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震减灾标语【热选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学校防震减灾标语【热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孟浩然简介【第一篇】
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词及曲式特点来探研其演唱特点。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吟诵性;韵味;润腔
艺术歌曲是一种西方的声乐体裁。自二十世纪20年代,这种形式传入中国,结合中国的诗词及民族音乐元素,出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它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体裁,它所传递的是中国悠久的文化特有的魅力。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既有古诗人、词人的情感和思想,又有作曲家赋予今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的时代背景、意境的分析与把握,准确理解乐曲的情感内容,知晓曲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曲家所赋予的新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融入到歌曲所要传递的情感之中,更好地表现其艺术魅力。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意境
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歌词部分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家喻户晓的名作,关于这首诗,后人持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多数人认为是表达了李白送故人远行时的惜别怅望之情,如《唐诗绝句类选》中说:“末二句写别时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裴斐在其《李白诗歌赏析集》里更是将“怅望”之情向上推了一层,他说:“孤帆的形象本已令人伤心,何况这影子正一点点远去,终于消失于碧天之外。眼前只剩下滔滔江水如思念之情一样,滚滚流向天边。”
(1)单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来看,仿佛作品只是表达了李白送孟浩然依依不舍之情,但结合李白、孟浩然的生平以及作诗时两人的处境,发现这首诗的感情层次非常丰富。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春,孟浩然由武昌去广陵,李白为其送行时所作。这时的李白初居安陆,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正值年轻快意之时,在武昌与长他12岁的孟浩然相遇,而孟浩然当时已诗名天下,两人一见如故。这次的离别正处在太平繁华的开元盛世,唐代的诗人多放浪不拘,孟浩然也不不例外。从黄鹤楼到扬州一路繁花似锦,且扬州在当时是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地方,当时的孟浩然对其前途正充满信心,李白又是爱好游览、情怀浪漫的人,对这次孟浩然去扬州一行煞是羡慕。由此分析,这首千古名作中开始是李白回忆送孟浩然远去的不舍场景,但其中夹杂着李白对孟浩然此行的羡慕与向往,演唱时一定不能只单一的表现不舍,而是要有层次有内容的去表现诗人的心境。
这首诗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是用了崔颢《黄鹤楼》诗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驾鹤飞升的典故。
(2)这句诗表层的意思是说孟浩然和李白在黄鹤楼辞别,但从当时二人的心境来分析,是李白羡慕孟浩然此去如同仙人驾鹤而去一般潇洒、快活,情感的基调实为开朗、明快。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将时间去往的地点交待清楚。在有第一句的铺垫的情况下,这一句的深层次的意思为在三月美好的春光里,孟浩然如同驾鹤的仙人一般潇洒的去往了繁花似锦、佳丽汇聚的扬州,李白煞是羡慕。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仅形容李白望着远去的船帆不舍,承接前两句,可见还有对孟浩然如仙人驾鹤般去往扬州做美好的“扬州梦”的羡慕和向往。
只有准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我们才能够把握词曲的情感,在演唱词曲时更为准确的传递古人的情怀和当时的意境。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曲式特点
此曲是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于1988年完成的,此曲旋律优美、意蕴悠长,雅俗共,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旋律运用了传统的中国五声音阶调式,旋律为D宫调式,在创作上融入了中国诗词的韵律和吟诵感,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风貌。”由于刘文金对民乐的熟悉和喜爱,开头的钢伴部分用了自由且渐快的散板,模仿古筝的演奏及琵琶的震音效果,表现长江波浪起伏的画面,从而营造出古朴、飘逸的意境。主旋律可分为五个乐句:
第一个乐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楼”这个字结束音在A徵音上。这一乐句沿用了前奏部分的散板,以吟诵的自由式进入犹如诗人吟唱一般,奠定了整曲飘逸、洒脱的风格。
第二乐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州”字结束音落在F角音上。此乐句由第一乐句的散板进入慢板,4/4拍,并融入了戏曲的音乐元素,旋律抑扬顿挫,很是欢快、洒脱,刻画出李白对孟浩然前去扬州的羡慕、喜悦之情。
第三乐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落音在B羽上,“碧空尽”三个字与前四个字形成音符上的大跳,将情绪推向更上一层,为第四乐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高潮做了铺垫。
第四乐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流”落音在F角音上,为五个乐句中的最高潮。
第五乐句的“唯见长江天际流”,虽词与第四乐句相同,但“流”字落在D宫音上,是续第四乐句高潮之后的一个补充。
五个乐句内在的起承转合使乐曲犹如连绵的山峰,层次分明、洒脱悦耳,使诗作意境的表现更是非常贴切,
