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朋友聚会开场白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4235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朋友聚会开场白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朋友聚会开场白【第一篇】

进央视前,柴静在湖南主持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夜间广播节目。若干年后,听众们仍记得那个清冷的开场白:“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1976年出生在山西的柴静,儿时几乎没见过蓝天,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闻某个相熟的大人在矿下又出事了。她沉默寡言,识字早,却没什么书看,手边读物是父亲的中医书。高中时,她成绩平平。大学毕业时,柴静放弃家人为她安排好的工作单位,应聘当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她主持的《夜色温柔》节目大受欢迎,三年后,她当上了电台综艺部的主管。

1999年,在湖南已小有名气的柴静选择辞职去北京读书。她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学的是电视编辑。就像若干年前,高中老师曾告诉柴静的母亲:“这个女孩虽然不怎么讲话,但心里有自己的主意。”

那一年,湖南广电的旧同事拜托柴静为新电视节目《新青年》招募“一个性格激进的主持人”。久寻未果,柴静于是第一次走上电视。

做新闻背后的人

2000年底,央视制片人陈虻在节目中看到柴静,不觉眼前一亮――这女孩很知性,但眼睛里有种狠的东西。陈虻打电话找到柴静,希望她加盟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他说:“你来吧,我们要给白岩松找一个女搭档。”柴静感觉有压力,不想去,但一想到这么大的一个平台,没有拒绝的理由。

可是去了,她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一阵子连结尾评论都不会写了,怎么写都通不过,领导等着审,柴静瞪着眼坐在桌前,这时白岩松进来递给她一张纸,是他替她写的串场词。柴静既惭愧又感动,一直留着那张纸。2003年,柴静调到《新闻调查》栏目任记者,开始深入接触“新闻当中的人”。面对死亡、黑幕、阴谋和不公,她穿越恐惧,直抵事件核心。

有人问柴静的勇气来自哪里,她答:“我去采访讨薪八年未果的农民,在他坐过的法院台阶上坐着,体会他的无助;我去采访拆迁中丧子的母亲,看着她泪流满面;我去采访注射了‘奥美定’的女人,用手触摸她胸部的硬块,知道这个将永远无法根除……这一切,让你知道你跟这个时代的联系。如果你仅仅为追求个人幸福而活着,你将永远得不到幸福。”

2003年,柴静是最早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采访艾滋病人、自杀儿童、吸毒女,地震、奥运、征地,柴静的身影总出现在新闻第一线。有人总结,在这些节目里,镜头中的柴静,62%的时间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交锋,38%的时间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诉。那个瘦弱但眼神坚定、提问尖锐的女记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深深记住。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

性格沉静的柴静,骨子里是极有主见的一个女孩子。比如,接手央视新栏目《看见》第一期,她力主选择姚晨,当时栏目组有不少人反对,她依然坚持。

柴静对姚晨最深的印象,是姚晨在微博了家人遭强拆的事件后又删除了这个帖子,当中流露的无力感很真实,删帖的举动也很不寻常。柴静看了姚晨的微博,一些比较敏感的公共事件她也转发及表达意见,这对明星来说,是鲜见的――公众人物影响越大,越要背负责任。因为柴静独特的视角,姚晨这一期节目播出后,反响特别强烈。

《看见》在播出采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这一期节目时,柴静的一个举动让人记住:她正采访受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隔壁忽然传来一阵号啕,是张妙的母亲。“为什么不进去劝劝?”柴静问。“劝也没用。”柴静起身,对着镜头说:“我去看看,我去跟她说说……”她示意摄像师留在原地,不要拍摄。采访戛然而止。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只是张家门帘背后映出模糊的剪影――柴静拉着张妙的母亲。再没有任何具象的镜头、动情的表述,只听到一个母亲断断续续的哭声。

柴静这一刻的静,赢得了观众的心。

有人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里,她变得更宽厚了。”其实,柴静一直是个争议人物。刚进央视时,柴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在镜头前极富表现力:拎着高跟鞋去追一个孩子,或屈身近前握住当事人的手;对采访对象发出连环式追问。那时,她喜欢短兵相接的新闻江湖。令柴静今生难忘的,是做《新闻调查》第二期节目《双城的创伤》时的经历。六个孩子集体自杀,有两个死了。活下来的谁都不肯开口说是什么理由。柴静去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里采访,节目播出后,在节目中为孩子擦眼泪的柴静被指责表演性过强。接受采访的这个孩子跑去看柴静的网站,看到了外界对柴静的指责。

