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毕业论文汇总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生物制药毕业论文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 知识结构 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37-02
1 国外高校化工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校化工类高等教育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前苏联模式,分述如下。
美国模式
美国强调“通才培养”,在化学工程大类中,一般不再设置专业方向。其知识结构的重点是自然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很少。课程学习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他们较重视基础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但对工程设计、工程实践教学很淡薄,一般不设置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专业实验。当学生进入硕士或博士学习阶段时,根据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才会有一定的学科偏重。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一般在工作岗位上结合自己的工作补充学习,多数需一年以上的岗位培训。也就是说美国化学工程师的培养,一半是在学校另一半则由社会来完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未来的化学工程教育”报告书中,提出了高校化学工程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强调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实际操作训练。
德国模式
德国工科大学一般设置系,系(专业大类)下设置专业方向。对学科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和要求,学校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学校的传统、基础、科研成就及师资特长等来确定。德国的本科教育分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一般为两年,主要学习通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阶段,学生根据所选择的专业方向,完成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还必须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设计、专题报告、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另外,德国大学的“专业方向”与我们的“专业”概念是不同的。德国的专业方向一般只表明在这一学科中所包括的主要研究领域,从事这些领域研究工作的教授,在其所在的研究所里开设一些选修课,提供一些实践性环节(毕业论文等),训练机会由学生选择。
前苏联模式
前苏联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与我国基本相同,专业划分又细又窄,甚至有些学校设置化学工程系、化工工艺系、化工机械系等。这些系下面又设置许多专业。例如化工工艺系下设无机物、基本有机高分子、有机染料及中间体、放射化学等专业。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前苏联解体后的多数国家也开始进行了多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拓宽专业,减小专业“钢度”,增加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2 国内高校化工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沿革
美国模式将专业学习和工程训练交由社会完成,不适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企业没有岗位培训的基础。德国模式基本上是将专业学习和工程训练放在校内完成的,但德国学制较长(一般为5年,多数学生实际上需7~8年)。目前我国实际上是将专业学习和工程训练一部分放在校内,一部分放到社会。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在全国对高等学校进行第一次调整,1952年5月教育部制订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其基本方针是以培养工业设计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加强综合性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1984年7月国家计委、教育部进行了第二次专业调整,颁发了《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化工类专业设有化学工程、无机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工业分析、电化学生产工艺等10个专业。第二次调整由于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和行业限制,专业口径仍然较窄。基本上是以产品划分专业,教学计划以产品工艺为核心,培养的人才是专门为某种或某类产品的生产而服务的。
国家教委于1993年7月又进行了第三次专业调整。化工与制药类设置有:化学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药物制剂、中药制药等13个专业。第三次专业目录调整,突出特点是将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煤化工合并为化工工艺专业,拓宽了专业口径。初步改变了以产品划分专业的面貌。
1995年9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工科本科专业引导性专业目录》,进行了第四次专业调整。在化工类中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包括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精细化工、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制药等)和生物化学工程专业(包括生物化工、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等)。这一次调整由于是引导性目录,并未在全国推行,但为1998年专业调整典定了基础。
1998年9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这次是第五次调整。化工与制药类设两个专业,一个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包括化学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部分)、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及化工(部分)、生物化学工程(部分);另一个是制药工程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部分)、中药制药(部分)、制药工程。
笔者认为,专业调整后我国现有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符合当前国情的,也就是在学校完成初步的工程训练,即进行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到岗位上再进一步结合工作需要进行学习和训练,补充必要的专门知识,增加岗位工程经验以后,便可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已逐步明确。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高素质的高等化工工程技术人才,能够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与评估、化工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具备在发展变化的世界,中适应工作获得成功的人才。
纵观世界各国相继提出并实施的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与新举措,结合我国国情,面向21世纪的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应该是:①有为建设祖国服务的思想;②有开拓、创新与应变能力;③博学多才,有工、理、文、管的综合知识;④有社会主义道德和敬业精神;⑤有国际交往和跨国工作的能力。
围绕培养目标,通过社会需求及行业和学科内部知识体系分析,我们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为以化学工艺(包括工艺技术、过程原理、单元操作及过程的合成、设计、开发、放大等)为主“体”,以过程装备(化工装备)及过程控制为“两翼”。在充分研究国内外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和吸收这些培养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遵循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笔者构建出包括人文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方法课和实践环节的知识结构体系。
4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探讨
根据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内兄弟院校考察与调研的结果,笔者提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下:
(1)改革教学计划,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总体思路如下:①以核心主干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系统地推进课程建设。②拓宽专业知识面,保证宽口径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专业主干课程要博而通,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③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并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和“宽厚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加选修课的门类,加大选修课的比例。④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利用和组织好实践教学环节,使之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协调,使学生既能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拓宽专业面,培养、训练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式上努力转变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观念,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逐步摆脱以教师为主、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3)加强师资建设,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以“教授、博士”为主的一流教师队伍。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关键。高校应对教师加强学历教育和外出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
