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书信 >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3401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个人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第一篇】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国教育改期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显得举足轻重,教师的任务也便“任重而道远”。如何充当好一名教师的角色呢?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以为一一那就是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他们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双重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朋友。我以后进生转化工作为例谈一些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经验。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对后进生冷漠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教师的情感做媒介。教师与后进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借助爱的。力量,情感才能通达。感情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也就是说只有热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我班上曾有一个后进生叫蒋超,性情孤僻,上课思想老是开小差,平时也很少和同学们说笑。偶尔的一天早上,我发现他到校特别早,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发呆,我就走上前去,与他攀谈。原来他跟继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缺乏爱的温暖,加上自己成绩不好,部分同学歧视他因此他从心底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为此,我多次对他进行了家访,对他本人鼓励教育,争取到其继父的支持。从此,他思想轻松,听课认真,学习刻苦,各方面进步很快。期末考试语文竟考了七十三分!

二、晓之以理的疏导

对后进生“动之以情”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步步深入“晓之以理”的教育疏导。为祛除后进生心头的阴影,仅够情感的力量是不的。还得借助理性的力量。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说理”。以感情为桥梁,以真理为指南,做到理制约情情服从理。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在处理一名后进生考试作弊问题时,采用举例分析说理层次深入的方法,使他感到作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接着,我分析了作弊和合理竞争对人心理品质所形成的正负作用。最后讲到诚实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听了这番道理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三、发掘自身“闪光点”

由于后进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往往会对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产生某些偏见。在思想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厌烦之情。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很少看到他们的优点。这是导致后进生自卑、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的根源之一。我在教育后进生时,努力寻找其闪光点,使他们真正从自卑甚至是麻木的心理重压下抬起头来,信心百倍地做人。我曾发现一名后进生画画得不错。我就多与他接触,动员他把美术才能发挥出来,负责教室里黑板报的美术布置。他答应了,并且完成的很不错。我动情地对他说:“相信你今后的语文数学成绩也会像画画得一样好,你能行!”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几天后,他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你相信我吧!”经过努力,他的两科成绩均有较大的提高。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的偏斜,加上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过错行为。在老师教育之后,他们虽有改正的决心和行为,但好景不长。甚至过不了两三天又会旧戏重演。为了防止后进生出现反复,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上的导师,致力于长期艰苦的耕耘。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第二篇】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多的展望。掩卷长思,细细品味,过去这一学年里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在我任xx班xx教学工作的这一学年里,我自己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而充实的。现在,我把自己在这一学年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索,力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它xx老师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在课堂上寓教于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授课时就更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我应多向他们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4.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职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另一方面,问题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浅,尖子生照顾不够。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5.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6.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xx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7.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存在的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沉闷,激情不高;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足;课堂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对开放性灵活性题目训练、引导不够等,这些是我目前在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四、改进措施:

1.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

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

3.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学过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学过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学过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第三篇】

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我认为每堂课的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进行英语课堂教育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语法教学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生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语法学习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英语的语法都是贯穿在教学中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进行语法教学,但教授语法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我认为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方法应多样。

二、加大背诵力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一般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从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作为老师要有督促学生朗读背诵的意识。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入门阶段有的时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需要死记硬背和灵活方法相结合。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教师教育工作总结【第四篇】

根据教育局关于XX年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意见,提出了“人人都能上达标课个个争取创新课”的目标,从2月到到6月,先后举行了三次课堂教学立标活动,对辖区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各位教师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各个教师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同时活动开展本着教有所感、教有所悟、及时总结提高的原则,为本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活动表现的突出特点

1、高度重视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为此博山开发区中心学校专门召开专项校长会议,做了精心的动员部署,要求各个学校在每人一节公开课的基础上进入课堂教学的“立标”阶段。每个教师在熟悉课堂达标标准,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树立每个学校每个科目的课堂教学“立标课”。每个教师以此观摩学习,达到人人都能上达标课个个争取创新课的目标,打造博山开发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活动采取“边立标边达标”的措施,让活动开展有成效。

针对辖区教师的层次不同,采取不同年龄、不同学科都立标,并实行“边达标边立标”的措施,把立标活动分散到各学校、各学科,让达标成为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的活动。督促每一个教师发展,而不是“一刀切”,教师能够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3、教师的教学体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理念。

不少的教师在授课时,表现为一改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灌输,对“人本”的忽视的缺陷,转变到“人本”,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情感的熏陶渐染,思想的感悟体验。强调学生的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强调学生的习得、体味。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4、活动开展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

不少教师的课堂都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5、课堂教学力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数学教学,不管是英语教学,教师们都极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是课堂情境,一是讨论情境。课堂情境,让学生进入不同课所特有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回到课堂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为学生只有首先入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这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讨论情境里教师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讨论的氛围,以设疑激发兴趣,引导求知欲,形成讨论动力,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讨论方式可多种多样,或问或答,或选择重点发言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使气氛活跃。

6、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每个教师都积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也许,正是这些“意外”,才会使教师发现并捕捉到新的教学信息,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思路也会因此而开阔,创造性的火花也会因此而不断闪现。教师们开始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真正理解学生,为学生构建无过错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教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和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如何找路走,更应让学生学会生存,使各科教学早日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二、不足之处

1、教师处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且恰当。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35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出来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就会影响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在不少的教师的课中也会经常看到老师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眼看下课铃响了,一节课的内容却没完成,留下了遗憾。在这里,的确老师要需要把握一个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当学生的交流开始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2、教师难以处理好“好学生”与“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个别好同学回答问题不断,后进生则一个问题也不回答,这就是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组学习中,反应快的学生积极研究、探讨、发表意见,而反应慢的学生则呆坐一旁默不作声,甘做“听众”或旁观者。这种差异势必就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验收后的讨论达成以下一致的观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关注反应慢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方式还有待解决。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并告诉组长要团结带领本组成员,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关注,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合作。

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有人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是这样,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现在,不去开拓进取,那他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在授课中教师中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教材把握不到位的情况,语文教师对重点字的意思讲解不清,数学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运用更是不够严谨等现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2 5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