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答辩开场白【实用4篇】
【导言】此例“硕士答辩开场白【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硕士答辩开场白【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医学教育 硕士生免疫学教学 PBL教学法
[论文摘要]现代教学理念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向个性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转变,这种开放条件下新教学模式的确立为免疫学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根据专业免疫教学特点和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对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教学模式创新尝试结果表明: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训练和提高了诸如获得科研材料、制作多媒体及现场答辩等方面的能力,还激发和增强了教师责任心。教学改革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科学工作者可以在基因、分子、细胞、整体等层次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机制,揭示细胞活化与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基本规律,因此,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现代免疫学教材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知识点,使免疫学各个章节全部涉及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知识,但同时又使得免疫学内容变得更加抽象、甚至晦涩难懂。在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即使学生在本科学习时已经接触过免疫学,但到硕士生学习阶段对免疫学理论仍感陌生;虽然学生们认识到免疫学是医学各个专业的基础,科研课题的开展离不开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但是鉴于免疫学知识更新太快,尤其涉及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内容抽象,难懂,免疫学知识不容易掌握,加上最新版的免疫学教材也存在着知识滞后的现象,所以许多硕士生因担心考试不合格,而选择旁听《高级免疫学》,并不参加考试,从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学分。因此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我校自2005年在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中开展网络教学试点以来,已经在500多名硕士生中成功地实现了自主性合作学习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几经调查论证,并结合专业免疫教学特点、免疫学学科本身发展特点、以及网络教学实践的经验,对2006级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教学模式创新进行初步尝试,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如下:
以往的教学安排是在硕士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高级免疫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新的教学安排第一个学期人仍开设《高级免疫学》,但仅讲授理论部分,用于实验教学的课时则安排围绕问题进行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第二个学期新增《实验免疫学》课程,内容除开安排少量理论讲授外,主要是开展实验,不仅将原《高级免疫学》教学中安排的实验全部转移到《实验免疫学》中,还利用科室科研强项,新添数个现代分子免疫学实验。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个学期的《高级免疫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教师讲授专业理论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研究生已经经过了本科免疫学学习这一情况,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主要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和丰富教学内容,将在本科阶段不做重点介绍的分子、基因水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例如:免疫球蛋白基因和抗体多样性机制;T、13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机制等。另外跟踪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请留学回国人员或者访问学者举行讲座,介绍免疫学最新研究动态。教师将所有教学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随时更新,并在网络上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教学内容,随时进行教与学的交流。《高级免疫学》的第二个阶段是PBL教学阶段。开学伊始由教学秘书在校园网上公布根据各章内容列出的一系列以探讨研究进展为主的讨论题目,每章一般5 6个,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进行选择,将研究生按专业分组,每组l~2人,根据所选讨论题自行查找阅读相关文献,撰写综述,并制作多媒体。学生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讲述所撰写的综述并答辩,最后由四位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讲述的内容、答辩、以及所撰写综述的质量进行评判记分,由教学秘书统计平均分数,这个分数即计为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o%,另外4o%成绩即是理论考试成绩。
