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纺织市场分析【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8557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纺织市场分析【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纺织市场分析【第一篇】

关键词:纺织 创意产业 影响因素 路径

纺织创意产业是纺织业渗入创意元素而生成的一个新兴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具有纺织与创意两个产业的特征,是纺织与创意结合的产业。纺织创意产品必须体现创新创意,体现文化、艺术、科技对产品的渗透,具有知识产权,属于纺织产品,主要涉及到面料花样设计、服装设计、家纺产品设计、纺织艺术品、手工艺、纺织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等。纺织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产业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其自己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1.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综述

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Florida(2002)的理论认为,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城市创意阶层。围绕着创意阶层的发展要素,认为“3T”,即创意人才(Talent)、创意技术(Technology)和城市文化包容度(Tolerance)对于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1]。等人(2004)则从动态的观点出发,认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富于活力的创意人才群体、宽广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是创意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几大基本要素[2]。王志成(2007)等认为城市创意经营环境和城市创意资本基础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创意经营环境由创意氛围、商务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要素构成,城市创意资本基础则由制造业基础、人力资本基础和技术资本基础等要素度量[3]。

林明华,杨永忠(2012)指出影响我国城市创意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因素、人才储备、城市开放程度、城市基础设施水平[4]。方田红,曾刚(2013)指出大城市内城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在集群萌芽阶段:影响因素有偶然因素、地租因素、地方特质;集群形成阶段:影响因素有区域信息浑浊场、地方品牌的吸引力、价值链驱动;集群发展阶段:影响因素有地租上升、网络协作、外部联系管道[5]。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的因素、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因素、产业本身的特征因素、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创新创意氛围的因素、各种政策法规的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等。而在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方面还包括土地资源、地方特质等因素。

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厉无畏,王慧敏(2006)提出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和对策:构建文化生态,缔造全景产业链;激发消费欲望,培育新型产业群;融入城市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6]。邢华(2009) 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引领产业发展、以内容产业为重点带动产业增长、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版权贸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7]。周蜀秦,李程骅(2013)指出应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体系的重构、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创意场域”[8]。司晴川(2014)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的路径及经验:自由经济政策支撑文化市场构架、跨国资本运作推动文化企业扩张、高新技术成果引领文化产品升级、创意经济定位缔造文化产业核心[9]。

杨永忠, 黄舒怡, 林明华(2011)提出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三阶段假说,即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在三阶段演变中,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程度不断提高,从简单的地理聚集到分工协作,直至新奇系统形成。对北京798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798创意产业集聚区在进入第三阶段的低层次网络发展后出现的“自我毁灭”现象,实质是商业繁荣对艺术生产的排挤[10]。杨斌,邓雅芯(2013)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路径,包括关键企业模式优化、企业合作模式优化、政府主导模式优化[11]。

于文(2013)指出依靠修改法律来化解创意产业版权危机的硬性方式已经失效,应当着重采用市场化解决路径,积极发展以市场创制为基础的版权集中许可模式与版权公共许可模式[12]。孙玉荣(2014)认为通过法律途径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所有保护途径中的最佳选择,可综合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保护手段,选择最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13]。

对于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而言,学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从整体视角来看,主要通过以文化为内容、科技为手段、创意为灵魂、版权为载体,在政府宏观指导下,营造创意氛围、激发产业需求、培育创意人才、构建产业园区,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从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视角来看,存在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三个阶段,并在第三阶段会出现一种商业对艺术的排挤现象。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来看,存在法律与市场化两种解决路径。

而对于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研究不多,笔者(2012)通过问卷调研、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专家讨论,认为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纺织创意资本基础和纺织创意经营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纺织创意资本基础方面有6个影响因素,包括纺织业基础、市场需求基础、计算机业基础、纺织创意产业基础、产业资本投入、知识资本;纺织创意经营环境方面有4个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环境、工作环境、商务环境、知识产权环境[14]。董锡健(2012)认为上海纺织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了三级跳,第一跳完成了从传统纺织厂房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第二跳从传统纺织业态向时尚创意纺织转型,第三跳实现了传统纺织工厂名称更换、企业(园区)形态转制、产业载体市场化运作一体化转型发展[15]。