结果这个孩子给柴静发了条短信:“我只想告诉你,如果你当初仅仅只是一个记者的话,我不会告诉你这么多的。”那一刻,柴静心头震撼着,羞愧着,反思着。

与另一个柴静对抗

现在的柴静,作为新闻记者的柴静,还是不得不和另一个作为女子的柴静对抗。

有人开玩笑说柴静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她至今没有在北京买房,这十多年一直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柴静不以为然:钱这东西跟能力、跟道德都没多大关系,只要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够生活了,就很好。柴静说:“财富和成功不能给我安全感。”

生活中,柴静柔软,没有方向感,极爱丢东西,如手机、钱包、笔记本、纸。有时和友人一起喝咖啡,她抢着买单,一掏兜,发现忘带钱包了。“她生活和工作是两个状态,上节目她头脑清楚,算账特别快,每次讨论选题,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可一到生活中,她自理能力差。所以大家喜欢保护她,宠着她。”范铭说。

柴静在短短几年工夫取得了令无数同行仰视的成绩:200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称号,荣获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8年荣获东方卫视感动中国绿色人物称号;2009年当选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2010年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

朋友们用三个字概括柴静:行动者。每年,她帮张立宪做《读库》读者年终活动;崔永元《我的抗战》现场,她主持;休息时,和周云蓬对谈诗歌和音乐……一堆朋友聚会,男人们喝多了,吐得一片狼藉,柴静在一旁拿着扫把、抹布默默收场。

上出租车,司机想抽烟。柴静讨厌烟味,但看司机实在难受,于是伸手:给我一根吧。她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人,春风化雨。

早年,柴静喜欢戴藏饰,这些年不戴了。有节目需要,她才化妆,生活中,素面朝天。

记不清哪年哪月哪天,柴静给《看见》栏目的编导范铭发去一条短信:幸好,我们没老,没腐朽,没对生命就范。

朋友聚会开场白【第二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元化;智能化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广、深入,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数学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时代要求,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想,而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

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扩展学生的生长平台。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首先,我尝试改变我们学习的环境,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座位,将两张课桌并在一起,四个人为一组,表面上看只是扩展了学生的物理生活空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觉这样的座位编排形式既便于学生独立思考,也便于小组合作与交流及集体反馈等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改过去单一的“一对一”形式,变为“一对组”、“组对组”的形式,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并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把座位重新回复原来的编排,发现虽然编排变了,但学生们小组讨论和沟通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课桌实践”。其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与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课堂教学也一样,这也充分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中人际智能的重要性。

接下来,为了增强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我利用看电影、郊游或大队活动等事先安排学生思考或讨论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探究欲望参与到活动中去,边活动边体验边思考,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大用途,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例如:公园的门票是2元,给张5元要找回多少钱?我们班有54个同学和2个老师,购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其实应用题就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亲临实境并实际应用,当然理解深刻、透彻,真是力半功倍。例子还有很多,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扩展学生的生长平台,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提供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各种智能组合的课堂生活内容,让学生走进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

由于数学学习长期以来重视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致使“枯燥”、“抽象”、“难学”成为人们对数学的普遍认识。学生们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作为承载生命成长与生命尊严的课堂生活,应积极突破和超出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框架,提供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各种智能组合的课堂生活内容,让学生走进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更要让学生们在生动的教育情景中生成知识技能、数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机勃勃地课堂生活中自由自在地生长。

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多元智力类型教育”运动的主要推动者阿姆斯特朗博士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校不成功,不是因为他们的天分不够,而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能适应他们的聪明类型与学习方式。他指出:“学生是用整个身体,而不是身体的几个部位来认识世界的。”“对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促进自己开发大脑,学生们似乎有某种直观的感觉。他们喜欢这样一些学习活动方式,例如建造或绘画、收藏东西、实地旅行、采访、表演以及独自完成任务等等。换句话说,学生们喜欢参与需要调动所有八种类型智力的活动。”

