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辅导措施(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后进生辅导措施(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后进生辅导措施1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工作; 目标管理; 过程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75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26- 02
1 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目标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目标体系确定后,辅导员需与每位班团干部或目标负责人磋商,就目标的实施征求他们的意见。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对于辅导员而言,目标管理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管,而应主要体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方面,及时向每位班团干部或负责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他们可以评估工作进度,并对工作失误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因此,辅导员应放手把事务性工作的管理和执行权力交给各目标负责人,而自己负责宏观上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班委或负责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自身也可避免繁琐事务的纠缠。
目标实施的检查和评价
“目标管理的本质内涵在于定期、不定期对目标达成度情况进行严格检测,在弄清目标达成度正负差距及其致因的基础上,宜及时调整目标内容,强化保障措施。”在目标管理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应与班团干部、各目标负责人定期共同回顾工作情况。如有必要,还需根据现实发展状况重新调整实现目标的工作方向。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
2 过程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的应用
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班级工作中,实际管理的对象是班级活动的过程。班级活动是全体同学参与的“高度聚合体”。评判班级活动质量的依据,实际就是该活动实施的过程。因此,目标管理的实现依赖于对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强调的是,过程管理的对象是“过程”,而不是“流程”。从概念上来看,“过程”好比抓大放小,“流程”好比事无巨细,过程比流程更灵活。“过程强调对全程的全面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而流程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程序化的处理。因此,过程管理具备全面控制的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否科学应用过程管理,决定着既定目标能否实现。
过程管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作团队、工作机制和方法
过程管理的开展,首先要求辅导员培养一支品学兼优、积极肯干的学生骨干队伍,包括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等。他们既是各项目标的具体负责人,同时又是过程管理的实际执行者。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位上往往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和侧重,如老班委往往注重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新班委则注重对以往管理过程的反思,寝室长重在对班级活动的传达和准备。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骨干专门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明确其工作职责,积极辅导他们开展各项工作,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过程管理中的执行与实施的作用。
过程管理要求辅导员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和沟通工作,并及时针对问题进行纠正
在班级管理体系中,每项活动的负责人都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的结果和目标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作进一步改善。这就是过程管理的原则。辅导员应当在阶段性成果完成时,带领同学们定期共同评估绩效,这样有利于对发展目标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同时师生问的沟通会因此得到改善,双方的困难和期待也会更清晰。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周汇报制度”、“三会制度(班委例会、寝室长会议和班会)”、“班级监督制度”等,掌握班级发展现状及与阶段性成果间的符合程度,从而发现问题。此时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过程管理的矫正作用,针对具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可见,发现是水平,解决是能力。要成为有水平、有能力的管理者,辅导员应当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过程管理中学会管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比如,在班级发展过程中,普通同学和班团干部之间常常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班团干部组织某些班级或团活动时,可能很少考虑同学们的难处或需要。又比如,辅导员也许敏锐地意识到需要改进班级学习风气,而班委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辅导员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要求班委建立班级读书小组,组建班级辩论队,制作班级学习刊物等,充分发挥其指导、协调和沟通的作用,逐渐消除在团队合作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3 辩证处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及其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
目标管理能否成功,取决于过程管理是否有效;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又依赖于目标定位是否恰当、明晰。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目标管理是过程管理的最终意义所在。辅导员确定的目标是否清晰,该目标是否既有一定高度同时也切合实际,决定了过程管理能否最终实现目标。同时,目标的确定绝对不是机械的,必须根据过程管理中的信息反馈而不断加以调整。
后进生辅导措施2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干预措施;系统评价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其主观幸福感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主观幸福感是目前积极心理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主题之一。文章拟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综合实践提供参考。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心理学参数,它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通常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幸福感和情感幸福感两个成分。认知幸福感是指个体按照一定标准对其生活中各个领域(如工作、家庭、自我等)满意程度所作出的综合性判断。情感幸福是指人们对不断发生的生活事件的情感反应。
一、资料与方法
文章使用大学生、幸福感为关键词,词间用“并”连接,对四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WangFang Data)进行检索,并纳入文献。纳入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排除新闻、评论、社论、普通综述等文体的文献,排除无对照的研究、无干预结局的研究。文章采用定性方法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纳入文献信息和结果,在结果中详细介绍了相关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二、结果分析
