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征文(精选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反腐倡廉征文(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反腐倡廉随笔【第一篇】
初在《昼帘绪论》中又有进一步发展,他说:“勤政之要,莫若清心,心既清则鸡鸣听政,所谓一日之事在寅也。家务尽摒,所谓公而忘私也。”惟有如此,才能“今日有某事当决,某牒当报,财赋某色当办,禁系其人当释,时时察之,汲汲行之”。反之,“衔杯嗜酒,吹竹弹丝,宦游之乐,遂至狱讼经年不决,是非易位而知词讼愈多。事机愈伙,不免司败之见诘”。即是说清心寡欲,才能勤于政务,公而忘私才能勤政不怠。懈怠政务必将贻误国事,受到惩治。
对于坚守为政之德,践行“清”、“慎”、“勤”三字精神,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一书中做过精辟分析:“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事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他认为:“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但此三者,又是极难做到的。因为“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会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所以应当“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吕本中鞭辟入里的深刻剖析,使为政之德的三字箴言得以广泛流传。
为政之术
为政之术指的是为政的技巧和艺术,它是古代为政经验的高度概括。
“刚柔相济”。古人对为政刚柔相济的艺术多有阐释,而以清代名幕汪辉祖的讲述最为精彩:“刚则易折,柔则易暗,应刚柔相济。”为政过于刚强易受挫折,过于柔弱则被人埋没,而刚柔相济才能达成治理的目标。他认为当政不仅应有为政之道、为政之德,还应具备为政之术。因为为政之术是保障上述二者贯彻执行的重要思路与方法,不可或缺。
“方圆相协”。汪辉祖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方圆相协”的为政之术:“方则显愚,圆则嫌猾,须方则方,须圆则圆,为有方有圆。方圆乃立身之()本。”在坚持原则性(方)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圆),使为政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达成施政目标。
“文武并用”。这指的是文武二手的结合使用,也是为政之术的重要构成。其最早出现在《尚书·虞书·大禹谟》舜颂尧德时所说:“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孔颖达注云:“广谓所附者大,运谓所及者远;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害。”这是对尧文武并用治国艺术的充分肯定。而这种为政之术深刻影响后世,将教化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形成了后世治世的传统。西周出现的“明德慎罚”,唐朝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朝的“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的指导思想,究其原委,无不源于此。
关于反腐倡廉心得【第二篇】
党的十八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以前所未有为的力度、广度和透明度持续深入推进,呈现出压倒性态势,取得了辉煌成就,顺应了党心民心。回首五年,反腐败斗争彰显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宣誓,“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威严,“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意志。回顾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刻警醒、教育、激励、指引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笔者简单梳理了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经典语录和热词,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掷地有声、言出必行的词句应当成为我们修德立行的座右铭、为官用权的紧箍咒、干事创业的新动能。牢记这些经典语录和热词,时刻做到知敬畏、严律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用权,兢兢业业干事,诚诚恳恳为民。
——“老虎”“苍蝇”一起打。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鲜明指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要求,迅速成为家喻户晓、深得民心的反腐热词,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等腐败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打“老虎”,查办高官要职和领导干部大案要案虽然涉及面窄,但其震慑力大。拍“苍蝇”,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看似不起眼,但其影响面广。“老虎”凶猛伤及表,“苍蝇”如蛀虫伤及里,这些都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罪魁祸首,都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败坏党风政风,二者的危害都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
——落实“两个责任”。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解决好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对党风廉政建设责无旁贷,必须履行好监督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前提,纪委的监督责任是保障,二则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切实抓住两个责任的“牛鼻子”,推进党委(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统一领导,强化守土有责和守土尽责,党委主要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不敢腐,就是通过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腐败成本,形成巨大的震慑作用,使党员、干部对腐败心生戒惧、收敛收手。不能腐,就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条件,使党员干部没有腐败的机会,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用党的纪律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不想腐,就是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党员、干部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机,筑牢理想信念这个魂,不忘初心,始终坚定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坚守道德底线和纪律红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新一届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切入口,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聚焦“四风”问题,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向实处发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此找到反腐倡廉的着力点。