据此我尝试把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以生动活泼的题材辅以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及轻松的自编数学口诀歌曲,经常开办实验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以小猴生日请朋友聚会做为主题,用“小猴今天生日,请了许多朋友来聚会,小猪小狗他们都来了,我们也来参加好不好?” 为开场白,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帮小猴给朋友们分生日蛋糕、食物,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组织折纸游戏,使学生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让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组织他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和语言表示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以自编分数歌曲加强了学生的记忆。这些实验课使“书本”还原为“生活”,带领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数学,让学生学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激活、拓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通过这些实验课使我觉得,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

三、构筑积极向上的生活愿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激活学生自我超越的内驱力。

共同构筑师生生活“愿景”不但能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指引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或获得成功体验,还有利于班级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愿景”的驱动下,学生们更体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挑战自我的意识与积极合作的倾向。在班级营造出合作与关怀的生活氛围基础之上,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构筑积极向上的数学课堂生活愿景,促进学生愉快、自信地参与数学的学习。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师生的“生活愿景”在各阶段可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基础较差或自控能力较差的班级我以“每天有新的进步”为生活愿景,师生齐心协力,小步子前进,以量的累积最后达成质的飞跃;而对面临升学的六年级学生们,我们以“数学是简单的”为生活愿景,让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也能自信地抬起头来,乐观地面对挑战,让班级中的优势群体以 “快乐学习、挑战自我”为生活愿景。通过对六年级学生们实践,效果显著。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愿景应体现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激活学生自我超越的内驱力。

朋友聚会开场白【第三篇】

1962年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在重庆江北的一座四合院内,妈妈生下了我。家里已经有两个姐姐,而我的出生依然带给父母无尽的喜悦。

但救世主并没有给我带来圣洁的祝福。在我10个月时,小儿麻痹症让开始蹒跚学步的我,永远失去了行走能力。孤独的我坐在院里望着蓝天,拉着妈妈的衣襟一遍一遍地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走路?”妈妈抱着我,除了哭,还是哭。

为了治疗我的病,父母砸锅卖铁,四处求医。我的童年,没有欢声,没有笑语,只有针管、药物和无休无止的手术。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我16岁时,身高依然不足100公分,不能站立。我哭着对妈妈说:“妈妈,算了吧,不要打针了,不要手术了,我就这样坐着过一辈子,我不会怪你。”

为了驱散我深深的寂寞,爸爸花60元钱给我买回一个收音机,让我学拼音、听音乐、听故事。童年的日子,两个姐姐也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保护神。

也许,一个健全人不会懂得我那炼狱一般的痛苦。我的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针眼和手术后留下的疤痕,残废的下肢导致了我整个身体的畸形。右下肢比左下肢长12公分,脊柱呈“S”形,心脏和胃往右偏移。由于脊柱不能支撑我的身体,即使在坐着时,必须左右手臂轮换着支撑才不会倒下。一天之中,左右手臂至少要轮换上千次。睡觉也不能像健康人一样长时间地侧卧或平躺,大多时间只能趴在硬板床上。

虽然命运带给我不幸,但又让我降生在这个亲情浓郁的家庭。父母给两个姐姐下了一道命令:看电影必须背着我一同去。

还有一次妈妈为我炖了一碗肉,两个姐姐放学回家后悄悄地避开了我。我支着两只木凳追着喊:“姐姐,姐姐……”姐姐说:“不饿,家瑜你吃。”

七岁了,童年的小伙伴蹦蹦跳跳上学去了,我才知道, 这个机会永远不属于我了。

父亲为我买回书本,两个姐姐开始当我的老师。在斗室之内,我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我凭着翻字典、学拼音的文化底子,自学完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功课,后来又完成了电大中文系的全部学业。1978年,在家具厂工作的大姐给我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对爱好英语的我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后来,爸爸又为我买了一本新英汉词典。英语学熟练后,让我试着翻译一些外国小说,为科技情报所翻译一些外文资料。我还为一名三次高考落榜的青年辅导英语,最终圆了他的大学梦。

从12岁开始,我便开始学习刺绣,开始挣钱贴补家用。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父母,我是一个能够靠自己生活的人。

然而有一件事却彻底震撼了我的心灵。有一次,两个姐姐在悄悄相约:“今后找男朋友,一定要他先接受妹妹,不然免谈。”姐姐的话让我突然感到一种生存的压力和危机。

那一天,我偷偷地哭了。

工作着,是一件美丽的事

1983年的春天,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的张科长找到我,热情地说:“家瑜,我们决定让你到街道办的人民书店来上班,你愿意吗?”