第二个学期的《实验免疫学》除开少量理论传授外,大部分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除开常规的免疫学实验,诸如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sorbentassay,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结合教研室的科研强项、利用科室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还给研究生新增添了数个现代分子免疫学实验,如HLADNA分型技术、细胞凋亡分析等。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在实验理论教学基础上,列出科研实验题目,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以获得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过程,最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实验室里实施实验。
二、新教学模式的收获
通过这次新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师和学生的收获都很大,现总结如下:
1.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新教学模式。例如大家体会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献,但是在一堂PBL教学课上,在短短50分钟内阅读了相当于数10篇甚至数百篇科研论文。为了完成PBL教学,学生们运用文献检索和多媒体制作知识,从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相关资料,独立阅读文献,归纳、整理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通过上述过程,他们学会了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组织表达语言,怎样进行答辩,英语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学生们认为:对于一个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讲,这种PBL教学形式好像一次小小的论文答辩,可以初步了解科研过程,发现目前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获益匪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对于《实验免疫学》的教学改革学生反应也非常强烈,尤其是新添的几个现代免疫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分上课还是休息,都泡在实验室里,乐此不疲。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过程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认为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远大于常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2.新模式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级免疫学教学中所选教材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周光炎主编的《免疫学原理》。每个教师根据自己所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出5~6道讨论题目。例《细胞激活》一章所给出的讨论题目是:怎样理解信号转导的一般原理?怎样理解T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举例探讨核转录因子活化的研究策略及相关技术;简述超抗原研究进展;怎样探讨环胞霉素抑制T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等。PBL教学前,根据学生所撰写综述的题目,教师将相近的选题归为一个专题,每两个学时进行一个专题报告,这些专题包括:免疫应答原理研究进展;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抗体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肿瘤免疫研究进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等。在教学讨论会上,教师们发现学生给出的信息量非常大,涉及的范围很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是个挑战,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挑战。不进行广泛阅读和知识查新,不对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这种教学尝试和改革,不仅扩充了教师的教学素材,扩大了教学视野,而且帮助教师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次改革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加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加强了教师对教学法的进一步理解。
