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师德师风范例可复制(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783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师德师风范例可复制(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教师师德范文【第一篇】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 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 。”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 ”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

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

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教师爱岗奉献演讲稿之奉献——并幸福的生活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在祖国的花朵面前,我们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即所谓的园丁也有人称之为绿叶。可我并不赞同绿叶的默默无闻,我觉得迈入21世纪的教师应该为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讴歌教师的无私一生的兢兢业业,一世的勤勤恳恳,却总伴随着辛酸和血泪。他们的奉献是那么另人感动,却又那么另人心痛:为什么奉献只是一条单行道,有去无回?为什么崇高总是连着悲壮?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奉献的同时也壮大着自己? 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让奉献与幸福相伴?朋友们,让我们选择一种全新的奉献方式吧:

奉献——并幸福的生活着!

在我踏入教师行列的第一天,我就暗自发誓:我要做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我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教育工作也成就着我的文学创作之旅。我将文学带入课堂,在我的引导下,班级成立了“青春诗社”“拼搏文学社”等多个文学团体。我和我的学生在共同的奋斗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班级的学习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校、区先进集体的称号。我个人也获得了校先进的荣誉。

师德师风【第二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课,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想学生所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教师师德【第三篇】

作为一种行业规范和准则,幼儿教师师德及其师德建设有着独特的含义,剖析我国幼儿教师师德的培养现状及意义,应从师德内涵以及师德建设内涵人手"1.幼儿教师师德的内涵"对幼儿教师师德和职业修养的要求,是人们寄予幼儿教育全部希望的基础与核心"两千多年前的孔予就/教师0提出了/以身作则0!/循循善诱0!/教学相长0!/诲人不倦0等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师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师德,可理解为幼儿教师从事传授知识劳动的职业道德"广义的师德内涵则有:一是幼儿教师应身体力行培养幼儿积累公民的基本道德;二是注重/因人施教0,找寻开启幼儿创新潜力和能力的金钥匙"2.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过去,师德建设都主要是依靠幼儿教师的自觉行为来实现"随着社会发展,师德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自律和自修,显然是实现不了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目前并未有统一的认识"结合目前教育实践和已有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应该是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为准绳,以提高幼儿教师个体道德修养为目的,完善幼儿教师队伍的个性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的系统的实践活动"

二、幼儿教师师德培养的激励机制建设

(一)以积极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幼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培训和终身学习,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授业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师德建设也只有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师德建设途径"现在,各幼教管理机构已逐步认识到过于重文凭!轻教学,甚至将高学历作为专业化的错误倾向"对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及重要性认识程度正逐渐加深,通过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一是增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幼儿教师的特征决定了其专业理想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批判反思的理性与创新精神,符合幼儿教育培养需求的先进教育理念,主动追求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应用型科研能力等"在师德教育养成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要求,将专业发展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载体,将专业精神发展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名师工程0!/骨干工程0等措施来加强梯队的培养,引导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统一"二是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幼儿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特性,既包括幼教学科专业的发展,也包括幼儿教育专业即教学学术的发展"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较单一的教学内涵,提高幼儿教师对教学学术的认识,是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幼儿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的各类科研项目,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科研成果"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机制"除传统学术要求外,建立包含教学水平!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多维度的激励措施并使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同等对待,从制度建设上激励和促进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

(二)以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为动力

竞争激励机制是增强任何工作活力的首选"因此,也应该在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中引人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激励可催生幼儿教师/比!学!赶!超0的强烈内在动力和激情,有效推进幼儿教师个体的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从而保持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的生机与活力"以此增强幼儿教师积极上进!德才兼修的自我完善意识并付诸行动"竞争激励机制一是满足物质需要,即物质激励;二是满足精神需要,即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设立和完善物质奖励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幼儿教师给予的政策倾斜,提高物质待遇,在津贴发放!职称晋升!出国进修和教师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师德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制0,将师德建设与教师的物质需要密切挂钩"在精神激励方面,通过评选/师德先进0等方法,对认真履行师德规范!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表彰,树立典型,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竞争激励制度使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变为内在需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险发展氛围"