十八大以来,通过以作风建设为有效抓手,不论是在“三公”经费支出还是楼堂馆所建设,亦或是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整治“会所歪风”,还是先后出台会议费管理新规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以及因公出国(境)等具体管理办法,中央大力整治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不断将当的作风建设推向深入,使得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对领导干部在作风上从严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的作风建设,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永葆先进性。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1月,习近平总书记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当前一些制度过于原则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一些重要领域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完善,监管有盲区、有死角;一些党员干部规矩、原则、制度意识不强,重人情轻制度,以潜规则代替明规则;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腐败问题是大问题,是重病、顽疾,只有重症用猛药、顽症持续医,才有可能去疾治愈,如果力度稍有松懈,或者目标稍有偏移,就会前功尽弃,我们要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发下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惩,有贪必肃,除恶务尽。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206月,王岐山同志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推进制度创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全面落实当天要管党、严明纪律和规矩,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十八大以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发挥党纪在反腐倡廉中“自我纠偏”的作用越来越大。“破法”必先“破纪”,落马领导干部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一些党员干部违纪之后未被及时惩处,结果从侥幸、害怕变得胆大妄为,最后触犯法律底线。纪律是从严管党、依法治党的重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反复适用性。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达到对消极腐败现象“釜底抽薪”的效果。过去,公款旅游、大吃大喝现象屡禁不止;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难以落实;“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花样翻新;有的党员干部不违规违纪、不吃请不收礼,但也不干事不担责,消极对待改进作风。
——拔烂树、治病树、护森林。年6月,王岐山同志在浙江省调研时,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纪委书记座谈会,强调指出:“要有‘啄木鸟’精神,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坚决惩治极少数党内的腐败分子,惩最终还是为了治。党的政策从来都是给犯错误的同志以‘改正错误的机会’,从来都不是将同志‘一棍子打死’。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有的党员干部雾里看花、是非不清、走上歧途,而在经过反对‘四风’、群众路线教育洗礼,清醒过来后,就要悬崖勒马。政治腐败和反对‘四风’也有政策杠线,越往后执纪越严”。具体地说,哪些自知自己有问题的,当主动如实彻底地向组织交代;已经收了别人钱财的,无论是否可能“东窗事发”,都要及时交出来;包括立场不坚定,进入了“小圈子”的,也要赶紧“退出来”。而对经组织帮助仍执迷不悟,“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必将受到严惩,绳之以党纪国法。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次全会上的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了与腐败问题斗争到底的坚决态度,展现了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担当精神,凝聚和提振了党心民心。“千百人”和“十三亿”孰轻孰重?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一笔政治账,但要做出让人民满意的解答却并非易事。这是决心更是信念,是承诺更是鞭策。尽管成效有目共睹,但当前发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保持定力、行稳致远,靠的绝不是一阵风、一股劲。全党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始终把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放在心上,才能在未来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以廉洁为主题的征文600字【第三篇】
说道廉洁,想必大家一定会这样说,我要做个廉洁的人。到那廉洁底是什么呢?
那我们就先从古代开始。其实古代最不廉洁的就是和坤,在我看来不廉洁就是贪污。和坤是一位巨贪,他的家产在康熙中期的时候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是2900多万两。当时一斤大米或白面的价格在9-10文上下,一斤肉在30文左右。一两银子按千文计算,应该能买100多斤大米,如果比作我们现在的话就是一两银子是200块人民币。统计一下就是一共有4。4亿两白银,换成现在就是880亿人民币!甚至更多。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看出和坤的不廉洁。
有句名言说的话:“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是啊!我要做个廉洁的人。古代有位廉洁的人,他叫王杰。你知道吗,巨贪和坤就被王杰告过。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乾隆皇帝在午门散步,见午门到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很多年没有修了,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命令和珅办这件事。贪婪成性的和坤,接到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第二天,和珅奏报皇上说:“皇上,这条御道太失皇家体面,必须全部换新。”因为石料要从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这可是大花费,至少也需白银一百万两。乾隆皇帝不管那么多,就立即照办了。结果王杰看到和珅修御道,才草草了事,只用了一万两。终于,一个月后王杰告诉了乾隆皇帝,和珅才认错。
其实做到廉洁并不难,向我们小学生,就应该做到不要贪去其他同学的小利益,就帮别人做事。做什么事诚实,和珅他就是不诚实,贪污钱财,就是不廉洁。
和坤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廉洁啊!