三、新模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1.新模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保障参加这次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一名正教授和三名副教授组成,其中三人已获得博士学位,都在美国留学1 3年,都具有多年从教经验。这样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本次教改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虽然教师根据教材的每章内容提出了一些讨论题目,但是学生们建议教师所列出的讨论题目应该更加贴近他们所从事的研究专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些先期的调查工作,包括:了解学生所从事专业的研究方向、学生对多媒体制作方法的了解程度、学生对PBL教学过程的了解程度等,并做一些适当的讲解和说明;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所给出的讨论题目外自己拟定题目,但所拟题目须与免疫学相关。
(2)PBL教学的安排是每组学生的报告时间限定在l0分钟,之后由旁听的学生提出问题,由报告的学生进行答辩,这期间教师只在一旁聆听和评判。很多学生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报告、提问以及答辩质量作及时的点评,及时纠正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并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提早阅读学生的综述和多媒体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以便作好相应准备。
(3)学生反映不熟悉免疫学相关网站,不容易查到相关文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列出免疫学常用网站以及免疫学相关期刊以便学生迅速获得相关文献。
四、小结
硕士答辩开场白【第二篇】
我慷慨将稿费赠她当学费
我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就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新闻纪实特稿,2000年上大四时,我是全校公认的才子,同时源源不断的稿费也让同学们对我羡慕不已。2000年,在学校金秋诗歌朗诵会上,我认识了化学专业大三女生晏紫。由于我们喜欢文学,又同是来自湖北农村的老乡,类似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俗让我们从普通朋友发展成为恋人。
2001年,我大学毕业时凭着一大摞文学作品,顺利留校工作。而上大四的晏紫,则选择了考研。她想报清华研究生,可惜在2002年的考研中,她一败涂地。但这并没有摧毁她的信心,她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考研。可这个想法被她的父亲断然否定了,因为家里已经无力再支持她读下去了。我得知晏紫陷入两难境地后,拿出3000元稿费给她。我说:“只要你想深造,我全力支持你。”听了这句话,晏紫顿时有了安全感。
就这样,晏紫开始第二次考研复习。这次,她依然把目光瞄准清华大学。为了晏紫安心考研,我细心地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2003年4月,清华公布录取标准,晏紫以2分之差落榜!那天,晏紫手拿考研成绩单,放声大哭。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安慰道:“求学的道路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要想开一点,你既然选择了考研,选择了科研之路,你就要迎着挫折走下去。今年不行,明年再考。你再考一次,我明年和你一起考!”然而,我的安慰并没能让晏紫释怀。几天后,我收到晏紫写来的信,她说自己不能再拖累我,要去襄樊的一家化工厂上班。
看了这封信,我生气了,赶到晏紫租住的地方,责备她不该轻易放弃。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最终,晏紫放下心理负担,坚持了下来。老天不负有心人,随后,晏紫被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是自费性质的,每年要缴纳8000元的学费。三年24000元,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时,有好心的朋友劝我:“你不值得为一个女孩付出这么多,这样会拖垮你的。”我听了这话,一言不发。我认为,女友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若弃她而去,自己过不了良心这一关。
2003年9月10日,是大学研究生入学报到的前一天。为了让晏紫安心学习,我把两万多元稿费全拿了出来,偷偷到学校财务处给晏紫交了学费,还将2000元现金打入她的饭卡。事后晏紫知道了,说:“钱太多了,我受之不起,算我借你的,打个借条吧。”说完,她硬是拿出纸笔写了借条给我。
为了追随晏紫的学习脚步,我在工作之余,也复习考研。2004年1月初,我也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考场前,晏紫专门买了一瓶饮料给我喝,让我提神,集中精力考试。我在考场内考试,她就在外面为我默默祈祷。2004年3月,我凭着390分的高分,被母校录取!晏紫为我考上硕士研究生欢喜不已。
我骑自行车迎娶新娘,
她“狠心”退学清华赴瑞典留学
我读研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此外,我利用晚上和一切周末休息时间,继续采写新闻纪实特稿,我的采访足迹遍及北京、武汉、长沙、郑州、南昌等地,作品不断在各大期刊发表。
2004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晏紫得知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要招聘三个硕士研究生协助教授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包吃住。得到这个消息,晏紫非常兴奋,但她有点不敢面对清华,曾经遭受的挫折让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可同时,晏紫也非常清楚,能到全国最牛的大学去锻炼,对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机会绝对不能错过。她的这一想法,得到我的大力支持。于是,她毛遂自荐,并很快得到“同意”的答复。8月底,晏紫处理好学校的学习事务后,到清华去做了一名“编外研究生”。