三、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激励的策略及措施

通过对我国当前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并结合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指导师德建设还是不全面的"问题的解决更依赖于正确的!可操作强的策略及措施的推行"

1.设立立幼儿教师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师德的规范,就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规定,是幼儿教师道德行为的一种普遍特点,服从于一定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的特别要求"在我国,幼儿教师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保持统一,又有着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特色"只有制定和明确了教师的师德规范,才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提供指导"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构建与时代向适应的师德规范,有着重大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主要应包含下列主要思想和意识:爱岗敬业的思想;勤奋学习的思想;关爱学生的思想;善于合作的思想;榜样的意识等等"

2.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能够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幼儿教师努力进取,敦促幼儿教师履行义务"这一评价机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式:教师个人的自我评价;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领导对于教师的评价;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这就要求将幼儿教师各个方面的材料综合起来,并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机制"除了外在的评价机制,还需要幼儿教师自身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把师德建设的外在评价机制要求内化到教师的思想中,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自觉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觉的遵守师德规范,并且用社会公认的美德和品质要求自作者简介:罗观,女,重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历史专业"己"且内化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比外在的约束和规则能更加有力的影响着幼儿教师"

3.构建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有外在!内在激励两种"前者多采用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直接而明显,可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而想要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就要求在执行的中公正透明,把其和教学水平与效果相融通"同时,在幼儿教师群体之间要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不搞特殊化"内在激励方式,是对外在激励方式的有效补充"外在激励方式存在经济学上的边际效果,就需要内在激励的补充"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生活环境,给予教学!科研工作的自主权,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尊重幼儿教师的人格,建立合理的升职制度,给予取得成就的相应荣誉,给予参与管理的机会等等,从而满足幼儿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4.前置幼儿教师的师德教育"在幼儿教育领域内有一种提法:/两代师表一起抓0"/两代0,顾名思义,一代是幼儿师范教师,一代是幼儿师范学生"/两代师表一起抓0就是说,在幼儿师范学校,一方面要抓幼儿师范教师的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处处为今后的幼儿教师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抓幼儿师范学生的师德教育,牢记/明日教师,今日做起0,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通过/两代师表0一起抓,既提高了现有幼儿师范教师的师德水平,也前置了未来的幼儿教师师德教育建设时间和空间"

教师师德【第四篇】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修养;路径选择;评价策略

师德修养是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师德不仅是每一位教师的为师之本,也是一个时代的教育之魂,更是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素养之魂。这是因为教师从事的是育人事业,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和国家、民族未来公民的素养,影响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工作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前途和命运。因此,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时代、没有一个国家不对教师提出相应的师德要求。然而,师德不仅是一种个体的品德修养,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在反映,师德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又具有时展性。因此,师德的内涵及其具体的规则要求,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开展师德评价也需要应时代的要求来进行。

一、新时代师德的内涵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了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国当前及今后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教育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人才最现实、最直接、最关键的事业,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首先,启航伟大的征程,人才培养被提到新的历史高度,因为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要培养立足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集体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因此,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师德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觉地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强调,广大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1]。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已经不再局限于“敬敷五教”的职责,也不再以“授业解惑”作为唯一工作,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从“学科人”升级为“教育人”,需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师德修养。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教师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自觉地把教书育人的事业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教师不仅应成为道德领域中的重要标杆,更应作为立德树人的先锋和表率,坚定地成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3](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显然,新时代把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自觉地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有浓厚涵养、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以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向同行,作为师德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从“有学上”转为“上好学”“获得好的发展”转变。因此,面对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为主要发展特征的新阶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以更加远大的理想、更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全面育人工作。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仍是好老师的关键品质,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5]的要求,主动改变过去那种只重分数升学率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转变为从以分数为本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主动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人、塑造生命的重大使命,履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职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是教师应该确立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构成新时期师德的主要内容。再次,人工智能、信息化对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变革传统的教育与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发展更全面。面对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不仅让学生学好,还要让学生好学,让学生通过校园生活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责任要从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由“舞台上的智者”转型为“边上的向导”,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6]。这就需要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与发展的伙伴关系。这是新时代教师应该树立的师生观、教学观,并成为师德的基础性内容。由此可见,新时代师德的重要性已经提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的位置。就师德内涵的规定性来看,对《中小学师德规范》所规定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师德标准在内容上进行了新的充实,尤其是把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置于师德的突出地位,作为教师担负“立德树人”使命的“压舱石”;把“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成为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坚强基石。

