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一诺千金语文阅读答案 一诺千金现代文阅读答案【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3161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诺千金语文阅读答案 一诺千金现代文阅读答案【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诺千金阅读答案范文【第一篇】

世界读书日,送你“黄金屋”,请你到书里找;送你“颜如玉”,请你天天把书屋“泡”,祝你开心读书,发财致富,抱得美人归,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味阅读题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味鲁尼是个年轻的摄影师,此次孤身前往西部原始森林,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鬼兰”。这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如果能拍到“鬼兰”的独家照片,肯定能卖出高价。但是森林里常有黑熊出没,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他不敢贸然进山,必须在当地找一名向导。

鲁尼慕名找到杰克家里,想请他做向导。杰克50多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山脚下。鲁尼刚说明来意,杰克就把头摇得像摆钟:“你疯了,现在是黑瞎子繁育的季节,是它们性情最凶狠的时候,我可不想陪你去送死!”黑熊的视力很差,当地人习惯称它们为黑瞎子。

鲁尼早有心理准备,遭到拒绝并不意外。他再三恳求,并主动提出愿意多付一倍报酬。杰克架不住软磨硬泡,最后只好说:“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遇到任何情况,你都必须听我指挥,否则你就另请高明吧。”鲁尼欢天喜地,满口答应,只要能找到“鬼兰”,他什么都不在乎了。

万事俱备,杰克却按兵不动,决定三天后再进山。鲁尼住在杰克家里,心急如焚,但考虑到有约在先,也不敢多问。按照杰克的吩咐,在这三天之内,鲁尼不准刷牙洗脸,不准洗澡,连衣服鞋袜都不准换,当然杰克自己也照做。炎热的夏季,鲁尼几乎浑身发臭,苦不堪言。

终于熬到第四天,两人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出发时,鲁尼主动背起了所有的粮食和装备,杰克乐得轻松,专心做向导。

两人在路上边走边聊,杰克说:“其实所有的野兽都怕人,遇到人就会自动躲开,但是黑瞎子视力很弱,常常会把人误当成其他动物而进行攻击。”

鲁尼忽然紧张起来:“万一遇到黑瞎子,我们怎么办?”

“千万别跑,因为人根本跑不过它,最好躺在地上别动。”

“那不是等死吗?”鲁尼半信半疑。

杰克笑了笑,胸有成竹道黑瞎子虽然看不清,但是嗅觉特别灵敏,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会吓跑,所以我们身上的气味越浓,就越安全,明白吗?”

鲁尼恍然大悟,难怪三天不许洗澡,原来是这个道理,天知道是真是假!

杰克和鲁尼在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仍未找到“鬼兰”,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这天傍晚,他们正在前行,忽然闯出一只大黑熊,敦实得像枚炮弹,低吼着直冲过来。杰克并不惊慌,马上躺在地上不动。鲁尼突然愣了一下,扭头撒腿就跑,早把杰克的交代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杰克见状,急得大喊:“千万别动,快躺下,你跑不过黑瞎子的!”

鲁尼头也不回,边跑边说:“对不起,杰克,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能活命。”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了,万一遇到黑熊就拼命跑,因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最远的那个最安全。

眼看鲁尼越跑越远,杰克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躺在地上装死。

黑熊渐渐逼近,忽然闻到杰克身上发出的强烈气味,知道是人的气味,吓得赶紧后退两步,往别处去了。黑熊走远了,杰克从地上爬起来,环顾四周,鲁尼已不见了踪影。山林寂静,只有鸟叫和风吹树叶的声音,杰克孤零零地站在大树底下,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

就在杰克绝望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肯定是鲁尼!杰克来不及细想,不顾一切地朝发出声音的方向跑去。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发现浑身是血的鲁尼正疼得在地上打滚,右腿已被咬断,血肉模糊。原来,黑熊撇下杰克后,很快又追上了鲁尼,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疯狂地袭击了鲁尼。杰克赶紧打开鲁尼的旅行包,找出药品和绷带,帮他包扎止血,然后又拿出卫星电话,迅速拨打求救电话。几个小时后,救援直升机找到了他们,并把鲁尼送往医院抢救。

半年后,鲁尼伤愈出院,拄着拐杖去找杰克。他指着自己残废的右腿,愤怒地质问杰克:“你说黑熊闻到人味就会躲开,它为什么还攻击我?难道我身上没有气味?”

