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学生精编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困难学生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困难学生【第一篇】
一、资助对象
(一)资助扩面工程。受资助对象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包括:1.持有低保证和特困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2.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线20%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具体标准由县、区根据资助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订;3.少数民族学生;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爱心营养餐工程。持有低保证和特困证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残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二、资助标准
(一)资助扩面工程。对上述(1)类学生按现行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代管费;在高中阶段免收学费和代管费。(2)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代管费和住宿费和高中阶段的学费、代管费是否减免由各县区根据财力状况自行确定。(3)类学生免收杂费。(4)类学生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有关费用。在各类民办学校和按民办机制运行的公办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免费额度按当地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确定。跨县区行政区域就学的贫困学生,由生源所在地负责资助。
(二)爱心营养餐工程。由学校每周免费提供不少于2至3餐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的营养餐,补助标准每周不少于5元,具体标准由县、区自行确定。
三、资助形式。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教育券"和"营养餐券"制度。"教育券"和"营养餐券"由省财政部门印制,"教育券"上载明政府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金额和使用时限,面额与当地小学、初中、高中段学校减免费标准相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由县级民政等部门负责确认,并通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券"和"营养餐券"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发给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家庭)。学生凭"教育券"充抵应交学校的相关费用,凭"营养餐券"免费用餐。学校按收到的"教育券"和"营养餐券"总额和资助学生的名册,经教育局审核汇总后与同级财政部门结算,取得拨款。
四、经费筹措。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入学后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各县区应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资助学生人数和应资助金额足额安排。鼓励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扩大经费来源。
困难学生【第二篇】
一、主要内容
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原则,实施以政府助学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完善政府助学金制度。自2007年秋季开学起,设立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资助范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
2.资助标准。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具体分为1档500元,2档1000元,3档1500元。
3.资助比例。政府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普通高中在校生的8%,以后年度视情况逐步加大资助比例。鼓励各市区、开发区加大资助力度,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的农村高中,要予以重点资助。
4.经费来源。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所需资金,在省确定省与我市按4:6比例分担的基础上,对我市分担的资金采取“分级负担”原则,即市属学校由市级财政负担;各市区、开发区属学校由各市区、开发区财政负担。民办学校由所在市区、开发区财政负担。
(二)落实学费减免等政策。高中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等救助政策。
(三)争取社会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二、加强资金和收费管理
(一)确保资金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应负担的资金。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规范收费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要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杜绝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对教育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规范支出管理。
困难学生【第三篇】
关键词:高校;困难学生;感恩教育;途径
教育是立国之本,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出台了很多的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高校也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失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了国家的资助与关怀。随着资助项目增加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他们在心理上的满足感在不断下降,感恩的意识缺失。下文是对受资助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分析。
一、高校困难学生在感恩意识方面的现状
高校学生在思想道德和人文方面不断提高,对于感恩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依旧有少部分的学生对于感恩的意识比较淡漠。一些困难学生在收到资助与帮助后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与回报,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意识参与公益性的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有一些学生在收到资助后,与同学之间攀比,购买奢饰品,昂贵的电子产品、鞋包等,甚至超前消费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给与他资助的意义。所以高校对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高校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思想和心理上的贫困。对于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也产生极大的依赖性,思想上产生懒惰,不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如用学习成绩,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来改善自己现状和锻炼自己,只是等着国家和学校来补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怨天尤人,不愿靠自己努力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攀比的心理,只顾着享受物质上的快乐,却从未思考过这些资助金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在心理上表现出极度自卑,不愿将自己家庭情况公开,甚至拒绝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和自尊心极度敏感。(二)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不知感恩的意识。现在很多家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所有人围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只注重学习成绩和物质方面的提供,不关注他们在思想上的教育。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精神,甚至一些学生衣服不会洗还要寄回家的现象,总认为自己是全世界中心,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家庭过分的保护,尤其在面对困难时,不敢面对只是一味的逃避。(三)学校教育。学校在教授学生思想道德上只是以理论形式灌输,缺少实践。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传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几率,却忽略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而忽视了对感恩等德育教育的培养。一些感恩诚信的活动较为单一,这也加大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高校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策略