从2006年开始我国才开始出现有对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干预研究。经过归纳整理,各类研究中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有团体辅导、感恩回顾、正念训练、自主学习、针对性生命教育、幽默干预、音乐治疗、审美化教学等8种形式。除针对性生命教育之外,其余干预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1.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常用的一种干预措施。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健康人格的目的。团体辅导的开展形式较多样化,有单纯团体心理辅导、以感恩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与讲座结合的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结合的团体辅导等。团体辅导能够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幸福感指数的各因子得分,阻止负性情感因子得分。
2.感恩心理
感恩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感恩主题团体辅导与感恩回顾。感恩主题团体辅导是根据积极心理学以及相关文献设计的以感恩心理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感恩心理的另外一种干预方案为感恩日记,通常与心情日记相对比说明干预效果。感恩日记分为感恩拜访日记以及善行日记两种,感恩拜访日记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像帮助自己的人道谢,并且记录感谢的人事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回馈;善行日记是指帮助他人,记录帮助对象、助人后感受以及受助者的回馈,善行日记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感恩日记的写作频率一般为每日书写或每周至少书写3篇。相关研究表明,两种感恩干预措施均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而两者相结合的形式,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3.正念训练
正念起源于南传佛教中的毗婆舍那禅修系统,正念产生后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得到广泛传播。在传承中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原因,逐渐演化为正念禅、禅、大手印等,但是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正念训练是指用正念来进行心理干预,其主要技术有静坐冥想、身体扫描、行禅、三分钟呼吸空间、正念瑜伽等。正念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促进作用,主要影响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促进个体主动建立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必要指引、辅导以及帮助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我国学者王坦指出,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朱克卿在体育教学中分别设置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合作学习三种教学,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仅自主学习班能够在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上有相应的提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够提高自我满意度、增加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
5.针对性生命教育
针对性生命教育主要通过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应有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而达到珍惜生命、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目的。邹兵的试验主要将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相结合,从而对学生进行干预。但是结果显示该干预措施无法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6.幽默干预
幽默干预主要围绕幽默感的四个维度(幽默接受、幽默欣赏、幽默表达和幽默创造)分八步,以认知语言、认知行为为理念促进成员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的改善。该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主观幸福感。
7.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指以音乐的实用性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团体音乐治疗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促进作用,实验组在干预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
8.审美化教学
审美化教学主要指开展高校美育课程,从而对学生实施干预,其能够提高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这说明审美化教学能够多方面作用,显著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讨论与结论
纳入研究中,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常用的方法。其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普遍较好,且有一定维持效果。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多用于对消极情感、消极情绪的干预,如对自卑、抑郁、焦虑、厌学等的研究,而鲜少对幸福感这类积极情感进行研究。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因此我们推断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作用。团体辅导对于学校心理健康的工作来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但是目前没有公认的针对主观幸福感干预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各研究均是研究者参照幸福感方面组成和影响因素等自行制订。因此我们认为,团体心理咨询对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是一个亟待展开的领域。
近几年,感恩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加,其方法易于实施且效果较好,也是实践中可行性比较好的方案。自主学习、正念训练、幽默干预、音乐治疗以及审美化教学的研究数量较少,但是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仍然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恰当地引用。
参考文献:
[1]周末,毛荆利,杨鑫辉,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 312-314.
[2]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
[3]陈婧。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学理论,2009(13): 17-18.
[4]邵华。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刘迪。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干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
[6]浦昆华,宋娜,杨萍,等。 团体辅导增进大学生感恩、幸福感及亲社会行为的效果评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3): 142-144.
[7]单颖,郭菊。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效性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4,30(4):139-141.
[8]姜涛,贾蕊,兰洪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试验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2):120-121.
[9]黄海。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和幸福感调查与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 1231-1232.
[10]杜红梅,张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实验[J].学周刊・ 下旬刊,2014(7): 22-23.
[11]贺腾飞,董彩云,刘文英。大学生感恩心理对主观幸福感的实验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4,30(8): 1111-1113,1116.
[12]张睿,苑容。不同感恩方案对贵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效果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 30-43.
[13]吴九君,郑日昌。心智觉知干预述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48-151.