杰克满脸沮丧,叹息道:“你有人味吗?早知道你如此没有人味,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敢带你进山啊!”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到,鲁尼为了能在西部原始森林寻找到“鬼兰”,并将可能拍到的“鬼兰”独家照片卖出高价,他慕名找到杰克,想请他做向导。

B.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写出了杰克出于经验而不答应给鲁尼做向导的决心。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C.在森林里见到黑熊,鲁尼潜意识地撒腿就跑,也不听从杰克的劝告,因为他认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跑得快就会安全。

D.最后杰克也感到了绝望,因为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食物都背在鲁尼身上,被鲁尼带走了,他无法与外界联络,走不出那片原始森林。

2.小说中的杰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杰克问鲁尼:“你有人味吗?”那么,你认为鲁尼有“人味”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C项,“潜意识地撒腿就跑”错,由原文“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了,万一遇到黑熊就拼命跑”可知,鲁尼在森林里见到黑熊撒腿就跑是早有打算的。

2.①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

②守信用。他答应给鲁尼做向导去寻找“鬼兰”,后来一直陪着鲁尼,坚持到最后。③关心他人。在鲁尼受伤时,他不顾危险急切前往,及时进行了救助。

3.没有人味。

原因有以下三点:①不遵守承诺。在请求杰克做向导时满口答应听他指挥,但在真的遇到黑熊时却将杰克的交代置之不顾。②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对不起,杰克,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能活命。”遇到危险,鲁尼想牺牲对自己有恩的杰克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安全。③不明事理,有错不知悔改,还责怪杰克。小说结尾写鲁尼“愤怒地质问杰克”,就是对他没有“人味”这一性情的极端嘲讽。

阅读理解题目大全及答案

人生的四种境界阅读题答案参考

跑着跑着就到了阅读题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人生拐杖阅读题答案参考

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题与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29篇及参考答案

年味浓浓阅读题答案

传统中医里的“五味”阅读题及答案

诺千金阅读答案范文【第二篇】

新年本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可对于曾经拿下60%智能手机市占率的Symbian阵营来说,刚踏入2011年便不得不面临散伙的命运。前不久三星将其建立的Symbian论坛关闭,并删除了相关内容,正式与Symbian划清界限。遥想当年,由Psion发起,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松下和三洋等公司加入的Symbian“神圣同盟”云集了手机领域几乎所有的大牌厂商。十多年来,历经了S40、S60,S80和S90等版本,Symbian曾经成功占据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大半江山,也获得了大批忠实用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手机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或聊QQ,而是变成了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体验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当后起之秀iOS和Android迅速崛起时,用户体验、应用数量和架构均不如对手的Symbian开始落后于时代的脚步。于是,诺基亚制订了一揽子Symbian自救计划,如收购其他公司掌控的Symbian股权成立Symbian基金会向用户开源等。不过这些举措犹如一柄双刃剑,诺基亚在将Symbian变为私有财产的同时,也让失去股权的Symbian阵营中其他厂商心灰意冷。加之Symbian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大幅下降,于是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等纷纷退出了Symbian阵营,转而投奔And roid阵营。

提起And roldl的确很像当年的Symbian:同样云集了业内的各大厂商,同样在市占率上势如破竹,同样拥有大批的开发者和用户,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成长中的烦恼,如各大厂商各自为战让开发者难以适从、版本分裂以致用户怨声连连谷歌欲加干涉却收效甚微等,这都给And roid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建议谷歌不妨从Symbian的遭遇中汲取经验教训,给Android打一支预防针,以免重蹈覆辙。

联通新年很给力,Wi―Fi大家免费用

元旦刚过,中国联通便送出一个大红包:从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3月31日止,联通后付费手机用户可在联通全国WLAN公共热点覆盖区域,不限时不限流量地免费登录使用WLAN网络。操作方法也不复杂,联通后付费手机用户可直接发送短信“TYWLAN”至10010自助开通免费套餐,获取WLAN业务登录密码。成功开通后,用户可在公共热点覆盖区域搜索并连接“ChinaUnioom”无线网络,在浏览器中输入任意网址将能打开中国联通WLAN业务门户页面,依据提示输入手机号码和登录密码即可完成登录。听到这一消息,不知道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是否感到“鸭梨”很大?没关系,你们不是也有WLAN吗,干脆也来加入免费行列吧。

