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社会公德【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12132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社会公德【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公德心培养范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既是社会的一员,又是家庭的一员,出了学校后还将从事某种职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从书本定义上讲?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总和。但是?道德不是一层不变的单一概念。因为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衍变成了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大领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就相继产生了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三种道德规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分别简述之。

1.大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社会公道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马克思称社会公德是“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也是社会道德的支柱?极大地有利于培养高等学校“四有”新人。换言之。社会公德既具有共同性、群众性?又具有时代性、历史传承性。

客观地讲?在今天?多数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公德。例如?在图书馆自习时大多数学生懂得安静、不防碍他人正常学习?懂得爱护图书资料;在食堂用餐时?懂得依次排队、礼让师长;在考试时?反对弄虚作假、企图舞弊过关?提倡公平竞争;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分明、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这些现象令人欣慰。但在另一方面?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极少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公德。如?在考试时寻找“”。在公共场合言行古怪?甚至违法乱纪?极大地败坏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形象。如果我们不能对上述现象果断做出科学对策?将使社会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认同感下降?后果堪优。

2.大学生有必要接受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初步的职业道德意识

大学生虽然还没出社会。似乎还谈不上什么职业道德?但是?大学生很快会进人社会而融人某一职业中?我们高校完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宏观的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他们初步的Y,业道德意识?明白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人社会后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行事。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以及职业作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凡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公民?都将面临职业道德的约束。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使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高校学生总会步人社会?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十分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意义在于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为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以从中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发现?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或从事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他们在就业后所显现的职业道德素质一般较高。

3.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家庭道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当今中国?无论是社会还是农村?无论家长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好是坏?大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在各自家庭中处于实际的核心地位。从读小学开始到读完大学?每个家庭所提供给大学生的经济支持和精神动力是无法计量的。目前?有些过分溺爱孩子?一味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过分的宠爱?使少数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回到家中总以“英雄”自居?不尊敬父母、长辈?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能为家庭分忧?自私自利……这是极其有害的!古往今来?中国人都讲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主张“孝顺父母”、“家庭和睦”?这与世界文明的前进潮流也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德育应针对少数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的现象?及时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摆正其在各自家庭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在家庭中应发挥的作用?理解家长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长辈。

二、高校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三种道德规范”的内容与方法

高校在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应立足以下几点:(1)高校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学生树立“遵章守纪为荣、违章违纪为耻’?的观念?把“遵章守纪”这一外在要求变为大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目前?大力整顿高校的学风、考风?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就是一种有效的公德教育。(2)高校应把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灌输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现代社会?法律与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两把不可缺少的“神剑”?如果把所有的道德问题都交给法律去解决?将会使人们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故而只有把道德教育和法律结心起来?才能彰显道德的威力。(3)必须重视“小事”上的公德教育。若放纵某些大学生在“小事”上的缺点,将会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恶性发展,等到出现大问题时再想扭转局面,恐怕不是易事。目前,少数学生恶意破坏教室、宿舍、图书馆以及校园的公共设施,其初衷或许仅仅是好玩,他们未必意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但一些学校对此现象重视不够,没有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派后勤职工把受损的公共设施修好了事。其结果必然是,公共设施继续被破坏,而那些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将继续丧失,并有可能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通过德育课、就业指导课,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观念,为他们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人只有确立了相应的职业道德意识观念,才能培养起职业情感、树立起职业理想,也才能做到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2)引导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高级人力资源。目前,少数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几乎不考虑社会的利益,单纯追求就业环境和经济报酬的最优化,怕吃苦,这是需要纠正的。同时,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不计名利报酬,立志西部、扎根艰苦行业,这是值得高校德育界大书特书的。(3)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工作者向大学生进行爱岗就业的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此夕卜还可以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两课”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心培养范文【第二篇】

立个人美德,树健全的自然人

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发展必须从培养优秀的人才着手。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关注个人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独立个体,即社会自然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要紧,私德是公德的根本”。因此学校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家庭美德的要求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等。把学生个人和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美好的品质如忠诚、正义、坚韧等;优雅的礼节如礼貌、节制等;宽广的胸怀如慷慨、大度等;关爱之心如怜悯、仁慈等;待人处事的态度如谦虚、真诚、勤奋、积极等;全面的素质如丰富的知识、健康的身心、幽默的谈吐、高雅的情趣等。

立优秀双德,树社会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外。因此学校从孩子的学生时代就要培养他们优秀的“双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首先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公德意识。学校应想尽办法通过多种途径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要求植根在学生心中。每个人在公众场合散发出美好私德的光辉,社会公德环境才可能真正优化起来。

其次是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学生虽然还没有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但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我国提倡的社会公德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校和老师如果都能从小事抓起,把职业道德培养与学生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岗位是学习,爱学习钻研是爱岗;不早退迟到,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勤奋拼搏是敬业;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犯错不撒谎,答应他人的事一定办到等是诚实守信;对同学一视同仁,不歧视贫困学生、残疾学生,不欺负女生,敢于仗义执言是办事公道;每天做好清洁卫生,关好门窗,帮助困难学生是服务群众;当青年志愿者,传播网络文明,关心鳏寡孤独老人,赈灾救灾,美化环境是奉献社会。