(一)注重受助学生积极心理的调节。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与人交往中缺乏主动性缺少交往的技巧,总是表现的较为沉默害怕与人交流,甚至有的认为自己与集体格格不入,在性格上内向敏感等,这些羞涩,害怕,怯懦的表现长期累积导致学生不自信,在与人交流中经常感觉到不好意思,难以走出人际交往第一步。因此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尤为重要。要强化正向引导,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品格的培养。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保护他们个人隐私并要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设计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他们自信,乐观,自强的精神。在学习中注重学生思想德育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多观察,发现并反馈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长处,帮助学生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心。(二)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能力培养、实践锻炼、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四大类育人活动,创建受助学生爱心传播平台和能力提升平台。还可以通过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的感人事迹,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与人全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激和感恩之心,提高受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他们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三)要让贫困生从自身做起,将感恩意识付诸于行动。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塑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优良品格,可以适当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定的目标,比如在受资助期间,要完成一定的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社会实习或者学习成绩必须有一定进步之后,才可以收到后续的资助,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此来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韧劲,也让学生在参与义务劳动公益活动中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
四、结语
切实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坚持资助只是基础,育人才是根本,更多的关注这些困难学生群体,积极引导学生自强、自立、诚信的意识,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懂得感恩,促进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还要不断探索适合受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是一个大学生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构建富强和谐的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璐,仲会。高校受资助贫困生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1-22.
[2]石云。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资助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智库时代,2019(39):18-19.
[3]赵奕,潘球武。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诚信感恩教育研究——以××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8(21):178+180.
困难学生【第四篇】
一、我校学有困难学生的现状分析
从我校学有困难学生反映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差生”不是由于智力上的原因,而是由于:
1、学习基础较差
有的学有困难学生由于过去学习的知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导致继续学习中遇到各种障碍,形成暂时落后的局面。如:拼音知识没有掌握影响了今后的识字;乘法口诀没有记牢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等。
2、学习方法欠缺
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加深,要求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而且各课学习的特点不同,也要求有相应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学习上的暂时落后。
3、学习习惯欠佳
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不能较好地听、说、读、写,不能积极动脑,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困难喜欢依赖别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习上的暂时落后。
4、非智力因素影响
(1)、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我校的学有困难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教育的帮助和监督,而所处的社区环境也较复杂,难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兴趣、情趣、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内驱力,虽然它不能直接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却决定着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挖掘并得以充分发挥,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还要大。我校的学有困难学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二、我校对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内容:
1、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课内外对学有困难学生和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具体帮助,必要时给他们补课。
4、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他们做好课内外作业。
三、我校加强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主要措施。
1、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学生。这是辅导工作成败的关键。
爱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源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有困难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能切实提高辅导工作的实效。
2、全面观察每个学生,特别是经常调查了解每个学有困难学生的状况。
了解情况是做好辅导工作的前提。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考试测验以及与学生的谈话、谈心与相关教师的交流,对家长的访问等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症下药”。
3、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辅导计划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辅导工作应制定周密的计划。
我校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辅导的目的、内容,辅导对象,辅导的重点,辅导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计划制定得好,辅导就容易见效。
4、主动提出问题
学有困难学生往往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也不好。因而不知道怎样深入学习,不能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地、明白地提出来。因此,在辅导时,教师要主动提出问题,不要光等学生来问自己;要主动深入学生,不能光等学生来找自己,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有计划地启发诱导学生,解决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5、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可以增强辅导工作的实效。
⑴、集体辅导
①、组成辅导(或补课、结对子)小组。
②、根据存在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⑵、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应该是主要形式,因为通过个别的交谈,最容易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指导。
①、利用课堂练习时间,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巡回指导,个别指点。
②、差生的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及时针对情况进行辅导。
⑶、组织几名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协助同学解答疑难。
6、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效率。把课堂作为辅导学有困难学生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