我惊喜万分,然而又禁不住问:“张科长,我能行吗?”

“小陈,我们都相信你的能力,你来吧!”张科长拍板了。

“那我具体干些什么呢?”我问。

“你就向读者推销、介绍书籍。”张科长诚恳地说。

在书店,我尽快地进入了角色。我整理图书书目,与重庆市的新华书店、图书馆、学校联系,向顾客通过各种方式推销书籍。很快,生意红火了,面对进进出出的顾客,我感到了一丝欣慰。

最初进书店,同事们都小心翼翼地呵护我这个行走极不方便的残疾人,让我感到自己似乎成了一个多余的人。然而不到三周,同事们便感到了我身上焕发的热情和活力,他们开始亲近我了,开始称赞我了。书店负责人也表扬我:“家瑜,没想到你这么有能力。”

在书店,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一些残疾朋友也到书店来向我倾诉苦恼。我开始萌生一个念头:为残疾朋友们建立一个家园。

一天,书店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女人,她用英语说她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我向她推荐了《蔡文姬》和《花木兰的故事》两本书,并用流利的英语给她讲《胡笳十八拍》和木兰从军的故事,她听得入了迷。最后,她惊讶地说:“小姑娘,你的英语讲得太棒了,告诉我,你是在哪里学的?”我平静地告诉她:“是自学的。”她赞叹道:“真了不起,中国女孩!”等我用两个小木凳支撑着靠近她身边时,她震惊了,她根本没想到我是一个残疾女孩。临走时她俯下身亲吻着我说:“小姑娘,我忘不了你,真的,中国女孩太了不起了!”

在我们这家集体小书店对面是一家国营大书店。然而,我们的生意超过了他们,他们不理解,悄悄来考察。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是我的微笑征服了顾客。

人民书店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新闻媒体也开始采访我,大多数重庆人都知道上清寺有个人民书店,人民书店有个残疾女孩陈家瑜。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来到书店,有的仅仅是为了见我一面。

在这十多个平方米的小书店里,我深深感到,工作是一件美丽的事情。

1985年秋,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重庆市民政局联合策划组织了“重庆残疾人理想之光报告团”的演讲活动,我成为了报告团的一员。这次演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重庆的厂矿企业、机关团体、大专院校、部队纷纷发出邀请,我演讲的《自强自立,永远进取》,好评如潮。我看见了台下无数双噙着泪水的眼睛,我的名字已经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1986年,我在四川省妇联举办的“女性之路演讲赛”上荣获一等奖。

1987年,我被重庆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8年,我与重庆市另一位残疾人赶赴北京参加了中国残疾人代表大会。

1989年,我在全国残疾人文艺调演(西南地区)中再获一等奖!

我永远忘不了在北京开会时,我被部队官兵们簇拥着“登”上八达岭长城,那一刻我心里起伏着冲天豪情。原来,肢残的我也可以笑傲人生,以一种站立的姿态微笑着面对生活!

用汗珠诉说生命的尊严

到了1989年春天,人民书店因为地处交通要道,要拆迁。这一次的拆迁让我离开了书店。

我的决定让父母和同事大为惊讶,“家瑜,书店的工作不是很好吗?很稳定,收入也可观,你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我笑着对父母说:“我有更大的计划,你们等着吧。”书店领导也再三挽留我,我依然谢绝了。

我辞了职,成了一个闲人。最初,我打算做一点小百货生意,或者自己独立开一家书店。然而,我没有自己的启动资金,计划搁浅了。

就在我陷入苦恼时,几位残疾朋友找到了我,向我诉说了他们的想法,准备办一家印刷厂。

在最初的五个创业者中,我是惟一的一名女性。印刷行业,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五个人起初凑了8000多元资金,购进了简单的设备后,在重庆江北区的龙溪镇租了房间,开始了最初的业务。