为抢上镜,69款平板挤破头

自去年CES大展上平板惊艳亮相之后,今年CES依然是平板唱主角。有分析人士称,CES 2011上会出现约60款平板且采用的运算核心五花八门。比如基于Intel Atom平台的有18款,NVID JA Tegra 2阵营的有14款,还有16款平板采用了飞思卡尔或德州仪器的芯片。此外,也有少数产品采用了高通Marvell或瑞芯微等提供的方案。有竞争是好事,但大家都来分一杯羹,再大的市场也不够分啊。事实证明急功近利对新兴市场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但愿平板不要成为下一个上网本或MP3播放器。

魅族花30万雇托儿排队买M9?求真相

备受“煤油”们期待的魅族Android智能手机终于在今年元旦节正式开售,有报道称首发当天五大城市都出现了用户排长队购买的热闹情景。不过,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自己的微博上爆料“据我所知,各大城市所现排队长龙纯系水军引发,这也是黄章(魅族CEO)同学的一贯作风,只不过以前大家更多领教到的是在线上,这一次转到线下而已。个人对这种营销手法表示赞赏,毕竟整体花费不到三十万,绝对堪称物超所值!”一石惊起千层浪,各大媒体于是纷纷转载上述言论,而事件的另一位主角魅族方面却未予置评。亦真,亦假?如有知道真相者,请速速联系我们(mc3ggo@。

Amazon提供借书服务了!还是不用为妙

如果你习惯“书非借不能读也”,那么接下来的内容恐怕要让你郁闷了。前不久Amazon开始提供电子书分享服务,但规矩不少,还很秀逗。比如一本书仅能借一次,两周以内得归还,一旦书被借出了,那么该书的主人暂时不能阅读它,哪些书可以借不是主人说了算,而是交由出版商来决定(×#@^…)。对此我们十分怀疑这项服务是否有人会用,若一味照顾出版商的权益而全然不顾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Amazon将很难抵御来自苹果iBooks等竞争对手的>中击。

诺千金阅读答案【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17-0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围绕“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课题的探讨与研究,我采取了一些做法并有了点滴体会。

一、审察课题,渗透德育

抓审题,主要是抓住“题眼”,就是要抓住文章选材立意时限制、强调的词语。中心词确定记叙或描写的对象,“题眼”则揭示该对象的本质特征。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文题审察、解读得透,学生则易把握中心,厘清思路,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审察课题,渗透德育。“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百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跨越百年’是什么意思?”“课文主人翁是谁?”“‘美丽’指的是她哪些方面美丽?”“为什么说她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归纳出:因为百年来人们对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记忆犹新,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事业的美丽精神不断地得到弘扬,对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捐献奖金的高贵品质倍加敬仰和传承,所以说这种美丽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最后,我还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目的是让学生从课程“三维目标”上谈谈学习所得,从而强化道德教育。至此,学生对课题含义的理解达到了深透的程度。这样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审题、阅读、感悟,既强化了审察题目的技能,又渗透了德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交代背景,渗透德育

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对小学生来说是“遥远”的,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迪、感染、教育,必须弄清故事发生的背景,搞清其时间、地点、环境、条件,才能增强渗透德育的力度。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首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战争环境的恶劣,党中央、毛主席对孩子们的关怀,上级连队对孩子们学习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党、爱国、爱人民解放军的教育,珍爱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

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一上课我就提出:现在你们的生活幸福吗?能结合实际谈谈吗?学生便从自己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事实来说明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甜美的。有位同学患病且家里连续遭难,造成生活困难,全校师生、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帮助他就医、继续学业。我追问:“现在,国泰民安,人民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这多亏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在19世纪,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丹麦,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少年儿童的生活更是悲惨凄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一位饱受剥削制度罪恶之苦的典型代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激发了学生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对社会主义热爱的感情。

三、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录音、录像、视频、课件、实物、模型、实验、表演等,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入手,寓教于情,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学《詹天佑》一课中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若单靠“纸上谈兵”,学生很难理解透彻。我按文意用沙盘设计出当时的境况,并用模型作为行车演示,由于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火车上山后两车头推拉变换的过程及“人”字型线路的优点,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詹天佑杰出的设计才能,尤其是为祖国争气的强烈的爱国感情。

