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教学案例分析【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3259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学案例分析【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案例教学法【第一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央电大推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北京电大作为开放教育试点举办了本科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经过三年左右的教学,我深深感到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对电大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它对电大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开放教育的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在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证据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开放教育的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课件及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为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电大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向适应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转变。

首先,开放教育冲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教学打开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室、黑板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教学以实时和非实时的不同方式同步进行。这使以广播电视教学为主体、集中面授辅导和个人自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电大教学模式要逐渐转化为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体、自主的个别化学习与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面授辅导为中心”必须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中心、以自主的个别化学习为中心”进行转变。随着这种转变教学出现了许多变化:1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的广泛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源的大量建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上网学习;2电大教师所熟悉的面授辅导课的比例大幅度削减,教师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面授辅导课堂上就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讲授已不可能;3教师的面授辅导课不再是系统讲授,而是重点难点的提示,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及对易错处知识点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教材的内容等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带来的诸多变化,对电大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强烈的冲击,迫使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

其次,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目的是“旨在通过课题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电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规格上,应更为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从这一目标出发,就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满足处理复杂的法律事务的需要。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仅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工作者还应当善于运用法律和法律知识来分析和处理各种法律事务,为此就必须精通(至少是某一领域内)法律规定和法律解释,谙熟诉讼程序和诉讼技巧等等。而在传统电大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系统讲授的方法,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缺乏对学生的法律技巧、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的机敏以及雄辩的口才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缺乏启发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从这种教学模式中毕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正是针对电大教学中的这种现状,提出“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的目标,对此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素质或技能的培养,这应是电大开放教育的重要职责。

最后,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系统讲授效果往往不好。学习法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然而法律是抽象的、一般的,现实则是具体的、复杂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要将抽象的、一般的法律规则学通、学懂、学好、会用,就必须联系实际,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在证据学教学中,相当部分教学内容与具体诉讼程序有关,这些内容程式化特征明显,单靠教师进行系统讲授,既枯燥又缺乏直观感觉,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并难以掌握,而结合实例进行案例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又有许多困难。而开放教育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条件。多媒体远距离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案例库在课堂上使用网络、电子课件,结合案例、结合法院开庭现场的录像来进行讲授,介绍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如何运用证据来证明有关的案件事实,司法机关如何审查判断和认定证据,从而使抽象的、一般的法律规则变为直观的、形象的具体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其学习的难度,增强实践经验,教学效果就会大为改观。

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模式。适应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时,案例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而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受到重视。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盛名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现已成为美国大学所有专业和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并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仿效。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它以精心选择、合理编组、相互联系的若干个(组)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别注意选取相互冲突的案例,交给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不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对所选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原始资料,陈述、分析、论证,并提出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方案。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系统讲授法相比较,教学主体是不一样的,传统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案例教学法却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阅读、理解、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从完成案例教学任务的角度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后,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能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分析案件、进行辩论、起草有关文书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实际操作。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远距离教学的特点,因此成为我在进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教学的首选,并在《证据学》课程教学中予以采用。

二、“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案例教学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应该有一系列教学措施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与之相配合。其中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有:编辑专门的案例教材,建立网上教学平台的案例库;制作电子课件,选用电视、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案例教学;增加案例分析在形成性考核中和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相应的交互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如E-mail电子信箱、BBS网上讨论和答疑、双向视频讨论、留言板、电话答疑等等)。我在《证据学》教学中采用这些教学环节并进行了一些实践。

1.编辑案例教学教材,在网上建立教学案例库

目前,北京电大尚不具备编辑、出版用于案例教学的教材的条件,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这一条件。我在北京电大的教学平台上把《证据学》课程中需要学习和研讨的系列案例(部分)向广大学员,供下载学习。为了帮助学员学习,除了案件事实材料、思考讨论的问题外,还在网上给学员提供了案例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参考资料,以及难点提示等。学生进入北京电大的网站后,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对各章节的相关案例进行阅读、理解、思考、分析、论证,结合案例内容和教师所提问题学习教材相应的内容,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上辅导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对有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网络和电子课件进行教学

