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热选(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热选(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一篇】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二篇】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中国的汉民族,祖先观念非常浓厚。这恐怕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有关,也与儒家思想观念有关。因此,两千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汉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乌丙安教授指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比汉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乌丙安举例说,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郊游时,还逐渐加入了荡秋千、放风筝、踢球等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目录。
。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三篇】
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只能吃凉食了。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寒食十三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重庆人在清明这天,也有吃寒食的习俗。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扫墓一般都在郊外,相当于春游,一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
当时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俗话说,“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是否有“挂青”,成了一个家庭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兴旺发达,是否父慈子孝的标志。
常州人清明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门框上要插柳条和桃花枝,以鲜艳的红绿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则是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也有人家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
除了这些,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常州人还有在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做青团子要到田头路边去采一种叫“绿茱头”的野生植物叶子,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子。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插柳”的习俗始于唐代,本意是为驱疫避邪,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传统习俗看来,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象征着带走秽气。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先烧纸钱。
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xx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xx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梧州乡民大多数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和后面的.几天去扫墓,只有一少部分的乡民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扫好的。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扫墓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烧香、不焚纸,只是把冥钱、纸帛等物挂到坟头上或坟茔旁的树枝上,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这种民俗可能是来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惯,也可能是出自干旱的春季民间防火的意识。
不过,山西北部多数地方的民俗却截然相反,人们却要将冥钱等物烧尽,认为烧不尽就转不到先人手中,也有一些地方,如:大同等地,人们则习惯于白天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纸。此外,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菜,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清明时节,在济南城乡,还流传荡秋千的习俗。清明节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绿杨深外,或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袈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
清明节插杨柳是全国各省份差不多的习俗,而四川地区独特之处在于,除了将杨柳枝挂在门口、坟前,爱美的四川妇女还会在清明节这天将柳条戴在头上,叫做柳叶符。由于四川产竹,竹子在清明节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明这天,家家户户会请道长画上纸符,挂在竹子上,然后挂到坟头,作为清明上坟的一个必要仪式和步骤,是为“挂青”。
火神门祭火神,这也是四川地区比较独特的习俗之一。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人们把家里的火都灭了。人们在清明当天专门去火神门祭拜火神,回来以后再重新生火。
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而西部地区,如儋州等地,过清明时以人多为荣,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那些终日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清明时节,往往会在船头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护风调雨顺,后辈平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返回目录。
。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四篇】
2022北京疫情清明节扫墓规定:今年清明祭扫方式分为预约祭扫、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民政部门建议市民,在服务开通后避开高峰时段错峰预约。预约人进入殡葬服务机构应做好个人防护,必须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的,将禁止入内,如遇排队,需保持间距。
民政部门倡议市民尽量不到现场祭扫,选择家庭追思、网上祭奠和代为祭扫服务。确有到现场祭扫需求的群众,可预约登记,分时限流扫墓。
2、天津市。
宁河区、静海区从3月17日起,暂停本区殡葬服务场所“清明节”期间现场祭扫服务。
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滨海新区从3月16日起,暂停我区殡葬服务机构清明节期间现场祭扫服务。
武清区从2022年3月14日起,暂停武清区殡葬服务机构清明节期间现场祭扫服务。
西青区2022年3月15日,区域内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全面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3、南京市。
全市公墓、骨灰堂暂停开展现场祭扫,预约通道暂时关闭。请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和相关通告,现场祭扫恢复后,预约通道将重启,在预约通道重启后时间段的原预约依然有效,原预约过期的请重新预约。
4、西安市。
3月23日,西安市发布了关于2022年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公告。自公告之日起至4月5日止,凡需现场祭扫的群众,需至少提前一天向祭扫所在的殡葬服务机构提出预约(预约方式附后),各殡葬服务机构要按照当日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控制预约人数,并将预约结果反馈祭扫群众。
