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98913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职业培训【第一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培训 大学生 应对方式 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14-02

一、问题提出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行业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在我国,虽然心理咨询师从职业化的角度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随着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政府推动和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心理咨询师培训已逐步迈进一个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以应对方式及情绪方面的问题较为常见,相关学术研究也很多,但针对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根据所能查到的文献资料,发现几乎未曾涉及。就心理咨询师培训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应对方式及情绪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否具有影响,特展开此次调查与分析,希望本次研究会对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在大学生中的扩展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主要来自陕西教育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及心理系专业在校生,按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分为两组:参加过培训被试的182人,未参加过培训的被试191人。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30份,回收407份,有效问卷373份,回收率87%。其中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192份,没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181份。

(二)统计方法

将收集来的量表按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区分开来为两组,先将每份量表中的因子分计算出来再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进行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

(三)研究工具

说明:本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情绪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其中:1.应对方式问卷共62题。2.情绪自评问卷分为两部分:(1)焦虑自评量表;(2)抑郁自评量表。

1.应对方式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问卷是作为不同群体的应对方式行为研究的标准化工具之一,由于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也有助于为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提高和改善人的应对水平。

2.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SAS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的主观感受。而焦虑则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近年来,SAS已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

3.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系William 于1965年编制的,为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自评抑郁量(SDS)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按1~4级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三、研究结果

(一)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二)数据分析

1.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在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水平上的t检验结果分析。

表1的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在被试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参加培训的比未参加培训的焦虑水平低(t=,p

2.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在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水平上的相关分析。

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六个分量表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负相关,焦虑、抑郁水平越高对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水平越不利。

四、讨论

(一)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对被试的应对方式水平的影响

前人关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主要涉及到的是人口学统计资料方面的研究及与其他量表的相关研究,但对于是否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暂无涉及。此研究结果说明,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两个正性因子上,参加过培训的得分比未参加过培训的得分高。这个结果可能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培训机制与课程内容有关系,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应尽一步提升和完善。另外,应对方式水平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性格方面的问题,仅经过心理咨询师职业短期培训,影响是不会太明显的,或者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

(二)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对被试的情绪状况的影响

1.是否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被试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参加过培训的被试比未参加过培训的被试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都低,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去化解,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2.应对方式的六个因子和焦虑、抑郁水平呈显著相关;自责和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越高,越容易使用不良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而解决问题、求助与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即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低时,更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做法来应付困境,反之,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越高越不易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做法。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焦虑的被试抑郁水平自然就高。

(三)研究展望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众多,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情绪影响因素很多,远不止焦虑和抑郁两个方面,仍有许多变量对情绪的影响有关,有很多涉及到的问题尚待展开。希望以后可以展开更详细的有关心理咨询师培训对其他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五、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本调查是在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的大学生中进行,这些因素本身都具有差异性,加之所采用的问卷也不能很全面地调查出最初设想的问题,比如问卷中有的题目组成和数量分布不均衡,部分条目的因子归属和因子条目的构成欠稳定,个别题目的语义有重叠或表达模糊,所能测量的形式和类别还比较局限等,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六、结论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可做出以下结论:

(1)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2)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被试的应对方式水平与焦虑、抑郁状况具有相关性。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之间有显著负相关。

抑郁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之间有显著负相关。

总之,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和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凤芝,程海礁。浅析心理咨询师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北廊坊炮兵指挥学工院职教论坛,2009.

[2]张红静,江虹,姚云云。心理咨询师学员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MMPI人格测验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8(14):742-744.

[3]汪建新。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4]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92-97.

[5]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6]Ebata A T,Moos R and adjustment in distressed and healthy adolescents[J].Journal ,1991,17:33-54.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09-235.

[8]常彦梅。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论文,2009.

[9]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67-378.

大学生职业培训【第二篇】

关键词 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训职业;德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9—0083—05

职业教育是以从事某职业为明确培养目标的教育,是对该职业所需各项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授的教育。专业设置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首先保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科学合理性,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具体培养类型和培养时间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其职业特点并结合国情制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职业的种类日益繁多,但并不是所有职业均需采用学校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德国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及组织上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简介