此后,我们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每天晚上,我都要给晏紫打一个情意绵绵的电话,诉说彼此心里的思念。每年的寒暑假和各种假期,都成为我们最甜蜜的相聚时光。不论是雄伟的长城,还是环境雅致的颐和园,都留下了我们浪漫的爱情身影。为了给晏紫更好的学习条件,我再次拿出8000元给她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转眼到了2006年,晏紫完成了三年的研究生学业,马上就要毕业,而我凭着优良的成绩读完研究生课程也要毕业了。毕业前,晏紫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而我则决定依然在原单位上班。这次她非常幸运,轻松地就被该校录取为博士生!
晏紫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我由衷高兴,这应证了一句老话: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年5月,我们双双顺利完成了硕士答辩,即将研究生毕业。这时的我30岁,晏紫也26岁了,双方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向晏紫求婚,请求她嫁给我,晏紫听了有些意外,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快向她求婚,但她没有拒绝,只是红着脸,低着头,默许了我的求婚。
我们很快到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到影楼拍摄了一套最便宜的婚纱照,把一室一厅的小屋重刷了乳胶漆,购置了简单的生活家居。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筹备,2006年7月1日,我和四十多位亲朋好友一起身穿白衬衣,手拿红玫瑰,骑着自行车迎娶新娘。这一幕,成为武汉街头的别样风景!在简朴的婚礼上,我抱着美丽的新娘子,对天发誓:从今以后,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融为一体,我永远爱你!晏紫听了我的爱情誓言,感动得哭起来。
8月1日,一个月的新婚蜜月刚过,晏紫就闲不住了,她想尽快投入到专业研究中,于是前往清华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晏紫的好事可谓接二连三。2006年10月,她成功申请到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是大名鼎鼎的瑞典皇家工学院!能在国外名校攻博,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向往。可是,她却面临着人生的两难选择:若到国外留学,则意味着要放弃清华博士的学习,而在瑞典攻读博士学位,也并非易事。晏紫的好友善意地劝道:“你出国攻博好是好,但是四年后能不能获得博士学位这是个问题啊!而且你们小夫妻分居四年,对婚姻也是一次考验,这个考验的结果难以让人预料。”一向颇有主见的晏紫这次也犹豫了。按理说,支持妻子的学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在爱情婚姻面前,面对遥远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人们常说,时间和空间能让爱褪色,这好像是一句魔咒。我该怎么建议晏紫呢?我愁眉苦脸,成天吞云吐雾、烟不离口。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晏紫不论是在手机里还是在QQ视频中,都只是说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对于出国留学的事闭口不提。
我们必须给出最后的答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我打电话对晏紫说:“结婚时我们立下了誓言,一辈子不离不弃。你去瑞典留学我支持你,我一直会等你回来!”电话那头,传来了晏紫的哽咽声,她没有说一句话,差不多哭了十分钟。随即,我拿出4万元稿费,交给国家留学基金委作为出国留学的风险抵押金。
2007年1月底,晏紫在清华办理了退学手续。在清华古朴的校门前,我对她说:“离开清华你可不能后悔,这一走就没有回头路了。”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晏紫打了个寒战,她深情地回望了一眼美丽的清华园,然后靠在我肩膀上,喃喃地说:“亲爱的,我就是舍不得你,舍不得你。”我双手抚摸着她冻得冰冷的脸庞,泪水流了下来。
送走了晏紫,我的心里空空荡荡的,精神萎靡不振。距离农历新年只有五天了,我听着窗外传来热热闹闹的鞭炮声,心情落寞。母亲这时从农村老家赶来陪我,她对我说:“夫妻之间是心心相通的,你在这边愁,说不定她在国外哭呢?”母亲的话化解了我心里的哀愁,那个春节,我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而快乐。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晏紫是天各一方的爱情厮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痛并快乐着。我们主要是靠网络视频和电子邮件互相联系。我为了记录思念之情,专门在新浪开辟了博客,起名为“开往北欧的火车”,我经常把自己对她的思念,写到博客上。这真有点无心插柳的味道,我的博客居然赢得成千上万的点击率。几乎每天我们都会花上十多分钟聊天,内容从工作到专业研究,从身体保健到各种菜的做法,几乎是无所不谈。
晏紫就读的瑞典皇家工学院,是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更是北欧首屈一指的名校。不到半年的时间,晏紫已经基本能适应她的留学生活了,学业和专业研究也进入正轨。我的生活更加简单了,依然坚持采写新闻纪实写作,在新闻纪实稿写作界,我的名气越来越大,稿费也越来越多,写作的快乐能有效地帮我缓解难耐的思念之情。
艰难坚守,欧洲的爱情童话美好又浪漫
2007年10月,我参加大学同学聚会。聚会上,我遇到了大学同学小辛。阔别多年的她依然亭亭玉立,美丽动人。聚会上,昔日的同学们都“汇报”自己的生活情况,当我说妻子在海外攻博时,大家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次聚会中,我偶然得知小辛还是单身。一个月后,我意外地接到了她打来的电话,说要请我吃饭。在大学附近的“堕落街”上,我们吃着臭豆腐、烤肉串和鱼头火锅。小辛喝了一杯白酒,脸颊绯红,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才子,你一个人空守小家,说句你不想听的,你就不怕你老婆跟老外跑了吗?”小辛有些暧昧的问话,让我一下子敏感起来,我一扫酒兴,没有再和她有深入的交谈。回家之后,我开始自责,后悔不该出来吃这顿饭,虽然自己并没有做些什么,但就是觉得有些对不住晏紫。我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和小辛见面。