过去,在教学中讲解案例是比较困难的。通常情况下,一个案例的文字都比较多,在黑板上抄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简单地读一遍,学生又往往难以理解和解答。现在电脑教学的大量运用,为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创造了条件。为此,我制作了《证据学》案例教学的系列电子教学课件。课件按章设立,每一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的内容,搜集、选择相应的案例材料进行整理、改写、编辑,并提出讨论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在讲解完教材相关内容以后,可以在电脑上演示制作的案例电子课件或者上网选择网上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集体讨论、分组讨论,也可以是控辩双方的对抗式讨论。当然也可以将案例分析作为课后作业,留待下一次上课时再讨论。

3.网上BBS讨论

利用BBS网上讨论,教师可以进行实时答疑。2001年秋我共组织、参加了三次BBS网上讨论,其中最后一次较为成功。在讨论中,学生除了就期末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询问外,还就网络平台上的案例提出了问题,许多同学对案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我对学生的看法给予了解答和分析,学生感到较为满意。

4.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交互教学

开放教育开办以后,电大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而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建立了自己的电子信箱,这样通过电子邮件,学生可随时将案例分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发送到教师的电子信箱中,教师收到邮件后即可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发回学生信箱。2001年秋,我收到了学生的十余封电子邮件,多数邮件是就网络平台上公布的案例提问题,要求解答;其余邮件是索要相关的法律文件。我都给予了答复。

上述一、三、四三种现代远程教学方法的采用,打开了各个教学班的限制,极大扩展了教学的空间,使电大的课程责任教师除了在任课的教学班以外,能够在全市教学班的范围内进行教学方法的试验和改革。

5.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增加案例分析在平时形成性考核中和期末考试试卷中所占比例。

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考试方式的相应改变,否则,教学方式的改变就是一种空想。目前电大法学专业期末考试以闭卷答题为主要方式,其中案例分析一般占10%至15%的分数比例。学生为了考试,要背大量的概念、简答题和论述题,考试成了一种记忆的较量,而综合分析能力考核则被放在次要的地位。但是,对于电大法学专业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提高其法律实务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而案例分析主要是测验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所考查的不仅是教学中的点,而且包括教学中的面;它不仅关注学生了解了多少法律知识,更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证据学》这门课程与其他部门法学相比,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是专门研究在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中如何根据有关法律规范灵活运用诉讼证据的学科,其实践性、应用性极强。为此,我将《证据学》这门课程定为开卷考试,增加试题中案例分析的比例。本门课程至今已经进行了七次考试,考试题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案例分析题40分,选择题40分,问答题20分。选择题中也有相当比例的题属于小的案例分析,从而使案例分析题在整个试题中的比例超过50%.在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中,也采用了类似期末考试的方法,作业中安排一至两个较大的案例分析。这种考试方式的采用,配合了平时的案例教学,督促学生在学习时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同时改变那种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使学生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由单纯接受知识转为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从以应试为目标而形成的背书、背笔记的机械式学习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以运用法学理论、法律知识分析和处理案件为目标的能力培养和锻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均可得到较快提高。但案例教学在转变学生角色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减少了常规面授课系统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研究、讨论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学,对教师没有讲授的教材内容自行阅读、分析和理解。此外,学生在课后还要上网去查阅材料,下载并研究案例,进行大量的预习和阅读。而这些学习任务的完成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据了解,极少学生能达到上述的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上课时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对有关的案例进行讨论,自学的积极性较差。此外,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上网学习的习惯,要求他们上网去获取各种学习材料还较难完成。据北京电大崇文分校《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和克服学习困难的研究》课题组对139人的调查:“在问及希望学校提供的学习模式时,有99人选择固定组班教学,23人选择自主安排学习方式。在问及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时,有99人选择面授教学,14人愿意自主学习。”北京电大《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多媒体学习资料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所做的《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的学生认为系统讲解教材的面授教学是较好的助学方式;%的学生选择面授辅导。随着发展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数量预计可达60%,但也有%的学生表示暂时不购买计算机;专为参加试点学习在入学后购买计算机的学生仅占%.”这都表明,学生尚未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下转变过来,还不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而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参加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在课堂上讨论的案例较少,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据有关材料介绍,美国哈佛大学高级管理班(教学对象都是有两年工作经验的经理)所有课程基本上都采用“案例教学”法,在13周的教学时间内,要学习研究180个案例,大约平均每天要研究学习2个-3个案例。在学习案例的同时,还要指定一批参考书或参考材料要求学生阅读,以帮助学生吃透案例和更好地分析案例。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案例教学对教师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电大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制作录音课、录像课在广播电视中播放,在教学班进行系统面授辅导。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电大教师是熟悉的,并运用自如。但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新的教学模式对电大教师的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求电大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熟悉多媒体远程教学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网上教学,包括制作电子课件,在网上接收、批改、回复作业、论文,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制作教学网页并上传至教学平台,利用BBS和双向视频系统与学生进行远距离互动式的教学交流,答疑、解惑。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案例教学库,制作CAI案例教学课件等等。面对新的教学模式,电大教师业务素质必须重新定位:1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电大教师应该成为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知识的行家;2要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的实践经验;3有驾驭网络技术进行导学的能力;4具有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相适应的科研能力。对此,电大教师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开放教育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冲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教学规模扩大,空间延伸,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类教学形式灵活机动、富有弹性、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广大成人学习者的青睐。但同时,开放教育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区别。我们在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注意寻求和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当然,本文所研讨的案例教学只是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案例教学不可能完全代替或取消其它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也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我们只能根据教授课程的性质来选择最佳或较佳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侯墨菊:《秦皇岛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员学习情况调查》,《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5期。

