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48987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理;健康;运用;探讨

在社会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给予更多的关注是十分有必要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职校学生心

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尝试,它有哪些益处,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就来做简单的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与

作用

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诸多益处,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中

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去解

决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有效参与了社会实践活

动,可谓一举多得。其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是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之上

的,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感染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并把

它与自己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把握好的几点原则

1.做好对隐私的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进行案例设计的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地涉及当事人的隐私。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这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学生在咨询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只有征得学生的同意,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

音,甚至录像,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问题,或者是明明意识到了却故意违反,那么将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对隐私的保护。

2.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加入情感因素

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加入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情感的唤起是开展一切活动的起源,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因此只有把情感贯穿于案例设计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取得我们想要的效果。

3.案例设计要选择合适的人和事

人和事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设计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择人和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一般来讲失败的人和事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但世事无绝对,很多成功的人和事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

案例教学法需要把握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做出积极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晨音。对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第二篇】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第三篇】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的精神及市、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经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同意,并报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备案,决定由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县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县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B证)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理论素养;

2、具有独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基本技能,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3、能主持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

4、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意识,能结合自身做好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全县辅导小学(县一级幼儿园)以上学校选派一至二位教师参训,选派的教师需持C级证书2年以上(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年限可放宽为1年)方可参训。请各学区、直属学校12月21日前将《报名登记表》(见附件)上报县教育局学生科,联系人:,联系电话:6

三、培训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5月,课例、案例分析与岗位实践;

第三阶段:2008年6月,理论培训与课堂考核;

第四阶段:2008年7月,模拟辅导考核,资格申报与审核。

本次培训共100学时,参加培训合格的学员考核工作由省指导中心委托“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考核方式为实地听课与模拟辅导,各占50%,分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技能运用三方面进行记分。考核合格者将由省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B证)”。具体授课计划另见课程安排表。

四、培训内容

(一)理论培训内容

1、咨询原理与咨询实务;

2、小组团体辅导理论与操作;

3、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方法;

4、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例分析与设计;

5、心理个案分析与辅导技巧;

6、青春期心理问题与辅导;

7、学习心理辅导;

8、心理测量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9、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与专业成长;

10、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实践内容

1、执教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少于12个教案(包括公开课);

2、至少执教一节考核公开课;

3、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累计不少于10例。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1、培训时间:具体培训时间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另行通知。

2、培训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灵溪镇山前路)。

六、培训经费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第四篇】

[关键词]心理危机 智能决策系统 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40-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学业、就业、情感等各方面压力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的问题,早在2004年,党和国家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由此可见我党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人生观、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作为近几年在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我们明显地感受到:现在每天都会面临和处理学生中不断涌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而并没有一个规范严谨的流程设计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全程管理,致使我们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对问题处理的宝贵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进而没有办法实现有效率的资源信息共享。一方面,这种不规范和不统一深深影响着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很容易造成不同的辅导员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出现的相同问题进行重复探讨和研究的情况,从而严重降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现状,同辅导员能力和精力上的有限性差距甚大。所以,各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发展指导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种矛盾已经使得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找到一种规范化、统一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成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综合诸多现象去观察,虽然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过程各有差别,且处置方法也不一样,但是真正深入细致地对比观察、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可以将这种种现象归结为几个相近的类别,这就给我们以启迪:能否用某种方法快速检索出这些相似案例,并且可以界定案例的相似程度,以便于把最相似案例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决策者,辅助他们对当前的突发事件进行决策,从而科学地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呢?这种构想恰恰符合了CBR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本课题将CBR方法引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事件的处理中,无疑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事件的及时应对与正确处置意义重大。

