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管理论文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企业培训管理论文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培训管理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理论;培训管理;茶叶企业;经营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和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大促使茶叶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做好培训是企业留住人才和创造人才的关键一步。探索茶叶企业的培训管理模式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保持和培育更多的人力资本,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
1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理论概述
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下培训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培训管理的相关理论。一般地,学者们将培训管理的理论划分为传统的培训管理理论和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体现了定期培训工人,重视教育,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不断丰富。本文笔者重点探讨几种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
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人力资本与土地、资本等各种生产资料同样重要,对于人力的投资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相较于物质资本,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人力资本具有存量形式。投资于人力资本将创造更大的价值,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一种成本投入,而是一种有回报的投资。
培训转化理论
在现代的培训管理理论中,培训转化理论对于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与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当受训者在接受培训时与培训后的真实工作场景相似时,培训转化的效果最好,当受训者所处的环境、使用的材料、设备、完成的培训课程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似度高时,培训转化的限度最大。另一个重要的培训转化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内容越直观,越有助于受训者的理解。受训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培训的认同至关重要,只有受训者对培训高度认同,理解培训的内容才能保持培训效果的迁移和转化。
学习型组织理论
建立学习型组织,在面对高度竞争与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时,组织应不断精简机构,探索出一个具有弹性的、灵活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一是员工和管理者应具有共同的愿景,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二是要重视团队的学习,提倡团队的共同进步。三是剔除旧思想和陈旧的制度。四是个人要有超越自我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迎接突如其来的挑战。五是全局思考。管理者和员工应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不被表象干扰。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的知识储备与应用是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企业应重视内部培训与开发。
2茶企现状分析与培训需求分析
茶企业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茶企业经营现状,茶企业的基层员工以低学历为主,员工的流动性大,缺乏在茶叶行业发展的职业规划。长期从事层次较低且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使基层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层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责任感较弱。而中层及高层员工大都步入中年,他们普遍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对外部市场的变化不敏感,内部经营理念落后。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茶企业应明确培训管理的重要性和方向,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应授权并支持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对培训体系重新设计,建立能够应对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的战略性培训管理模式。
茶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茶企业的培训需求重点应兼顾组织发展的战略和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培训的最终目标应与组织的发展战略一致,以此实现企业的愿景。培训需求应从行业性质、组织目标逐级分解,最后落实到部门、岗位和员工层面。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配合,通过调研,以问卷的形式收集员工的培训需求及各岗位的绩效考核状况,根据收集的问卷整理后,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如员工态度差、出勤率低、专业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根据结果设计具体的培训计划。
3PDCA模式下茶企培训体系建构策略与实施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规划
培训规划是指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培训需求出发,对企业培训过程前、培训过程中、培训过程后的安排和计划。具体来说,包括企业的培训对象人员安排、培训时间计划、培训资源应用、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式选择、培训费用预算、培训成果考核等。设计茶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首先应确定培训的类型,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或是老员工的在岗培训。根据不同的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师资,对于茶企业这一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大的企业特点,应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一般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培训内部的讲师,采用内部培训方式为主,外部培训方式为辅的培训模式。从而,避免过高的培训成本,防止培训后员工的离职。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项目实施
