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调查报告范例【优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民办教育调查报告范例【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民办教育调查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
一、引言
我国自建国开始,从小学到大学,全部收归国有。公办高等教育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明显优势,但存在自身不能克服的多种问题,在公办教育之外寻出路成为一种选择。据2010年教育部统计数据,当年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其中含独立学院323所),在校生约万人,民办高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分别接近全国普通高校数量及学生总数的1/4及1/5。研究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及起薪问题,有利于透析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毕业生的起薪状况和就业前景。我们以省内两所民办高校为样本,实施田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及起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形成相应政策建议。
二、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书面问卷法,以获取毕业生的的信息资料,并对他们目前的就业、择业以及工作适应情况进行具体了解与分析。本次调查基于江西省L学院和K学院。主要调查共有调查对象170名,收回有效问卷152份。
三、调查情况分析
1.民办大学就业率高于普通高校,但就业领域基本局限于体制外非公有单位
根据民办大学网公布的《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民办高校和学生清楚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能够摆正自身的位置,就业心态良好,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其就业率高于普通高校。据分析,民办高校学生自感没有明显优势,期望值相对较低,就业选择更趋务实,就业领域得到较大的拓展。已就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受雇于民营企业,其中又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该比例达到%。总体看来,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明显隔离于体制之外,基本局限于体制外的非公有制中小型民营部门,就业层次相对偏低。
2.应用型专业毕业生起点薪酬不逊于公办高校,部分专业因其定位合理甚至具有比较优势
据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2009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月薪平均为2756元、非“211” 本科院校毕业生月薪平均为2241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薪为1890元。相对以上数据,本次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起点薪酬不逊色于公办高校,如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本科层次专业,建筑、工程预决算、数控等高职高专层次专业,都有不俗表现甚至具备比较优势。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的毕业生起薪在2001-3000元之间,%毕业生起薪在3001-5000元之间,中位值达到2937元,上述其他应用型专业也有较理想表现。这些应用型专业因为定位合理、适应需求,其毕业生生薪酬分布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3.民办院校毕业生总体薪金水平不高
《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统计结果显示,民办院校毕业生总体薪金水平不高,月薪1000元以内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1%,2000元―3000元的占9%,而3000元以上的仅占到5%,平均月收入为元,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对公办院校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薪金水平相对较低。
4.毕业生普遍具有工作转换意愿,采取了实际转换行动的比例较高
5.毕业生认为劳动强度高及工作压力大的比例较高,但是工作适应性较好
调查显示,民办高校毕业生对劳动强度及工作压力的感知与工作适应情况为%的毕业生能够较好适应基本工作:民办高校毕业生对劳动强度及工作压力有负荷偏重的感知,但自身定位比较务实,相对较能吃苦耐劳,总体工作适应性较好,这些素质有利于他们克服困难,历练艰难,进而促进个人长远职业发展。
6.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差异以及外界对毕业生认可程度影响就业质量及薪酬水平
不同院校办学基础及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并在人才培养模式及促进就业等领域有具体体现。本科层次民办高校,一般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基础较好、规模较大、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相对灵活,在促进学生就业的机制建设等方面极具特色。如所调研的本科层次的L学院,规模超过两万人,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良好的办学声誉及就业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其灵活的办学机制、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就业体系建设,使L学院表现出勃勃生机,毕业生就业质量及薪酬水平都有比较高的满意度;而调研中的J学院,属高职高专层次,因办学起点低,经费投入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该校培养的工科类高职生,基本被安排在车间流水线工作,与技校毕业生相比并无优势,工作强度很高,毕业生自己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实训效果不明显,对学校教育及培养认可度偏低。
四、结论以及建议
1.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改进民办高校的办学及发展空间
我国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补充地位,这种状况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及高素质人才培养。我国虽然于2002年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但是民办高校在招生批次、生存空间、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实际上都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其办学和生存空间受到公立高校挤压,发展空间比较狭窄。当前极有必要真正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对民办高校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全力改进民办高校办学及发展空间,以全面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
2.推行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引导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公平竞争
我国民办高校财政基础普遍薄弱,基本都是靠收取学费维持运行,这对民办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极大制约。事实上,美国等私立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的公私立界限实质上是模糊的,其公私立分野主要是基于历史渊源。私立高校也接受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在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方面,公私立高校是公平竞争的,这是基于将私立高校同样视为国家教育事业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随着我国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如能推行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有效投入机制,必能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并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民办高校办学,在促进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
3.推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的模式改革,为民办高校办学提供更为灵活的制度空间
改进将民办高校置于较后招生批次的统一招生制度,给民办高校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更大的自主权限,出台消除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的政策法规,允许民办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及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职称评聘、薪酬体系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方面实施制度创新,在劳动用工制度、税收减免制度、财政补贴制度等层面进行完善,鼓励产业界参与民办高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民办高校办学提供更为灵活的制度空间。
参考文献
[1]柏士兴,谷贤林。美国联邦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J].外国教育研究,1997(1).