[14]杨予西。正念训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
[15]吴欣洋。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正念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D].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2014.
[16]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法,2005(1): 30-35.
[17]朱克卿。自主合作体育学习模式对大学生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及运动学习绩效的影响[D].江苏: 扬州大学,2009.
[18]郑玉章,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3): 91-94.
[19]陈海容。音乐团体治疗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音乐创作,2010(1): 174-176.
[20]徐祯。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2007.
后进生辅导措施3
论文关键词:等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虽是针对本科院校的,但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其中就提供了评价标准,除了对资金、设备、软硬件环境提出要求外,主要明确了:1、要有明确机构负责规划、组织、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2、要形成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其结构要满足教学要求;3、教学计划中要合理体现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4、要选用高水平的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是否具有特色;5、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是否注意平时成绩的评定与上机能力的考核;6、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是否满足专业课程的需求等等。
我院从99级开始就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摸索,以期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共6学分,由《计算机应用基础》(4学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2学分)两门课组成,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负责规划、组织、承担教学。
那么,我们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究竟成效如何,怎么来评价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呢,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而对于现阶段来说,考核学生掌握与否的唯一量化标准就是江苏省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基础》课程学完后参加一级考试)。
多年来,我院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提高。
尤其是2008年春季的江苏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我院更取得喜人成绩。全院共有1944人报名参加,实际参考人数为1869人,总合格率为%,优秀率为%。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将一、二、三级考试综合计算后对全省各高等院校进行了综合排名,我院综合排名为全省第八。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及优秀率创历史新高,分别为%、%。而我院07级学生考试通过率为%,优秀率为%。而2008年秋季的考试我院通过率位居全省第三。
根据我院历年的教学经验及等级考试后的交流、总结,我们认为是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条件。现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的经验归纳为两大方面,详述如下。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在全面总结前几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按照知识形成的层次,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灵活、可行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为我院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措施之一:根据我院的硬件情况,即学校机房计算机数量和学生数量不匹配的问题,以及校内教师数量少,需外聘任课教师这一特点,把全院一年级学生分成两批,分别在第一、第二学期学习计算机公共基础这两门课,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多、计算机少;专职老师少、外聘老师多的难题,从另一方面,也相对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为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的提高作了根本上的铺垫。
措施之二:明确由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负责规划、组织、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并确定专门老师负责总管理和调度;以专职教师为主,配合适量外聘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其结构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计划合理体现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形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取证和统一协调管理”的“五统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措施之三:教材的不断更新。众所周知,计算机类的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很快,为了让师生在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我们总是与教材的更新同步,在每学期的开学总是如期让师生用最新版本的教材备课、上课。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了迎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平台,一直和等级考试的版本相一致。
措施之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及改革考试、考核办法,鼓励学生学得活,教师教得活。结合我院大一新生整体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这一现状,针对学生的特点与基础,以培养思维和应用能力,增加可接受度为目标,突破传统,锐意创新,形成了大众化、通俗化、多元化的实例教学方法。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两节课在教室上课,另两节课在机房上机练习的方式,而练习题的主要形式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型一致,突出“精讲多练”、“案例教学”、“注重平时考核”这一特点。而在考试方法上,摒弃了书面闭卷考试传统方法,采取了上机考试这和等级考试相当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考试热情,为以后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下伏笔。
措施之五:不断地充实师资力量,提高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江苏省教育厅及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会,多次集中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切实作好计算机等级考试前期的辅导培训工作。
措施之一:接到所辅导的班级,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联系,及时地了解该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布及学习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将其纳入备课中。
措施之二:辅导老师精心备课,集体准备正确的第一手辅导资料,对不明确答案的真题进行探讨,交流,学习,根据每年新生的具体特点,积极商讨正确先进的针对性很强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措施之三:适当增加辅导课时。为了方便表述问题,我们仅以2006年秋季和2007年春季等级考试的相关数据作一些比较说明。2006年秋季,全院组织9个辅导班,每班26课时针对性辅导,160个机位供学生自由上机; 2007年春季,全院共组织12个辅导班,每班28课时针对性辅导,170个机位供学生自由上机。
措施之四:加强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三个到位、三个配合”(即教师辅导到位、机房保证到位、辅导员督促到位;机房教辅人员与教师授课密切配合、辅导员与教师密切配合、辅导员与机房教辅人员配合)的辅导,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去做具体的工作,环环相扣,节节生辉。
措施之五:切实加强学生的管理力度。针对有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人在心不在”的情况较多,行政主任、辅导员和辅导教师进一步加强管理,不但让学生坐下来,还让学生学了进去;对于差生由辅导员协助,与以往通过的学生或学得好的学生结对子,把握差生弱点,有的放矢辅导的同时,切实让每位学生都用心听课和动手多练。
措施之六:严格实施考勤通报制度,加强督促和监督作用。对辅导教师上课、辅导员的跟班听课及学生到堂上课练习进行考勤,对一些旷课早退的师生进行通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任务繁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不能放松每一环节的教育,从任课教师、考前辅导老师、辅导员、机房教辅人员、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都要有为学生、为学院奉献一切的忘我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燕舞 尹静《从计算机等级考试看计算机教学改革》钟山学院教育论坛杂志