当一个企业的培训规划设计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项目的实施对于整个培训管理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茶企来说,培训项目的实施也是不能轻视的。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个过程。在培训项目实施前,需要进一步确认和核查培训课程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关的培训地点的布置等,还要和培训师沟通培训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提前将一些培训的事项跟学员说清楚,便于培训的顺利开展。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应急预案,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这样有利于方案制定的完整性。这两个过程完成后,并不是代表培训项目已经完成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培训项目实施后,这一过程需要做的是安排培训项目的后续安排和工作。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对于培训管理,尤其是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这一流程已经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各个企业在这上面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在当今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中,有很多的方法和方式。针对茶企这个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再结合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本篇文章中,主要采用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对于这个模型,从事管理的人员应该都不陌生。对于反应层的评估,主要是对于参加培训管理的学员在培训完成后对于整个过程的反应,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安排、培训的讲师等。学习层指员工培训后学到的内容与掌握情况。行为层指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运用培训的内容。结果层指员工的培训为企业带来的具体收益大小,可以通过员工流动率、净收益率等指标考察。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茶企培训机制建设
培训风险防范不仅要求企业做好培训过程中的防范,而且要求企业在培训后对员工离职行为进行防范。茶企业在市场中逐渐处于激烈的买方市场,员工在一家企业学到的知识与技术如果不加防范,很容易发生机密泄漏的危机,对企业的产品和营销带来冲击。特别是在培训管理中,高层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培训风险管理,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对机制;中层管理者应安排好各职能部门与人员的工作,监督并实施整个风险防范体系;基层员工应树立风险意识与道德责任感,对于企业的机密做到不外传。具体而言,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高层领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训风险管理。第一,制度防范。劳动者在进入公司时,茶企业应与员工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清晰地界定员工和企业各自的权利、义务。如果一方违约,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针对培训过程涉及到的茶叶制作与运营的相关内容,企业应与新员工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规定培训的内容、项目、费用,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赔偿。针对一些的岗位培训,还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说明保密的期限,范围,内容,违约赔偿等条目。有些培训实施的内容只适用于本企业,因此,企业还应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限制员工在本企业工作期间,不得私自兼职同类或类似行业。第二,与培训相关的激励机制。在茶企业中,设计培训体系应考虑将培训实施的结果与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职位晋升挂钩,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促进企业战略和目标的落地。第三,企业文化。茶企业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能够将员工在巨大的感召力下,树立和企业一致的价值观、目标和理想信念,在价值观的指引下,内化为具体的行动。茶企业可以倡导我国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倡导员工精进、尚勤、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独特而有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培训时明确培训的意义,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追求自我的实现,同时为企业贡献更高价值。
4结语
培训管理的内涵丰富,对于处于转型期的茶企业而言,深入分析符合自身企业性质与发展方向的培训管理模式有利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和财富。同时,茶企业能够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视角做好培训管理,可以摒弃传统人事管理的模式,帮助实现企业转型,创新经营管理方法,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捕捉客户的需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基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量化管理的企业培训开发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2):125-129.
[2]曹兆红。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员工激励机制[J].中外企业文化,2014(1):129-133.
[3]熊敏鹏。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环境的理性思考[J].艺术教育,2014(2):193-195.
[4]刘建荣。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15(3):115-118.
企业管理培训【第二篇】
近年来,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培训管理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深刻。渗透工业工程技术一方面能提高企业培训中心工作质量与效率,优化企业管理,另一方面还能促使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减少企业运营与发展中的不必要浪费,极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工业工程概念以及其基本原理,并就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应用工业工程理念与技术提出了有效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工业工程;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价值;应用策略
“工业工程”是链接管理学与工程学的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科学的管理能最大限度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而工业工程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其对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能极大提升培训中心管理与服务理念。
1工业工程概念以及原理简析
1.1工业工程概念
关于工业工程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标准的定义。有资料证明,在某次国外的工业工程学会上,“工业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被首次定义。自此之后,人们习惯上工业工程概念做以下定义:工业工程是一门涉及人、物料、信息、能源等多种要素的工程学科,它集设计、规划、改善、控制、创新等多种特征于一体,同时也是技术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结合。从定义可知,工业工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职能包括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工业工程之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最主要的价值便是帮助企业低成本实现生产、制造、加工,管理与服务,并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工业工程为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将其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意义重大。
1.2工业工程基本原理