[2]顾美玲,卢德生。日本私立大学的质量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8).
指导老师:
谢奉军,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民办教育调查报告【第二篇】
“招生大战”的背后
“1200元一个学生,报到时兑现”――如此优厚的条件,这可不是在发放助学贷款,而是一些民办高校在招生大战时对基层招生老师开出的诱人承诺。
山东是生源大省,近几年年高考人数均保持在70万以上,但全省录取率一直偏低。为了解决山东省高中毕业生上学难的问题以及降低山东高考压力,教育部门确定了多渠道办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思路。在山东省,民办教育已成长为教育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2003年后20余家民办统招院校雨后春笋般问世于齐鲁大地。山东民办教育踏入了发展的春天,很多山东名牌民办高校录取报到率达到了80%以上。
为了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山东省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众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由于相应监管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山东民办教育也踏上了条粗放发展、自由发展的道路。再加之山东省雄厚的70万考生资源以及高中课改与高考形式调整,复读生减少、可供招生的落榜生基数增加,短短几年山东各大民办高校招生人数一路走高。
其实,这种民校崛起的背后却隐患重重 招生成本过重,缺乏国家财政性经费作为后援,民办高校负重前行。
“生源、生源、还是生源!你不去抢生源,你就招不到学生,招不到学生就没有经费,那么学院就没有办法去发展,最后只能被淘汰。”这几乎是每一位民办高校老总的感叹。在高等院校中难以跻身一流的民办高校,招生目标一直紧盯400分以下、山东省专科最低省控线以上的低分考生群体,其间聚集了二三十万考生。这个群体到哪个学校,就看学校用什么办法了。
每年的招生季节,就是各路民办高校招生人员各显神通的时候。各民办高校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学生提前放假,老师带指标下去招生。山东一所知名的民办院校校长直言不讳地说“民办招生的法宝是渗透,就像足球场上的人盯人。学校的招生网络遍布全省的各个高中,几乎与所有的毕业班班主任和教务处长都有联系,有的学校甚至把网络细化到每一个班级。不论是校内老师还是校外每招一个学生均有高额报酬,招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在对外宣传方面,民办高校更是不惜血本,出手之阔绰令一些公办高校都相形见绌。2005年前后,几家沿海地区的民办高校曾每年掷出几百万的重金在电视、报纸等省级媒体进行全天候招生宣传。此学院一度招生爆满,从此便拉开了山东民办高校的广告战。众多民办高校挥金打广告,部分院校甚至贷款也要做广告。成败皆萧何。几年下来,盛名背后的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是负债累累,有的学院甚至连老师的工资都无法保障按时发放。更为致命的是,近年来有关民办高校虚假宣传的诉讼屡屡见诸报端,各种违规招生行为被频繁曝光,民办高校整体形象严重下滑。
宣传费和招生费是砸出去了,学生也招来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究竟如何呢?