(4)加强教材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教材体系。1995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后,全国高校拉开了大规模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目前有1200多种教材已经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者也与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主编出版了高等院校21世纪教材《精细化工工艺学》,目前已为国内数十所高校采用,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
总之,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高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符合我国化工类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又兼顾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出院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其长处。强调高等本科教育的“基础性”、“素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的适应性教育,不断进行培养方案与教学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的竞争。改革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校培养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Green and Globalization in Europe and East Asia: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of Education Policy,1999,14(1):55~71.
[2] 王定标,陈卫航,魏新利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5,(2):16-19.
[3] 蔡瑜琢。全球化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23~27.
[4] 郭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5):38~42.
[5] 杜卫刚,周伟。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2):106-108.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 应用型人才 特色专业
生物技术对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医药、能源和环境等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国内各高校争先设置生物工程专业。但我国高校随着生物工程专业办学规模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如学生只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室实验,而忽视工厂生产实习,工厂实践应用能力不强等弊端,导致大量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长沙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2002年,学校在开办了生物技术专科专业。2004年,学校又增开了生物工程专科专业,在这两个专业的办学基础上,2005年,学校开办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2006年生物工程专业被湖南省列为“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生物工程专业被长沙学院列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多年来,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一直十分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工作,依据地方院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历史以及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方面,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她已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以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我们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本文结合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重点谈谈地方高校培养特色生物工程人才的专业特色建设与实践。
一、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调学科服务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可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教学研究基地、最新科研成果等,是大学培养高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平台。而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提供条件,二者不能割裂开来。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 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科学研究的基础非常薄弱,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问题在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时间不长,其学科专业建设也没有重点大学的沉淀深厚,要想使自己的学科专业有所为,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学科创造专业特色。
1.创建优势学科,创造专业的科研特色。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师资经过人才引进和建设,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这些教师中一般均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背景和经历。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汇聚师资和科研优势,重点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该学科于2006年成为我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在此学科的基础上,我们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被确定为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近4年来,该学科团队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培养了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利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科资源优势,我们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成立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开放实验室,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此外,这一学科建设的成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学生实验课程,毕业论文,实验教材的编写,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等专业建设内容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丰富了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同时也让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学习任务。
2.促进学科融合,开拓产业支撑下的专业方向。各种学科如生物学与理学、工学、农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间的交流与联合,渗透与交叉是学科专业内部知识的整合和学科知识资源的共享,是开办专业方向的基础。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依据自身条件,将生物化工和药学学科融合,开拓了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以实现现代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生物制药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专业服务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扩宽学生就业领域,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还将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融合,开拓了生物营养工程专业方向,以实现现代生物营养工程人才的培养,为从事人体健康的食品和饲料产业输送人才。通过开设两个专业方向,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产业定位具体,学生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工作领域明确,改变了传统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产业背景模糊而不明朗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注重实践,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共识,加之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生物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我们在以培养工科人才为目标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中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培养[3]。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验技能培养体系,包括课程实验、综合性大实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毕业论文等组成。