关于反腐倡廉演讲稿【第四篇】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前几天浏览网站,见到关于“什么是愉悦”这个话题的讨论,有人说,高官厚禄、仕途得意是一种愉悦;有人说,拥有金钱、任意享受是一种愉悦;也有人说,家庭美满、身体健康是一种愉悦。对于愉悦,实在很难给它下必须论。但是,对于一名政府官员来说,愉悦,起码是这个官要当得问心无愧,当得坦坦荡荡,当得心安理得;愉悦,它的背后至少代表了四个字:清正廉洁!这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清廉人生是愉悦。
财富的“富”,不等于愉悦的“福”。金钱,即使源源不断,也解决不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贪腐者的性命,无论用多大的金钱去包装,都是让人悲哀的。正因,他们忘记了:一个家庭中,没有什么比和睦更重要。一个性命,没有什么比心灵的自由愉悦更重要。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信仰更重要。人们还记得50年代曾有过一宗举国瞩目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毛主席亲自过问该案,“挥泪斩马谡”,以儆效尤。这两个案犯,官但是地委级,贪污金额但是数千,如今看来,但是是小菜一碟!直到改革开放,西风东渐。国门打开,与世界接轨了,随着那些先进的科技之风,自然吹进来一些乌七八糟的邪魔歪祟。
于是人们在懂得了“向钱看”的同时,腐败就不知不觉地滋生起来,且越来越严重,一个个官员倒下,又一个个官员站起来,再倒下、再站起来,层出不穷,数额也越来越大。小官小贪、大官大贪、无官不腐、凡官必腐的定论似乎在不断地验证着,每年腐败的数字也许能够数亿甚至数万亿来列举,每年光外逃的官员带走的资金也多达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如果这些资金能用在基础建设、农村改善、下岗失业、文化教育、医疗改革、国防建设、科技发展等等上方,能够做多少事情?有人说,咱们的官员太穷了,就应高薪养廉。似乎高薪是治贪的一副“良药”。
但是,咱们看到的是,有了许多钱的官员,不必须就不再钟爱钱。一些官员财产已经到了一千万,仍然在收取不义之财,他们在从鱼钩上取下1条小鱼后,仍然会等下1条新的大鱼上钩。他们并不是钱不够花,恰恰相反,是他们的钱太多了,对金钱的崇拜让他们失去了理智,让他们铤而走险。因此,千万不好指望,金钱多了,就能造就出千千万万个孔繁森。如果官员没有节制,没有高尚的情操,对金钱的追求就会没有极限,没有穷尽,就会陷入疯狂的境界。
古往今来贪腐者从不缺钱,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缺的是坦坦荡荡,浩然正气;缺的是廉、耻。是啊,廉洁则知耻。只有清廉的人生,才能活出坦然。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心里坦然,脚下踏实,无朝不保夕之感,亦无风声鹤唳之惊。只有清廉人生,才能活出超脱。人与物,本来人是主宰,物是被主宰。但人一沾上“贪”,就被物死死缠着,为物所累,为利所害。只有清廉人生,才能活出精神。“公生明,廉生威”。廉能生浩然之气,廉能治缺钙之症,廉能养自然之性。廉者是生活的主人,是生活的强者,生活必然会有滋有味,精精神神,充满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