民校“查体”左右前后
2010年初,山东省社科院联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等单位了《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对山东省民办高校进行了次全面而客观的“体检”。此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选取山东省有代表性的22所民办高校,围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受访人群为山东省民办高校在校生及毕业生等,因而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参考价值。
调查显示,山东民办高校总体满意度得分分,这说明公众对山东民办高校现状总体仅为“基本满意”。基础设施建设是三项测评内容中公众满意度最低的,还不及格,仅为分。与此同时,学生对民办高校的教室资源、教学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图书馆等,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公众满意度并不高,得分仅为分,刚接近基本满意。22所学校中,只有10所超过了60分。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总体评价反而比较高,满意度得分为。其中烟台南山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分超过了80分,属于比较满意。另外还有10所学校的得分超过了70分。在民办高校排名方面,青岛滨海学院和烟台南山学院两所2005年升本的“老牌”高校得分最高,均为分,升本较晚的潍坊科技学院异军突起,得分,居公众满意度第三位。
“内外兼修”的S型走向
在国外,私立大学的学费同样是相对较高,但其资金来源可以由几部分构成,如政府资助、社会捐赠、服务收入、学费收入等。其中政府资助在资金来源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在日本,民办大学的25%的教育经费来源于政府资助。而中国绝大部分民办高校是得不到国家资助的,2003年国家颁发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如建校土地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等,下一步国家也希望为民办高校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引进更多的民间资本以打破束缚民办高校的资金瓶颈。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民办高校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提出,民办高校要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制定发展目标,选择合理发展模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民办高校科学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虽然从全国范围看,非学历教育生源低谷将在2013年之后出现,但不容乐观的形势已让部分民办校提前感受到了招生“严冬”。业内人士预计,未来2-3年,民办校将面临重新洗牌。民办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分化。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办学水平和实力的分化,优质教育资源逐渐向强校集中;第二是盈利性的学校和公益性的学校分化,不同类型的民办校国家将采取分类管理,第三是办学内容分化,专业性民办校逐渐成为民办教育当中的主体。
在招生缩水的情况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已经开始悄然转型,更加注重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着力开展更加实用的创业教育。山东省一些信用相当良好、实力比较雄厚的职业院校开始着眼于开发更加实用的创业教育,确定了校园文化教育、职场素质教育和实用技能教育的“职场化三维教育”培养新模式,与本地企业合作,由企业工程师或项目经理直接进入学校开展技能培训,所用教材完全按照企业需求编写。学生学习结束后,将能很快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汽车维修技术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政府学校共建实体店 义诊车辆故障 促进教学科研
2014年11月,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扬州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交通局”)合作,共建了规模较大的公益组织――“江苏车大夫扬城工作站”(以下简称“车大夫”)实体店。学院教师与扬州汽车维修行业40多位汽修专家搭档,带领汽车专业学生,通过轮流坐诊的方式,为广大车主提供故障诊断、汽车维修技术咨询、车辆保养建议、法律法规宣传等免费服务,在为广大车主排忧解难的同时,提炼出接地气的“汽车维修案例”,用于教学和科研。
一、实施背景
1.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促进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但汽车维修企业良莠不齐。广大车主修车难、修车乱、价格不透明、服务不靠谱等问题时有发生。要保持汽修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减少车主的后顾之忧,一方面靠汽车维修企业自律,另一方面构建一个能够为市民提供维修咨询、制定修理方案、调解维修纠纷等公益服务的平台需迅速提上日程。
2.学院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汽品牌型号和汽车故障种类名目繁多,大多数专业教师只能按照学院现有车型预设一些汽车故障教学,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掌握各类车型各种故障诊断技术。所以,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院四方联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熟悉各种车型和各种故障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强本领,还可以帮助学院推动教学改革。
二、主要目标
1.推动“车大夫”活动品牌化,提供公益服务
坚持公平、公正、客观、专业的原则,打造第三方公益性汽车维修品牌服务平台,切实帮助车主解决用车、修车时所发生的问题,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2.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认知,提高职业素养
让学生提前“上岗”,积累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开阔视野,锻炼学生的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搭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师生视野
“车大夫”成立后,专家和教师轮流坐诊,学生参与性地学习和服务,在为市民提供免费汽修咨询、诊断服务的同时,师生对各种车型的认知和汽车故障的掌握也更全面。教学相长,理实互动,教师“理实一体”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实训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4.改革学院专业教学模式,扩大专业影响
成立“车大夫”,政、校、行、企共建、共用、共管、共拓,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促进了学院改革汽车专业办学模式,提升了学院汽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三、工作过程
1.四方联动,共建车大夫
2014年2月初,学院与交通局商定合作意向,由政府主导、企业出人、行业和学院共同出资,在学院共建“车大夫”暨“学院汽车医院”。此工作站也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师工作室”“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
2.汇聚资源,制定联动运行机制
“车大夫”从筹建以来实行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车大夫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与学院共同制定“车大夫”工作方案、服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监督管理机制。
3.专家团队,义诊服务扬城人
由扬州市运输管理处牵头,学院深入汽车维修行业和各4S店洽谈,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专家与学院汽车专业教师“师徒”结对,并择优招聘汽车专业部分优秀学生共同组建了专家团队。企业专家担任汽车维修的“主任医生”,教师担任“医生”,学生担任“实习医生”,及时解决车辆的各种问题。“车大夫”除为广大车主提供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技术咨询、车辆保养建议、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等服务外,还开通了96196服务中心及工作站的固定电话和在线网络,“车大夫”专家还深入社区、走进“985新闻广播车里车外”节目,以多种形式为广大车主提供服务。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车大夫”自筹建以来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由学院主要负责人牵头,系主任具体落实,为“车大夫”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经费保障
交通局为“车大夫”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提供资金近20万元,学院也给予了人财物的全力支持,明确汽车系主任专门负责,单独建设150 m2工作用房,购买了万元的检测设备。
