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1361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印尼将举办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系列活动》

教师:4月18日至24日,印度尼西亚将举办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庆典,届时将邀请109个国家和25个国际组织参加。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0年前的万隆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二战刚刚结束后的亚非拉世界,感受这些国家为获得独立与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导入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新闻时政中提取历史的能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我宁愿向前看,当洪水消退,人类的历史上会出现新的一章:说不定黎明会从这一面出现,从太阳出升的东方出现。”

——泰戈尔

教师:近代以来,殖民侵略如同洪水、野兽,淹没、蚕食了亚非拉广大地区,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争取独立与自由,亚非拉国家奋起抗争,自由的曙光最早从东方升起!

一、“黎明出东方”——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教师: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一颗宝石”——印度,看看她是如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

1、“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印度

(设计意图:通过章西女王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以来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通过甘地,向学生介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体会印度人民的抗争。)

学生: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没有使印度走向独立,但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初期,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面对再次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殖民者作何反应呢?

展示:

材料一: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满载火药在大洋中航行而突然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燃烧到弹药库之前把火扑灭。”

——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的助手

材料二:

“如果印度选择独立——在我们看来,她有权这样做,我们将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实现这个转变。”

——英国殖民当局

教师:英国殖民当局是怎样“帮助”印度实现转变的呢?

展示:

“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印度独立法案》 1947年

(设计意图:通过对《印度独立法案》的解读,认识它给印度带来的影响,知道“印巴分治”和“印巴纷争”的渊源。)

教师:这一方案是由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蒙巴顿方案”

根据这一方案,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所以还被称作“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共和国。

展示:“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947年8月尼赫鲁

教师:“厄运”指什么?“厄运的时代”是哪个国家造成的?“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什么事件?

学生:“厄运”指印度遭受殖民奴役;“厄运的时代”是由英国殖民者造成的;“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教师:印度独立后的半个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约有2973亿美元。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展示:

“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印度独立后走向振兴的情况,尤其是印度的软件制造业。)

教师:“蒙巴顿方案”给印度带来了独立,但也给这一地区埋下了冲突的种子。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教师:印度作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在欧洲殖民版图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英国王冠上的印度宝石坠落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从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如中国的台湾和香港、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2“亚洲四小龙”— —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

(设计意图:通过四幅图片,使学生感受这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师:“东方的黎明”很快刺透阴云,洒向了一块“黑暗大陆”,自由的曙光开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非洲大陆,领略非洲民族独立的浪潮。

二、“‘黑暗大陆’现曙光”——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教师:西方殖民者什么时候开始侵略非洲?有什么殖民暴行?

学生: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从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主要暴行是罪恶的三角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经过300多年后,到19世纪晚期,非洲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教师:二战结束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1页正文第2段至72页正文第2段,梳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线索。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动手归纳梳理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线索,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开始(1952年埃及独立)→高潮(1960年“非洲独立年”) →殖民统治瓦解(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开始——埃及独立

教师: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烈火首先在北非燃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埃及。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默德·纳吉布和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推翻英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

“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

教师:纳赛尔所说“我们的财富”指什么?这一财富是什么时间归还的?

学生:“财富”指的是苏伊士运河。归还的时间是1956年。

2、高潮——“非洲独立年”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非洲独立进程》图,哪一个年份非洲独立的国家最多?

学生:1960年。

教师: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殖民体系崩溃——纳米比亚独立

教师:非洲最后一个获得独立的是哪一个国家?

学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教师:纳米比亚的独立有何影响?