二、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教师的师德修炼是一个多层次、多途径的复杂过程,是一个从外部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教师师德的养成,需要实践话语、情感过程、教师在场和自主建构。每一位教师不能把师德要求仅仅当作一种外在的约束,而应该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文化。那么,新时代教师怎样通过有效的路径实现师德修养的自我提升呢?(一)注重学习,做到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是一个人的成长之母,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强调,“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7]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一个人进步的必要条件。师德的修炼首先要做的是学习和思考。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和文明涵养值得当代教师学习和借鉴。像我国的孔子、陶行知等如美国的雷夫•艾斯奎斯等,通过研读他们的著述、感受他们育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的学而不厌、诲人不绻、爱生如子、勇于创新、心系天下、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品质,思考他们取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同时,要认真学习与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和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以及“四个统一”的新要求。特别是我国许多地方陆续推出了《教师誓词》《新教师宣言》,这些誓词或宣言的内容不仅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牢记于心,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解其实质,自觉内化于心,使之成为自身成长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要向学生学,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在变,教师要让教育教学有效,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教书育人之责,实现“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二)注重内省,做到内省与慎独结合。内省和慎独是师德修炼的重要形式。师德是一种修于内显于外的品质,它往往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社会生活中通过言与行表达出来的,体现在教师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8],更是一种高超的“自省”功夫。每天“四问”既是陶行知先生为了鞭策自己而选择的一种方式,也是给他人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正如陶行知先生的助手方与严所感慨的,它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指南。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取得不断提高和发展,不仅需要强化自我发展的规划,更要在每天每月每年的工作中、生活中做到不断内省,把“四问”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鞭尺。教师能够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并努力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解决问题和不足的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地予以改进,必定对达到自我完善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在执教中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教师工作独立性很强,大多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还是与学生、家长交流等,很少在别人的监督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慎独的功夫,做到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人前与背后一个样。尤其在面临诱惑而又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做到坚守师道、坚守理想信念与情操,自觉按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行为担当起新时代教师的神圣使命,自觉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三)注重实践,做到实践与反思结合。实践不仅是师德修炼的重要形式,也是反映师德水平高低、好坏的主要表观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他的外在言行表达,我们是无法考量其文明素养、道德水准好坏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教师只有在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社会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检讨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把师德理想、师德情感、师德意志付诸于行动。因此,教师既要积极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也要主动参与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实践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反思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也是教师成长的基本功。古人云: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教师的自我觉悟、自我提升离不开反思。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过著名的公式:“反思+更新=成长”。教师不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专业德性、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专业效果,还要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的人生态度、生活作风、心理情绪、健康状况以及自己的工作方法、生活习惯、思维能力等。当然,教师的反思必须要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为目标,以教育部的“师德规范”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及师德考核负面清单为基本准绳。