乐段反复有变奏的性质,既和前面的乐旋律紧密相连,又形成了发展的关系,特别是结束句重复的那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将大诗人李白的浪漫和感性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整首歌曲有很多的装饰音,并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使得此曲演唱起来更有古诗词的韵味,也使演唱者可以更容易的把握这首古诗词的意境。全曲格调高雅,回味无穷,刘文金用自己内在的文学修养和对民族音乐创作的深厚功底赋予了这首古诗词新的艺术生命。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演唱特点
这首作品很多的演唱版本都是男声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的版本,他演唱此曲时的咬字、韵味把握的较为贴切。而作为女声演唱此曲时,应注重诗人形象的塑造,并避免声部不同带来的弊端。
在对作品的词、曲进行准确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歌曲演唱技巧的设计与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演唱的方式、方法也将直接影响着作品情感、意境的传递。下面从演唱气息的运用、咬字的把握、润腔及音色的控制等方面来分析一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特点:
(1)气息的运用。分析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与孟浩然的欢别之作,因此在气息上应该要流畅、连贯。歌曲中很重要的休止时,呼吸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高音部分的气息支持很重要,腰、腹部的力量一定要加强,保证歌唱的平稳性,使高潮部分的情绪饱满、体现出诗者所当时的心境,如歌曲倒数第二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中重复的那个“天际流”,在曲调上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这时的气息一定要比其他地方更加结实、有力,以表达李白当时的情怀。
(2)咬字的把握。演唱中国声乐作品讲究“字正腔圆”,尤其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更要注重其字头的咬法与元音的归韵,这也是表现古诗词艺术歌曲浓郁民族风格的重要部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咬字是演唱特点的重中之重。如“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人”字的发音“ren”,这个字有两拍,而且又在散板部分,字头“r”要咬的清晰且慢,元音“e”和尾音“n”要快速的归韵到头腔上,使歌曲的吟诵性得到很好地表达,犹如一个诗人在吟唱。“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三”字只有半拍,但在咬这个字的时候一点也不能马虎,要将字头“s”用舌尖抵到牙齿,字腹“an”要在鼻腔里迅速归韵。“州”字要咬住字头“zh”,后面再缓慢的过渡到“ou”,过渡时要自然等等。
总之,咬字要遵循“依字行腔”的原则,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使歌曲的古典气质得以体现。
(3)润腔及音色的控制。董维松在其《论润腔》中说到:“‘润腔’一词,现在人们用的很普遍,也以此写过许多论文。但这应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学术术语。”
润腔中常用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装饰音有倚音、连音、波音、颤音、滑音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这些装饰音也均有出现,如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的“人”、“西”、“楼”都有倚音,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月”字用了波音,“州”可以用滑音去润腔,全曲的最后一个字“流”的最后一个音则可以运用颤音、渐慢收尾音来润腔,以体现全曲的结束感以及李白望着故人远去、天水一线的画面。润腔中还常用以语气助词,在本曲中,倒数第二句反复的天际流前面我们就有用到“啊”这个语气助词来润腔,以突显故人的吟诵韵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音色的控制也是演唱此曲的重要环节。本人认为在演唱时应对声音的明亮度、音的强弱变化都加以控制,既要让声音听起来厚实、自然,又要有诗人一般的潇洒韵味在里面。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是散板,在声音上可以先轻起,“故人”字模仿箫的音色,“西辞”的音色开始渐渐变明亮,体现整首诗的明快基调,“黄鹤楼”三个字在中音区,音色则要自然、流畅、厚实为宜。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整体都以明快的音色去表现,以突显春光明媚的三月孟浩然这一去让李白多么的羡慕,声音要稍稍靠前一些。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声音不能太实,可以往后靠一些,用半声去处理,来描绘望船远去的画面。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处在高音处,声音要和前句形成统一,不可太实,运用高音的弱处理,延续其画面感,也刻画诗人潇洒、浪漫的人物性格。后面的反复也可遵循上面的用声原则。全曲在演唱时,声音有实有虚,强弱变化有序,使歌曲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要想将此曲演唱的韵味十足、情感贴切,无论是用气、咬字还是在润腔及声音的控制上都要下足功夫,力求做到每个字的发音、归韵、重音等都要准确。
4 结语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与关注的当下,要想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好,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国,故人留下的文化财富,今人可用现代的手法去发展它、创新它,更要很好地去继承它、发扬它。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探研其演唱特点。该曲只是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一个实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有待于我们更好的去挖掘它、探索它。
如何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更加符合其诗词的意境以及当代人的审美,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还要不断的努力,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发行,1988.