1.课程实验要求三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在80%以上,尽量少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对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产品生产的形式组合成内容彼此关联、将单一的实验内容综合化,提高学生的工程运用能力。综合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为培养学生的生物提取与分离、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产品等生产工程技能提供了“案例”的实训。
2.工程实践由见习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岗前培训三部分组成。见习实习可以采用校外见习和校内见习等形式,实习内容可以是校外实习基地和本专业开放实验室,这一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生产实习根据学生限选的专业方向,统一安排到生物制药或生物营养产业的企业进行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实习。毕业岗前培训由联系实习单位的教师介绍接受实习单位的情况及可供选择的实习项目或工种,让学生自己选择,到接受单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选择实习岗位。
3.开设特色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在大学三年级时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通过双向选择,使学生进入到各个研究室中。一方面,教师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学生的科研选题,先给学生讲明实验的目的和所具备的条件,安排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并写出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核定,然后实施。另一方面,由学生团队提出方案,相关导师认可后,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有3个学生团队自主提出的实验项目获得湖南省教育厅立项,8个学生团队参加长沙市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又让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学习任务。
三、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性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以高校为技术依托,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社会企业、高校共同参与到教学生活中去,“做中有学、学中有做” 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主要是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 因而特别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校企联合办班,实现企业自主参与专业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是新时期地方性高校教育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走校企联合之路是实现“把学校办成企业的学校”的最佳途径[4]。为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与大北农集团进行联合办班,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我们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特别邀请了企业专业技术和管理者参与,他们就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他们对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最能给出具体的方向和内容;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邀请了他们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来自企业的教学方式与内容特别的受到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大北农集团通过双向选择,每年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中录用40人组成“大北农班”,“大北农班”的学员利用暑假时间在大北农公司进行企业文化,专业技能和社会调查等集中培训,培训结束时,大北农集团对优秀学员颁发大北农助学金并在毕业时接收为公司新员工。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在这里最直接地接受来自企业生产实践的知识,切身感受企业的运作方式,也最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学生总能接触到许多没有写进教科书的知识,也易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的价值,更容易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校企联合建产学研基地,实现学校自主为企业解决科研课题。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这既对教师从事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专项科研课题研究极具针对性,它既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又能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与湖南九鼎集团在产学研合基地建设合作上展开多年,并已在我校成立了湖南九鼎集团“水产生物工程饲料”研发中心,该中心由骨干教师牵头,在校企、师生之间,建立稳定的专项课题组。学生通过在中心参与企业课题的科研训练,为学生攻克生产一线科研难题奠定基础。同时,我们在湖南九鼎集团成立了长沙学院“水产生物工程饲料”应用与推广中心。学生利用实习和寒暑假的社会调查参与教师科技产品在企业中的转化与推广,这让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目前,以长沙学院为牵头单位,由长沙学院和湖南九鼎集团联合申报的”水产生物工程饲料”基地获得“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教师通过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在为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地区经济建设中产生的新知识、新理论引入大学课堂,大大丰富和完善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了生产实际的针对性,促进了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设置的改革,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学与用的关系,了解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出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学生企业家。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加强创业教育的力度,使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融合是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新特色。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产学研金相结合,进行学生自主创业。如我校大三学生依托“植物生物营养剂研发”课题成果,由5名学生组合的创业团队创办了以学生为企业法人代表的“长沙健硒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团队形式开展自主创业活动,这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升。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学科为依托,产学研为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共享。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改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力争为全国和长沙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成为全国、湖南尤其是长沙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高水平的专业平台。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1) : 102-104
[2]李兴彪,叶光华。加强学科间专业间合作和融合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2006(11):33-34
[3]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2-43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73-03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in Bio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Li Ming et 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ce and progress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mode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establishment of local demonstration practice base,foreign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base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using Bio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emple.
