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祝福语 >

经典诗经赏析热选【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2442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经典诗经赏析热选【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经典诗经赏析【第一篇】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还:轻快敏捷的样子。

峱:音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

并驱:并驾齐驱。

从:追逐。

两肩:两只大兽。

揖:作揖。

儇:音宣,轻捷,灵巧。

茂:茂美。

两牡:两只雄兽。

昌:壮盛。

阳:山的南边。

臧:好。

赏析:

《还》描写两位猎人在峱山相遇,并驾齐驱,一同追杀,相互赞美,表现出勇武中的礼貌风气。诗写猎兽,二人只是偶然相遇,并驾齐驱,并无争逐,还作揖相赞,或者正是诗人力赞的精神。

经典诗经赏析【第二篇】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诗经大雅抑》。解释成白话则是: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琚,琼琚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琼琚”的成语原产地。脍炙人口的《邶风·静女》则活脱脱写出了一对无暇情人相约城隅的情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简单说就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

注:

琼琚:精美的玉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典诗经赏析【第三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10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经典诗经赏析【第四篇】

4、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昌龄。

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清平调二》李白。

11、烟销日出不见人,矣欠乃一声山水绿。——《渔翁》。

12、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1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1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1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

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1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李白。

20、此情可待成追亿,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

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2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王维。

2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25、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2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27、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李白。

2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2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商隐。

30、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杜甫。

3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3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李白。

3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3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贾岛。

3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3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李白。

39、鸿雁不堪愁里听——《送魏万之京》李颀。

4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贺知章。

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4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45、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李白。

4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白居易。

4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4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52、圣代即今金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5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孟浩然。

55、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56、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秦韬玉。

5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5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维。

59、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听筝》李端。

6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6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6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6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6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6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68、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6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71、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7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李贺。

7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杜甫。

74、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李商隐。

7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王维。

7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7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7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7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8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8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83、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利州南渡》温庭筠。

8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8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

8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王维。

89、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杜甫。

90、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长相思》李白。

9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杜甫。

9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李贺。

9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9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99、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祖咏。

100、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李白。

101、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除夜有怀》崔涂。

102、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张祜。

10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经典诗经赏析【第五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2、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渔夫》。

渔夫。

作者:屈原年代:战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f其r?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ざ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对渔夫的理解在文言文里面,夫通甫是读三声,含义是年老的男子,在现在的研究看来,渔夫已经成为一种隐士的代名词,这种人,应该是知识渊博,但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选择“独善其身”在污浊的世界里,保持生命的纯洁。

3、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

龟虽寿。

作者:曹操年代: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1篇绝妙的养生论。

4、名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

余囚北庭,坐一土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e,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赏析: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m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21岁考中状元,主战拒降,屡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朝廷临危授命临安知府文天祥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杀害,终年48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5、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年代:宋。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赏析: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经典诗经赏析【第六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10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总结: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经典诗经赏析【第七篇】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也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杨州邂遇。为此,白氏于席上赠诗刘禹锡,刘禹锡也写了一首诗酬答乐天。这就是《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此诗的颈联,诗句充满了对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睿理。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相蹉跎”之句,他认为同侪大都得以升迁,只有刘禹锡在荒寂的和州空耗光阴。显然,他是在为刘禹锡不平,正如他在诗中所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大多。”对此,刘禹锡怎样看呢?他去在酬诗中乐观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以物喻己,是他人生概括的二个物象,但诗句中却没有表露出怨尤,反而是在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意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也一如他诗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颓伤,那是因为他亲历了人世荣辱、目睹他人宦海沉浮后已宠辱不惊。

这首诗正是因此一句,成为流传后世的名篇,而这一句,更是为白居易叹服,“在在处处,应当灵物护之。”不过,由于其意象宽远,妙合哲理,后人则赋予其以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经典诗经赏析【第八篇】

译说:孔子说周易语。本句可谓是道出了周易的主旨,同时又涵盖了佛教的”因果论”。而”因果论”其实也是一种预测说,因为凡事都有它的来由。都是遵循事物规律、人性定律、自然法则来运行的。都是有轨迹可寻的,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了这些规律,就可以预知祸福了。懂了这段话,也就懂了半部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0 172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