工业工程理念与方法倡导“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态度,而这意味着要想实现工业工程之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的价值,培养工业工程意识,端正态度,落实精神很重要。工业工程的应用意识为以人为中心意识、整体性与全局性意识、成本与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等。而从以上所提到的工业工程态度、精神以及意识来看,可以揣度出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第一是通用原理与人本原理。该两种原理要去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培训环境,并巧用激励提升员工积极主动性;第二是效益与效率原理。该原理使其更加关注企业经营与管理效率,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浪费;第三简化与标准化原理。其中标准化原理是工业工程实施的生命线,也是基础。即操作者与管理者都要重视标准化,确保作业的标准与高效化,减少过程问题;第四,系统原理。即工作流程与管理流程的系统化、整体化。第五,优化原理与创新原理。任何操作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即创新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工业工程正强调如此。
2工业工程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认真分析与规划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优化建设措施
企业培训中心建设是培训中心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强化管理,提升效益,认真分析与研究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很有必要,同时这也是工业工程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基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金牌培训价值体系、凸显培训与服务的双重价值。为了实现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的基本目标,提高培训中心建设效率,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树立建设现代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理念。企业发展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而企业培训建设也应如此。首先要重视现代培训中心建设之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效益提升、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功能。其次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创新策略,推动培训中心朝着更加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第二,强化现代培训中心建设,增强员工向心力与凝聚力。现代培训中心建设是企业员工的夙愿,强化建设,提升员工水平与能力,不仅能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更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落实培训中心规划与建设措施,要脚踏实地,拒绝好高骛远。企业应将员工培训中心建设以及员工培训置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地位,做好建设规划,从硬件与软件上落实培训中心建设,为企业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2.2巧用工业工程的系统原理实现培训管理流程的优化
系统性原理是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念之一,其要求管理流程要系统化、综合化与整体化。诚然,真正的企业培训中心管理必然是系统化、秩序化的,这是实现高效培训管理的基础与前提。试想,松散随意、杂乱无章的培训管理如何能够真正体现培训精神与意义,针对员工个体需求实现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呢?因此,企业要善于利用工业工程中的系统化原理优化培训管理流程,提升培训管理质量与效益。首先,认真分析培训管理流程。第一,要做好业务梳理工作。企业培训中心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培训工作,二是会议工作。工业工程技术与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故无论是培训业务,亦或是会议业务都要做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第二,要熟悉培训中心业务流程。标准化、系统化的流程是提升培训效率的基础与前提。例如,关于培训流程中的培训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与所负责的流程细要,培训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培训流程等等。其次,员工工作岗位的配置。员工工作岗位配置应遵循科学配置、人岗匹配、双向选择(转岗优先)等原则。再者,岗位配置要按照一定流程,遵循一定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之于岗位管理的效用,促使物尽其用。从岗位配置流程来说,主要可进行以下流程配置:中层干部岗位、一般岗位与培训师岗位。一般岗位和培训师岗位可采取竞聘上岗,提高员工竞争意识与能力。最后,强化企业文化培训与建设。可以通过优化培训环境,强化企业文化宣传等实现这一目的。
2.3重视标准化原理,提高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综合效益
除了重视系统化原理之外,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工业工程中的标准化原理也十分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或尺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整个事物的和谐、螺旋式向前发展。因此,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标准化原理,并巧妙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企业培训中心管理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服务管理流程化。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而培养高质人才是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的重要职责。相关人员要依据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与服务实况,制定出标准化、可操作性强的服务管理制度,促使服务管理流程流程化与标准化。第二,服务操作标准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员工的岗位操作与服务一方面靠自觉,另一方面要靠相应的操作制度做支撑。例如,每一个员工其都要严格按照所规定的岗位操作要求与流程来规范工作行为。在培训中心,培训师应做好操作流程、操作要求、操作细则等各种培训工作,提升员工标准化操作意识。第三,培训中心要制定培训师的工作标准。培训师是否优秀以及其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所培养员工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培训中心一方面要对培训师进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对其进行操作技术标准、道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培训师都能发挥其应用的教育培训价值。
综上可知,将工业工程这项新兴学科渗透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企业培训中心管理者应重视工业工程理念,巧用科学的工业工程原理,多途径改善培训中心管理质量,为企业发展与腾飞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类人才,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认真分析与规划培训中心建设,并优化建设措施;其次,企业要巧用工业工程理念中的“系统原理”实现培训管理流程的系统化,高效化,提高培训质量。最后,要重视标准化原理,以“标准化”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培训中心个管理综合效益提升。
作者:王聪 王赫楠 常会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危剑巧.浅谈人本管理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才智,2015,32∶267.