目前,德国学校职业教育除了双元制类型外还包括过渡阶段职业教育和一部分全日制职业教育,但从学生数量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仍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培训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以实践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至少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通常小企业的培训还会涉及第三方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即企业委托行会下属的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专门的实践培训,培训时间视专业情况各有不同,但通常时间较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教育,在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实践培训。第二,有两家主管单位,联邦政府负责管理企业的培养,主要涉及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包括职业的设置等,州政府负责管理职业学校的教学。第三,不同机构遵循不同的法律保障,企业的培训受联邦职业教育法保障,职业学校的教学受职业学校条例保障。第四,有企业培训条例(Ausbildungsordnung)和职业学校教学大纲(Rahmenlehrplan)两项培训规范,企业根据培训大纲培训,职业学校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其中,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负责制定企业培训条例,州文教部长会议(KMK)负责制定教学大纲。企业的培训条例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第五,受政府和行会两方监督,州政府具体负责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监督,行会具体负责监督企业培训并组织最终考核。行会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负责监督企业的培训,而且负责对学生进行最终考核,学生必须通过行会组织的考试,方可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德国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加入相关行会,在德国涉及职业教育的行会主要包括工商业行会(IHK)和手工业行会(HWK)。第六,职业教育免收学费,由企业和国家共同承担培养经费。企业与学员签订培训合同,企业不仅承担其企业的培训费用,同时还给予学员培训工资。企业要承担学员企业培训设施与实践课教师的费用,或者委托第三方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并支付费用;而国家则为职业学校的正常运转包括教职工提供经费。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概况

在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前,要明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开设的专业均有明确的职业培养目标。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以职业分类为导向,具有以从事某一职业为明确培养目标的特性。职业教育的专业即为职业工种,如房地产销售、电工、化学实验员、面包师等。因此,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即是研究其培训职业的设置,研究职业设置即是研究企业培训条例的制定。因为企业培训条例包含职业名称。培训条例是双元制培训中企业培训的培训大纲,明确规定了职业名称、培训期限、培训的职业描述、培训大纲和考试要求等相关内容,见表1。以工具机械工职业为例,该职业的培训条例于2007年7月更新,属于工具金属职业群,该职业群除工具机械工之外还包括设备机械工、工业机械工、结构设计机械工以及切削机械工等职业领域,培训时间为年,均采用双元制培训[1]。职业是职业学校划分专业方向的前提和依据,根据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统计,截至2011年8月,德国共有344类职业。不同的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在职业学校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如电工(Elektroniker)是国家承认的一个培训职业,由于该职业涉及工作领域较广,所以该职业在职业学校又包括自动化技术、能源和建筑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三个专业方向[2]。学生最后获得的都是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在德国,一个双元制培训的职业必须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职业培训条例。培训条例的制定和施行,不仅规范了双元制培训的内容,而且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规范的培训条例也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工具。联邦《职业教育法》第二章第四条第二项规定,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必须根据培训条例培训;该法第二章第四条第三项规定,18岁以下年轻人只能接受国家承认职业的职业培训[3];第一章第五条和手工业条例第二章第二十六条则规定,培训条例包含培训的职业名称、培训期限、培训的职业描述、培训大纲和考试要求,见表1[4]。

培训条例的制定涉及多方面因素,通常一个新职业的培训条例制定完成要经过两年时间,此后还要不断更新完善。1996~2008年间,德国新产生了79类职业,仅2008年,就有万余份双元制培训合同属于新产生的职业,有215类职业被更新。据2011年8月的统计,双元制培训职业共344类,较1971年的606类减少近一半,其中很多培训职业被合并成新职业[5]。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第三篇】

关键词:远程平台 终身职教 职教模式 劳动者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职教手段已不能适应就业和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为此,我们认为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职教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远程职教,加大远程职教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多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职教模式,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教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一个优质的远程职教平台,促进广大劳动者形成终身职教模式。

一、政策及需求

1.国家把发展远程职教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2006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的远程培训和现代培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2006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关于做好高技能人才相关基础工作的通知》指出,拓宽培养途径,实施“高技能人才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实施远程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加快远程职教网建设,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师资远程培训,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依据《职业技能培训多媒体课程开发标准》,组织课程的开发和评审,集合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为企业、技工院校提供服务,开发特色远程培训课程。

2.适合远程培训的主体

技工院校教职工等在职人员、未就业的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各级职教培训机构都是开展远程职教的主体。在目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环境下,技工院校教职工等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及转岗压力很大,他们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单位组织零散培训成本较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些人员很多,但比较分散,不具备集中培训的条件,若开展远程培训,就能使培训集中化、规模化,大幅降低培训成本,减轻单位及职工的就业压力。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也面临提高自身技能重新就业、再就业或创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出现了很多新职业、新工种,劳动者为提高收入,不得不进行学习培训,但现有的职教模式不够灵活,结构不合理,成本也较高,尤其是新职业和新工种的教育培训,广大劳动者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只能望洋兴叹,各级职教培训机构也面临着成本压力以及高昂的教育培训费用带来的生源问题。通过开展远程职教,可以在陕西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组织优质的职教资源和优秀师资,利用高质量的课件,结合各级职教培训机构的招生优势,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新职业、新工种的远程教育培训,从而大幅提升教育培训规模,降低教育培训成本。目前,未就业的大学生及技工院校毕业生非常多,他们曾在校园接受的就业培训非常有限,不能解决求职问题,一旦毕业后,这些大学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很难再集中起来搞培训,但他们普遍具有在网上远程学习的经验,平时上网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远程培训是广大高校、技工院校毕业进行就业培训的最佳途径。

