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祝福语 >

实用朋友的特点和价值【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1348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朋友的特点和价值【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一篇】

内容提要: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元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管理。人力资源价值链揭示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链中价值构成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价值链,为更加深入地理解价值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力资源价值链、价值评价、价值分配。

前日,偶读人力资源价值链的。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二篇】

从前有一个小水壶,他是朔料做的。它原本是一个装糖果的水壶一天一个小男孩买下了它。这个小男孩吃完啦水壶里的糖果后就把这个水壶给随手扔掉啦。这个水壶说:“看来我一点价值都没有啦。”

这是一位清洁工来到它面前,把它扫进啦清洁车,最后他被带到啦垃圾山下。这是它更认为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啦。就在这时天空下起啦倾盆大雨,水壶正要去躲雨时它看见不远处有一只蚂蚁被雨滴给打住啦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他看见这种情况后立马跑到那只蚂蚁身边,打开自己的壶盖让那只蚂蚁爬自己的身体内,然后赶上壶盖跑到一个地方去躲雨去啦。

雨过天晴后它把那只蚂蚁从自己的身体内放啦出来,那只蚂蚁十分感谢它。并邀请它去蚂蚁王国做客,让水壶没想到的是这只蚂蚁是蚂蚁王国的公主,蚂蚁国现在十分混乱蚂蚁国的国王派出所有的兵蚁去寻找公主。这时国王看见自己的掌上明珠失而复得高兴的晕啦过去。当它被手下的蚂蚁救醒后,立刻问自己的女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公主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的告诉啦自己父王。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三篇】

朋友算什么?要我说:“朋友只是利用的工具当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便会把你一脚踹开,这就是朋友”。

当你全心全意的为一个人好的时候,她不开心,你也会不高兴但你会去安慰她。当她对生活失去信心时你就会无比的焦急,但你会耐着性子去说那说了一遍又一遍鼓励的话语。她的事情对你来说就仿佛是“圣旨”一般,你会毫不犹豫不容置疑的去做。向来都是她要求我做这做那,我很少要求她什么,但我并没有不愿意。(请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恋人,我们都有各自喜欢的人,我们就像哥哥和妹妹一样。)。

最终她心愿以偿的.和她的所爱的人走在了一起。这时我渐渐显得没有用处了。慢慢的我们之间的话语少了,我突然意识到:“是啊!她已经找到了她的守护神我还有什么用呢?”我该离开她的生活了,有人已经代替了我的一切。

朋友的价值就那么多,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当你的价值用光的时候,就该离去了。

对这些我只能露出苦涩的微笑,还能怎么办?难道还能去打扰她的生活吗?不,不能了,只能默默的离去。心中虽有无限的委屈,但却无人分享,只能自己一人在深夜慢慢品味。

茶香弥漫着整个房间,慢慢地喝上一口,苦涩的味道与那茶香显得格格不入。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四篇】

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也许会有许多朋友,但在众多的朋友当中能数得上知心朋友的却很少,有时甚至都找不到,可我却有一位最好最好的朋友。

她长得很漂亮,也很精神,一对迷人眼睛,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头发,再加上弯弯的眉毛,真是越看越觉得舒心,她很爱笑,相互交谈中,她总是微笑应对而且在微笑中,脸上还会显出两个小酒窝来。她很爱劳动,她的身上我几乎找不到什么缺点。

此刻的我是值日生了,每一天都要扫地,不管我帮哪一组扫地,他不管有多忙,都会帮我一齐扫的,如果看见一片树叶,我走国去扫,她就会主动地说:“让我来扫吧。”不管是下午还是早晨,她都是一如既往地帮忙我扫,如果这天是我值日,她就会找那些和我一齐值日的值日生。

还记得有一次写作文,我忘记了。她也忘记了,早晨,我和她来到学校时,她说:“我们的作文没有写,快写吧。”我的作文没用一会儿就写齐了,但她写了好多,用了许多的时间,我说:“快,交吧,快交吧。”她说:“写作文就要认真,只有认真才能写好作文。”我当时觉得她说得个性有道理,只好和她一齐交了。

她就是这样一位既勤劳又认真的学生。

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张梦爱。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五篇】

