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赏析实用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沁园春·长沙》赏析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沁园春长沙赏析1
关键词:解读;角度;诗歌 一、从自然角度,视听结合,再现诗歌作品中描绘的自然世界
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万山红遍的壮丽秋景。万山被林染红,百舸于碧透的江中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潜底……这些景象都是读者在鉴赏作品时很容易“看”到的,但是一幅画面要想在读者心中留下长久的痕迹,仅仅能“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听”,毕竟有声有色的画面才无限接近真正的自然。就像我们欣赏风景,不仅要用眼,还要用耳。那么,从这首词里面我们能够听到什么声音呢?由“寒秋”,听到风声,由“江流”听到水声,由“百舸争流”听到渔家的笑声……这样的一幅江南秋景才能“立”在读者的心中。由此可见,赏析一首诗的自然世界既要学会“观”景,又要学会“听”声。
二、从社会角度,知人论世,联想诗歌作品中折射出的社会背景
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关心国事苍生的,在他们的诗作中抒发的个人之情往往能折射出时代背景,所以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诗作中闪耀的光芒。那么,如何把握诗歌作品中折射出的社会背景呢?当然是“知人论世”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表现的壮美不仅体现在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上,而且渗透在一段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就提醒了读者要想品味这首诗歌的韵味,必须联系同志曾经走过的那段峥嵘岁月,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了解了这些,我们赏析这首诗时,不仅能够看到美丽的山河,而且能够听到时代的潮声。
三、从心理角度,以意逆志,体味诗歌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诗言志,歌咏言。读诗无情等于没读,因为诗歌本身就是抒感的艺术。我们只有体味出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才能了解它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够深入诗人的心理世界进而体味诗人的情感呢?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意逆志”。再以《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为例,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伟大领袖当时不仅“独立寒秋”,而且正面对人生的重大挫折(注:在对自己的诗词中作的一些“自注”中,曾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从事革命活动,是诗人当时所热烈追求的事业),诗人在对大自然的感慨中并无消极悲观之意,而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试问,古今中外几人能有如此胸襟?
四、从哲理角度,体验思考,发现诗歌作品中关于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理性思考
沁园春长沙赏析2
关键词自主学习 阅读目标 阅读资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进行的。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快速提高成绩,便让学生去做大量的练习,根本不注重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加偏向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种,可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紧张,时间不充足,教师不提倡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甚至一些老师会认为一些课外素材是闲书,读这些课文书就是浪费时间。这其实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并对引导学生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比如,每次上语文课时,我会提前找1篇小文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快速阅读,然后我会问一些和文章相关的问题,检测学生阅读成效。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们在每周至少拿出3节自习课进行阅读。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周六日拿出一些时间去读一些课文读物。只有学生们有时间、有机会去读课外读物,学生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才会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学生在有了自主阅读的意识后,就会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合理的规划,将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在讲完《鸿门宴》后,我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让他们能够对词类灵活运用,我还帮助学生们简要地分析了项目、刘邦等人物性格,接下来我让学生对项羽悲剧的结局进行探讨,讨论出项羽自刎乌江结局的根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还让学生去搜索描写项羽相关的诗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我还鼓励学生们在课下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范围,让他们涉猎更加广泛,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课文阅读目标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因为没有目标,在选择课文读物时会变得很盲目。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一些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限的文章身上,那会得不偿失的。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可以参考大纲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让学生阅读的目标更加明确。当学生阅读的目标明确后,他们阅读能力才会显著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素材对课文相关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我先对这首词进行了赏析,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篇词作者诗人要抒发的情怀,并且还让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我又给学生推荐了《沁园春・雪》这首词,让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去读一下,然后对比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再去赏析一下《沁园春・雪》这首词,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后来,学生们在阅读后感受到:《沁园春・雪》表现了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沁园春・长沙》则展现出青年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志豪情。通过让学生将两首词进行对比分析,阅读和课文相关度较高的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比 较阅读《致青年公民》、《六月,我们看海去》、《雨巷》,让学生阅读的目标更加明确。
三、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资源问题
前文我们也介绍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明确阅读目标这两个方法,但是,有些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要去阅读就能快速的找到相应的阅读资料。高中生的生活费并不充足,大量地去购买课外读物也是不现实的。并且和学生的了解中也发现,学生们阅读读物的大多数来源都靠父母给买。
阅读资源的不足大大限制了学生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我鼓励学生多多利用网络资源,一些能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可以去网上下载并阅读。同时我还向学校方面申请开设图书馆,为学生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学生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我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阅读书刊贡献出来,在班上弄一个读书角,大家互相借阅,以供阅读。我在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到完整的内容,我让学生们去图书馆去找寻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拓展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除了解决资源问题之外,老师还要多对同学们进行鼓励和引导,树立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同学们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如何引导高中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出的三种方法,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沙小燕。 如何在高中Z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 新丝路(下旬),2016(09).