后进生辅导措施4
关键词三方互动模式;辅导员;学生管理;教师;试运行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unselors in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efficiency,put forward three party Counselor-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mechanism,namely the three party in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work,through mutual exchanges in the form of accurate grasp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ake targeted measures,to better serve the school teaching work. Judging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1 year trial run,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counselors has been improved,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overall achievements are also improving. Therefore,the three party interaction model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teach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Three party interaction model;Counselor;Student management;Teacher;Trial run
0 引言
辅导员制度,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辅导员既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参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工作。可以认为,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干部两项职责。因此,辅导员如何提升学生的管理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的热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就这方面而言,国内众多高校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文献[1]采取提升培训强度以及采取绩效制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辅导员的整体工作能力;文献[2]提出了营造一种社会支持环境,达到减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目的,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鉴于此,本文在借鉴上述优良经验的基础上,以本校的辅导员工作特点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方互动模式下的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方式,拟通过高校教师-辅导员-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实现三方的共同进步,实现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和学习积极性的预期目的。
1 辅导员管理现状分析
以我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为例,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对学生主要还是采取的传统管理模式[3]。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生活作息管理等方面均由辅导员独立承担,而学校教师则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教学。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职责比较分明,但在各自的岗位上存在相互交流较少、互动不足的问题。最常见的现象在于,许多教师在完成1学期的教学后,对许多学生印象非常陌生,甚至根本不认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以及d趣爱好完全无从知晓,因材施教的对应措施也无法展开。因此,加强辅导员与专职教师之间的交流,显得十分必要。
2 三方互动模式的改革措施
三方互动,即建立辅导员、专职教师、学生三者的交流平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将学生的信息、意见汇总,反馈至专职教师,并针对性进行教学方法和思路的改革。专职教师将学生的成绩、学习表现等情况提供给辅导员,辅导员再结合其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三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助推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效率,三方互动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辅导员与教师交流机制的构建
建立辅导员与教师的交流机制,有利于双方对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和沟通,便于各自工作的更好开展。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每学期的开学、半期以及期末开展3次详细的交流研讨会。例如:每学期开学时,双方对学生上学期的学科成绩进行分析,辅导员建立学生的各门成绩分布模型,双方从班风、学风、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成绩分析,并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情况进行交流,提出帮助其提高的相关措施。授课教师则根据辅导员提供的成绩分析模型,针对不同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方法和思路的改变,做到因材施教,而辅导员也可以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对应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达到配合教学的目的。通过辅导员与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够改变过去授课教师不了解自己学生的现状,辅导员、授课教师均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都有详细的了解,使得双方在学生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措施均有针对性,提升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效率的同时,又能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
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机制的建立
在三方互动中,学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践行者,他们对教师和辅导员日常的教学、管理等措施,有最直接的体验。因此,搜集学生的意见,有利于辅导员和教师在后续工作中的措施改进和完善。故该过程中,辅导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将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反馈至科任教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师与学生交流机制的建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制,是一种针对课堂效果、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互动交流平台。主要涉及的对象是各课程的教师与学生。在三方互动模式下,所有的课程在完成一定阶段的教学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就上课方法、知识点掌握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汇总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到扬长避短、持续改进、优化教学方式。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比较及时、直观地了解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而不是等到传统的成绩登录之后才能够有一个宏观了解。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及时调整,提升教学质量。
3 三方互动模式的试运行
为验证三方互动模式的实际效果,本校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运行。即按照上述措施,在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定期实行辅导员-教师交流、辅导员-学生交流、教师-学生交流。在此期间,各辅导员均汇总了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信息,建立了学生的成绩分布模型等,并根据交流结果,实行了对应措施(例如,加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辅导,规范学习行为,激发学习主动性等)。试运行结束后,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包括:1)你认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2)你觉得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否有所改善?3)你的整体成绩较之去年是否有所进步?4)你对与辅导员和教师的交流机制是否满意?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情况(人)