跑开业时的各种手续折磨得我疲惫不堪。我去新闻出版局、文化局、审计局、工商局、税务局等各有关部门办理繁杂的手续。其间面对的有热情,也有冷漠,甚至嘲讽。

江北区审计局的人来验资,他们看见我们五个残疾人吃住挤在一间棚子里,动情地说:“你们真不容易呀!先干吧!”他们很快签发了证件。

然而,印刷厂刚刚开张,便因生意欠佳亏得血本无归。

残疾朋友中有人早早地退却了,剩下的三位残疾朋友把目光投向了我:“家瑜,你来当领头人吧,我们相信你!”

我向三位残疾朋友点点头,这是一次最庄严的承诺。

父亲给了我1000元钱,我又向别人借了10000元的高利贷投向印刷厂。

厂子开始运转了,有了第一批业务,我们兴奋极了。

然而,厂子依然是作坊似的小批量生产,一些大单位不管你怎样游说仍然无动于衷。他们依然对残疾人能力有一种歧视心理。

不知面对多少次冷漠的拒绝,我仍然支着两个小木凳上门向他们耐心地宣传。每到一个单位,我总是先来一段开场白:“第一,请你不要同情我;第二,请相信我们残疾人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第三,我们的价格合理,决不乱提价;第四,希望你给我们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一些单位试探性地把一部分业务交给我们。当我们把产品送上门的时候,他们服了,把更大的业务交给了我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弱小的女子拼尽全力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幸运之门。印刷厂的业务量蒸蒸日上,我却累倒了。

我总不能停下来,我的心中有更大的梦想。

1995年,我被评为“重庆十大杰出女性”。站在领奖台上,我流泪了。

第一年,厂里盈利3000元。发展到今天,印刷厂已经招收了30多名员工,每年有数百万元的业务。我还在厂里办起了职工食堂,中午免费向职工供应午餐。融融的亲情凝聚着身残志坚的我们。

1999年,我注册成立了重庆联谊印务有限公司,我任董事长。

在重庆,我成为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女人。有人称我为“重庆的张海迪”,还有人说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谜”。我的内心很平静,我的每一份努力,都证明了一个残疾女人生命的尊严。

1990年春天,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我认识了赵武,他当时是重庆市客车总厂的职工。他向我表示了爱意后,我没有拒绝。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真诚,他让我把自己放心地交给他。

我们的爱情进行得是那么顺利。后来,为我的事业,他辞去了公职,做了我有力的助手。

1992年6月,我和赵武结婚了,有了一个为我遮风挡雨的家。

我对赵武说:“我要为你生下一个孩子。”赵武坚决反对。虽然,他是那么喜欢孩子,可我的身体能完成女人生命中那最伟大的使命吗?

医生说:“那将是你对生命的一种冒险与挑战。”

我终于听见了生命在肚子里萌芽的声音,我静悄悄地等待那个神圣的时刻到来。我为此付出十月怀胎的艰辛,让生命变得如此厚重起来。

1993年8月,通过剖腹产,我听见了女儿的哭声。她一路奔跑着来到这个世界,怀着无限的感恩,扑进父母的怀抱。

女儿在我怀里一天天长大,吮着我的乳汁,我忍不住泪水滑落。我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女儿三岁了。她问:“妈妈,你怎么不会走路呀?”女儿四岁,她说:“妈妈,现在爸爸背你上班,长大了我背你。”听着女儿的话,我再一次泪流满面。

亲爱的宝贝,望着你天真活泼的身影,妈妈心里感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

只要一路上有你们,我的生命将会在逆风中飞舞!