2、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努力实践,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期。

3、许振立:《适应开放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8期。

4、刘焱、李苹:《试论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12期。

5、彭薇:《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4期。

6、韦润芳:《自主学习和面授辅导》,《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案例教学【第二篇】

关键词:案例 研究 讨论 评价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究、讨论、评价,并借此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能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有利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产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深化理论教学,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课程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案例教学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各种知识相互渗透,将已学的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起到深化理论教学的作用,取得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效果。

第三,增加感性认识,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理论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提高为理性认识。案例教学能够运用每个实际资料,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实际技能,并为理解所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虽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工作中经常发现,案例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结合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应本着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不能不加分析过多地使用案例,使课程的讲解成了案例的罗列与堆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吃准吃透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搜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整理,去粗取精,从中选择能够准确表达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

第二,归纳整理实例,科学设计教学案例。实例不完全等同于案例,案例不应该照抄照搬,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对实例从内容、结构、逻辑关系、语言文字、篇幅长短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使案例措辞得体,概括性强,问题明确,易于被学生接受。

第三,理清教学思路,适时准确地切入案例。找准实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就是把所要运用的案例准确、适时地穿插在教学最需要使用案例的环节中,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程序和环节进行认真、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理清教学思路,确定好教学步骤,将选择好的案例放置在最佳环节去运用,使案例适时发挥应有的辅助教学作用。

教学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 酒店英语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这节课是高二年级酒店服务班的一次公开课。酒店服务班整体英语水平在全年级相对较高,但存在的问题是班级内部英语基础差距悬殊,分层感较明显。也就是说,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基本处于听不懂或不感兴趣的状态。《酒店英语视听说》是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课,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视、听、说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在真实情境和生活中熟练运用的效果。

二、案例主题

“Making Telephone Calls”是本学期《酒店英语视听说》的第五单元主题,主要内容是学习酒店前台服务人员接听和转接电话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现状,我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采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思考,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从心里爱上课堂和教学。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

针对学生层次高低不平的情况,我在课前给全班同学分组,每组学生围坐成U型,以方便讨论和情景表演。上课的第一个步骤是导入环节:给同学们讲一个与他们同龄的美国小姑娘Kate来深圳龙岗游玩的故事,并请他们扮演龙岗“二职大酒店”的前台服务人员,接听Kate订房间的电话。这其实是一个新旧课衔接的环节。因为在上个单元,同学们学到了客人入住酒店,直接在前台订房的知识。现在,需要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句型转化为电话用语。