3.机制保障
一是专家服务机制。由维修行业和各4S店选拔的技术专家与学院汽车专业教师组成“车大夫”专家队伍。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受理、现场解答等多种方式、为车主提供免费技术咨询等服务。
二是规范运行机制。严格遵守“车大夫”专家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服务规范等工作制度,保障品牌服务水平,共同维护“车大夫”品牌形象。
三是义务接诊机制。“车大夫”实行义务服务,通过多种方式为车主提供汽车维修法律法规咨询、车辆问诊,维修建议等免费服务。
五、成果及推广
1.实际成果
一是企业参与,反哺课堂。“车大夫”正式运行以来,每天由4S店、维修企业的专家会同学院教师学生共同负责接待会诊。至2015年12月31日共接车主电话咨询226次,现场汽车维修与保养问诊车辆186次。在诊断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与专家零距离交流,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学院现有车型以外的各种车型和故障,已提炼形成《空调不制冷》等22个教学案例,拍摄制作了《离合器传动部分的检测》等30个微课等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集团办学,资源共享。学院和各4S店良好合作,互通有无,形成集团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四方融合,多方共赢。在“车大夫”坐诊的过程中,形成了学院、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精湛,技能大赛成效显著。从企业选拔的专家作为学院汽车专业的客座教师,定期为师生开设汽车维修技能讲座。“车大夫”的建立,强化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助推发展,教科研能力增强。2014年、2015年参与坐诊的老师撰写的《探析汽车底盘的保养和维修》等7篇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浅析汽车底盘的维护与保养》等13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师制作的《火花塞的检查与维护》等4个微课在省市微课评比中获奖。
(3)唱响品牌,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在新闻媒体报道“车大夫”、广大车主赞誉“车大夫”的同时,学院汽车专业也提升了专业美誉度,促进了学院汽车工程系的招生。近两年学校汽车工程系的招生人数大幅上升,如下图所示。
(4)校企合作,就业渠道越来越宽。“车大夫”项目将学院、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优化了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渠道,提升了W生就业质量。
(5)服务社会,核心能力得到提升。“车大夫”项目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职业精神。
(6)储备人才,促进行业企业自律。企业可以发现并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增加企业竞争力,促进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自律。
2.区域覆盖和推广
“车大夫”开放以来,深受扬州广大车友的好评,有很多扬州周边地区的车友慕名前来咨询,为进一步服务社会,加快推进“车大夫”品牌建设,邗江区和江都区车大夫分站分别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亚美欧汽车修理厂”和“兴都汽车修理厂”挂牌服务。
六、体会与思考
实践证明,政校行企四方联手、四方共赢的“车大夫”的尝试是成功的,在公益服务领域开展“工学一体”教学活动是可行的。为放大“车大夫”的品牌效应,下一步还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打造前店后校模式,加快学院汽车专业发展
“车大夫”作为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窗口和基地,一定要把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好,推动学院不断创新和完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业务技能、服务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融入到中职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促进学院汽车专业的跨越发展。
2.打造互联网汽修服务,推进服务能力升级改造
与政府共同筹建“汽车维修服务网”,放大“车大夫”的功能,打造扬州广大车主最可信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汽车服务平台。
3.构建多方合作机制,促进学生就业质量提高
汽车专业的学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鲜血液,要借力政府、社会和企业以及战略投资者等各类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民办教育调查报告【第四篇】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初中入学率为,巩固率为97。20xx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xx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xx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xx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
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民校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累计资产达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xx年为万元,占年度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20xx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
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 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万元,农村学校负担万元,区属学校负担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平方米(标准为18m2/人),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标准为/人),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其中D级危房850m2,B、C级危房29500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20xx-20xx年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各区县市危改资金(万元)危改面积(m2)各区县市危改资金(万元)危改面积(m2)市本级38临澧31028099武陵区1824819桃源4568395**区26824680石门74825675安乡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汉寿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县3909866西湖1984061
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免杂费、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据调查,20xx年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②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有的骑单车上学,路上又有安全隐患,学生家长为此担惊受怕。
三、建议及对策
1、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协调好城乡教育的发展,统筹幼教、普教、职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助学金,继续开展“”助教日活动,并通过建立以区、乡镇政府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义务教育“双线”保学控流责任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二是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继续调整好中小学校布局。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初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小学或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到20xx年全区中小学力争调减到230所。三是继续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资金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持十年不变。四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农村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库,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相统筹。