[2] 左汉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新意”[J].宁夏大学学报,2006(01).
[3] 张塘林:“浅析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J].北方音乐,2012(02).
[4] 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04).
学校防震减灾标语【第二篇】
1.一切为了人民安危。
2.提高防震意识,落实减灾措施
3.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
4.增强防灾减灾观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5.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6.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7.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8.防震减灾,利国利民
要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捐赠的前列!
10.居安当思危,防灾人为先。
11.防震减灾人人参与,**社会家家收益。
12.危难时刻伸援手地震无情人有情!
13.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14.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15.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16.灾难中,我们始终在一起!
17.减轻灾害共创**
18.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19.团结动员一切力量,共同抗灾建设家园。
20.持续发展须防震,以人为本要减灾。
21.警钟长鸣抓防范,积极防灾保**。
22.树立防震意识,增强防震技能。
23.科学决策能减震,立足发展要防震。
24.科学预防地震,远离灾害伤痛。
25.全民携手防灾减灾
26.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5、**保护地震监测设施,保障监测预报顺利进行!
27.向抗灾救灾的英雄们学习!
28.让我们团结奋进,互相温暖,****!
29.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0.安全知识进社区
31.立x为公**为民心系灾民奉献人民!
32.尽管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尽量减轻震灾损失!
33.安全防震,幸福安康!
34.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35.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36.科学防震减少损失,轻视防震罪责难逃。
37.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38.早防灾,减大灾,早治灾,少受灾。
39.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40.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孟浩然简介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 孟子;人格美学;美学价值;思想内涵
所谓人格美,就是通过个体人格的表现给人一种精神层面的舒适感、愉悦感。人格美这一话题在我国早期就有着深入的研究,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对此都保留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而真正将人格美发展到极致并将其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的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他的人格美思想对后世的美学研究也产生以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仍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一、人格精神作为新的审美对象
在孟子的美学思想中,他将人的行为道德、礼仪操行等美好的品质看作一种具象的声、色,认为这些人格精神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的舒适与愉悦,使人感受到无限的人格魅力,而人格精神也就此成为一种新的审美对象。孟子语录中“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故理义之悦我心”,他明确说明高尚的道德品质给人心理的愉悦就像是色香味一般能够给人真实的美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感官审美模式,将人格精神作为审美的一个新的对象,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述。人格精神本是一种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它何以能够如具体的声色味之类的真实体验使人的心理产生感触呢?这在孟子的伦理道德理念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1]在孟子的思想意识中,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牲畜之所以有所不同,关键看其是否拥有一颗“仁心”,缺乏了仁义与善心,与牲畜无异。这与孟子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相关性,他生于战乱时期,目睹了大量杀戮,对生命有着一种敬畏与同情之心,在他的思想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美好的向往。孟子秉承了孔子的观点,认为善是人类的本性,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善良与道德又是个人自觉的行为意识,不能由外人强加,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扰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善才是真正美的善,同样,若是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下而不得不表现出的善实际上就是恶,这种伦理观点与孟子的美学思想实现了充分融合,形成了完善的人格美理论体系。
二、人格美的形成
善的实现需要个体的不断努力,基于此,孟子又提出了“浩然之气”的说法,这种浩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过了长久的精神意志的磨练,要求人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关注生活的细节,不能半途而废。另外,人格美的形成不仅要有坚定的人生志向,还需要树立自己的气节,不能丧失自身的勇气,只有形成了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够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做到舍生取义,在孟子的美学思想里,生命固然可贵,然而在正义与人格面前,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能够违背做人的原则。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散发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辉,这种理性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内心情感的驱使,能够体现出人的大无畏的精神状态。[2]在这里,孟子注重的是个体的自由状态,无论是善还是“浩然之气”,都强调对个体情感的体现,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人格评价依据,它更多的是对人格之美的彰显,它与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形成了完美的统一,是一种渗透于人内心情感深处的意志,体现了人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表明了人格美的逐步形成。