二、特色及优势

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远程职教,它不受时空限制、节约资源的优势成为现代社会劳动者接受终身培训的最佳选择,代表着职教事业的发展方向。远程职教运用视频点播、直播等教学方式,构建集视频教学、教师远程辅导、学员互动交流、专家视频串讲、统一联考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特色和优势如下:

可以共享优质师资资源;可以支持自由灵活方式的教育培训;可以快速推广热门专业;可以便捷、广泛地开展互动交流;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可以大幅降低教育培训费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为了拓展视野、提高工作技能,因此,远程职教将会成为大多数劳动者、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面向的主要人群及培训方式

1.技工院校教职工继续教育及有转岗需求的在职人员

开展此类人员的远程职教,应通过与广大技工院校等单位建立联系,扩大宣传。这些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业务及技能基础,对新岗位的业务也有一些了解,可通过制作继续教育专业课件,或摄录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新岗位业务及技能视频,配以讲解及操作流程说明,制作成远程教育培训课件,通过在远程职教网点播的方式对各行业、各技工院校参加继续教育的职工,及转岗人员分专业进行集中短期强化培训,达到培训目标。

2.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

自高校实施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矛盾日益突显,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与就业压力不断加剧。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7年增加到495万,2008年超过了540万人。2009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600万人以上,加上往年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今年全国将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占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需要就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高校和技工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培训方面已有相关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但总体看来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实效性,投入也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的形势。通过建立远程培训平台,针对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开发相应的远程课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强、可实际操作的短期就业培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让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明确学校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掌握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就业心理培训,使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疏解负面情绪,解决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是社交礼仪培训,使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明白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较好地掌握自身仪表着装、言谈举止及增进与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常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求职之路做出良好的铺垫。四是求职技巧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实习单位的选择、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求职材料的准备与投递、笔试与面试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让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们在求职这一关键环节上做到认识到位、准备充分、切合实际、把握先机,全面凸显自身优势,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3.城镇失业人员

2012年陕西省失业人数为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开展失业人员远程职业培训,可建立适合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的远程职业培训专业,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围绕就业岗位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失业人员意愿,安排必要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因此,开展失业人员的远程职业培训,必须开发以实用性技能为重点的远程职业培训课件,例如计算机基础、家政服务、烹饪、美容美发、创业培训等通用技能的远程职业培训课件,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失业人员还可在网络上接受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要求、求职方法等职业指导教育。还可在远程职教网上开设以新经济增长点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定向远程培训,有利于自谋职业的多技能培训和以失业人员自愿学习为主的储备式技能培训,鼓励失业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扩大职业选择面。

4.农民工

目前,陕西省约有外出农民工450万人,其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约有230万人,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约占培训总数的一半,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只有51万人左右。大部分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一是通过建立远程培训平台,在陕西省基层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点,利用统一规范的高质量课件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开展远程培训,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培训,组织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视频播放,以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时间3~6个月,培训方向一是引导性培训,主要是通过视频播放宣传基本权益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及求职技能等。二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发民用建筑、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市政水电、城市环卫等课件,对农民工进行远程培训,再就近组织实训。三是对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利用统一规范的、高质量的创业培训课件,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重点开展企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调查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目前,组织农民工培训的各级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以套取国家补贴为目的,因此可以开发农民工培训的标准化课件,以把这些课件推广给培训机构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培训质量和规模,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至少掌握一项技能,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上岗要求。

大学生职业培训【第四篇】

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中国的两大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缺乏职业技能。大学盲目扩招和大学课程设置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瓶颈,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工作效率低下遭淘汰,这都反映出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缺失以及重要性。对比国外的教育体系模式,大学、职业学校和技校都有一定的招生比例,而中国的院校设置几乎完全忽略这一比例。中国人应放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重视职教,尽快发展市场调节下的职业培训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职教:绊倒就业的一块石头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失业的原因,职业教育的缺失难辞其咎。

两次高校扩招都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展开的。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而且是以不断提高技术和知识含量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那么对大学生的需求应当是比较强烈的。但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出口导向的、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来推动,这样的增长模式可以吸收大量农民工,但对大学生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除高校扩招速度太快外,职业教育缺失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过去中国曾经有大批中专学校,后来又被取消,因为说起来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中专生,感觉上就低人一等。同时,中国大学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大学老师缺乏实际经验,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南沿海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先是迎来尴尬的企业“倒闭潮”,后又有大量企业面临关停情势,大批农民工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张秀兰在对农民工失业进行实地调查后得出结论: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如果不是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前提之上,一定是失败的,而对效率的关注,更是职业培训成败的关键。

企业一直是职业培训的主体和主力。在过去中国有将近3亿劳动力,是通过企业开展的正规和非正规培训而成为合格劳动者的,而官办和民办的关系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在民办职业培训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名校,这不但解决了急需的紧缺人才问题,给职业教育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29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