学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教师:经过非洲人民不懈的努力,“自由的曙光”终于普照了这片广袤的大地。虽然殖民制度已寿终正寝,但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恶果,整个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洲要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任重而道远。

教师:自由的阳光已经普照了非洲大陆,大西洋彼岸的拉美状况又如何呢?最后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拉丁美洲,看一看拉美人民是如何捍卫民族主权的。

三、“远离美国,走进天堂”——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展示:

“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拉美谚语

教师:新航路开辟后,拉美逐渐成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19世纪初期,通过独立运动,拉美基本上赢得了独立。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渗透,特别是美国在美洲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拉美不得不在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道路上继续斗争。“二战”后,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主要是反对美国的经济掠夺、政治颠覆和军事占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2页正文最后一段至73页,回答: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突出事件有哪些?拉丁美洲民族革命与亚非独立浪潮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锻炼其阅读归纳能力。)

1、古巴革命

教师: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新政权建立后,又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

教师: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拉美其他国家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受古巴革命影响,巴拿马掀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2、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师: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 000~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19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经过不懈的斗争,拉美人民逐步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捍卫了民族的主权。他们正“远离美国。走近天堂”。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根据古巴和巴拿马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思考二战后亚非独立运动与拉丁美洲的斗争有何不同?

学生: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形式是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主要是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教师: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亚非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展示:(图片)

教师:广大亚非拉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他们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走向了团结自强的道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和1961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及之后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课后小结

教师:广大亚非拉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他们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走向了团结自强的道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和1961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及之后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间及实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

2.能力培养: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及突出表现。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文艺作品的分析,初步领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养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是西欧人在地理上取得重大发现的过程,它使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者,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又具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自己积极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要求学生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郑和远航等史实的穿插对比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对开辟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14世纪~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指出:这时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个标志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由此引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而提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14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所以与它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现在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渴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束缚。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一切。他们相信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种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思考问题的思潮被称为什么?(人文主义)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那它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呢?文艺复兴表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哪两个?(文学和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但丁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他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以外,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他乡。但丁的作品很多,《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下面再看美术领域的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领域最的艺术家是谁?(达芬奇)达芬奇所画的人物和宗教故事,都是以现实人物为蓝本的,所歌颂的是人的现实美好的生活,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

15-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欧洲的其他地方。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坛上的巨匠,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莎士比亚毕生主要献身于戏剧事业,他的写作题材广泛,一身兼为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作家,各方面都硕果累累,这一点超越了以前所有的悲剧家和喜剧家。与新旧交替时期的先驱但丁相对照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色彩,这也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正在深入,时代正在前进。莎士比亚与中国的大戏剧家汤显祖同处一个时代。

一、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日益扩大,西欧国家对黄金的渴望更加强烈。但是,西欧的贵重金属矿藏很少,开采也很慢,为了寻求黄金,欧洲人便把注意力转向了东方。为什么呢?(《马可·波罗行纪》内容的影响)《马可·波罗行纪》中,把东方描写得富丽繁华,介绍中国和印度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这对憧憬黄金的欧洲上层分子有很大的诱惑力,因此,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东方去寻求黄金。另一方面,欧洲贵族亲眼看到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把东方的珠宝、瓷器等贩运到欧洲而大获其利,这更坚定了他们去东方寻金的决心。但是,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15世纪前叶,东西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从小亚西亚出发,沿黑海、里海经过中亚到达中国和印度;第二条是经叙利亚、两河流域抵波斯湾,换海船前往印度和中国;第三条是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出红海,经印度洋去印度和中国。当时,红海以东和地中海一带的贸易,分别主要由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所垄断,后又被奥斯曼帝国所控制,它的统治情况如何呢?(奥斯曼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因此,在大西洋沿岸诸国的大商人迫切希望寻找到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濒临大西洋的两个欧洲国家,他们无力加入欧洲大陆的争夺,特别希望获得海外的财富,最热衷于探寻新航路。当时人们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了吗?(学生看书答: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纪末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为组织大规模远航提供了条件,同时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较发达,当时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意大利地理学家绘制的世界地图,把印度和中国画在大西洋对岸,并断定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直达东方。15世纪欧洲已能制造适于航海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14世纪已普遍用于航海事业,使远航不至迷失方向。最先探寻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教师指图讲解: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方向是向东。

