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全文实用2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实用2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孔子论语全文1
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并进行课程改革,将官学“六艺” 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改造成了私学“六艺”课程(诗、书、礼、乐、易、春秋),而“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有丰富的隐性课程思想”。
一、“六艺”审美观和价值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孔子重视诗的美学价值。他教导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着眼于真善美的统一,以美启真,以美储善。
谈及乐时,孔子认为《韶》乐“尽美”又“尽善”,达到了美与善的统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所说的“文”指古代典籍,包括官学“六艺”在内。学“文”可提高作为“君子”包含审美观在内的整体文化教养。相对于“文”,“质”指人内在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质胜文则野”,孔子看来,缺少包含审美在内的文化教养,人将是粗野的;而“文胜质则史”,过于追求文饰,缺乏内在品质,文饰将成虚浮之象。可见孔子理解的美的本质,是个体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孔子审美观的重大价值在于第一次充分、自觉、明确地从人的内在要求出发,而不是从宗教神学的外在信仰出发来考察审美问题。他创造性地采取了以“仁”释“礼”的办法,说明“礼”植根于人的本性。在孔子看来,“礼”所规定的秩序,是建立在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子之爱上的,是人性内在的欲求。这种亲子之爱,就是孔子“仁”的根本。
孔子认为要使人们行“仁”,最重要的是使之成为人们内心情感上的自觉欲求,而不是靠外力强制。而“乐”恰能将外在规范最终内化为心灵上的愉快和满足。“成于乐”指君子修身如果不学习“乐”,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全人,认为“乐”能改变人的性情,感发人的心灵,使人自觉接受和实行“仁”道。总之,“仁”是“乐”之美的内容,而“乐”之美则是“仁”的外在表现。
贯穿于“六艺”的核心价值观是“仁”。孔子审美观实际上是其“仁”的自然延伸。他注重通过情感去感染、陶冶个体,使强制的社会伦理规范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欲求,从而达到外在与内在、社会与自然的统一,这是“仁”的最高境界。
二、《论语》中的隐性课程思想
1.立志居首位
孔子提出“志于学”“志于仁”“志于道”等命题。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其中“道”,唐代孔颖达注:“道,谓礼乐也。”“仁”是人格的全面发展,“道”与“学”都为其所统摄。孔子引导学生“立志”,最集中体现在《论语·先进》篇。
2.正态度,养兴趣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孔子指出,学习应避免主观偏见、独断、固执、自以为是这四种不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提倡实事求是。他主张“不耻下问”,《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他不放弃一切机会进行广泛的学习,曾问礼老聃,访乐苌弘。
孔子还常反省:“墨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体现了孔子的学习态度。
孔子提倡好学,更主张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希望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强调把学与思结合。在两者关系中,他较注重学:“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虽博学多才,孔子却认为:“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曾问子贡:“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要用一个基本思想贯穿所学,融会贯通,感性认识才上升为理性认识,知识才可能变为智慧,从而完成求知过程。
孔子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行”指变革社会与变革人生的实践活动。从“六艺”课程设置也可得到证明:它们不是与生产劳动相联系,就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批评冉求“中道而废”,赞扬颜回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精神,其关键在于其能“行”。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复” 也指实践。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可见,“孔子教学与评价人生,不以学了什么,说了什么为主要衡量标准,而是以学能否致用、言能否实行及致用、实行的客观效果来进行判断。”
4.学风很重要
他旗帜鲜明地批判:“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身的学问道德,而不是装饰给别人看的。
孔子上述思想育人的成效,从颜回的感叹中可见一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孔子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对学习“欲罢不能”, 充分发挥了隐性课程的积极影响。
三、孔子隐性课程思想的开发
孔子隐性课程思想的研究,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弊病,有很强的针砭作用。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是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孔子私学为当时社会培养了大批通才。与此相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存在“器”化现象。回顾过去,盲目追随苏联模式的专才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批量生产出可怜的知识“容器”,而缺少博学多闻的创新通才,“钱学森之问”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毗邻孔氏南宗家庙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自创办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孔子隐性课程思想,初步形成办学特色。对孔子隐性课程思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阿拉文库·》开发。如,延请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为大学生开设《文化漫谈》公共选修课;某老师开设《的智慧》公共选修课;编写了浙江省《论语》教材。校园中营造儒家文化氛围:校区道路两旁、图书馆、教室里悬挂着论语名言警句;校园广播开始播放孔祥楷先生作曲的《大同颂》;新生入学在孔子广场举行隆重的拜谒孔子像仪式;2004年以来已举办多届孔子文化节。
通过孔子隐性课程思想研究与开发,强化了隐性课程意识,教师们认识到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整合教育对象的知识、情感、态度、审美观、价值观等因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孔子论语全文2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7中孔子相关知识的复习。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孔子游春》一文中对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以及孔子和学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伟人的风采。在练习7中“语文与生活”部分,介绍了孔子的6句名言;“诵读与积累”部分则向我们介绍了与孔子有关的12个成语。这组成语写出了孔子知识的渊博,学习、做人的方法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近六年的学习生活,绝大多数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平时,我们对学生古诗文、名言警句的背诵与理解也抓得较实,学生对《论语》中孔子的言论也不陌生。因此,综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安排了这次学习专题。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的言论影响深远。怎样从与孔子有关的浩瀚的内容里筛选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知识呢?这是我在一开始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就面临的难题。结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7的相关内容,最终确定“名句――成语――故事――练笔”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既能复习巩固书本中已有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时,有明确的目的,拓宽文本,让学生更深、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髓。
(二)寓教于乐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阶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无论是小组竞相背诵名言警句,还是小话剧表演的引入,目的都是让教学活动多一些情趣,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起情感的共鸣。
(三)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背诵积累的层面,必定会流于肤浅。只有将所学与所思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升华的效果。让学生结合孔子的名言写一个片段的作业设计,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将知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搜集与孔子有关的故事,整理出自《论语》的成语,选背孔子的名言。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孔子的图像
2.你认识他吗?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交流自己眼中的孔子)
3.教师小结过渡:“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的一个旅游口号。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鲁国人,现在的山东曲阜人。千百年来,历代帝王都尊孔诵经,有的封以官爵、有的尊为先师,民间更是把孔子当做读书人的祖师。是什么使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孔子用什么打动了亿万人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板书课题)
(二)复习孔子的名言
1.看来同学们对孔子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只可惜,孔子不能亲自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交流。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给孔子代言。
(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轮流背诵孔子的名言,一人背诵一句。大家比比,坚持背到最后的就是获胜组)
2.大家知道得真不少。孔子在学习、做人等方面都有许多的名言警句,比如“不学诗,无以言”等。现在谁来谈谈,孔子的哪句名言在我们的学习、交友或其他方面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三)复习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1.孔子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赢得了后代的敬仰。谁能用成语来说一说孔子精辟的教育思想或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偏不倚……)
2.在孔子的言论里,也有很多成语直到今天还广为运用,大家读一读这些名言,看看里面有哪些大家熟悉的成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3.这些成语给你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论语》的成语,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交流有关孔子的小故事
圣人孔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这些故事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伟人。
1.学生表演小话剧《两小儿辩日》
在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小话剧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讨论交流)
2.你还搜集了哪些有关孔子的小故事?可以演一演,也可以说一说。
3.小结
孔子一生都是自己学说的坚决执行者。他正直乐观、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他的安贫乐道、与人为善、有教无类、克己复礼等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直到今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片段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