Key words:Pharmaceuticals;Technology-based;Talent-training
1 引言
2011年,广东省中山市的调查显示,在所有行业中,生物制药行业人才最为紧缺,特别是新药研发工程师和生产管理经理。2012年,生物制药被列入成都、天津、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的人才紧缺行业目录。2012年1月,科技部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涵盖生物制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万~5万名、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3 000~5 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自2006年恢复招生至今已走过10多个年头,共招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专业。2012年始我校正式开始转型,大幅度调整各学院专业设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结合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并与同年停止招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目前生物制药专业是我校大力扶持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和大庆市地方的生物制药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的相关行业均可对接。
然而,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人才培养不足,尤其是本科教育偏向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水平有限,不符合企业的生产岗位需求。为了探索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应用型人才我院进行了为期4a的实践研究。现将已经取得的经验、成绩和做法总结如下,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勉。
2 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改革
根据教育部批使娑ǖ淖ㄒ刀ㄎ唬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去相关企业及高校实地考查,详细研究国内现有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生物制药专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发表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初步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了我院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式,目前已经探索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能够与生产企业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1]。
3 校级示范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应用
2012年开始与地方最大的制药企业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业务联系。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地处大庆市、“十三五”规划哈大生物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最大规模产业园之一。占地15万m2,建筑面积20万m2,注册资金亿元,现运行四大产业模块:生物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医药商业和服务业等。通过校企双方的多次互访、考察、座谈、协商初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年开始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2014年7月,我院与福瑞邦集团公司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订单班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开始订单式培养。经过双向互选在2013级生物制药专业选拔学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福瑞邦订单班”。通过“企业家讲坛”、“企业员工培训”、“专业见习”等多种形式逐步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2015年双方成功共同建成校级示范实习基地。基地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能是在教学方面为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本科毕业论文及就业提供平台和便利条件,在科研方面与我院专业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目前基地已接纳实习学生累计40余人次、完成本科毕业论文40余篇,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的学生累计20余人次。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切实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方式切实实现了抽象学习与生产实践应用的实体结合。直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业务技能和行业就业竞争力。此外,优秀实习生还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资,对提高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对待实习任务,稳定和发展本学院的实习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和稳定作用[2]。
示范实习基地的管理任务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参加专业实习的学生同时兼有双重身份,即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为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物质利益、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稳定人才队伍,在实习教学开始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正式签订实习协议书并严格履行。学生按照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所在生产车间既定岗位完成实习任务,日常遵守企业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实习学生主要由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在校“双师型”教师指导和管理[3]。
4 省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开拓
2016年10月由学院书记亲自带队考查了杭州、德清、苏州、常州和上海等5个城市的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旨在拓展我院实习就业基地,为我院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年12月第二次走访青岛、上海、杭州、台州、广州等地的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通过与多家企业如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博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朗华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哈佛赛尔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等的有效沟通,新建实习就业基地3个,包括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取学生就业信息100余条;回访实习生30余人次,包括在阿里巴巴、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的制药和技术专业学生。
5 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成果
自2013年生物制药专业首次招生以来,本专业教师即开始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第二课堂、专业学科竞赛等多种科研活动。2014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2015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2016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3a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项项目成果参加 “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
6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生物制药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14名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有11人,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79%。大多数教师在执教前并不具有行业工作经验,因此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师资:(1)直接引进医院药房专业药师担任专任教师职务,从事药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2)积极响应学校关于要求专业教师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号召,多次派遣专任教师深入福瑞邦、阜丰等联合单位的生产一线进行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运行方式、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生产需求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理论培训、结合自己的专业业务特长为企业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问题、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帮助企业克服技术瓶颈。(3)派遣由原生物科学专业转入本专业的专任教师赴沈阳药科大学等兄弟院校进行至少6个月的进修学习,主要涉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整合等。(4)鼓励专任教师参加各种部级资格认证,成功建议学校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条例中添加了对部级资质认证的认可和优先的相关文件内容,迅速提升了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双师”素质的重视程度,目前已有2位青年专任教师获得了部级职业药师专业资格证书。(5)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车间主任、分公司技术人员到学院来担任兼职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企I指导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及时了解生产一线与纯理论学习之间的巨大差距、学以致用、实时更新专业知识、坚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提高学生行业就业竞争力[4-5]。(6)在学院领导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于2015年已孵育建成学院级生物制药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4名专任教师组成,高级职称2人,副高2人,讲师8人,助教2人;博士2人,硕士8人。
7 结语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无论对国家、地区还是学校的未来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多数转型院校都处于艰难的摸索阶段。4a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以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积极开展。但上述几点只是摸索的开端,只有全方位推进专业转型变革,才能为国家输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国,李铭,张虹,等。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376-377.