2.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纺织创意资本基础因素

纺织业基础分析

纺织业是浙江省支柱产业,有着众多的产业集群,如余杭家纺产业集群、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宁波市区与奉化的服装产业集群、温州服装产业集群、柯桥纺织产业集群、嵊洲领带产业集群、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嘉兴平湖服装产业集群、海宁装饰布产业集群、湖州织里童装产业集群、桐乡濮院秀洲洪合针织产业集群、兰溪棉纺织产业集群等。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浙江纺织业与纺织服装服饰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计6975家,占全省的%;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省的%;出货值亿元,占全省的%;利税总额亿元,占全省的%。从上述可知浙江纺织业有着厚实的产业基础,企业数量与出货值都占了全省近五分之一,但也发现工业总产值与利税总额占全省比例较低,说明浙江纺织需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

纺织创意产业市场需求基础分析

从上述浙江省纺织业基础分析中可以发现,浙江纺织业涉及到各种纺织产业,有从事化纤纺织、棉纺织的,有从事家纺业的、也有从事服装和服饰业的,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浙江规模以上从事纺织业的企业数为4621家,从事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的企业数为2354家,这些企业对纺织创意产品的需求应是很大的。另外从全国来看,纺织创意产业市场需求应也较大,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可知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数有20435家,纺织服装和服饰业企业数有14788家。但调研中发现市场需求尚存在问题:一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缺陷,许多企业还是以仿制、盗版等方法来获取纺织创意产品;二是由于本土的纺织创意产品还不能符合纺织企业的需求,部分需求外流至上海、广州等地;三是由于许多中小型服装、服饰企业多做外贸,以贴牌生产为主,不需要自己设计,没有对外部的纺织创意产品需求。四是一些品牌大中企业,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也不需要外部的纺织创意产品;五是一部分纺织企业对纺织创意产品的需求尚不够强烈,需要激发。

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基础分析

根据纺织创意产业的特征,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支撑,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服务、科学研究与服务和文化产业。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浙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13814个、生产总值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22771个、生产总值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数13077个、生产总值亿元;以2004年为基数100,以上三个产业增加值指数分别为、、。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可知以上三个产业法人单位数分别位列全国第4、5、4位。可见浙江省在信息技术与服务、科学研究与服务和文化产业上均有厚实的基础,对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能给予有力的支持。

纺织创意产业基础与资本投入分析

2008年以来,创意产业在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纺织创意产业更是如此。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已建成县科创大厦、县创意大厦、F5创意园,共计9万多平方米,基地集聚了纺织花型、服装、家纺等创意企业百余家。杭州余杭的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建设投资一期亿元,二期亿元,目前已入驻纺织创意类企业30余家,包括设计型、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型和高校师生创业型企业等。平湖服装文化创意园,充分整合政企校会和市场等资源,搭建了一个支撑服装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品设计、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首期建设3600多平方米。桐乡濮院320创意广场,主要招收服装设计、信息化软件开发、品牌策划、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创新等企业入驻,首期建设5000平方米。还有杭州的116时尚设计创意园等。除了这些专业从事纺织创意产业的园区以外,在综合性创意产业园区中也集聚着一批纺织创意企业,如下沙大学科技园,宁波和丰创意产业园区、温州的浙江创意园等。再在创意产业园区以外,也存在着大量的纺织创意企业;在一些纺织服装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纺织创意设计团队,可见浙江省的纺织创意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和资本投入。

纺织创意产业知识资本分析

中国统计年鉴(2013)显示浙江省R&D人员全时当量228618人年,占全国%,列全国第三;R&D经费5886071万元,占全国%,列全国第四;R&D项目数35582项,占全国%,列全国第三;专利申请数68003件,占全国%,列全国第三;有效发明专利数20553件,占全国%,列全国第三;可见浙江省知识资本方面有雄厚的基础。还有许多高校提供纺织创意产业知识资本,省内如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嘉兴学院等,省外有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这些学校师生到浙江各纺织创意园区建立纺织创意实践基地、创业基地,开展纺织创意培训、设计、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有力支持了各地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调研中也发现浙江各地纺织创意智力资本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相对集中于杭州,而其他城市由于创意氛围文化环境等原因,难以留住高端纺织创意人才。