五是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要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农村高中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xx年,普高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2、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教育20条”规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行四项制度,进一步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对学校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对学校的检查与收费,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原则上对农村学校实行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首查不罚制度。职能部门在第一次清查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时,要指导纠正,明确整改期限,不应动辄罚款。三是实行罚款集中制度。职能部门对学校的罚款,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全额纳入教育捐赠中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负有维护学校周边环境责任的部门,如果工作不作为,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到学校实施三乱行为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公开曝光。
3、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一是正确舆论导向。民办教育在我区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工作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提供发展平台。公、民办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项目、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及评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纳入本地划片招生范围,也可以实行单独招生;高中阶段的民办学校要列入本地划片招生计划,并统筹安排招生;允许公、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经过批准后双向流动;民办学校的学生在考试、升学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三是切实规范管理。目前,民办教育正处于上升时期,同时也处于对民办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时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种隐性问题和矛盾将会暴露出来,政府会由此承担无限责任。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一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出台民办学校设置审批规定,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规范并提高民办学校设置条件,提升民办学校的办学档次。
4、搞活教师用人管理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一律试行公开竞聘,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变革机制,裁减人员,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构建一种“核编定岗、全员竞岗、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二是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湘发[20xx]5号文件规定,县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整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在继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竞争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校按编制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办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人员分流问题。四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学年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增减情况进行核查,拟定年度进人计划,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当前要严格落实常教发[20xx]51号文件精神,为乡镇中心小学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新补充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有较大改观。
5、巩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的教育经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一道,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乡镇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力争做到教师工资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一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至少按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落实和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四是建立化解学校债务的有效机制。“两基”达标所形成的债务未剥离的,应按照上级政策精神剥离,将其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统筹偿还,优先解决。
6、把江南城区教育纳入市“三区一体化”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武陵区、**区、德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三区一体化”的要求。近几年来,“三区一体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创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明显滞后,合不上“三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市里应加大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解决江南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严重不足,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解决城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在校园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矛盾。对于教育费附加,市里每年给武陵区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xx年还给武陵区增拨400万元,给德山开发区增拨100万元,而江南城区为零,江南城区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费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应将江南城区的教育发展纳入“三区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给江南城区学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学校改造;同时,市里应直接在江南城区建设一所义务制初中学校并纳入市直学校序列。
[1]
民办教育调查报告【第五篇】
关键词:纯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运行机制;共用资源
作者简介:陈杏莉(1978-),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04-02
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从供给主体和运行机理角度抽象出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职业教育供给是公共品供给机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供给按照公共品的三大特性(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可以分为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两大类;职业教育提供是指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社会成员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而职业教育生产则为这种过程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它是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一种物资和精神投资,职业教育生产是职业教育提供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职业教育供给总量偏低,职业教育生产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缺乏公正严明等问题。