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工程是最后一环,首先系统性非常强,对于一项完整的高速公路工程来说,不仅需要把机电工程各系统、标段之间的界限清晰、明确地划分,还需要协调和连接各系统、标段之间的关系。其次,机电工程还具备“联合设计”“试运行”等特殊环节。此外还有设备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例高和因路网管理需机电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等特点。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内容涉及机械、通信、控制、计算机、土木工程等诸多方面,因此就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称之为项目管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是指建设项目的工期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等,下面以造价管理和质量造价为例,着重介绍一下: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完成全部的项目工作且不超出预算,就需要对机电工程建设项目成本和价值进行管理,这就是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成本管理,其内容有机电工程建设项目所需资源的规划、项目成本的预算和项目成本的监控、项目成本的各种预测和筹资管理等。质量管理可以分为机电工程建设项目产出物的质量管理和工作质量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机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一定要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内容是建设项目的质量规划、项目质量保障和项目质量控制等。

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1质量控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始终是把质量控制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所以在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质量作为工程的核心,将质量控制始终贯穿在整个工程中。首先在初步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的阶段要严格把关,保证初步设计和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的质量,使整个机电工程系统的技术方案保持连续和一致。在审核招标文件时邀请资深的专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然后,注重过程质量控制,比如说对于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在出厂前及进场后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相关标准进行抽检验收,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使材料、设备、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得以保障。另外,还有加强巡检、抽检、全面检查,有效地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2进度控制。

认真编制进度计划,使其一一落实到位,全面推进科学、合理、系统的施工方案,做到与路面、房建、交安等施工单位的密切协作,只有合理的施工安排和及时有效的现场安排,才能保证进步计划的实现和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坚持科学调度,每月都要开展各方都要参加的工地例会,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各个阶段的重难点问题,并列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总进度计划在每个分期都得到贯彻实施。同时施工单位要坚持实行日报制度,将长远计划和中、短计划紧密联合在一起,使工作效率最大化。

3投资控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在整个工程中都需要投资控制,首先要有一个公平、有效的投标环境,中标的承包商既要满足招标文件的全部要求,又要在评标价格上是最低的,投资控制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计量,对于项目执行中需要变更的地方,则需要严格招标程序实施,如果是单纯的数量变更,就必须由各方一起到现场核对数量后共同确认;如果是设备型号和局部技术方案变更,承包商会先提出来,在经过监理单位确认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变更设计后,再由指挥部下达变更令或相关文件。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规范了资金的支付程序,还节约了工程成本,将实际工程成本控制在概算以内。

4合同管理。

首先要规范合同文本和签订程序,其次,在整个合同执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过程监管,还要强化履约保证金制度和工程资金保证制度,同时以合同的形式规范了工程变更、延期、索赔等方面的处理程序,秉着以合同为依据、按合同办事的原则把合同条款中约定的职责坚决落实到位。

结论。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工程,包含了很多大大小小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先从小处做起,严格每一道工序的工序质量,才能逐步控制施工过程,从而达到优化工程整体的目的。管理者对机电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工期时段,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大不相同,比如准备阶段、基础施工阶段、安装施工阶段、设备调试阶段、验收交工阶段,等。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以往的建设项目管理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模式更加合理化。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六篇】

雷锋精神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趋向结合起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把握雷锋精神;就是要把纯粹的理论学习同丰富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把雷锋精神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推进雷锋精神的理论升华。

信念,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最后,从弘扬雷锋精神的实践来看,人们对雷锋精神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深刻,践行雷锋精神的形式和方式越来越多元,不断变化的时代更加强烈地呼吁雷锋精神。新时期涌现的一批又一批“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的先进典型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雷锋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需要雷锋精神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己的行动指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二者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地成为把握雷锋精神整体性的前提和关键。

从雷锋的精神元素中把握雷锋精神的世界性。列宁曾经说过,人类千百年来就遵守着一些共同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雷锋精神中那种与人为善的境界、乐于助人的精神等,确实有着世界范围的意义。即是说,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和跨越国界的精神品质,助人为乐、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是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崇高美德,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世界性是科学理解雷锋精神实质不可缺少的一环。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气息,但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雷锋精神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较好地吸收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并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升华,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使得雷锋精神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凝炼成了永恒的价值,从而突破狭隘的民族地域限制走向全世界,这也是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重要方面。

《论雷锋精神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七篇】

她乌黑的头发,一双弯似柳叶的眉毛下长着像溪水般的清澈的眼睛,总是神采奕奕。一张花瓣似的嘴说起话来总不饶人,每当笑起来时,眼睛便似水中弯月,笑声向铃铛那样清脆,她是谁呢,她就是杨帆。