企业管理培训【第三篇】
为配合工厂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工厂的企业精神,特制定本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2.适用范围:
凡本工厂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
3 各部门权责划分
人事行政科负责
1.制定、修改全工厂培训制度;
2.拟定、呈报全工厂年度、季度培训计划;
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
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工厂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5.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6.管理、控制培训费用;
7.管理工厂内部讲师队伍;
8.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9.追踪考查培训效果。
各部门权责
1.呈报本部门培训计划;
2.制定本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
3.收集并提供本部门相关专业培训信息;
4.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
5.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
4 培训管理
总论
培训安排应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并结合个人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合理公平。
凡本工厂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全工厂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所有培训费用的预算、审查与汇总呈报,以及培训记录的登记与资料存档等相关培训事宜,以人事行政科为主要负责单位,各相关部门负有提出改善意见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
全工厂的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人事行政科为主要负责单位,并对全工厂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报的责任。各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包含四个模块。
新员工入职培训
1)培训对象:所有新进人员。
2)培训目的: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况。
3)培训形式:以周期性的内部授课方式进行。
4)培训内容:分常规类和专业技术类两项科目,两项科目的具体内容可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进行选择。
5) 常规类科目:a.工厂简介(包括工厂发展史及企业文化,各部职能等)
b.工厂制度介绍
c.产品/业务介绍与市场分析
d.技术研发体系现状与开发方向
e.其他
6) 专业技术类科目:
a. 经营和生产部门的岗位设计与工作流程
b. 适合工厂习惯的标准作业技巧
c. 项目管理流程与标准化训练
d. 其他
学徒方式的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工厂招收录用的应届毕业生或新工人。
2)培训目的:使新员工按照任职岗位的要求,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及工作流程。
3)培训形式:“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固定老师责任制形式。
4)培训内容:包括思想素质、企业文化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及工作疑难的解决和指导等。
内部培训
1)培训对象:全员。
2)培训目的:依靠工厂内部讲师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工厂内部资源,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工厂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丰富员工的业余学习生活。
3)培训形式:在工厂内部以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4)培训内容:涉及工厂技术类、经营类、管理类的多个方面,及员工感兴趣的业余知识、信息等。
外部培训
1)培训对象:全员。
2)培训目的:依靠外部专家力量,提升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增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培训形式: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在工厂内部授课。
4)培训内容:可分为三类。
a) 常规实用性培训——涉及专业技术知识、销售技巧、管理方法、领导技能、经营理念等;
b) 适合高层领导的培训——含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
c) 个人进修方面的培训——如MBA、专业技术认证等。
培训计划的拟订
1. 结合工厂整体战略目标及发展计划,由人事行政科依据对内部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以及工厂相关培训的政策、财务预算等,统筹各部门的需求,于每年年初拟订年度培训计划,并呈报总经理审核。
企业管理培训【第四篇】
一 我国目前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企业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企业的绩效也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时间一长,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降低,甚至把培训当成负担,使培训管理部门成为了矛盾的制造者和企业的成本投入中心。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培训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
现阶段许多企业已逐步开始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企业往往对培训的需求和目标缺乏科学,细致而全面的分析,这就使得培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企业往往怕麻烦而忽略需求分析;许多企业往往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会安排培训。企业没有将培训目标与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相联系,更没有将培训目标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这就是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的基本原因。
2、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不合理
根据培训需求设计培训的课程时,许多企业缺乏体系设计的概念,课程内容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3、培训效果评估难以量化
大部分企业将精力放在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金的投入与培训方法的改善,但往往却忽略培训的评估工作。培训后的效果一般只停留在对讲师讲课的内容、互动性、感染力以及会场的准备情况做一个简单评估。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投资,其收益如何对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有适当的手段对培训作评价,每一次培训工作结束后都必须检查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和目标,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收益与投入相比结果如何。由于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培训无法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也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4、培训成果难以转化