二、基于案例推理(CBR)的理论解释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 Based Reasoning,以下简称CBR)是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一种问题解决办法,美国耶鲁大学Roger Schank教授在其1982年的著作《Dynamic Memory》中最早对此作出描述。CBR来源于人的认知心理活动:人们在面临一个新问题时,往往把以前使用过的与该问题类似的案例联系起来,运用过去解决该事例的方法和经验来解决当前这一类似的问题。这种理论源于模仿人类推理和思考过程的方法论,也是一种构建智能计算机系统的方法论。它是区别于基于规则推理的一种推理和学习模式,通过目标案例的提示得到历史记忆中结构化存储的源案例,并由源案例进行相应的判断与推理来指导目标案例求解,也就是指借用旧的事例或经验来解决问题、评价解决方案、解释异常情况或理解新情况,是一种重要的机器学习方法。同时CBR系统采用增量式的学习方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事例一同被系统记录并存储起来,以备将来之用――系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知识和经验也不断增加。因此,一个完整的CBR系统一般包括几个循环过程,Amodt和Plaza归纳为“4R”:Retrieve,Reuse,Remise和Retain,一般翻译为检索、重用、修改/修正、保留。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CBR技术解决故障诊断问题作为专家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均已展开了对CBR技术的广泛研究及应用,并相继在规划设计、法律、医学、决策支持及电子商务等领域获得了成功。CBR以其独特的推理风格和成功的应用,向人们展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基于计算机的心理测量

1946年,美国工程师汉克斯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斯特朗职业兴趣填空测验进行记分。由此,计算机心理测量的雏形初步介入人们的生活之中。1965年,美国的梅约诊所开发出了第一个计算机化辅助测验解释系统,这个系统是用于人格测验,这是计算机心理测量的进一步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化心理测验及其解释系统在欧美一些国家迅速发展,各发达国家相关的软件研发进入一个高潮期,美国等一些国家走在研发的前列,1990年在美国仅是用于青少年的计算机化人格测验就有三十五种之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心理测量技术取代了老式心理测量工具,进而计算机心理学研究成为热点,而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Nroma Welch于1995年进行了第一批的网上听觉感知实验,使心理危机的智能决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二)运用计算机创新心理研究方法

1949年,科学家米勒( Miller)发现通讯系统与心理系统存在某种类似性,信息又是有机体存在或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表达,他将这一发现成功引入心理研究领域。之后美国哈佛大学就这一发现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这一科研内容大大激发了心理学家的自主探究,许多心理学家自觉运用信息方法去处理心理问题。我们也在这一问题上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探索心理系统内部结构的新思路,此方法由于撇开了人脑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具体形态,拓展了心理学家的研究思路,为研究心理机制找到了一条捷径。当然,信息方法只是凭借作用于被试的刺激与被试的言语或行为反应间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因而对其结果只能处于推断水平,不能作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提供参考。此处的不足被计算机模拟法进行适应弥补。心理现象的计算机模拟可在未弄清人脑内部结构的条件下,建立研究对象的技术模型。用模型来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并通过对模型的实验研究,较为具体地认识心理的物质基础――人脑的功能及其活动机制。这样,运用计算机进行人体心理研究已进入科学运用的行列。

四、结论

运用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 Based Reasoning,CBR)决策系统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在国内外都处在一个研究空白,此课题运用CBR构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智能决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工作人员临床诊断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效率,还使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成为大众手里的得力工具,使一些未有处理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经验的辅导员可以利用此系统及时解决所遇学生的心理突发事件,从而解决心理专业辅导老师严重缺编的问题。

运用CBR构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智能决策系统可以使心理案例利用互联网广泛传播,不断添加更新完善,如果研究成果推广至各大高校,可以使大量案例信息得以留存,宝贵经验得以分享,这不仅有益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将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经验予以分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体系化教育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运用CBR构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智能决策系统可以使解决心理危机干预等事件的培训自动化、半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技术,使心理训练打破时空限制,在计算机旁就可以进行,这对提高工作在学生工作一线的非心理健康专业的人员心理学方面的素质,特别是提高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葛媛媛。高校学生工作对心理咨询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9).

[3] 罗明,唱俐捷,姜婷。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及分析研究[J].大学教育,2012,(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848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