小帆虽然在成绩上说不上名列前茅,但是她从不会灰心丧气,对待学习总是那么一丝不句,从不半途而废。她不但学习刻苦,而且心灵手巧。

记得有一次,美术老师叫我们回家画一幅风景画,我和小帆高兴极了。回到家后,我正在画画,忽然,门铃响了起来,我一打开门,原先是小帆,她说要跟我一齐作画,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开始我们画得很好,但是到了之后我们就遇上了困难,我最怕遇上困难了,就说:“小帆,反正不是考试,何必这么认真呢,不如我们抄书上的吧,抄完了我们就能够去玩了。”小帆听了,说:“不行,这样我们也不会开心的,对不对?”我听了,低下了头。忽然小帆笑了起来,说:“虽然,我们不会画高楼大厦,但是我们能够画乡村风景啊。”我听了,高兴极了,于是又重新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们画完了又上了颜色,就把东西放回书包,然后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这就是我的朋友,听了她的故事,你想和她做好朋友吗?

最新朋友的特点和价值【第八篇】

佛法东传,佛教与中国文化撞击和交融,伴随着印度佛教经籍的不断译介、阐释的进程。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

就中国佛教宗派内部而言,隋唐以后天台、三论、法相、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各宗领袖都结合宗义,写下了不少有关《金刚经》的注疏。禅宗六祖慧能因闻《金刚经》得悟,从此中国禅宗与《金刚经》结下不解之缘。《金刚经》与中国文化、中国佛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必要了解《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为最刚硬的金属,是金中之精坚者,百炼不销,能断万物,以此比喻以大智慧断除人的贪欲恶习和种种颠倒虚妄之见。“般若”为音译,意思是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罗蜜”也是音译,是“到彼岸”的意思。该经经名的全部含义就是说,以金刚般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

《金刚经》属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相当于唐代高僧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十六会、长达六百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第九会“金刚能断分”(《金刚般若》),被视为般若类经典的总纲。般若类经典的主要思想是讲诸法“性空幻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假而不实,本身没有一个恒常自在的自性,所以“性空”,然而自性虽空,因缘关系却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事物并非绝对地不存在,并非虚无,只是幻化不实而已,所以叫“幻有”。一切诸法本性空寂,非生非灭,非一非异,无取无舍,无我无所,所以只有以深广无边的般若智慧,洞见宇宙万物的真实相状、本来面目,无住无著,广破见执,显诸实相,才能真正契合世界的实相,得到解脱。般若类理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而被历代高僧称之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般若思想也成为大乘佛教的共通思想。

吕澂先生认为,在所有的大乘经典中,般若类经典出现得最早,在各种各样的般若类经典中,又以《金刚经》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历代僧俗各界都对《金刚经》倍加重视,所以它曾多次被译出,现存的主要译本有:。

(一)姚秦印度来华高僧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二)北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三)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四)隋南印度三藏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五)唐三藏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六)唐三藏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今有清代同治十一年金陵刻经处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译》行世。

历史上《金刚经》虽有以上六个译本,但最为流行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需要指出的是,唐三藏玄奘的译本,是他所译的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一部分,并非专门另译,后来唐代长安崇福寺律宗高僧智升将其单独分出流行。后世通常所说的《金刚经》一般是指鸠摩罗什所译的本子。

二《金刚经》全文约五千四百多字,大致内容是:。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世尊)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在一块儿。日头将午,快到了吃饭的时辰,释迦牟尼便穿衣持钵到城中去乞化,然后又将乞化而来的食物带回祗树给孤独园。饭后,释迦牟尼收起衣钵,洗完脚,铺好座位,然后端端正正坐下。这时,一位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人群中走出,上前恭恭敬敬地向世尊行礼,然后问道:如果有人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当守持什么?怎样才能降伏自我的妄想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佛陀觉悟的最高智慧,它能认识到一切事物的真正本质,具备这种觉悟就是成佛。所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下决心成就无上智慧,无上大道,即发愿成佛,这也是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和目的。

须菩提提出问题后,世尊感到很高兴,便回答了这一问题,通过非此非彼有无双遣的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要成就无上智觉,破除一切执著,扫除一切法相。

释迦牟尼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上的一切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闪电,瞬息即逝。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所谓“缘起性空”,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实际都不是它们真正的形相,事物真正的形相(实相)是“无相”。这样,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执著,这就叫“无住”。在修行实践中,能真正认识到无相之实相,能做到于世界万物都无念无系的“无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