三、人格美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格美作为一种内在的品德修养、精神气质,它与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有着深刻的联系,而这种人格美也有着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外部形体表现使自己的内心精神状态得以展现,被人们所认识、所了解。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内心充满了仁义理智,便会在外在的行为状态上体现出来,这种美好的特质会使人的面容出现变化,表现出圆润、和悦,从躯体上看,会显得格外高大、宏伟;从行为举止上看,他的一举一动都合乎礼法。另外,孟子还认为,一个人若是具有高尚的人格,从他的眼中也能够得到体现,心中有仁爱,充满善意的人,他的眼神是清澈的,不含任何杂质;而心术不正之人,眼睛就会显得无光、暗淡。人格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抽象表现,但并不是说这种人格美我们无法感知,一般情况下,通过外在形体表现,我们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其人格精神状态,并引发不同的内心感受。因此,可以说,孟子的人格美思想是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成了完整的统一,我们既可以通过外象表现认识人格美,亦可以通过内心的感知体会人格美带来的愉悦感。
四、人格美的等级划分
孟子在人格美的思想理论中,还将人格美进行了不同的等级划分,共包括了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级别,所谓善,就是做事符合仁义之道;而信则是指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中将仁义礼智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美就是通过内在的提升,进而扩展到对外部容貌形色的充实;所谓大,就是使自己的人格光芒无限散发,让更多人能够感知;圣则是上升到天下、民生的高度,用德育去教化天下;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神秘的色彩,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3]无疑,在这六个等级中,善是最基本的,要求人们要在生活中遵循内心最原本的善意,将善作为行为的基本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这样就达到了信,这是一种来源与内心的最真实的善,不受外力干扰,善于信实现了完美统一,就真正具有了美感。孟子对人格美的等级划分,是我国美学史中最早的关于美学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美学思想价值。
五、结束语
通过对孟子人格美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探讨,我们体会到了孟子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他的关于人格美的思想理论尽管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也更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然而这种思想符合了人格美的基本道德要求,也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冯晓坤。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23-25.
[2] 王园园。孟子人格思想对当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启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 王畅。文如其人:孟子的人格特征解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6)137-140.
学校防震减灾标语【第四篇】
1、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2、防灾求得**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3、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幸福。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
5、地震无情*有情,灾害无情人有情。
6、地震无情人有情,奉献爱心见真情。
7、提高防震意识,落实减灾措施。
8、让我们团结奋进,互相温暖,****。
9、地球是我们的家,此时防灾减灾靠大家。
10、动用各种渠道,保证物质供应,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1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12、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3、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14、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美好家园。
15、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
16、团结一致,百折不挠,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17、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此时构建****校园。
18、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19、认真**,积极发动,全面开展生产自救。
20、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21、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22、天灾无情人有情,防震减灾要先行。
23、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24、灾害伤人又损财,防灾到位少麻烦。
25、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26、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7、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8、参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9、科学预防地震,远离灾害伤痛。
30、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灾区人民:此时我们的心和你们紧紧相连。
31、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2、科学防震减少损失,轻视防震罪责难逃。
33、发扬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此时克服地震灾害。
34、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3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6、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37、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8、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3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40、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社会家家受益。
42、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此时筑生态屏障。
43、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44、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45、防灾减灾,守卫我们的生命与家园。
46、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靠大家。
47、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山西。
48、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49、持续发展须防震,以人为本要减灾。
50、群策群力防震减灾,此时同心同德利国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