凹凸(āo tū)沟壑(hè)

土砾(lì)庞然大物(páng)怡然称快(yí)项为(wèi)之强(jiāng)癞蛤蟆(làihá ma)

(四)解释课题

幼时记趣

明确:“幼时”,说明作者写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情(小时候)?题目的重点是哪一个字(“趣”)。这个趣指什么?(趣事;观察的兴趣、乐趣;物外之趣)。所以这是1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有趣散文。

(五)整体感知

(朗读要注意什么?明确: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板书:

1.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2.师范读(要求生:听清字音、节奏、感情)

3.学生集体朗读(要求生:读出愉悦、高兴的感情。)

(六)疏通课文,理解字词句

(一生读,一生评价。要求生拿出练习本翻译重点字词。一生翻译,再集体翻译,朗读译文)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余:我张目:睁大眼睛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小的东西藐:小。藐、小、微都是小的。意思其:代词,它的

必:一定纹理:花纹故:所以

明确:我回忆童年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只要)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①合作学习:2、3段。女生读第2段,男生读第3段。翻译2、3段,对不懂的字词句进行标记,可前后桌进行讨论。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先同学帮忙解决,后集体解决。②集体翻译重点字词,生一人译一句译文,后集体翻译,朗读译文)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私:私下拟:比舞空:即“舞于空”,省略介词“于”

所向:指想象的景观则:那么获:或者之:指“群鹤舞空”的景象项:

颈,脖颈为:介词,表示原因,因为之:指“昂首观之”的动作强:通“僵”,僵硬素帐:白色的蚊帐徐:慢慢地以:用其:代蚊子作…...观:当作……观赏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怡然:喜悦的样子称快:喊痛快

明确: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我)昂着头看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景象)当作青云白鹤观赏,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3.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于:在凹凸:高低不平丛杂:多而杂乱其:这里指自己齐:一样高以……为:把…...当作砾:碎石邱:通“丘”,土山神游:这里指在想象中游历其:指“我”想象中的山林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全舒适

明确: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子来,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聚的草当作树林,把昆虫蚂蚁当作野兽,把泥土瓦砾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山沟,(便)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集体朗读。在练习本上翻译重点字词,一生翻译重点字词,集体翻译,朗读译文。)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之:指“二虫斗草间”的情景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搬开土山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盖:发语词,原来是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便”、“就”为所:表示被动,“被”的意思方:正出神:因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神定:心神安定鞭:名词用作动词,鞭子用打驱:驱赶

明确: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家伙,搬开“土山”,压倒“大树”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集体朗读课文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1.课外继续进行朗读,读出节奏和感情。

2.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趣事?

(九)附板书设计

(根据课堂板书)

幼时记趣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设计:

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1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疏通课文:

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探究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

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

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

三、四两段:

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

以为为所

8、齐读课文

9、教师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0、作业:

(1)抄写不认识的字

(2)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课时设计:

教学步骤:

1、复习:

(1)注音:童稚项为之强藐小怡然称快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和拟作群鹤舞空

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

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故时有物外之趣

2、导入: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学生独立描述,教师稍加评点,鼓励为主。)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8、作业:

(1)《练习册》

(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9、教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幼时记趣》

物外之趣:产生原因:

1、观蚊如鹤:

(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2、神游山林:观察仔细

想象奇特

3、鞭打蛤蟆: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第三篇】

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1)小(    )(2)鹤(    )(3)然(    )(4)土(    )(5)丘(    )(6)然(    )(7)童(    )(8)凹凸(    )(    )(9)癞蛤蟆(    )(    )(    )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16分)(1)青云白鹤观(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2)见藐小微物,必细其纹理(    )a.观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3)夏蚊雷,私作群鹤舞空(    )a.完成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4)能张目对日,察秋毫(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5)昂首观之,项为之(    )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6)游其中,怡然自得(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7)又留蚊于帐中,徐喷以烟(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8)时有物外之趣(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1)项之强(    )(2)以丛草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4)凹者壑(    )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c.这、那  d.连词(1)神游中(    )(2)常蹲身(    )(3)使冲烟飞鸣(    )(4)必细察纹理(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2分)(1)拔山倒树来(    )(2)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4分)(    )(    )a.观正浓                     b.驱别院c.故时有物外趣               d.项为强7.先解释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8分)(1)一癞蛤蟆也。解释: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2)神定,捉蛤蟆,数十,之别院。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填空。(2分)《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苏州人,________代作家。 综合题1.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2.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两段,然后答题。(1)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不少于两处) (2)作者儿时“时有  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参考答案 基础题1.(1)miǎo(2)lì(3)yí(4)lì(5)hè(6)páng(7)zhì(8)āo tū(9)lài há ma2.(1)b(2)a(3)d(4)c(5)a(6)c(7)a(8)d3.(1)d(2)b(3)e(4)b4.(1)c(2)b(3)a (4)a5.(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d(均代“情景”)7.(1)句首发语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2)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赶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8.浮生六记沈复 三白 清  综合题1.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2.(1)如“夏蚊如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比喻的修辞手法。“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传神。(2)原因是: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先总后分”)。等第评定参考意见:优:解答第一题要点要具备,解答第二题既找出例子,又能作具体分析。良:第一题要点略有缺漏,第二题只分析一例。中:第一题只答1点,第二题仅写出例子,未作出分析。下:第一题概括不准确,第二题举例分析均不正确。

幼时记趣教案【第四篇】

江苏泗阳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江苏省泗阳中学  葛庆中课题幼时记趣(两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部分文言词能力目标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和联想,说出童年的趣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观察的情感培养学生大声诵读进面感悟课文情趣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积累部分文言词,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环节个人备课过程教法学法点拔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蚊子和癞蛤蟆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2.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1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新课学习1.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2.生字词拼读          稚  zhì         藐miǎo           鹤    hè        强 jiàng           淚  lì           怡   yí              凹凸  ào tǚ     庞páng                砾  lì           邱   qiǚ             壑   hè         3.实词积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4.虚词积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因为     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 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原来是”   为:项为之强: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5.特殊句式: a.省略句  使(之)与台齐     自己  驱之(于)别院   到 b.固定句式 以……为……       把……当作…… ……为所……       ……被……   6.学生翻译 7.师生纠正归纳小结1.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2.这一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熟记所学的文言虚实词及文章的意思    环节个人备课过程教法学法点拔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1.大声背诵课文(先一生,后全体) 2.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文言知识a.文言实词b.文言虚词c.固定句式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研读课文1.导入:上一节,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 的大意,这一节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2.默读课文,思考(注意用四字短语归纳): 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3.小组合作学习用四字短语归纳:  a.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呢?b.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4.独立思考,用四字短语归纳:  a.“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b.你能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吗?5.根据课文所叙,大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 会是什么样的吗?作者的童年生活,令你想到了什么了吗? 探究延伸1.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2.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你要能用文言写一写才高呢!)。 总结全文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 总结全文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 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作业布置1.熟练地牢记课文及文中的虚实词等 2.完成课后练习和练习册3.预习下一课:十三岁的际遇  板书设计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                                  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幼时记趣教案参考【第五篇】

第二单元

单元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人是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

2、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3、回忆童年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真实的感受

4、语言得体

六、幼时记趣

沈复

一、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4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二、教学重点

1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2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3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读与自读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4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二、教学重点

1能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2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

3能积累部分文言词

三、教学方法:讲读与自读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读单元提示,引入童年趣事,你们小时候有观察过文字癞蛤蟆吗?你觉得蚊子癞蛤蟆有趣吗?

1、全体朗读

2、生字词

3、实词积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神游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四虚词积累

之: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因为

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原来是”

为:项为之强: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五学生翻译课文

六概括

第一段:物外之趣

二:观蚊如鹤之趣:观赏群鹤舞空图

观赏白鹤青云图

三:神游山林之趣

四:鞭打蛤蟆趣事

作业:翻译

第二课时

一全体朗读

二抽查复习情况

三省略句

群鹤舞(于)空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四固定句式

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

五观察――联想――想象

观察仔细:细察――定目细视

联想丰富

想象奇特

六语言简朴,生动,自然

动词的使用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神定,抓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鹤唳之端

拔山倒树

作业:41页一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158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