浙江省纺织创意经营环境因素

纺织创意政策环境分析

浙江省及各地政府对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支持纺织创意产业的发展。绍兴县于2008年就全面启动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2010年《关于加快发展纺织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绍兴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都指出要加快发展纺织工业创意设计产业,扶持中国轻纺城创意园开发建设。杭州2008年召开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动员部署大会,2010年《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工业设计发展目标,重点支持丝绸制品和女装工业设计项目。宁波2009年《关于加快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了《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服装设计是重点扶持的工业设计项目。嘉兴《2012年生产业工作要点》中指出重点围绕纺织、服装、皮革等优势产业,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温州2009年就了《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2012年了《温州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认定管理办法》,2013年《温州市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均提到要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如纺织服装创意设计。

纺织创意工作和商务环境分析

中国统计年鉴(2013)显示浙江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如下:人均公园绿地达到平方米,全国第九;用水普及率达到%,全国第六;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标台,全国第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全国第五;用气普及率%,全国第五;每万人拥有公厕座,全国第五;可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较高水平。在文化设施及服务方面: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为%,全国第四;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册,全国第四;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全国第四;参加图书馆讲座人次万人次,全国第二;参观图书馆展览人次万人次,全国第二;参加图书馆培训人次万人次,全国第七;博物馆个数166个,全国第五,博物馆从业人员3624人,全国第六;博物馆文物藏品967070件,全国第九;参观人次3122万人次,全国第七;艺术表演场馆机构数271个,全国第一;观众人次1351万人次;可见在文化设施及服务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有较好的文化创意交流环境。在网络通讯和物流服务方面: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万个,全国第三;域名数343万个,全国第一;互联网普及率59%,全国第五;电话(包括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全国第三;快递业务量万件,全国第二。可见在网络通讯和物流服务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

纺织创意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分析

浙江统计年鉴(2013)显示有律师事务所1021个,占全国%;律师工作人员15698人,占全国%;聘常年律师顾问单位63978处,占全国%;公证处92个,占全国%;公证人员1186人,占全国%;国内公证494958件,占全国%。从上数据可知浙江除聘常年律师单位数外没有明显优势。在纺织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各地都下功夫进行了整治,但还是存在困难。多地实施了版权登记制度,但盗版事件仍有发生;专利申请由于纺织品流行趋势变化太快,失去其保护效力;许多企业不愿展示其作品。

3.浙江省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纺织创意产业

如前所述浙江拥有许多纺织产业集群,有的是织布印花的、有的是制作服装的、有的是生产家纺的、也有的是做服饰的,各有其特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各有其特点,因此浙江各地应依托自己纺织产业集群的特征,走发展特色纺织创意产业之路,发挥长处、做出亮点。

树立品牌意识激发全国及省内外市场需求

对纺织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关系到纺织创意产业的命运,缺少市场需求,纺织创意产业就不能持续发展。从浙江省纺织业基础来看,对纺织创意产品的需求应是很大的,但由于如前述诸多因素导致需求不旺,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为别人加工做贴牌,不需要自己的创意产品,也就缺少了对创意市场的需求,因此首先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激发省内纺织企业的市场需求,这个市场潜力应是巨大的。另外也需要把市场扩展到省外和国外去,树立纺织创意设计品牌,打出杭州女装、宁波男装、绍兴印花、余杭家纺、嵊州领带等设计品牌,激发省外和国外纺织创意产品市场。

挖掘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版权交易平台

基于法规、制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失败,以及纺织创意作品知识产权极强的时效性、易盗版性,采用市场机制破解这个难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浙江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优势、电子商务发展快速,因此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纺织创意作品数据库与交易平台,进行集中交易。单位或个人向交易平台支付一定会员费,便可下载纺织创意作品使用;作者完成作品后可以提交交易平台,经审核后,并可获得一定稿费,知识产权转交由交易平台负责保护。由于纺织创意作品更新换代的快速和多样性,以及下载者自身的利益,因此也不必过分理会下载者的拷贝行为。