一、现行职业教育供给模式的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供给模式决定着政府和市场在职业教育供给中的职能定位,又不能归结为一种或者某种特定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社会各界在观念上存在片面性等原因,造成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中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对于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等突出问题。
(一)政府提供的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总量不足及供给不平衡
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再加社会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政府提供的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总量不足和供给不平衡。
1.政府提供的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总量不足。据《2009年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的数据来看,2009年度,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同比增长 %。其中,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报》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结业生万人,比去年增长万人,增长%,由此不难看出,由于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还有很多农民工没有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2009年度四季度新闻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而另据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新增就业人口中约有726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培训。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供需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口。另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纯公共产品供给也不能满足需要。
2.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空间区域上分布上,中西部及偏远地区,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量不足,尽管这几年有所投入有所增加,然而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并没有多大改观;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量丰富,覆盖人群相对较广。另一方面,在类型结构上,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较大,而对义务教育阶段职业生活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等其他弱势群体等纯公共产品供给得投入则相对较少。
(二)政府垄断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
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受益是非排他性的,所以必然对其提供者产生外部性。同时,政府垄断纯公共产品供给的职业教育供给模式,造成了许多突出问题。
1.职业教育供给缺乏竞争,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从而造成激励的促进作用减弱,意识陈旧缺乏新意,部分官员贪污腐败,对职业教育造成极大损失。
2.政府失灵导致市场秩序紊乱,造成政府无法充分、精确地获得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对公共产品市场需求的信息反应迟钝,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回应。另外,因缺乏社会及民间组织参与等因素,造成了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缺乏针对性,导致供求矛盾,从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质量和效益。
3.专门生产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的机构不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都比较低,主要是因为专门生产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的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部分生产机构的软硬件水平有限,甚至根本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导致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保证,这不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的客观规律,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三)政府对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投入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市场机制
立足于职业教育非排他性特征的认知,政府应当重视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职业教育供给的“量”和“质”都应当予以足够的力度。目前,政府对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投入不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对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投入不足,供给总量不能满足需要。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报告: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34050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比去年的%增加了个百分点。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并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反而不增反降。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元,比上2007年的3124.01元增长%,比2008年的元增长%。其中,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4个省份低于平均标准,湖北仅为元,在全国各省份中居于末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成本教育,其物资投入力度明显较弱,而且存在区域不平衡等问题。
2.缺乏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的市场机制。2010年11月7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承办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0年年会在郑州召开,据大会统计:2009年,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198所,在校生万人,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万人;占全国中职院校的总数(11401)的28%。对职业教育而言,就职业教育供给总量和职业教育管理两个方面,来自社会或民间参与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的力量较弱。
(四)职业教育俱乐部产品供给不被重视及私人产品供给管理混乱
职业教育俱乐部产品供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
1.在观念上,社会各界对于员工职业培训和工作本位学习重视不够。
2.在物质和监管上,存在投资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进行分类指导,未能依据区域不同和企业类别差异,制定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支出;各监管部门未能制定具体的硬性处罚规定,我国企业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普遍不予以重视。
3.在员工培训方面,培训过程大多不规范,培训方式不科学,导致培训效果不好。
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导致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总量不足;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无法有效建立,人员培训不到位;无法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造成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管理混乱。