从表1所示数据来看,采取三方互动模式后,认为自己学习积极性提高的学生比例为70%;觉得教师授课手段在不断改善的学生比例也占70%;认为自己的整体学习成绩有所进步的学生比例高达80%;对该模式的实行比较满意的比例为90%。因此,可以认为三方互动模式下,辅导员的管理措施、教师的教学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故三方互动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值得推广。
4 结论
结合现阶段学校在辅导员-教师-学生三方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辅导员-教师-学生的三方互动机制,从学校槠1年的试运行情况来看,三方互动模式,使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助推了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该模式下许多细节实施措施并不明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建文,杨一平。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8):89-93.
[2]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84-86.
[3]马娟。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对广东省40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4(4):69-75.
后进生辅导措施5
论文摘要:辅导员在工作岗位、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通过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做好周到的心理服务、建立快速有效的心理障碍应急机制等措施,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引起了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资料显示,平均有%的高职生存在心理异常,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任教师人数少、力量薄弱,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机制和干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倾诉对象的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一般采取四级模式,即心理健康中心为第一级,分院、系的辅导员为第二级,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社团为第三级,学生个体为第四级。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心理健康中心,其取向以所有人群、特别是健康的正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而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发展和潜能开发为宗旨,强调发展和教育。
但是,这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有效运转起来。心理健康中心除了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并没有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障碍干预措施。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同层级之间出现脱节。学生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主动向辅导员诉说或寻求心理健康中心的帮助。本课题组曾做过一项“假如你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首先向谁求助”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人选择向知心朋友和同学求助,只有11%的人选择向家人求助,5%的人选择向辅导员求助,3%的人选择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由此可见,辅导员并不是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首选的倾诉对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挥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优势,没有确立合理的参与方法与策略。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优势
1.“第一线”优势。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中,高校辅导员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一级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最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大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并且通过班会、学生活动、早操、晚辅导等与学生接触密切。加之学生干部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无论是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第一线”优势。
2.“同龄人”优势。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是高校毕业,无论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比较接近,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同辈群体归属感,从而使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畅通无阻。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时,一般是先与辅导员进行沟通或咨询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3.“知识”优势。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从四五年后转岗考虑,并不要求辅导员一定是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但是,在辅导员岗前培训中,他们不同层次地进行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匾乏的状况下,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指导学生的学业、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任务。实际工作中,许多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通过业务学习与进修,已经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基本具备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的“知识”优势。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方式
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发展优化、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断与治疗等多种干预方法的综合干预系统。就高职院校而言,辅导员应主动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发现大学生面临心理障碍的状况,成为有效消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佳切人点。不能把心理障碍单纯地判定为消极现象,对有心理障碍倾向和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合理引导,努力争取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则应与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人员配合进行治疗与干预。
1.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等措施,提高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我消解能力。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辅导员承担,这非常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开展一些课余活动,比如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团体活动,或定期开展一些趣味游戏,等等,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彼此的信任,也能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采取周到的心理服务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新生人学不久,辅导员应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对全体新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查,应根据反馈名单中的学生状况及时建立心理档案,与咨询中心共同探讨辅导方案,进行重点干预。二是利用网络手段了解学生动态。“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目前,许多辅导员已经具备利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BBS、电子邮箱、博客及贴吧等网络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建立快速有效的心理障碍应急机制。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只有3%左右,但对学生个体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制定并实施一套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在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以化解危机,防止事态恶化。与此同时,加强对周围人群的心理疏导,化解紧张氛围,防止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