四、展示插图,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是其显著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文,教材中适当安排了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是课文整体或部分内容的再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利用插图,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还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其功能。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插图以逼真的画面展现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为了不暴露目标而忍痛不动的英雄形象。从他那紧皱的眉头、紧闭的双唇、紧抓泥土的双手和对敌充满仇恨、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到英雄的思想境界:熊熊烈火可以烧掉我的伪装,烧焦我的皮肉,烧毁我的生命,但动摇不了我宁可牺牲自己、坚持纹丝不动的决心和意志,动摇不了我誓死遵守纪律、保证战斗胜利的坚强信念。画面内容如此感人,我事先绘制了放大的课文插图。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初步感知画面内容,然后图文对照,加深理解词句,再引导学生细看人物神态、动作,展开想象,通过人物外表领悟、体会人物内心。这样,在学生心目中树起了邱少云的“伟大的战士”光辉形象,引起了学生情感共鸣,受到了有效的道德教育。

五、品析语言,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之一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蕴含在文章的语言文字里。学生学习语文,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体会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特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有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知道作者的心意中为什么起这样的波澜。”学生只有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每一环节中,对课文中那些准确、生动而蕴含着丰富感情的语言,重点指导学生品析,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理解“雪中送炭”一词时,先出示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再让学生说说“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逐个分析“雪”、“送”、“炭”在文中分别指什么?最后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说大娘和全村妇女的做法是“雪中送炭”?请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志愿军处境艰难,大娘冒着生命危险来送打糕的忘我精神与视志愿军为亲人的深厚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如此深透品析语言, 感知课文的形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德育落到实处。

六、激发想象,渗透德育

想象与联想是深化对事物认识的重要心理活动。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画面、情节、场景,恰当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从中获得深切的感染。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质疑:“鲁迅为什么不回答作者,又为什么叹气呢?”然后鼓励学生联系写文章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前面发生的事情展开联想,自己寻求答案。

学生A:“因为鲁迅先生还在为那位受伤的黄包车夫担忧、发愁,所以叹气。”

学生B:“我认为此时此刻,鲁迅先生想的不仅仅是一个黄包车夫,而是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想到这么多劳苦大众都在受苦受难,所以叹气了。”

学生C:“我认为鲁迅先生叹气不仅是因为担忧、发愁,而是当时社会太黑暗了,太不公平了,令人憋闷,鲁迅先生太憋得慌了,所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恨。”

这三名学生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一个比一个理解得更深刻、全面。A、B同学都是从文章内容出发,根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来寻找答案。而C则摆脱了前两名同学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通过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使学生看到了鲁迅先生同情劳动人民、痛恨万恶的旧社会那种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忧国忧民之心。

七、指导朗读,渗透德育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综合感受其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和内在美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加强朗读指导,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益。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写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着导火索炸毁敌人暗堡、自己壮烈牺牲的一段文字,集中再现了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光辉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昂首挺胸、托起、顶住、猛地、冒着、闪着、像巨人一样挺立着、坚毅、高喊”等重点词语,想象董存瑞炸暗堡时的神情、动作,在脑海里再现董存瑞坚决、果断、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并抓住董存瑞最后的一句话:“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指导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他那用力高喊的声音中,想象当时董存瑞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当时董存瑞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的是战斗的胜利、全国人民得到解放和幸福。这样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脑海里树立起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八、借助板书,渗透德育

板书设计是教师将一节课或1篇课文教学的要点展示给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一幅好的板书设计,既是全文内容的提炼,又是文章思路的显现;既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又是文章中心的表达;既是文本的精华,又渗透着德育。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借板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我将《白杨》一课的板书设计为:

14、白杨

(爸爸)

见树 环境 大戈壁 铁路沿线 出神 沉思

辨树 形象 高大挺秀 微笑 抚摩

适应环境,服从需要

赞树 品质 生命力强,扎根边疆 严肃 表白

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望树 希望 大树身边,小树成长 微笑 搂着

此板书综合反映了课文的故事内容、行文思路、情感变化、写作目的以及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我将《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板书设计为:

19、我的战友邱少云

原因 距敌太近 伪装隐蔽得更好

纹丝不动 表现 千斤巨石 没挪动 没呻吟 伟大战士

结果 壮烈牺牲 保障胜利

此板书反映了人物行为与战斗胜利、原因与结果的密切关系,凸显了道德教育。

我又将《养花》一课的板书设计为:

14、养花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情趣)

乐趣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成果)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意义)

此板书反映了养花乐趣与德育主题的结构关系。

九、感悟修辞,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作者为表达的需要,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以表现事物的特征,予人以德育之功能。

如《古井》一课中,作者将古井恰喻为“温情的母亲”,将井水巧比为“甜美的乳汁”,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陶冶着做人的品格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又如《七律・长征》中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句中把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看做细浪,把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视为泥丸,是借助比喻的形式将千山万岭缩小为无足重轻之物,属缩小夸张。言之五岭、乌蒙之小,以显示红军形象之高大,从而突出了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

《一诺千金》这篇课文作者围绕“一诺千金”这一主题,选择了两件事情来写,从正反两个角度表达了作者对诚信者、失信者不同的态度:一诺千金的人让作者心灵震撼,让作者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因此,油然而生敬重与赞美;言而无信的人让作者失望至极,从而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回味,因此,产生的是失望后的鄙夷。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需要具备的诚信品质;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即两件事中主人公对待诺言的态度形成对比,第二件事中少年和朋友形成对比。两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感受又形成对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鲜明地呈现主题,了解心理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从而受到德育的感染。

诺千金阅读答案【第四篇】

阅读的时候,人们多的是他信,少的是自信,甚至从来没有对书产生过怀疑。而李镇西老师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却是:“文章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这种不迷信、不泥“古”,敢于向书本叫板的精神是多么难得,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多么珍贵。事实上,文章是人写的,缺陷难免,甚至情理不通。即使大家也不例外。请看《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

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作者就乘船避难事,借世人之口定华歆、王朗之优劣。读者也就只在作者片面的思维里寻找答案:王朗接纳搭船者在前,抛弃逃难人于后,出尔反尔,轻诺寡信,自然属“劣”。华歆对求助者始则为难,终不相弃。一诺千金:不答应则已,答应的事一定照办,当然是“优”。

但世人之口绝对不会“天下一统”,只会众说纷纭:

我们怎么就能完全排除华歆不是在与王朗“抬杠”呢:“我华歆拒绝别人搭船,你反对,让我难堪、孤立;你王朗现在要反悔,没门!我也让你尝尝难堪、孤立的滋味。”华歆冠冕堂皇的言辞里掩藏着的居然是小肚鸡肠的报复,真是虚伪到了家,还“优”呢,“优”什么“优”?

华歆拒绝逃难者搭船的请求和王朗后来的反悔都是基于他们的共识:三个人乘船,肯定逃不出贼手。明知只能两个人逃命,为什么要三个人同归于尽呢?何况分开逃跑,另一人也有侥幸活命的可能。王朗也知道“出尔反尔”不好,但要逃命,就顾不得了(当然王朗只是为了顾及自己的生命,这完全没有什么不对,古人也不主张作无谓的牺牲)。华歆为了闹意气,甘愿与别人同归于尽,是不是太偏执!

……

跳出作者思想的局限,答案是多元的,贴近生活的,贴近大众的。这些“离经叛道”的议论,学生——没有自信的学生,是不能问津的。但一经“点拨”,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一发而不可收”。这在此后他们对王安石的《伤仲永》的学习中得到验证。他们居然敢怀疑“唐宋八大家”,敢批评王安石“胡说八道!

生1: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方仲永,一个农民的儿子,只有5岁,从未见过“文房四宝”,就是把笔、墨、纸、砚摆在他眼前,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玩艺儿,叫什么名字,作什么用的,更不知道怎么用了。怎么可能“忽啼求之”?怎么可能“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生2:文章说方仲永“泯然众人矣”,是因为其父“不使学”。而方仲永的“神”,本来靠的就不是学习。前面说他不学习而出众,后面说他不学习而不出众。作者是在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生3:作者宣扬的是要学习呢,还是不要学习呢?实在让人弄不明白。

生4:人们花钱请方仲永题诗,或是请他父亲作客,作为回馈,他必须作诗。这难道不是学习?

……

看,学生的自信是干柴,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烧成火海。

2004-10-2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65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