政府对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的管理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政策方面,政府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政令不统一、审批随意性、监督存在漏洞等问题;第二,在司法方面,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周边领域支撑体系不健全,没有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相配套的、专门的法律法规;第三,在民办职业教育方面,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资金投入较弱,规模较小,管理缺乏制度化,收费缺乏透明化等问题。
显而易见,上述问题导致了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管理混乱,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形成体系,民办职业教育的管理者的品牌效益观念薄弱。现行职业教育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整体供给水平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针对职业教育供给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并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制度
明确政府责任在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化,逐步的、稳定的加大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投资,以扩大扩大职业教育供给总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规范化。首先,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的引进国外成功经验,把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作为劳动力市场经费支出的重要内容,将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这一内容的重点;同时,社会弱势群体就业也应当纳入这一重要内容。其次,为了实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应当贯彻《教育法》当中规定的“三个增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经费增长要明显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等法律政策,这是扩大职业教育供给总量的基础和保障。最后,职业教育供给按照生均成本划拨教育经费的财政支付模式,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空间区域供给力求平衡,政策导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二)须构建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运行机制
为了增加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量,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率,提高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质量及市场适应性。政府必须构建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运行机制,出台具有财政补贴性质的各项优惠措施及政策法规,针对地方纯公共产品和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生产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支持和引导各社会力量举办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将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生产的对外承包,外包对象既包含公办职业院校,也包含民办及非营利性组织举办的职业院校,在参与过程中政府应保证公平公正。另外,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总量最大的人群,具有覆盖面广,文化教育程度低,对社会影响较大,在职业教育外包领域应当侧重考虑农民工培训合同外包项目。
(三)政府引导企业重视职业教育俱乐部产品供给
职业俱乐部教育日益边缘化的今天,针对社会观念、物资投入、监管机构及培训力度等不足,唤起企业的重视,使职业俱乐部教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突破口。在观念上,职业教育俱乐部产品建立在企业的自身需求和认识的基础上,政府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引导企业重视积极开展工作本位学习,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把员工潜能的管理与开发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的观念。同时,增加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投入,加大监管力度,政府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等各个社会团体开展员工培训和工作本为学习的外在的制度环境,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将法规进行细化,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就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的监管力度,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做出引导,鼓励企业自办培训或者外包培训。
(四)加强管理,重构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管理制度
由于市场机制也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及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不公正合作与竞争,为了保证公共利益以及公平正义,就现今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中存在不足,政府部门应当实施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等领域发挥作用。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当转变管理模式,各级政府人力资源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及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合作与联系,在职业教育供给方面进行有效的统筹协调,以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方式,将职业教育供给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法律方面,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政策实施进行相关调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供给,及时做出相关修订,形成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在执法力度方面,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避免徇私舞弊和腐败风气的滋生,督促各个机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定责任。在民办教育方面,政府应当将其纳入政府机构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中来,通过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参与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供给的招标等方式,引导、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供给模式的改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对于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及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依然处于决定性地位。我们在引入灵活的市场机制的同时,也无法忽略在职业教育供给模式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适度干预,弥补市场机制固有的本身缺陷。政府既可以推动职业教育供给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市场机制也可以增加职业教育供给的灵活性,避免政府在职业教育供给政策方面陷入僵化而脱离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韦文鹏。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2009(5).
[2]焦育民。陕西省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民科技培训,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