[2]解新华。市场需求导向下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5(12):79-80.
[3]唐鹏,宫赛。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47-48.
[4]孟庆森,翟明戈,戴景杰,庄蕾,亓奉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100-102.
[5].刘周,徐本川,羊海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8):55-59.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第四篇】
探讨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教育部最新文件要求将现有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合并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专业合并需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整合,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该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高职专业目录(2015年)。其中将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六个药品制造类专业合并为药品生产技术。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满足合并后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需要,结合我校当前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制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并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现状
2根据专业调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以强化培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制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召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座谈会、认真听取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以及对毕业生的评价,以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就业面向。组成了由企业专家,校内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由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听取了对该专业的教学培养方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面向、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修订,突出了初始岗位群和拓展岗位群、职业能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构建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遵循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了以“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为职业能力培养主线的课程体系[4]。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综合实践课,选修课程包括公共任选课和专业限选课。
公共必修课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开设形势与政策、英语等公共必修课;针对学生目前比较严峻就业形势,开设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针对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发生率比较高的情况,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正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动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正视现实。同时开设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以利于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心里素质的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5]。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基本知识、强化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合并为药用基础化学,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合并为人体解剖与生理,为了适应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检测岗位的现代检测技术需要单独开设仪器分析技术,也为后期学习药物检测技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了体现原有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两个方向,同时开设了生物化学、药学微生物基础技术、天然药物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能力和素质,注重学生适应现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设药物检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设备等十二门专业课。为了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促进“课证融合”,将考证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课
为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学科关联与沟通、校内实验教学与企业真实场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校内验证性和重复性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实践性、技能性、工艺性综合实践课,利用我校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和药品检测中心,开设了贴近生产和检验的药物制剂生产技能实训、药品检测技能实训。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一些验证性和重复性的实验在药剂实验室开设,一些实践性、技能性、工艺性综合实训在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内进行,保证了学生有足够时间、足够机会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校内的实验实训课占到课时总数27%,加上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实训课数和理论课数比高达1∶1。
选修课
选修课程包括公共任选课和专业限选课。公共任选课包括大学语文、美术鉴赏等十六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学校教务系统进行任选一门课、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学和考核,有利于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提高情操。为了提高学生文献查阅能力、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或专业综述提供帮助,开设了药学文献检索;为了扩展学生就业面,增设专业拓展课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市场营销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学生可以根据以后就业方向从四门专业限选课中任选两门进行学习和考核,考核成绩录入学生成绩档案,也作为是否能够毕业的一项指标。
完善考核制度,构建合理、全方位的考核体系
在校学习期间课程考核分考试或考查两种方式,成绩采取百分制形式,考查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考试由全校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凡有国家统一能力等级考试的均参加统考。在实习期间,由实习的科室(部门)进行不定期考核,结束时、由实习的科室(部门)给出实习鉴定,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不予以毕业[6]。毕业考试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考试时间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毕业考试安排在学生进实习点前组织考试,毕业考试内容包括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基础综合知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专业综合知识,凡获取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可代替专业综合知识成绩。毕业实习结束后进入毕业论文或专业性专业综述撰写阶段。修满本专业规定所有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专业性专业综述,并符合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及我校学历管理的要求,授予国家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文凭。
参考文献:
[1]马宁,张青松。综合型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5,22(12):55~58.
[2]别同玉。高职药学人才需求分析及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5):221~223.
[3]蔡晶晶,王雅洁,王蔷,等。生物制药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84~86.
[4]冯年平,范广平,林长兴,等。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02,18(1):15~16.
[5]蔡慧。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48~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9(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