5、广州市。
建议延后祭扫或线上方式寄托哀思。3月16日,广州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庞红瑶表示,清明节将至,有计划前往各墓园祭扫的群众,建议延后祭扫或者选择线上的方式寄托哀思。
6、深圳市。
全市暂停现场祭扫。深圳所有公墓、骨灰堂、深埋绿化地等殡葬服务场所,3月14日起暂停市民群众现场祭扫活动;暂停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代撒除外)、骨灰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延期缴纳墓地管理费、骨灰寄存费等费用。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7、东莞市。
全市暂停现场祭扫。3月21日起,东莞全市殡仪馆、公墓、骨灰楼(堂)、农村墓地、祠堂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暂缓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骨灰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延期缴纳墓地管理费、骨灰寄存费等费用。恢复时间将另行通告。
8、呼和浩特市。
全市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暂时停止现场祭扫服务接待。
9、杭州市。
清明期间实行预约祭扫。3月26日至4月6日,杭州全市25家较大型公墓实行先预约后祭扫,未预约的不可进入公墓。
总的来说,2022年清明节能否返乡扫墓需要看所在地区疫情情况,以及目的地的防疫要求,建议大家提前咨询当地有关部门。
非必要不要返乡扫墓。
就目前的疫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都实施了严格的进出政策。而网友所在的农村也发出了清明节返乡祭祀的相关规定:提倡远程祭扫,非必要不要返乡,确需返乡的,需提前向村里报备,返乡人员均需查验行程码、健康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自我健康监测14天。
可以提前。在农村,清明扫墓是比较喜欢提前的,并且会提前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另外最好选在上午七点至下午三点前扫墓,这一天阳气升旺的时间,是我们祭奠先人的最好时间。因为下午三点后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运气不好的人、身体弱的人在这个时间段,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给你带来伤害。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祭祖的时候不是越早越好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最好是在5-7点,即寅时。
古代历法中,为一。扫墓并不一定非要在上午进行,一般在上午8时至下午3时之间都可以,只要不是天未亮或者太阳已下山就行。
1、踏青。踏青又叫做春游、古时候叫做探春、寻找春等,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这时候外出踏春早就已成为风俗。
2、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3、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所以民间就有清明节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4、放风筝。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这一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五篇】
清明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裔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按照风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最后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扫墓结束后当日也应严肃,不能嘻嘻哈哈;对于信佛的朋友来说,扫墓回程,最好一路持诵《心经》或《大悲咒》。扫墓回家后,如感身心疲劳,应先洗个澡,换身衣服。清明节扫墓回来,一定要清扫你的鞋子,同时将鞋子的鞋尖朝里,同时勿忘将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晾晒为宜。当然我们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桃木等。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拜祭回家后,必要时可以进行过火盆仪式,可除去因时运势较低时,拜祭所招惹回来的气场入宅。过去在进家门之前跨火盆能祛除阴气,也可以在家门口点些柴火示意之。
这里涉及的是两个时间问题:
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还有,对于某些风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明扫墓期间,有些禁忌与忌讳要避免。
清明节拜祭时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另外,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
鞋与邪同音,所以在清明节这种阴气重的祭祀节日期间,是不宜买鞋的,若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如果有些朋友不慎在清明期间买鞋了,需用红纸把鞋子包好,放在门口一晚,然后清早将红纸烧掉即可。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
清明节祭拜祖先心里面难免悲伤,有身孕的妇人忌去祭拜,是为了避免动胎气。另外,怀孕的的妇人本来身体就虚弱,而坟墓一般阴气较重,会容易碰到一些阴灵作怪之事。
返回目录。
。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六篇】
清明节人人皆知,它是一个纪念死去德仁的节日。
我和外婆妈妈舅舅大爸爸妹妹弟弟到山上扫墓,山上路很滑很陡峭,一不小心就会摔坏大腿,擦伤鼻子,我们继续往上走,抬头一看山上的人真是人山人海,我们大伙儿被挤来挤去。山上有很多坟墓,大家站在墓碑前,烧香摆酒,我不仅看了看墓碑,上面写的东西我一个也看不懂。我灵机一动对妹妹弟弟说:“清明扫墓嘛,当然得用树枝扫,快一点,找树枝。”我和弟弟妹妹找到了一根树枝,在地上扫呀扫,旁边的人见了捂着嘴偷偷笑,妈妈见了对我们说:“傻瓜们,不要扫了。”为什么不用扫了呢?”“扫墓就是祭拜,不用小题大做的。”“哦”我和妹妹弟弟恍然大悟,就帮妈妈摆酒摆菜。妈妈点好了蜡烛,我和妹妹弟弟都使劲的在拜,外婆见我们摆得起劲,就连忙点点头说:“拜的这么起劲太爷爷太奶奶会保佑你们的!”
清明扫墓虽然不怎么流行,但它在我心中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绚丽多彩!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七篇】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在清明前一天,许多人会去买一串新鲜的柳枝,插在门上,这样子就可趋吉避灾。
有一些地方的风俗是不准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资格完成,女子做好杂事就行,如,做纸钱、元宝、蒸糕点等等,只等男丁们把烧猪肉带回家后立刻炒了供一家子吃,这样,女子才算沾了点祖宗的福。
2、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庆,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传统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烧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等。“祭祖金猪”寓意红皮赤壮、宏图大展。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3、采撷艾叶做粄。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进行祭祀,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
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因此这种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第八篇】
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祭扫习俗也需与时俱进。网络祭奠是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的现代的、科学的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网络纪念馆是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祭奠和沟通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