我将现场订房的句型放在大屏幕上,分别从两个小组里请出一位学生,利用这些句型,现场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同学扮演Kate,另一名扮演“二职大酒店”的前台。其余同学拿出纸笔,边听边记录他们发现的问题。导入环节设置较容易,因为句型都是现成的,难点的设置是如何将现成谈话转成电话用语。其实,用英语打电话的基本句型在初中的教材中就出现过,但由于职校学生基础差,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对其运用不够自如。果然,在两位同学的对话中,出现了“My name is are you?”和“I am the receptionist.”等错误。3分钟的角色扮演结束后,我给学生两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由组内学生交换意见,归纳组内每个同学记录下的错误点。最后,我随机抽出两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代表,用两分钟的时间汇报对话中的错误点。指定组内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目的在于从简单的任务着手,尽量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把他们都拉进我的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片段二:

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对比,学生掌握了打电话使用的基本句型,但是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对词汇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基本句型相同,通过词汇的扩展,本次课的难度系数远远大于学生初中所学的打电话的课文。词汇的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也最让学生讨厌,如何增强词汇讲解的魅力?如何让自己成为课堂上受欢迎的老师呢?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由易入难地设置问题,层层递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是小组任务:以“hotel(酒店)”和“make telephone calls(打电话)”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一切单词。然后组织四组学生进行竞赛: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本组讨论后写下的相关单词,3分钟时间内,写多者为胜。裁判为全体学生,如果单词相关,学生就要大叫“yes”,如果为无关单词,学生就大叫“no”。在这个环节,教室里欢笑阵阵,学生彻底放开,公开课带来的紧张感也消失。

接下来,将本次课学到的新单词用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来(如下图):

其中,大部分新单词被学生作为相关单词写在黑板上了。我采用“图文联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hotel”的前台有一个“operator(接线员)”,她工作时使用的基本设备是“telephone(电话)”,电话需要“line(电线)”才能“put…through(接通)”。当客人打电话找人力资源部的经理(the manager of human resource office)时,在线就是“on the line”,暂时不在线就必须“hold on(稍等)”,如果被找的人外出了,那就明天“call during office hours”。

上图通过PPT制作,一步步随着讲解展开图片。讲解完毕,请两位学生重新操作讲解了一遍(这两位学生分别为基础较好的第一层次学生和基础较差的第二层次学生),以检验成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很活跃。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始终围绕《酒店英语视听说》的教学目的,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头脑风暴、联想记忆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专业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次课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新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易学

要想自己的课堂成为受欢迎的课堂,要想自己成为受欢迎的老师,首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本次课设置的第一个环节就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并动笔写,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听得进去,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

采用“情景法”和“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更高质地掌握学习内容,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很多学生在课后告诉我,图文结合的联想记忆法使他们当场就记住了单词和词组的意思,节省了很多时间。

(二)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学

我一向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所以在上课时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的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比如在“片段一”中,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交换意见总结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记忆远远超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时学生觉得他们是课堂上的主人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虔诚的倾听者、亲切的引导者。在讨论的过程中,用走进小组的行动和“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Don’t worry! Just discuss with your teammates.”等言语参与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的气氛,真正爱上我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兴军,海波。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

[2]梁亚兰。母语习得理论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J].怀化学院学报,2010.

教学案例【第四篇】

关键词 教学案例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 品味表现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3. 审美欣赏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优美的意境。

4.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塑造坚强的人生。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 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也有人在孤独艰辛中长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孤独的放鸭生活。

二、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在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教师展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默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简单的梳理。那么,通过刚才的速读,你认为杜小康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回答

教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有没有什么变化?他的这种变化又是通过哪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表现出来的?

明确:心理描写。

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找一找,随着故事情节,他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杜小康这样人物形象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丰满起来的。看着这张心理历程发展图,我们对题目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解题:“孤独之旅”既指主人公与父放鸭过程,又指他战胜孤独,历经风雨的成长成熟心理历程,可谓一语双关。

四、品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人物的塑造,不仅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一定的环境描写。并谈谈你认为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芦苇荡:“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另外,无边无际的芦苇荡,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总结:芦苇荡渲染了气氛,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2)鸭群:“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周到入微。“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总结:鸭群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映衬。

(3) 暴风雨: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总结:暴风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结语

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

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今天,我们正经历了课业多、压力大的初三生活,请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一段表现自己心理的小片段。

七、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鸭群

环境: 芦荡 人物 成长的广阔背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56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