三、新时代师德评价的策略

师德评价历来是一项既敏感又复杂的工作。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的意义对一个国家而言,意味着进步与文明的程度;对个体来说,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属性,意味着修养与品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知识育人、思想教人、品德感人、行为导人的工作,师德是决定一个教师价值的先决条件,是教师的立教之魂。但由于师德具有涵盖面广、要求高、受社会伦理道德影响等的特点,能否客观公正地对师德做出评价,对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评判,影响着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还影响着教师个体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确保师德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规定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9](以下简称《处理办法》)中,列举了包括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不履行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在教学和科研等中活动弄虚作假、对学生实施体罚等10类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提出,在开展师德考评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这些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同构成了师德评价的基本要件。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根据教育部《处理办法》的基本精神,制订了师德考核的负面清单,内容基本涉及教师是否违法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违反教育教学纪律、在考试及科研活动中是否弄虚作假违背诚信、在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关系处理中是否存在以职谋私等。上述这些规定的师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自觉遵守的最起码的师德要求,它构成师德评价的基本内容,也是最低红线。当然,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从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的目标出发,党和国家从好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四有”“四个引路人”等方面的要求,这是当前每一位教师需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当前师德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在师德考评时,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把这些内容和要求纳入其中。(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评价的基本准则重在改进和激励,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促进评价对象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它主张在开展教育评价时应坚持价值多元性的理念,强调评价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评价的出发点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宣称、担心与问题。学生怕考试,教师怕评价,个中原因是评价的目标主要用作判断鉴定,给人下好与不好的结论,评价的主体没有把被评价者纳入其中,评价时评价者往往缺乏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回应协商和共同建构。由此导致在开展师德评价时,虽然有正确的评价动机、公平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资料的客观真实,但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在思想上、行动上产生抵触,评价工作常常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因此,必须健全教师个人、学生、家长、学校多方测评机制,让各利益方共同参与师德考评工作。首先要注重教师的自评环节,让自评过程转化为教师自我检视、自我提升的过程。鉴于教师工作利益相关方多的特点,开展师德评价还必须关注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但考虑到学生、家长了解教师情况的局部性,在设计学生、家长师德评价表内容时,要突出相关点、有所区别、分类设计,让他们了解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这样的评价才会有价值,得到的结论才可靠可信,评价工作才会得到多方的认同。(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综观当前各地出台的师德考核文件,大多采用的是主观量表测评法。每位参与评价的人员根据测评量表项目及对应的评价标准,按照分值进行逐项打分,再根据教师本人、学生、家长及学校等不同主体赋予不同的分数权重,然后按照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分成四个等次的评价结果。然而,由于当前普遍采用的师德评价量化指标存在缺乏明确定义、评价内容过于宽泛、评价标准表达模糊、对不同评价对象采用统一的评价准则等缺陷,加上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标准的解读存在差异性,以及评价时受评价主体主观情感的影响,使看似精确的评价数值掩盖了背后的不真实性。实践表明,单一地采用数值来标尺教师的师德,并不能充分反映师德情况,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因此,在定量评价的同时,必须结合定性评价的方法,因为师德也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对教师师德的日常表现做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更能体现师德评价工作的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要求。(四)统一性与分类性相结合。统一性是指对所有学校教师的共同性师德要求,这是新时代所有教师都必须达到的底线标准。如教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人师表、廉政诚信等涉及思想政治、基本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层次性则是针对不同类别的学校、教师提出不同内容的师德要求,由于学校层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类别(普通学校、特殊学校)不同,相应的师德评价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另外,教师队伍中有新入职的教师、入职多年的骨干教师、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对他们的工作要求与期望不同,进行师德评价也要有所区别,因为师德修养既与教师个人的政治思想、品行修炼等有关,也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处理与学生及家长之间关系、教育教学能力、关爱学生等师能方面,这些与教师的工作经验与方法技巧的积累息息相关,有的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可能不是出于主观故意,而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在师德考评中单纯地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显然在科学性、公正性上存在缺陷,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2].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在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新华每日电讯1版.2016-09-1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N].光明日报.2018-02-01(01).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4:11

[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南桥.新技术正在倒逼教育革新[N].南方都市报.2012-07-02.

[7].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N].学习时报.2009-05-18(1).

[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51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