(1)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这是探寻新航路中的第一次突破。葡萄牙国王认识到非洲南端的重要性,肯定由此向东航行可以到达亚洲,因此,就把这个地点称为“好望角”,这次航行证明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是相通的,为达·伽马的探寻新航路准备了条件。

(2)14~14,达·伽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航,顺利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返航时,劫掠了大批香料、象牙、丝绸、宝石等物品,他们带来的收益高达航行费用的60倍。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也积极进行航海扩张,并且选择了西进的路线。

(3)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乘三艘帆船,率88名水手,从西班牙启程,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经过69天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印度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哥伦布直到死一直误认为自己所到的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另一位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所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于是这个大陆就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4)第四位探寻新航路的是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15,麦哲伦带领5艘船,262人组成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人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另一片辽阔的海洋,因沿途风平浪静,航行很顺利,麦哲伦高兴地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麦哲伦的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三个多月,很多船员因饥渴而死去。当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时,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麦哲伦在冲突中被杀,其他船员逃出后继续航行。他们绕过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十几个人了。这样,人类第一次实现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新航路开辟后,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从此,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联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这四次重要的远航,大都发生在15世纪末,在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也曾有过远航的壮举,可以请同学思考、对比世界的四次远航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在目的、规模、后果上有何不同?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重点3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4

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讲授新课: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

(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3)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1)印度经济发展成就。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2(2)印巴冲突根源分析。第一、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第二、“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组织讨论。如:(1)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此后,可恶的欧洲殖民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2)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3)结合地图概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4)结合课外阅读,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在理清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主要线索的同时,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和经济价值:

(1)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2)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3)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情况。埃及率先发起了独立运动,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并挫败英、法、以的联合军事干预。埃及的独立运动将非洲独立浪潮推向高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赢得独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国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统治的最终崩溃。

(4)纳赛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展示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情况。

第一,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牛牛范文·》独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提问 “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的事件是什么?”

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 000~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第二,历,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第三,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湘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下册5

无论同学们将来从事哪个行业,只要真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象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大师那样,从文化知识开始,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为了事业不懈地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湘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下册1

?课程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x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x藏和平解放。通过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指导学生讨论x藏解放的策略,培养其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分小组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x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认识历史问题特别是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简介课本封面,引入新课。

?回忆旧知。

?从国旗或国歌导入。

?讨论:百年中国——19的中国与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开国大典

?教师简要补充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知识。

?绘制图表:填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的准备工作。

?课堂小绘画:你能准确地画出我们的国旗吗?(1949年公布的《国旗制法》规定:国旗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红旗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四颗,其中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小议论:第一届政协筹备会议期间,画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得到周恩来和其他与会者的肯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不应当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选用这首歌作国歌,也要修改歌词。后经代表们讨论,决定还是用原来的歌词。

请议一议,为什么还要用原歌词好?

?材料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观看《开国大典》录像片段,交流感受,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模拟直播:如果你是一位在现场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人们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你能想象一下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吗?

?你知道吗: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为什么要连放28响?

?课堂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它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x藏和平解放

?动动脑:中央解决x藏问题为什么要一面向x藏进军,一面力争x藏和平解放?

?引导学生从x藏和平解放的材料中概括这段历史的主要过程:进军x藏、通知谈判→解放昌都→和平协商→达成协议。

?教师介绍教材中两幅插图,说明:①中央政府对x藏的重视(可适当介绍阿沛?阿旺晋美等);②x藏地方政府和人民对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的欢迎态度。

?自由空间:为什么毛泽东要在政协会议上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已经站立起来了?你怎么理解?

湘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下册2

课程目标: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

?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

课外学史?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

?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制作与展览:收集资料,制作一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小报,在班级展出

湘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下册3

教学目标

基 础

知 识 了 解 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 握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能 力训 练

过 程

方 法 口 头

表 达 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 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讨 论

探 索 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 感、

态 度、

价值 观 爱 国

情 感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思 想

意 识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x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通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

2.起初在收复x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

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么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子,接着沉入碧波……)

湘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下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123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