2008年10月,晏紫在视频中跟我说:“北欧的冬天非常美丽,简直就是童话的世界。你也出国转转吧!”我答应了。2008年12月22日,我带着兴奋、好奇、激动的心情,经过十个小时的漫长飞行、抵达斯德哥尔摩的阿兰达机场,我内心都快沸腾了!在机场见面时,我们紧紧拥抱,这时,漫天雪花在我们身边飞舞,我们感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时间,在这一刻似乎凝固。
晏紫为了让我玩得开心,制定了周密的旅行计划。圣诞节这天,我们买了折扣机票,从斯德哥尔摩飞到柏林,然后又坐火车到“欧洲之心”布拉格,最后到音乐之城维也纳。在一个星期的旅行中,不论是在勃兰登堡大门前,还是在捷克大教堂里,或者茜茜公主的王宫中,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脸对脸,在寒冷的冬天享受爱情甜美的滋味。
欧洲消费不菲,但是我们住最廉价的旅馆,吃最便宜的热狗。这一路风尘仆仆,旅途劳累,却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甜蜜。旅行快结束时,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的游船上,我们来到船的甲板上,眺望波澜壮阔的波罗的海,模仿《铁达尼号》中的男女主人公,慢慢展开双臂,微闭眼睛,聆听海浪翻滚的涛声,享受爱情温润的惬意。
2009年2月,我在瑞典短短两个月的探亲结束。为了跟上晏紫学习的步伐,我开始全力以赴复习考博。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爱情是一个协调的天平,哪一方面都不能失衡。我考博完全是瞒着晏紫悄悄进行的,我就是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为了努力复习,有两个月我和晏紫网络联系渐渐少了。晏紫在瑞典急了,一次,她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我:“你是不是另有新欢?”我说:“我确实在寻找一个新欢。”她又气又恼,很快就关掉了网络视频。事后,她有半个月都不理我,我觉得玩笑开大了,但我还是不想说出自己的“新欢”到底是什么。
6月,我如愿考上博士研究生,我拿着博士录取通知书,笑眯眯地在QQ视频中向晏紫挥手。直到这时,晏紫才明白我说的“新欢”是什么了,她笑哈哈地大喊大叫:“你真是个大坏蛋,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跟我说。”
我们这对小夫妻,双双是博士,一个学理,一个学文,真可谓天生一对。从此,我们把对双方的思念,转化为更加勤奋的学习。2010年3月,晏紫就要博士毕业,马上面临就业的选择。瑞典一家颇有名望的化学公司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而她的导师则希望她毕业后到美国圣玛利亚大学攻读博士后,并且美国那边发放薪水。应该说,这两者选其一,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她还是决定回国,回到武汉,回到我身边。
我对此唏嘘不已,就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来说,留在国外肯定要好很多,她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我。我深深地被妻子的选择感动,要不是我在武汉,她会回来吗?对于这一点,我十分清楚。
2010年6月12日,晏紫穿上中国传统的旗袍,胸有成竹地参加了博士论文答辩,她凭着实力,顺利地通过了毕业答辩。在场的一位外国教授说:“一个中国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女子,三年半就能拿到皇家学院的博士学位,这在学院历史上还是第一例。”面对国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她显得非常自豪。晚上,她把自己的欢乐拿出来,在网络视频上和我一起分享。
2010年9月,晏紫作为海外优秀人才被引进回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此,分居7年之久的我们再次走到一起。两个月后,晏紫把在国外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5万元钱拿出来给我,说:“我们在这人潮汹涌的城市里安一个家吧!”我则从银行取出这些年辛苦写作攒下来的10万元稿费,一起作为首付款在武汉新城“中国光谷”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
硕士答辩开场白【第三篇】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服务需求
一、引言
自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至2016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到万,招生万人,毕业生万人,与1999年刚实施扩招时的万相比,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增加了万,增长了6倍之多。
另外,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有更加繁重的学术研究任务,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对其的要求更高,且研究生的年龄处于成家立业的关键阶段,承受着来自家庭责任和经济独立等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教育亟需被重视。然而,与本科生相比,高校除了对研究生进行基本的心理测评外,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相关讲座,导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发展。尽管许多研究者也开始认识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重视研究生党团组织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但在干预方式上忽略了研究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研究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真实的需求,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基本描述