因地制宜适时推进纺织创意园区建设

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有好几个年头,有的持续发展,有的改头换面,也有的已人去楼空,纺织创意园区也不例外,自有其发展规律,如前述“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开始是艺术,结束是商业”等。从对浙江省的调研来看,有的地方成立了纺织创意园区,规模有大有小、产业有专门的也有综合性的;有的地方并没有专门的纺织创意园区,只是综合性的创意园区中有些纺织创意企业入驻,但园区外也存在着许多纺织创意企业。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本地创意产业发展有一定推动性,可以扶持一部分小微创意企业的成长,也可营造一种创新创意氛围,因此各地可因地制宜,在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据其阶段特征,适时推进纺织创意园区的建设。

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开发本土创意智本

高端人才需要高端的环境和成本,地方城市往往是缺少的,刚性引进花了许多成本但效益甚微,因此可以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既满足了地方城市的需要,又方便了高端人才。另外应加强开发本土纺织创意智本,制定纺织创意人才发展规划,从本土纺织企业中选拨培育人才,运用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和国内外、省内外纺织创意教学资源,大力培养纺织创意人才,择优培育本土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 New York: Basic books.

[2] Hearn G, Cunningham S, Ordonez D. (2004). Commercialization of knowledge in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Prometheus, 22(2): 189-200.

[3] 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2007). 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8):49-57.

[4] 林明华,杨永忠。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19-23.

[5] 方田红,曾刚。 大城市内城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5):39-45.

[6]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13.

[7] 邢华。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37-41.

[8] 周蜀秦,李程骅。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转型的机制与战略路径[J], 江海学刊2013(6):84-90.

[9] 司晴川。 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发展的路径及经验[J].学习月刊, 2014(4): 30-31.

[10] 杨永忠, 黄舒怡, 林明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1(8):128-138.

[11] 杨斌,邓雅芯。 基于知识转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路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66-170.

[12] 于文。创惹产业发展中的版困境解决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3(12):70-73.

[13] 孙玉荣。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4): 54-59.

纺织市场分析【第二篇】

[关键词] 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 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 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 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 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套头衫(%)、针织布(%)、地毯(%)。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 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纺织市场分析【第三篇】

论文摘要中非贸易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非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中非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的摩擦。本文分析了中非纺织服装贸易的前景,并对纺织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非贸易纺织摩擦

一、中非纺织服装贸易现有水平

非洲纺织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工业化先导产业。增强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升纺织工业的整体实力,非洲一些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非洲市场占我国服装进出口市场的2.84%,而占我国纺织品进出口市场的6.09%,在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都不是很高。中非间纺织贸易以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满足非洲消费市场的大量需求为主要方式。2000年中非间纺织贸易额仅有不N15亿美元,2005年已接近50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幅达N28~/o。~12007年前4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非洲达到1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6%,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市场有5个,分别是南非(26%)、埃及(11%)、摩洛哥(10%)、贝宁(9%)和多哥(9%),实现了平稳增长,但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重并不高。:人口超过9.2亿,纺织服装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自2005年1月1日起,单方面对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的部分输华产品实施特惠免关税政策,是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免关税待遇,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目前自身经济能力,以积极的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所做出的重要承诺。免税政策规定项下所涉及的190种受惠商品目录,是以同中国建交的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际进EI262个税目的商品清单为基础,并排除了2004年已享受特惠关税的商品、关税配额商品和部分其他商品制定的,这190种商品中就包括了棉、纱、龙舌兰纤维、麻等纺织品原料和多种服装制成品。免关税政策实施后非洲国家对我国的商品进出口持续增长。

二、中非纺织贸易存在的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7以上。近年来,中国纺织品进入非洲与这些非洲国家的纺织品形成竞争态势,与纺织服装业大国中国相比,非洲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毕竟还显得相当稚嫩,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与中国产品竞争,这就给许多非洲的纺织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困境。导致非洲一些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和产业在全球的扩张充满戒备乃至敌意。特别是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及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中国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众多纺织品出口国产生了摩擦与纠纷。为保护就业,“非洲民族会议”希望零售商同政府和制造商进行合作,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允许当地的服装和纺织供应重建,实现稳定的增长。近期,南非将本国纺织行业的萎缩归因于中国纺织品的大量涌入,对来自中国的日类纺织品服装实行单方面进口管理。

