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祝福语 >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优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4918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比较新颖的六年级(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思考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习检测纸当堂达标纸。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自主探究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1)、先量出书上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2)、先估计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扩大和缩小一定的倍数后,面积的变化规律是长宽扩大(0或缩小)的倍数的平方。

(4)、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扩大2倍后,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把经验进一步扩展。

列表来证明。

如果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面积会有什么变化?把三角形的底和高呢?圆的半径呢?

引导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交流,得出结论: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的比应该是n的平方比1。

合作探究。

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53页平面图,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图中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你能用刚才发现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交流完成情况。

选择一些建筑物,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先测量计算出某建筑或设施的相关图上距离,如长方形的长与宽,、圆的半径再计算出图上面积。然后运用发现的规律计算出该建筑物或设施的实际占地面积;也可以先根据图上距离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再计算出实际面积。

当堂达标。

选择一处建筑或一处设施,确定适当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通过比较,确定比较合适的方法,全班推广。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二篇】

最近两节课教了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总感觉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对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到位等等。其实我深知本课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怎样让这些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化,教学中我注重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感知,我从多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充分感悟所学的数学概念。随后还进行了大量的`层次不同的练习。

教学效果与以往相比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总感觉还是那么不太令人满意。练习中学生对两种正反比例的量判断还不是那么熟练,特别是像有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不成比例,如人的身高和年龄;圆的面积和半径等等。学生判断时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正比例、反比例张冠李戴。反映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不是那么清晰。

所以我感觉对于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课,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三篇】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1234567……。

总价……。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x/y=k(一定)。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4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元,1本;元,2本;元,4本;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千米)5102550100。

时间(时)1251020。

表2。

速度(千米/时)1005020105。

时间(时)125102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定,和成比例。

(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四篇】

当天地还沉没在一片黑暗与静寂中,我们已踩着细沙来到空无一人的海滩,等候今天的太阳。

深蓝色的天空中堆积着墨蓝的乌云,一片连着一片,厚厚的如同一床床棉被。头顶上空没有乌云的地方,一颗明晃晃的星星孤独地闪烁着,似乎想用自己微弱的光来驱散无边的黑暗。看不清大海的模样,只听见海在灰蓝色的远方怒吼,低低的轰鸣声,遥远得像天边的绝籁。近处的沙滩上,一堆堆礁石如黑牛般伏着,在海风的吹拂下安详地酣睡着。海未涨潮,潮湿的沙滩像一面巨大的铜镜,闪着银白色的光。偶尔,几声细细的虫鸣从草丛中传来,更增添这种黎明前天地间的祥和气氛。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五篇】

一﹑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基础训练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只有认真扎实抓好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王老师的这节课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从复习题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训练,再到例2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再到巩固练习时第一题找标准题,比较量,并说出求比较题的数量关系式,第二题的看图列式题,都是应用题的基础训练,教师整一节课都在围绕着应用题的基础训练进行。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只有像王老师那样,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使学生充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达到以说促学的良好效果。从这节课学生说解题思路说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王老师能把数量关系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就最好了。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六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设计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接着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探索面积变化规律。当学生对变化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感知后,引导学生把实验的对象扩展到正方形、三角形、圆,通过测量、计算、探索,验证此前初步感知的规律,由此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师板书:长:3︰1宽:3︰1。

3、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问: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学生估计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想办法验证。

学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学生回答。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引导学生猜测。

(2)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规律: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的比是1:n2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三角形:2︰1圆:4︰1。

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1)测量有关图形的图上距离。

(2)计算相关图形的实际面积。

四、活动小结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学生交流。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七篇】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

(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四、质疑小结。

(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

(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五、反馈调节。

(一)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463××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的和是多少?

5个的和是多少?

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填结果.。

()()。

()()。

()×()。

六、课后作业。

(一)计算。

×××12。

×××25。

(二)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七、板书设计。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八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难点: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师:”为什么它变整齐了呀?“。

师生:”因为小朋友把它们都分了类,所以它变整齐了。“。

教师:”谢谢小朋友。“。

幼儿:”不用谢。“。

幼儿:”《大小分类》“。

教学延伸:

教师:”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书上的这些物品也分分类,好不好?“。

幼儿:”好"。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九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比较新颖的六年级【第十篇】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

(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四、质疑小结。

(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

(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五、反馈调节。

(一)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463××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的和是多少?

5个的和是多少?

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填结果.。

()()。

()()。

()×()。

六、课后作业。

(一)计算。

×××12。

×××25。

(二)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七、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5=(元)。

答:5米要用元.。

教学设计点评。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小数乘证书的意义和方法,在复习中设计了两个动画,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新课中,大胆让学生尝试、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于小数乘以整数的探究活动。

1.现在每度电元,请你调查统计一下你们学习小组家庭月有用电度数,并计算出各个家庭每月应交的电费,最好能够设计一张表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0 174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