采取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问卷对北京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试测以及信效度分析后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大规模地发放,共回收问卷6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3份,回收率为%。在有效样本中,被调查者年龄范围为20―31岁,其中男生344人,女生239人;学硕363人,专硕220人;来自城市的有333人,农村的有250人。
自编问卷由学生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量表以及关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态度和认识等开放性问题三部分组成。其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学习维度、人际维度、恋爱维度、自我认知维度、情绪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每个维度都设置了2―3个问题,通过信度分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以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2.数据分析
问卷主要考察的人口学变量有性别、政治身份、学位类别、学科门类以及就读年级。
通过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
(1)从性别来看,女性在学习维度、情绪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上的表现稍弱于男性,因此需求更加强烈。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体制、科研实践和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女同学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与同等资质的男同学获得一样的资源和机会,对于女性来说,未来的未知性更多。在情绪上,女性通常更为感性,在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更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2)从政治身份来看,非党员群体相较于党员在学习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学生党员在思想和行为上一般更加积极先进,在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上更加活跃主动,因此面对学业科研压力和未来规划上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自信。
(3)从学位类别上来看,学术硕士总体的心理状态以及在恋爱维度和情绪维度上面临的问题要高于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相较于专业型硕士科研和实验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且长期在实验室待着,缺少情绪宣泄的方式。
(4)从学科门类上看,人文类研究生在各方面的心理需求上都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研究生。作为工科特色的学校,人文学科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另外在实际的就业现场中,理工科更容易就业且工资待遇普遍更高,这给文科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从就读年级来看,非毕业年级与毕业年级在总心理需求、学习维度、情绪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表现出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认识不同,非毕业年级的需求比毕业年级学生更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发放问卷的时候,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已经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且大部分已经找好工作,因此,相较于其他在读研究生而言,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在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后,笔者又整理出了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中各维度的需求。为了统一各变量的数据,使用各维度所含所有题项的均值作为该维度的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学习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均值大于总需求的均值,处于需求较高的水平,说明这两方面可能是研究生心理需求重要的来源。
对心理需求总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后可以看出,得分在三分以上的占比为%,这说明研究生群体对于心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依照北京某高校有一万名研究生推算,大致有1000名硕士研究生对心理需求有着确切的需求,这个人群是不容忽视的,需要自我增能或外部支持系统对其进行状况的改善。
(二)访谈法