三、解决中非之间的纺织贸易摩擦的措施分析

非洲应该设法与中国达成合作而非设法拒绝中非间贸易合作,虽然非洲在纺织和家用纺织品领域无法与中国竞争,但中国已承诺将自动限制对非洲的纺织品出口,同时加大对非洲的贸易投资。非洲应主动寻求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努力吸引更多投资,增加非洲纺织业就业岗位。纺织品问题已引起双方高层的注意,中国一些纺织品加工企业也开始考虑在非洲投资,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提升当地生产水平,实行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而且,为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应积极扩大非洲商品对中国的出口,并采取鼓励措施为非洲推荐自己的商品创造条件应当承认,中非经贸合作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但这些矛盾和摩擦是正常的国际贸易摩擦,并不涉及政治因素,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本着“加深友谊、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双方定能排除干扰,克服各种消极因素。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从努力扩大从非洲的进口,尤其是纺织原料的进口。棉花也是非洲向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利于增强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还价能力。

2.扩‘大对纺织行业的投资来改变中非贸易不平衡逐步扩大的局面。增强产业内的合作。增加当地就业率,帮助当地发展经济。与非洲纺织服装行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3.提高我国出口非洲的纺织品服装的档次和质量,避免与非洲的纺织品服装在同一档次上形成竞争。

纺织市场分析【第四篇】

关键词:中美;纺织品贸易;阶段;前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040-02

1 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纺织品贸易作为多年游离于自由贸易的特殊贸易品,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世界各成员国一起就纺织品贸易签署的协议,纺织品贸易可分这么四大阶段:关税管理阶段、多种纤维协定 (MFT) 阶段、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ATC)的纺织品配额阶段、完全的自由化阶段。

中美纺织品贸易始于1784年,获得蓬勃发展始于中美贸易正常化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经历1784年~1984年、1985~2001年、2002~2005年、2006~2008年以及2009年以后的完全自由化五个发展阶段。在1784年~1984年期间,由于中国经济不景气,同时美国不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呈缓慢增长;第二个阶段(1985~2001),中国纺织业大力发展起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与服装的生产国与出口国。在中国加入了“多种纤维协定(FMA)”,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下,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开始迅速增长,美国成为中国第三大销售市场。但在这期间,美国利用“多种纤维协定(FMA)”单方面采取行动限制纺织品进口。中美之间曾多次签订了中美纺织品协议,规定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年增长率1%~6%严厉的数量控制,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规模从1981年仅12亿美元到1995的48亿美元,2000年达到65亿美元的增长,这个阶段增长趋势较为缓慢;第三阶段(2002~2004年),中国成为世贸成员国,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下,中美纺织品贸易以2001年为转折点,这期间增长趋势则相对较快。2002年开始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纺织品出口额扩大至2003年的118亿美元,2004年亿美元,增长速度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对美出口年增长率2003和2004年达到%和%,2005年高达%。进口比重占美从2002年的%扩大到2005年的%。第四阶段(2006~2008年),中美纺织品处于《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结束,世界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大国,本应该回归自由化的纺织品贸易受到了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阻挠。中国纺织品处于完全自由化阶段之前的过渡期。

2 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国内原因

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在一、二阶段由于一方面中国纺织产业起步较晚,产能有限,另一方面我国还未加入世贸组织,中美纺织品贸易规模、矛盾及摩擦都相对较小,中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不太突出。在三、四阶段,中国纺织业强大起来,到目前为止一直成为世界,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中美纺织品贸易在迅速扩大的同时问题日渐尖锐,特别是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执行晚期的新旧交替时刻。

(1)市场的缺陷问题。

中国政府对纺织工业市场已取消绝大部分的审批制,已经具有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但是市场机制体制仍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一,市场调节不够灵活,很多时候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其二,市场准入问题导致了投资过度问题。我国纺织行业绝大部分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各种纺织类的产品容易进入,导致了纺织业恶性竞争。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常规纺织产品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利润率越来越低。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太多,造成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的特点,利润率由过去的%降到2004年的%。市场缺陷带来了纺织品贸易恶性竞争和对美过度的依赖性。