朋友聚会开场白【第四篇】

常规方式找不着中意的

李诩(化名)就是用搭讪认识他的现任女友的。尽管已经“有主”,但他最近还是跟着搭讪班的新学员出来练习。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搭讪班学员比较明显地分成了两个极端:木讷沉默的老实男和举止轻佻的嬉皮男。他们是通过豆瓣网上的“搭讪学”小组认识的,魔鬼咨询师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也是他们的老师。老实男和嬉皮男都希望跟着魔鬼咨询师,学一些搭讪学的本领,这样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

在这群人里,李诩的形象属于A级,眼镜,T恤、挎包和鞋都能显出几分个性。能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一般搭讪犯中的老实男们的打扮还很难看出特色来。其实打扮~下花费并不高,“大概八百到一千左右吧。”李诩认为这是个意识问题,老实男们多是些lT人士,平时赚得也不算少。

李诩说:“我的女友算不上特别漂亮,但肯定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李诩曾把自己几年前的照片给女友看,那时的他还是个“好学生但比较呆”。“我问她如果是这样的形象去跟你聊天跟你措讪,你会怎么想?她说肯定不会理我,觉得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李诩是京城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员工,这份工作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呆在室外,但李诩还是觉得自己是宅男的性格。人海中与之擦肩而过的美女自然不在少数。“你知道那种你看见一个好的,错过了就特别后悔特别憋屈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人受不了,有时候半天缓不过劲来,真的。”但是那时候的李诩认为自己性格比较羞,“根本不敢奢望能跟美女说话,远处看一看就好了。”

李诩从去年下半年决定要成为一个搭讪犯的。“之所以决心走这条路,就是因为常规方式找到的都不太满意。”李诩说,“我原来很宅的时候也相过好几次亲,去年5月份吧,有一个周末,连着三件事对我打击挺大。当时也是亲戚介绍的一个女孩,声称还是某艺术学校教小提琴的。本来相亲都是双方先交换照片觉得合适再见面,当时我一糊涂,觉得教小提琴的气质应该挺好的,就没要照片。一见面就发现还真是……不太理想,面子当然还得有,就一块吃了顿饭。吃饭的时候就在餐厅里看见两对,男的都不是特帅,但是女朋友都挺漂亮的,哎!我挺不甘心的。第二天中午又去参加一个婚礼,新娘原来我追过。婚礼的场面挺宏大,我多少也是受了一点刺激。晚上坐公共汽车回家,下车的时候正好看上一个挺好的女孩,想说几句话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场,就错过了。”

连着三件事下来,李诩心里挺不是滋味。他回家上网搜索一些跟搭讪相关的内容,“当时还不知道魔鬼老师的这个班。那阵也不太忙,先是找了几个好朋友,穿着方面还有点心得的,让他们帮我挑几件衣服。”

形象问题是第一步

成为一个搭讪犯要付出的准备过程是痛苦的,对于宅男们来说,形象问题是第一步。“非常非常痛苦,我平时根本不怎么逛商场,但现在要求每个周末你都要约人,一块去挑衣服,一件一件试。原来太不注重衣着了,别人可能补一下秋装就行,我是基本上一年四季全套的都得重新买。”李诩说。

一身像样打扮的李诩此时还并无十足信心上街搭讪,他还报了一家健身俱乐部的塑形班。但李诩认识了魔鬼咨询师后,这位老师并不鼓励学员练肌肉,他更强调穿着和谈吐。

李诩的第一天搭讪是在东直门地铁口的东方银座,“特别紧张,根本不敢说话。”后来又去了首都机场家属区,那边空姐多。但到太阳落山,李诩还是没迈出第一步,“太紧张,人又多,觉得不好意思。但我这人领悟能力比较强,我一般会自己沉淀一下。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路上我就搭了一个,就成了。”

“成了”的标准是要到电话号码。一开始李诩专挑看起来比较乖的女孩,“不敢搭太艳那种,觉得乖的至少态度比较温和点。”

李诩发现当时穿着那身不太行的衣服“其实也要到不少号码”,这让他感觉有些意外,”但是后续就不太行了,可能当时人家觉得你这人还挺有勇气的,但是回家想想这人形象不好,就歇菜了。”

魔鬼咨询师在着装上对李诩进行了一些指导,他更新了一身装备。“我换了新的装备以后,后续联系的几率明显提高了。”一个月后,他通过搭讪认识了现任女友。但措讪过后的后续颇为曲折,“约她第七回才约出来,那时候半年都过去了。但是,约出来以后没几次,我们俩就确定关系了。”