访谈提纲设计了6个问题,主要涉及读研的体会、压力事件和解决途径以及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了解等方面。选取了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其中研一3名,研二2名,研三3名。通过访谈,深入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需求。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研一的学生主要面临着以下压力:对研究生身份的适应;不知道如何与导师沟通;另外对于只有两年学制的专硕而言,一入校就要准备毕业的紧迫感,也让他们充满压力。研二的学生处在过渡期,也开始感到毕业和就业的压力,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失眠的问题。同时,也有同学提到找对导师很重要。针对毕业年级的研究生,本研究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学生,两位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遭遇盲审没通过,另一位则是延期毕业。盲审没通过的两位研究生在当时的情境下都曾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但最终在导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顺利毕业。而延期毕业的这位研究生,在学习、人际、恋爱、自我认知、情绪和未来规划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来自农村,延期毕业首先给家里的经济造成了负担。由于自己对研究方向的坚持,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而导致延期,让他无颜见导师,也对自己的决定和未来方向产生了怀疑,在情绪上也比较低落,且班上同学都毕业了,也不太好意思跟同学们交流了,怕互相都尴尬。此外,该学生并不善于向朋友倾诉,担心给别人带去麻烦,使得他呈现出一个缺少支持系统的状态,急需心理健康服务的介入。
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L谈对象都不知道我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哪儿,但实际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心理健康服务。首先在入学阶段,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讲座或者培训,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生活。其次,应该进行一些职业生涯的指导,因为研究生大多数对自我的认识不太深入,对就业的定位常常过高,眼高手低的现象很多,结果毕业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感到迷茫。另外,研究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也希望获得一些恋爱方面的指导以及恋爱、婚姻如何经营的技巧。最后,一位毕业年级的研究生提出,希望学校也能关注到学生的离别情绪,做一些疏导。
硕士答辩开场白【第四篇】
房子和幸福无关、老男人也幼稚、嫁80后比做小三好、gay再好和你没关系、不要相信星座速配、女博士也有心理健康的、好男人需要去栽培……明白这些道理,下次相亲说不定你就成功了。
偏见一: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
“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是上海楼盘的流氓广告。“你可以不买房,除非你摆平丈母娘”,是杭州楼盘的无赖广告。“房价上涨,是因为丈母娘需求。”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如此说。在温习《上海丈母娘为婚房棒打鸳鸯,200万天价逼走女婿》这般新闻标题后,我们终于知道了口水歌《男人流泪为了谁》的答案。
丈母娘几乎成了年度十大恶人之首。这有冤枉的成分:她是男人的最佳假想敌,但绝不是男人的真正敌人。如果想嫁给你的女人把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即使你满足了她,婚姻也只是一个圈套。
婚姻不等于房地产,爱情也不是经济学,物欲时代也有心跳加速的爱情和心灵合一的默契,有才加1分,有貌加5分,有车加10分,有房加50分……有爱才可以给满分。
偏见二:宁做二奶,不嫁80后
永远不要相信女人说你是潜力股,因为女人口中的潜力股其实不如现货。妇联的《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告诉你,女性更愿意嫁给成熟男。
“小组不接受征友帖,大家不要骚得那么幼稚。”这是“北京80后靠不靠谱青年阵地”在豆瓣的自我介绍。问题是,其实不是那么多的人对80后感兴趣:新俗语云,“宁做二奶,不嫁80后”。看过《奋斗》后,80后就跟“继续奋斗”挂钩――考上大学就贬值了,熟读成功学却遇到阶层板结,生于物质社会却要双方父母合力才能付个首期――不济者沦为蚁族,中庸者沦为房奴,佼佼者都是富二代。韩寒、李想、茅侃侃这种白马王子,孩子都有了。
尽管如此,真与年龄相仿的80后恋爱又何妨?老男人也可能很幼稚。张小娴说过好男人早就给人掳走了,谁知道留给你的那一个是不是伪装得不错的“老男孩”?
竞争残酷的城市,欠我们一个童年――成功学已经夺走我们的青春,拜金主义又夺取了我们的浪漫。老男人纵然是现货,但年轻男人却仍留有一份理想、一份纯真。纵使当了老男人的二奶有了奔驰,却换不回一个与恋人的共同话题,一个坦然的家庭与一个一起走过的、被延长的“青春期”。
偏见三:最好的人是下一个
球王贝利有一句格言:“最好的球是下一个。”对于那些把分手当吃饭的剩男剩女来说,最好的爱人也是下一个。
贝利的话是成功学,却不是幸福学。不断寻找下一个,并不会比珍惜眼前人更加让人快乐。理想情人,世上并无现货。他或她,拒绝标准化,反感货币化,不能数据化,需要栽培、孕育与等待。
爱的次数越多,就越不懂爱;恋爱成功的次数,往往与婚姻失败的次数成正比。初恋情人其实不是最好的,因为当初失去他或她,是因为他或她对你其实不重要;下一个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在你遇到下一个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现在的这一个。
偏见四: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现在,请反方一辩林××同学起立。请反方一辩告诉我,你有男朋友吗?请回答有还是没有。” 2010年12月,厦门大学一场新生辩论赛时,一男孩读完情书后,还要看着反方一辩说,“那好,我默认你的答案是没有。那么请反方一辩告诉我,做我的女朋友,好吗?”