(2)纺织业的“三高”特点引发的中美矛盾问题。

中国纺织业存在“三高”特点。一是我国纺织业及其出口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高。从就业来看,据统计,我国纺织服装部门的直接就业者就高达1900万人;二是纺织业出口对美国市场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服装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依存度达到20%;三是中国纺织业对美出口增速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美纺织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2002年以前,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几,5%~6%,2001~2002年稍高,平均占到%。但自2002年以后,市场份额迅速扩张,从2002年的%扩张到2005年的%,市场份额以每年约3%扩张。另一方面表现为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速度快上。

美国及国际的外部原因

(1)美国贸易规则的二重性。

从美国贸易历史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策略采取了双重标准原则。在有竞争力的产业里,美国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挑战它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就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世贸规则无不是美国倡导自由而又留有保护政策的缩影。

(2)国际纺织产业竞争的剧烈性。

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剧烈。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多是对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大国。墨西哥、东盟、中美洲一些国家也都是中国现实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纺织品市场虽然巨大,但总容量是有限度的。中国要想扩大对美出口,就必须挤占他国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区域组织协定,美国会加大对加勒比地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口。美国无论出于政治还是经济目的,都会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

3 中美纺织品贸易前景分析

中美纺织品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中美贸易规模向平衡方向发展

(1)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持续稳定增加。

从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历史来看,今后一段较长时间里,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出口持续增长。在纺织品摩擦高峰期,中国纺织品依然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对美出口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05年高达%,2006年在《备忘录》协议下也达到%,尤其在2007年中国纺织行业在诸多不利因素下,仍保持了生产较快增长,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2007年1~10月,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从2005年的%增长到%,占美进口份额持续保持第一。当前中国纺织工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着力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预计中国纺织工业在未来5~10年中将保持稳定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就中国目前的产能和竞争优势而言.对美纺织品出口还有很大潜力,在美的市场份额还可进一步提高。

(2)中国对美进口将会增加。

中国向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有较快增长,尤其是棉花等纺织原料进口呈大幅增长。目前,美国纺织服装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产业转型,已由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发展,在高档次、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服装业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档服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从美进口增长快速。

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执行结束前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战硝烟四起: 2004年签署的《伊斯坦布尔宣言》 要求对中国纺织品继续实行配额制至2007年;同年美国连续1O次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品; 2005年5月美以 “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若干纺织品正式设限。最后以《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宣告战争的结束。纵观中美纺织品发展历程,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都不是一帆风顺,美国对纺织品的保护一直伴随着贸易的开展。特别是今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4 结论

在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大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实现中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笔者建议,中国广大纺织企业及政府、协会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加强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促进规范经营。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将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对外贸易敏感度,做好两个方面的调控:一是投资选择问题。对企业纺织品项目投资准入,提高准入门槛,防止在在低层次上重复建设;二是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准入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继续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节能、差别化和绿色环保型产品,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可循序渐进地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国际著名纺织服装品牌的成功经历无一不在说明品牌在维持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可供选择的纺织品品牌战略选择一是像绿地投资一样,从无到有地创建国际性品牌,这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创建,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额的投入;二是收购国外纺织服装企业,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与销售渠道。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策略,但国际化运作的风险较大。

(3)加强建立企业及政府间的协调和磋商机制。

中美纺织品贸易潜力巨大,但摩擦和矛盾从未间断。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配额管理职能已经消失,其工作重点应放在行业有效竞争秩序的培育、出口规范秩序的建立及协调能力上,同时要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组织好企业应对国外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秩序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有效外部监督及协调服务机制;加强政府间的高层磋商对解决中美纺织品摩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2003~2005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尤其在2005年初的中美摩擦的高峰时期,最终能以中美《备忘录》的签署而告终,实现了双赢局,这是中美双方政府协调努力的结果。该协定无疑为中美以及国际摩擦提供了积极的典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林,赵放。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2006,(7).

[2]李娜。入世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J].经济论坛,2005,(1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62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