为了使人们真正做到“扫相破执”、“无相无住”,释迦牟尼举了很多例子用以指导人们的修行实践。释迦牟尼能使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而进入涅槃,但并没有任何众生得到解脱,因为众生之相皆为各种因缘合和而成,并非真实,只是虚妄之相;释迦牟尼的身体有三十二种优秀的特征,但是不能根据这三十二相来认识如来,因为这不过是外在的虚妄之相,如果仅看到这三十二相,则不能认识如来的真实面目(法身),因为真正的法身是无相的。

释迦牟尼通过否定摒弃事物的虚幻之相,揭示出世界的真实本质,即“实相者则是非相”。如果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无自性的,就认识到了世界的真实本质、真如实相,即“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倘能如此,就能不“住色生心”,就能不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行者在扫去一切虚妄执著后,万法的真实情状、真如实相就会自然显示出来,即“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释迦牟尼要求人们扫相破执,甚至要求人们对“佛法”也不应执著,认为“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经中以舟筏作喻,说明佛法只是方便设施,不应拘泥死守。释迦牟尼说他自己在燃灯佛处修行,无一法所得,所以燃灯佛为之授记,认可他修行成功。如果执著于一法,燃灯佛就不会为他授记。《金刚经》中反复强调,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破除执相于布施,又要破除执相于修行的果位(得菩萨果位、得阿罗汉果位等),即破除修行过程的一因一果。只有把“破执扫相”贯彻于修行的整个过程,才会体证真如,获得解脱,成就佛道。

《金刚经》强调该经的般若思想是佛门修行解脱的最高智慧,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承诺如果有人信持此经,并为他人解说,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果报不可思议”。

该经的最后,佛说了一首偈子,作为该经思想的总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包含了大乘佛教般若学说的精华,其“性空幻有”、“扫相破执”为主要内容的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大智度论》中说:“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大般若经》中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金刚经》也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从现代哲学的眼光来看,《金刚经》之所以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因为其般若思想关涉的是大乘佛教的认识论问题。

般若智慧实质上是大乘佛教所倡导的特殊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它要彻底地超越世俗的经验,否定或摆脱世俗的认识,从而认定尘世的感知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有把握“般若性空”之理,才能抛弃世俗的妄见妄念、妄想执著,才能证悟到佛门的真谛。

建立起“性空幻有”、“破相扫执”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是获取佛门知见的基础,也是建立佛教信仰和进行修行实践的前提,而《金刚经》所阐述的正是建立大乘佛教信仰、从事大乘菩萨行的理论基础。这一“般若性空”的基础理论,就佛教的“信仰”与“理解”的关系而言,它解决了“理解”的问题;就佛门的“知行”关系而言,它解决了“知”的问题,所以《金刚经》及其般若学说,就自然成为诸佛之母,对大乘佛教而言,《金刚经》及其思想有着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金刚经》的般若性空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徒在反对部派佛教,特别是说一切有部的“实有”理论中建立起来的。《金刚经》一问世,在印度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著名的印度佛教僧人、哲学家无著、世亲等人都对它做过注疏。

佛法东传,中国佛教属大乘佛教系统,自然青睐作为大乘理论基础的《金刚经》,以展开大乘菩萨行。从公元402年《金刚经》由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传入内地,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首次把它译成汉文,到公元7唐代僧人义净最后一次重译,短短三百年间,《金刚经》在中土先后有六种译本问世,足见这部经典在中土受崇奉的程度。

《金刚经》传入中土时,正值魏晋玄学兴起。中土学人认为般若思想方法,与玄学可以相通,互为发明,所以当时中土思想界十分重视以《金刚经》为代表的般若经典,其程度远胜于印度。《金刚经》在中土社会,既迎合了士人的情趣,又得到了统治者的扶持。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玄宗颁布《御注金刚般若经》,把它和《孝经》、《道德经》一起颁行天下,明成祖编纂《金刚经集注》,敕令天下奉行等等,都是例证。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形成,各宗派对《金刚经》崇奉有加,天台、华严、三论等竞相习诵,并按本门宗义进行阐发。天台宗用佛性论注解经文;华严宗以真如缘起论解释经文;禅宗更以《金刚经》为传法心印。

《坛经?行由品》中有一段关于慧能因闻《金刚经》得悟的记载:。

时有一客买柴,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都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坛经?行由品》中还直接引用《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语句,又记载弘忍为慧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

《坛经?般若品》中全都是解说般若智慧法门,慧能说:“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又说“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称此法门为“般若三昧”。

《坛经?定慧品》中,慧能提出“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宗纲,正是《金刚经》“离相无念”、“不住于相”、“应生无所住心”等思想的发挥。