这段表白视频点击量很快就超过100万。无论是上《非诚勿扰》还是QQ征友,勇敢表白已成现代人美德。虽然有情人大多不能终成眷属,流行的说法是:我深深地爱着你,你却爱着一个傻B,傻B却不爱你,你比傻B还傻B,喔,你还给傻B织毛衣。这就是人生。
于是怯于表白的草食男便要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心中明明热爱,却知条件不足,于是从不表白。当收入够不够高、是不是有房有车、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成为择偶标准,当我们的爱情要如数学题般满足条件才可以成立,“我爱你,关你什么事”终于让爱情由一种行为变成了一种意淫。
偏见五:不要嫁给B型男
据说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日本女子棒球队,曾依各人血型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血型可以是科学,可以是迷信,也可以是歧视――有40%的韩国女性表示不会嫁给B型血男人。皆因流行文化表明,B型血的男人自私、幼稚、花心、鲁莽且善变。电影《我的B型血男友》里,B型男子与女友约会时最爱就是东张西望瞄美女。
事实上,B型男并不是那么不堪。百度知道告诉我们,A型女选B型男最优生优育,万一生出AB型子女,还有智商高、易成大事的天赋;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亚洲是世界上B型人集中的地区,不找B型男就是谋杀恋爱机会;俗语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B型男不是你的那杯茶?
偏见六:好男人都是gay
好男人不是结婚了,就是gay。王尔德是,埃尔顿 约翰是,白先勇是,张国荣是,蔡康永是――时尚节目上出现一个精致英俊的男人,我们首先就要怀疑他是不是gay;女人有闺密还不够,还要有gay蜜。
专家说消费社会以女性作为消费诉求对象,阴柔的男色也是消费诉求。但对爱情来说,其实只有唯一真理――不能爱你的就不是好男人,gay再好,他爱的终究不是你。
偏见七: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
《信息时报》曾做调查,九成女博士认为择偶难。有女博士成为南开大学的形象代言人,新闻标题就变成了《谁说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本科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世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参加《非诚勿扰》的女博士许贺曾说:我不是美女,我很自卑。但其实亦有网友为她祝福:“期待有人把许贺带回家,爱情不是美女的特权!”女博士并不都是不解风情的灭绝师太,大家不满的不是女博士,而是扼杀童年、剥夺青春期、耽误择偶期的教育体制――我们不是想说女博士变态,而是想说中国的教育变态。
偏见八:没有分不开的情人,只有不勤奋的小三
小三说:当小三投资少见效快;干一行爱一行,做个好小三。正妻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网上有“小三论坛”,小三与大婆发起了口水仗。当爱情、婚姻、性三权分立,小三就站出来说要其中的2/3。
“三个人同时陷入一个泥坑里,最终都会遍体鳞伤,没有一个人会快乐。”有心理咨询师如是说。最近,最高法院公布的修改《婚姻法》征求意见稿中有不支持第三者索赔的“棒打小三”的规定,社会再开明,小三都不会成为荣誉称号;小三再勤奋,终极向往也不过是明媒正娶。
偏见九: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
“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语出马诺,化用的是Gucci创办人妻子帕特里齐亚 雷贾尼的名言“我宁愿坐在劳斯莱斯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当然,1989年香港电影《偷情先生》也有一句台词,就是“我情愿坐在劳斯莱斯里面哭,也不愿意睡在天桥底下装开心”。
请不要让爱情变成非“钱”勿扰。男人强烈反对女人为嫁个有钱老公而结婚,但与此同时,又强烈赞成自己有钱之后才结婚。我们的错误是:结婚前,把现实主义说成浪漫主义;结婚后,又想用浪漫主义的手段,争取现实主义收益。相亲的时候,女人看外表又看收入,其实这些都是婚后不需要的东西。你希望婚姻带来爱情、互助、宽容与快乐,但问题是,你之前从来都对这些不屑一顾。
偏见十:我是宅男我可耻,我为国家浪费纸
“我是宅男我可耻,我为国家浪费纸。我是处男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塑料。”这是新近的网络流行语。在网络时代,不出家门的宅男真的就泡不到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