[2] 黄锦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3] 王彩彩。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 (26).
沁园春长沙赏析3
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自主学习的探索,感觉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大的促进,比老师预设的课堂效果好的多,而且更有利于课堂的生成。
首先是学生自定学习目标。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的确定,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尽量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确定1篇诗文的学习目标,并努力达成这个目标。如在学习鲁人版必修五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时,先是让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情。然后请一位同学评价,包括对字音、节奏、声调等方面的评价。根据情况,也可再请一位同学诵读,然后再次评价。这样经过二至三遍课堂诵读以后,就可以启发学生们说“你们认为这篇诗歌,我们要学习什么”。这就是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当然,在一开始,学生可能有一点摸不着头脑,但是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在一开始也可设定一些内容,让学生选择,渐渐地学生就能大致把握了。比如在高一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尝试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无从下手,我就引导说,
“你们读了三遍了,觉到这首词哪里写的好啊?”于是,学生有说“感情”的,有说“语言”的,有说“景物描写”的,我趁机引导说,这些就可作为我们学习这首词的学习目标啊,简单系统了一下,于是这首词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抒情主人公豪迈感情,赏析景物描写”了。
当然,学生说的不全面甚至有所偏离时,教师不要着急,可以当时引导;也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引导;甚至也可只取其一,不必求全,我认为1篇诗文若能抓住一点,深入进去,便是极大的收获。比如,在跟2007级学生讲《沁园春。长沙》时,有的学生就确定为“体会作者豪迈激昂的感情”,我就抓住了这一点,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找到了直抒胸臆的那几旬,然后再读,又在写景部分找到了“豪迈之情”,而豪迈之情的表现主要是通过一些动词、。形容词体现的,这样,三个目标也同样实现了。这样坚持下来,在高二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同学们就能很好地确定诗词的学习目标,进而自己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理解诗词了。
其次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确定完学习目标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先是自己诵读理解,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各组展示后达成共识,进而达成目标。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的主体环节,要求老师必须高度把握文章,能够顺势引导。比如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同学们分析景物描写特色时,能分析出景物的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等,但景物描写中蕴含的那种勃勃生机、昂扬奋进的感情,学生不大注意。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秋景的诗词,像《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进行比较体会,学习就可得出自己正确的理解了。
再次是学生自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学生在分析讨论完诗词之后,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学习过程。比如“你怎么看出这首词的感情是豪迈激昂的”。有的说是读出来的;可以接着问“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某个句子;可以再追问“句子里的哪个词最能体现?”学生可能会答出上片中的“争、竞、击、翔”等,于是老师可以顺势引导说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大致把握这首词的情感了,那么这些词就是这首词的关键词,所以我们学习1篇文章时,很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抓关键词”。这就是课堂的生成。老师没必要干巴巴地告诉学生怎样去学,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感悟,去体会。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学习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生自悟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有教师归纳的效果好得多,而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更会无时无刻地汲取知识,从而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最后,学生自选课堂练习。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可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的兴趣。比如《沁园春。长沙》的其中一个练习是“你选择你喜欢的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背下来感受一下伟人的豪气”。当时设计这个题时是考虑到学生知识面层次不同,所以没做硬性要求,而是给学生留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没想到这个题目竟成了最受欢迎的题目,其实这正好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