实际上一个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培训什么、谁来培训以及如何培训,而是确保如何使受训者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现实的统计数据是:企业的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有80%~90%的培训资源被浪费了。同时这种转化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需要企业提供资金、技术,需要相关设备的配套,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其他因素的支持。这些相关因素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现阶段国内企业培训成果的转化。
5、只培训少数成员。
这种现象在不少企业都存在,这里有两个误区:其一是有的领导认为培训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那些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人员。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所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二是认为单位的现时工作最主要。因此,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6、缺少企业内的专业培训开发人员
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开发人员没有及时掌握培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不能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解决方案,无法达到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如果使用外包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由于他们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很难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同样容易导致培训失败。
7、对培训的期望过高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安排一次培训不容易,对一次仅2—3天的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中层管理队伍的许多问题需要长期的培训计划解决,况且,许多问题并不是单靠培训就可以解决的,如制度问题,市场问题等。
二 解决我国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培训观念
正确而科学的培训观念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支撑点,没有它,培训的整个框架就会倒塌。
1、加大对培训的投入
领导者要转变职工培训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必需的成本,对员工的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活动,因而,企业培训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必将带来很大的利益,使企业对人力的投资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舍的在培训上投资。
2、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素质高低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大,高层管理者更需要接受培训,更新知识,改变观念。国外许多企业就做出这样的规定:越是高层管理者,参加的培训就越多,有的甚至把培训作为一种福利按职级进行分配。
3、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员工最好的报偿。在对员工的培训中,企业根据不同的人员、不同岗位的特点为员工设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激励员工努力奋斗,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二)建立培训配套制度
1、培训对象选拔制度
建立培训对象选拔制度有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可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必须考虑员工掌握培训内容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应用所学习的内容的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员工激励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效率问题。 2、培训签约制度 培训签约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特别是需要较长时间脱产的培训,企业不仅投入较多的培训费用让员工参加培训,还要给员工提供工资待遇,同时安排相应人员顶替员工工作的成本。一旦参加培训的员工学成后跳槽,企业将遭受较大的损失。这也是企业培训员工的一大顾虑。如果企业制定规范的培训签约制度约束企业本身与员工,将会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
3、考核制度
考核评价的对象包括绩效评估和责任评估两项。绩效评估是以培训成果为对象进行评估,包括接受培训员工的个人学习成果和他在培训后对组织的贡献。责任评估是以负责培训部门和培训者的责任为对象的评估,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培训工作方向,改进培训工作。
4、激励制度
把培训、考核、晋升、薪酬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如把高学历培训作为对优秀员工的一种激励,以稳定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把实用性培训,出国培训、技能等作为对骨干员工的一种奖励。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重视与培养,提高员工自身价值,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将激发回报企业的意识和决心。
(三)建立合理的培训模式
1、作好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在实施员工培训活动之前,必须先做规划,确定培训的需求,找出培训与企业目标的结合点。培训需求最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从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培养出发;二是从影响企业目前绩效的能力培养出发;三是如何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比如说企业目前的主要绩效问题是客户投诉率较大,那么经过分析可能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相关部门与客户沟通的方式不当,造成客户的不理解而投诉,显然有效沟通的培训将成为企业培训的真实需求点。因此培训管理者要用不同的方式和工具对培切i需求进行客观分析,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2、拟订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策略
培训管理者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谁?何时?何地?培训计划是什么?怎样管理培训过程以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的准备工作有哪些?高层领导和各部门怎样支持培训后内容的转化等等?在注重针对性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和前瞻性。职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要根据企业现状及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在培训的内容上体现不同的深度。制定涵盖企业所有职工的、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