李诩说自己属于比较有耐心且性子慢的人,“一般其他学员发两回短信不回,直接就把号删了。我也删过号,实在是一条短信也不回,或者回的是哼了哈了,这就没戏。最后还有个办法就是直接打个电话过去。”

李诩说,搭讪犯走在大街上,判断一个女孩适不适合搭讪,唯一必须考虑就是“周围没有别的男士”。“有些人看起来挺冷的,其实聊起来还挺好,这都说不准。反正不用想那么多,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先聊起来再说。觉得好就上去。”现在李诩已经学会在几十秒的时间里判断要不要上去搭讪。看见对方背影做出判断快速上前,在距离两米左右处慢下来――与对方同速并行搭话,这套程序李诩已经掌握得十分娴熟。“我也碰到过态度特别差的,一开始就说滚蛋,你有病什么的,遇到这种情况平常心吧,这也正常,搭的足够多以后你就什么样的都会碰上。”李诩笑笑。

在参加培训班之前,李诩搭讪的开场白一般都要迂回一下。”比方说去学校就问你是什么专业的,或者是在商场里说要给我妹买件衣服,你能不能给点参考什么的。但这种方式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因为你得自己想,得编,尤其是像我这种脑子不太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差,等编出来以后人已经走远了。你直接说‘我想认识你’这样至少你不用犹豫,反正每次开场都差不多,不至于错过机会。”

完成开场白,接下来聊的内容要“以自我为中心”,“多谈自己,别老发问”,李诩说。

不敢告诉父母女友是搭讪来的

如果以要到电话号码为得手标准,李诩认为自己的成功率在50%。“一般是只要搭了就会要电话号码,除非上去之后发现看走眼了――说完‘你好’以后直接就改成问路了。另外一种就是觉得人长得还行,但是一聊起来就实在是觉得素质不高,或者一听声音就觉得特别难听,一般就聊几句后不要号了。”要完号之后,不能太着急联系,“我试过一两天就发短信,觉得效果不太好,让人家觉得操之过急了。现在一般都比较慢,四五天吧,我原来还试过两个礼拜再发。”初期的几次短信也不宜问有没有时间出来,“一定得聊几个回合,如果她反应好,愿意跟你继续聊的话,可能第二次再把她约出来。如果太快对方会觉得你太着急,显得你价值比较低。还有上班的时候给人家发短信,也会显得你无所事事。”

李诩解释为什么在有了女友之后仍然会参加搭讪小组的活动:“现在我的性格还是不太行,包括我们同事都说我已经比原来外向多了,但还是偏腼腆型,就是还得继续练。我觉得还是可以表现得更游刃有余一些。如果说哪一天真能跟这几百人里最漂亮的女孩谈笑风生,这样的话我可能会增加很多自信。”

直到现在,李诩也没敢告诉父母这个女友是搭讪来的。“跟他们就说是朋友聚会上认识的。除了很好的朋友,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诩把他的故事讲给同性朋友听,很少有人效仿。“一种是有的个人条件比较好,不愁女朋友:第二种可能是觉得以后赚钱了,事业成功了,不愁;第三种就是实在是‘太面’了,没有勇气也没有决心走出这一步。”

团队鼓励和“单奔儿”

“到这来的大多是抱着交女友的目的来的。”魔鬼咨询师说。他这天带到这里的学员有10人左右,李诩算是中级水平。学员们在一起聊起搭讪的经历,打量着他们视野中的女生。初级学员们显然有些犯怵,就算是有了中意的目标,老学员们也在一旁热情地撺掇,但他们还是迟迟不敢下手。

“2/3是工作的,1/3是学生,在读的研究生什么的。30岁以上的宅男也不少。”魔鬼咨询师介绍。现在每次参加活动的小组成员稳定在10个到20个之间。从去年2月份他开办搭讪班开始,参加活动学员累计有二三百人了,其中通过搭讪方式交到女朋友的,模糊统计有30%。

魔鬼咨询师不肯向媒体公布自己的姓名,他觉得这会让很多人感到尴尬。“我早年搭讪过很多女孩,就是在大学毕业以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哎!这么着认识人挺好玩的,也积累了很多好玩的故事。有一天忽然就想把这个东西写下来,写了以后呢就引起一部分人的注意,还有人整理成了一个文档,叫《魔鬼咨询师文章汇总)。”

魔鬼咨询师自称北大心理学专业毕业,“我写的不光是故事的形式,还有一些理论总结,技巧啊、方法之类,以一种心理学的方式来重新记述这件事情,操作性比较强,有点像说明书了。在网上流传之后,网友就给我写信,好多人问我问题。我就想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带他们出来真刀真枪地练一练吧。其实我也很好奇,我想看看我的这种生活经历到底是很个人的东西,不可复制的呢,还是如果教给别人的话,别人都可以做到?”

