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原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6130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原文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会看病【第一篇】

一到春、秋季,我的细嫩的小手上都长满了痘痘,每天晚上,我都会拼了命地挠,一早起来,水泡都出血了。今天,我的水痘又复发了,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带我上医院。医院里浑浊的空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下来。

自从妈妈看了我的语文书上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这次就让我独自去看病,妈妈只在远远地看着。我拿着病历卡来到挂号窗口,说:“挂皮肤科”,然后,我拿到了一张号牌,到了三楼皮肤科,那里喧闹非凡,显然,皮肤不好的人很多。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已确定出我得的是湿疹,他说:“湿疹一般问题不大的,只要腥、辣的东西少吃,羊肉、牛肉也要少吃,还有如果痒了也不要挠,实在不行了,再在痒的地方涂一点药膏就行了。”我听了医生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我拿着医生给我开的处方,来到收费窗口付钱,拿了发票,我又来到药房,在“收方”窗口把处方给了里面的药师,然后又到“取药”窗口等待,当里面的药师叫到我的名字时,我胆怯地说了一声:“这儿!”然后,我才拿到了药。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这是一首我小时候经常唱的歌曲,今天,我又唱响了这首歌!

学会看病【第二篇】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1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子感冒发烧,母亲觉得这是让孩子学会看病的最好时机,便让儿子自己上医院看病。可当儿子走出家门后,母亲就开始后悔,旋即担心,继而自责,内心可谓备受煎熬。在儿子“凯旋”而归时,母亲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让儿子学会独立。

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着力表现儿子对父母的依赖和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犹豫不决。后半部分则运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母亲在尝试“放手”的过程中的痛苦心路历程。儿子走后,她开始后悔,认为这是给儿子“雪上加霜”,应该先“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很显然,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占了上风。在等待儿子回来的时候,她觉得“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多么形象而真实的描述,因为担心儿子,所以两个小时变得异常漫长。因为担心儿子,所以心里开始胡思乱想,竟想得疼痛难忍。爱子心切的母亲已然忘了自己这样做的初衷,“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如果说关心、呵护、疼爱是感性的爱,那么对孩子负责,让孩子学会独立就是理性的爱。此刻,感性的爱完全战胜了理性的爱。儿子回来了,“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理性又重新占领制高点,母亲“放手”的决心也更坚定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就这样在作者一次次的内心斗争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本文是1篇略读课文,除必要的生字词学习和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之外,不宜涉及太多学习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没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便是本文真实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切入心理描写。然后引领学生品味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母亲情感的变化,体会这份独特的母爱。当然,还可以由读到写,鼓励学生尝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这样的学习,想必学生会学得更深刻,更有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挣开”的“挣”,“埋怨”的“埋”的读音,理解“打蔫儿”“怔住”“艰涩”“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母亲试图放手却又不舍的情感变化,体会独特的母爱。

4.学习同类型文章,尝试进行心理描写,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习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自学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1.读准课文中的11个生字,并找出生字在文中组的词语读一读。其他没把握读准的字音查字典确认。

2.运用自己拿手的方法理解“打蔫儿”“怔住”“艰涩”“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意思。

3.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4.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及文学成就。

二、课中学习

(一)前学检测

1.检测对作者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要求交流最想告诉别人的一点。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女兵―医生―作家。

2.检测课文11个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并说出该字在文中所组词语。读正确的其他学生跟读2遍,读错的请其他学生纠正,并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它的,然后再让读错的学生读2遍。

3.检测文中多音字认读情况。课件点出“挣开”“埋怨”两个词,指名学生认读,读正确的再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附带检测学生练读课文的情况)。读错的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纠正。

4.检测文中词语的理解情况。先让学生质疑预习时没弄懂的词,如果学生没有提,则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学生解释词语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要让学生说说解词的方法,并板书总结(查词典、百度搜索、请教别人、联系上下文、逐字理解再合并、抓关键字理解……)。

(二)深入研读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以文中“按图索骥”一词切入,引导概括主要内容。(师:刚才我们交流的词语中有一个词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课件出示“按图索骥”的故事,生默读故事,说说在这个故事中“图”和“骥”分别指什么?生交流:“图”指伯乐写的《相马经》,“骥”指千里马。

(2)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文中“按图索骥”的“图”和“骥”又分别指什么?(按“生独立默读思考―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的程序进行)“图”指看病的方法(指名学生读第18自然段母亲的话,既让学生明确“图”的所指,又附带检测学生课前练读课文的情况),“骥”指学会看病。

(3)请结合以上理解,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先学生独立思考,试说,再小组交流、比较、修改,最后小组成果汇报。教师评价各组概括的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

2.品味母亲的情感变化。

以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切入,抓心理描写品味母亲的情感变化。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凸显一点: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

(2)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在相应的句子旁做批注。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做批注―小组成员交流,相互纠正、补充―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重点句上展开讨论,分享看法。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后悔:心疼孩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担心:怕孩子出事)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自责:爱子心切)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让孩子学会独立,让自己学会放手)

(3)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生交流发言。(既疼爱孩子,又对孩子负责)她诠释出的母爱是什么?(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3.尝试写心理活动片段。

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鲜有心理描写。现在就请你来为作者补一处:

“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怔住了?她的心里会在想什么呢?在此处补写一个心理描写。

学生各自写后交流评价。

三、课后学习

1.自主学习毕淑敏的另1篇文章《剥豆》(附后)。

自学要求:①独立或与同学讨论解决文中不懂的词语意思。②用简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品味母亲情感变化,寻找引起变化的原因。④说说文中的母爱是什么。

2.编一张以“爱”为主题的小报。

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完成;文字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摘抄。要求编得图文并茂,精致美观。

附: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学会看病【第三篇】

----董颖琛

今天,学习了课文《学会看病》,文中流露出了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让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看自己长大”。没有人能够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总要自己独立面对困难,独立生活下去。“是啊!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溜冰,我换上溜冰鞋,溜着、溜着,忽然摔了一跤,我感觉非常疼痛,于是大哭丧着脸起来,我原以为妈妈会把我扶起来,但妈妈没有那样做,妈妈只是鼓励我,叫我自己慢慢站起来,我很伤心,我以为妈妈不喜欢我了,不,我错了,从我发烧那时起,我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

那一天晚上,我发烧了,烧得很厉害,那时妈妈背着我就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我发现汗珠浸透了妈妈的衣服。医生走了出来,妈妈忙问医生:“我的女儿生什么病?”“那种病能不能治好?”……。一连串的问题,医生说:“你的女儿没事,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妈妈听了,一颗悬着的心才平稳地落了下来。在我生病的那段时间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着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断,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学会看病【第四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附相关资料: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③“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2)对词语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9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