立法定美德,树法制人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内容中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所以学校要加大对法规和法律的研究力度,梳理法律条文中对公民道德的要求,并且有目的地加以培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行政法规对公民的道德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了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和履行其他相关义务。其中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就是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美德。

学校教育要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神圣的态度践行法定美德,做一个自省、自律、明智的法制人。

立传统美德,树民族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义、礼、智、信”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仁”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情感;“义”是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规则;“智”是人认识社会、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处事的道德准则。学校要充分认识“仁、义、礼、智、信”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教育学生很好地遵循这最重要的五种社会道德规范,把学生培养成跨越古今的民族人。

社会公德心培养范文【第三篇】

一 、培养大学生

公民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一)如何理解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文明人所具有的行为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理念、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所具有的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制社会下形成的大众意识。具体体现为视他人和自己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同时,这种意识还包括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即公民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

(二)当前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1.当前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家长的保姆式呵护、学校的填鸭式教育和本身生活阅历的缺乏,使他们做出了诸如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公交车上不懂得礼让老弱妇孺的举动;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政党制度,不懂得什么是权力制约,不懂得什么是法治国家、不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不懂得以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等。有些大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还出现了诸如心理困惑、冲突矛盾或犯罪等诸多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准公民”阶段,处于向真正带有社会性的公民阶段的过渡期,所以,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展专项的公民意识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⑴ 加强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国家新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以说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当然应该接受公民意识教育。

⑵ 加强公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因而人们的社会角色变换频率也越来越快。市场经济要求人们以公民的身份来参与平等的市场竞争、参与广泛的社会管理,因此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学习公民知识、增强公民意识,正确地行使公民的权利与履行公民的义务。

⑶ 加强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目前和长远发展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大学生公民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是青年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驿站,是他们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在校园中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那么,我们很难想像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能当好一个合格的公民。所以,大学生未来的角色要求他们在校期间就要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同时也要求高等学校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摆在思想教育的突出位置上。

二、 公民教育和

大学德育是相互一致相互贯通的

(一)大学德育对公民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包容性

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等三个方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它虽属于道德范畴,但由于其涵盖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对于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在高校进行相应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良心,由“他律”逐渐转为“自律”,使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公民教育与大学德育在目标上具有共同性

《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 明确规定了德育的目标:“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结合,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而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理念、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它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这种意识还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开展公民教育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开始,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发展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理性,使之有助于公民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公民教育和大学德育在根本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公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公民。在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就是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具有发展社会生活的科学技术和献身精神,既懂得行使个人权利,又注重履行自己责任和义务的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德育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到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 、培养大学生

公民教育意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公民意识工作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道德教育。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而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初步的道德素养和最高的道德品质都是公民精神的主要内容。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而爱祖国又是公民精神的核心。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中,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其次,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年轻一代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这使得智育在年轻一代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每个劳动者具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创造性的才能。要使年轻一代具有崇高的理想、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以及各种文明行为等等,没有智育是不可想像的。在公民教育中,我们不但要强调开发智力,大力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还要高度重视提高人才的人文素质,即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第三,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内容。针对我国当前德育工作中偏重于政治教育,且内容抽象、大道理多、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少、教育效果较差的状况,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懂得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让学生在感知光荣历史和身体力行的锻炼过程中培养爱国、守法、互助、团结的精神和生活严谨、简朴及奋斗进取、明辨是非的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人格教育极大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任何时候放弃立场,盲目追随,没有发展的自主创新,只会受人牵制。

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育理论多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比如,德育工作不大重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培养,常使得道德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智育不大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等,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特别提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将 “心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同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五,要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舆论氛围。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公民教育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公民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民教育。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就是要优化环境因素、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行使舆论监督作用、发挥舆论教育功能。从小环境来说,就是建设好校园文化;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社会大环境建设非常重要,如果社会风气得不到有效纠正,如果社会道德继续滑坡,如果违法乱纪不受严惩,如果民主法制建设不落到实处,那么公民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正规的学校公民教育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大环境方面我们要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优化社会环境,以创造公民教育的良好氛围。

社会公德先进事迹材料【第四篇】

各镇、街道团(工)委,开发区团委,区直行业团(工)委,大企业团委:

“五四”期间,团区委决定开展争创__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和“五四红旗团组织(团委、总支、支部)”活动,并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通报表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争创“优秀共青团员”活动先进个人的条件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遵守团的章程,模范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积极参与团的活动;保持团员先进性,能够深入青年群众,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争创“优秀团干部”活动先进个人的条件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坚决执行团的上级机关所做指示和决议,积极参与全区团的重点工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团的岗位上勤奋工作、锐意创新,成绩显著;从事团的工作至少满一年以上。

3、争创“五四红旗团组织(团委、总支、支部)”活动先进集体的条件是:团组织(团委、支部、总支)组织设置完整,工作制度健全,团务基础工作规范;能够按期换届,认真执行民主选举程序;团组织(团委、总支、支部)书记工作能力较强,熟悉团的工作,能够认真落实上级团委的各项工作安排,紧密团结凝聚团员青年,扎实有效地开展团的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团的组织生活,有1项以上特色活动;能够正常发展团员,团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有章可循;有能够满足青年需求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设施。

二、申报要求

三、申报办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9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