之所以会在周末组织群体练习,魔鬼咨询师认为初级学员需要相互鼓励。“生活中遇到一个喜欢的女孩你自己去搭,如果被拒绝了就觉得非常空,就像从哪儿掉下来一样,但是如果你后面有一个团体的话回来大家可以招招手什么的,这感觉就不一样了。互相安抚一下,这个很关键的,叫团体支持。”

但李诩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单奔儿”,“大家一块也有竞争,可能你一犹豫,别人就去了。”而且李诩认为,有些学员会在这种集体活动中产生依赖感,“如果我给他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他们尽量克服这个,更多一个人去锻炼自己。”

搭讪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

“初来的时候他们跟女孩交往都很紧张。”魔鬼咨询师看着远处的学员们说,“很多人都没有跟女孩交往的经验,对于宅男来说,女生对于他们就是最陌生的‘动物’。他们的生活除了自己的妈妈之外,没有姐姐妹妹,上学以后如果是理工科班里的,女生又少,然后朋友圈子又小,他们真的不知道该跟女孩怎么进行这种私人交流。可是人同时又渴望与异往,在这种矛盾的心理驱使下,他就会觉得这东西越来越可怕。措讪特别好的一点在于,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一个下午跟五个女孩说话,虽然跟五个女孩只说一句话,但这毕竟是五个女孩啊。对于宅男来说就是特别大的一种生活体验。如果这五个女孩当中再有一个女孩给他们报之以善良、友好态度的话,那么对他们的心理来说就是一个莫大的改变。如果再坚持几个星期的话,他们慢慢慢慢就不再害怕女孩了。很多人觉得这是这个活动对他们最大的收益:其次,如果真的能够再认识一个好女孩的话,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了。”

魔鬼咨询师的搭讪原则是“简单,直接,真诚、礼貌”八字方针。“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人都可以去搭。需要注意的只是一些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说在咖啡厅,她坐在那里,你如果站到她身边说,我想认识你我能不能坐下,这给这个女孩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你站在那就比较引人注目。你先坐下,坐下以后跟她说,我其实是想来认识你的,我能不能坐在这?这时候她要是觉得不想跟你聊天的话你再起来,这样的话你这个行动不会被太多的人注意,也不会给女孩增加心理压力,她可以完全纯粹地按照她心里对你的这种好恶来选择跟你说话还是不说话。这就是一些所谓的这种技巧。”

“比较管用的开场白就是明确告诉她‘我想认识你’,但是这个要点在于这是一个陈述句,不要把它说成疑问句或者祈使句,比如说‘我想认识你可以不可以?’或者说‘我想认识你,把你的手机号给我好吗?’这就又不好了,变成了一个要求跟索取。其实就是陈述你的来意,但是并不要求对方马上答应你什么给予你什么,然后说完这句话以后你看对方的态度,如果态度不是比较拒绝的话,你可以跟她讲一点事情,做一点自我介绍,这样如果觉得聊的比较好的话,再要求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不是目的,而是交流比较好的结果之一。”魔鬼咨询师说。

对于网上流传的搭讪迂回战术,魔鬼咨询师很不以为然。“去搭讪的时候不需要说明理由,一个愿意思考的人把这事想明白的话就不需要理由,一个男生去跟一个女生说话难道是为了世界和平吗?我们只能做到语言上尽量准确,就是我想认识你,我不说别的,至于对方能不能准确地理解我的意思就取决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件事。有的女孩马上说,对不起,我有男朋友了――这就完全是她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改变她。那我就知道这跟我不是一路人,这个一问一答本身就已经是一次筛选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66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