总的说来,慧能创立的顿教法门,般若智慧是其血脉,而从佛典思想渊源来看,《金刚经》是《坛经》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金刚经》不仅在中国佛学中体现其元典精神和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的影响关涉到僧俗各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悠久深厚的文化史中,《金刚经》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直至近代和当代,寺院僧人日常课颂和讲经说法,都依此经。在民间,连目不识丁的妇孺也可以随意背出一段或一句《金刚经》。在佛教施行扶世助化功德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金刚经》应验、感应故事成为中国民间社会劝善化导的重要形式。

在汉唐社会,《金刚经》常被不少僧俗用以为祈福禳灾、奖善惩恶的'法宝,他们收集各种信受奉持《金刚经》而获得功德报应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分类辑要,以证明尊奉《金刚经》有延寿、愈疾、生子、登科、避邪、脱难、如愿等效应,一方面让人们加强佛教信仰,一方面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止恶从善。

唐代孟献忠撰的《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按诵持《金刚经》而能获得的应验和利益,分为救护、延寿、灭罪、神力、功德、诚应等6篇,收入以隋唐社会为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七十则。

唐代段成式撰的《金刚经鸠异》也是同样性质的应验记,收入了以中唐社会为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二十一则。其中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叫赵安的平民,一次在野外行走,看见一座坟墓边放着衣物,赵安以为这是无主的东西,就捡回家送给妻子。邻居知道后,到官府告他偷盗财物,赵安不承认,官府大怒,安排大刑伺候,然而刑具加身就断为数截,赵安却安然无恙,施刑者问他使了什么法术,赵安说:“唯念《金刚经》。”官府甚为惊异,只好将他释放了。

此外,敦煌出土的佛教文献中《持诵金刚灵验功德记》、《开元皇帝赞金刚经功德》等著作,都反应了《金刚经》在民间社会的流行情况及其化导世俗的功能。

如果说各类《金刚经》应验记说明该经在民间社会的地位和影响,那么各种以《金刚经》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形式足以说明该经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和地位。

伴随着《金刚经》的传播,中国古代印刷、雕刻、绘画、文学、书法等文化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木刻本;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是《金刚经》扉页的佛教绘画;现存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石刻经文之一是山东泰山经石峪的石刻《金刚经》。

此外,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大家所书写的《金刚经》手迹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少与《金刚经》相关的文学作品、《金刚经》论疏中的诗词美文仍流传至今。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智慧。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一定尚未树立正信。因为不明了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也就不知道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此经当机者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发菩提心,为修习菩萨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则是发菩提心所要达到的目的,《金刚经》就是围绕着这一前提而展开。降伏其心既是《金刚经》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我们在世间有很多追求,但无非是为了获得幸福人生。我们为寻求谋生技能而上学,为获得生存财富而工作,为建立情感依赖而成家,为造就健康身体而锻炼。这些虽也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却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事实上,最重要的恰恰是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那就是我们的心。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世界之所以会呈现种种的差别,也是由于人心的差别。因为心的不同,这个世界才有文明与野蛮、道德与罪恶、痛苦与快乐、善良与丑陋、清净与染污、光明与黑暗的不同。我们要改造世界,获得人生幸福,无疑要从改造心灵下手。现代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恐怖和不安。广岛原子弹的爆炸,使一座完整的城市和几十万人的生命,在刹那间就灰飞烟灭,这是多么可怕。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可言,既可用于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世界,问题只是在于,使用它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灵。

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么世界一定到处都是战争、谋杀、偷盗、抢劫、强暴、欺骗,那将是多么险恶的世界呵!相反,如果我们拥有惭愧、慈悲、道德、智慧,那么世界就会出现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便是说明这个道理。风与月永远都是那样,但由于人们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觉往往大异其趣。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觉也是相异的。同样的饭菜,健康时感觉它可口香甜;病弱时又感觉它味同嚼蜡。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谓的快乐,除了外在的环境因素,还需要主体的心灵去感受。当你感觉快乐时才是快乐,而感觉痛苦时则是痛苦。所以一个人快乐与否,实在不能从表面现象来看,只有当事者才是最清楚的。

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倘若一个人心境不好,那么有钱痛苦,没钱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没地位也痛苦;有事业痛苦,没事业也痛苦。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的不安定因素。如何降伏烦恼呢?般若法门告诉我们,要从通达空、无住入手。我们之所以产生烦恼,是因为六根缘六尘境界时,执我又执法,由我法二执起贪嗔痴烦恼。如果能以般若智通达我法本空,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相,那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0 181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