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精编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锦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全面解读李商隐《锦瑟》【第一篇】
全面解读李商隐《锦瑟》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难解的作品之一,要如何进行解读呢?
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生,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十岁丧父,幼年生活凄苦。他一生坎坷,四十岁丧妻,四十七岁病逝。李商隐在唐诗当中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远远不及李白、杜甫等诗人。然而,李商隐却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在北宋初年时,还曾掀起了一股学习李商隐诗的高潮。正如王安石所言:要学杜甫,应当从李商隐入门。
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属于晚唐诗中的朦胧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自古以来,诠释《锦瑟》者不下百家,《中山诗话》称“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也有现代学者明确地指出此诗是李商隐为追忆他所爱的宫嫔而作,宫嫔赠他乐器锦瑟,他则报以玉盘等等;诗人苏东坡还曾这样解读此诗:“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1篇之中,曲尽其意。”①苏东坡在解读《锦瑟》时,将“锦瑟”理解为实物,他按照锦瑟这种乐器所弹出的音调来理解这首诗,可谓是独具匠心;清代学者汪师韩则认为李商隐其实是以古代的瑟来暗喻自己,托物抒怀。古代的瑟有五十弦,而今天的瑟却只有二十五弦,说明古代的瑟已经不流行了,正如自己一样虽有文章才学却不得意,不得志。
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竟然如此众说纷纭,不免让人惊叹这首诗的魅力。正所谓如“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述的每个观点都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如果读者们要想确切考证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写作事实,又几乎是无法做到的。正如梁启超先生在谈到读《锦瑟》诗的感受时说道:“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其实,对于读者而言,能够弄清楚诗中的相关史实固然是一件好事,这样我们就可以知人论世。但是,如果实在难以考证诗中的史实,也不能因此就陷入无休无止的考证之中,不顾对诗歌本身的赏析。我们读诗时,更应注重对诗中的意象和通过这些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本义。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本指装饰华美的瑟,而对“五十弦”的注解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有说诗人作此诗时已年近五十,有说瑟本二十五弦,五十弦为古制。瑟究竟原有多少根弦,到了李商隐时代又有多少根弦,此时的'李商隐究竟年华是多少等等,这些其实都不必去考证。在这里作者运用起兴的手法,其实并没有多少特殊的用意。而这一句诗表达的重点应该在“无端”二字上。“无端”本指没有尽头,此处的“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来由”。作者用“无端”二字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既说不清也道不明,而全诗也笼罩在这种难以言说的情怀之中。“一弦一柱”说得很明白,眼前的一弦一柱皆能引起作者对青春年华的深切思念,可见这思念之情的程度之深。这一句的关键词是“思华年”三字,“思华年”即点出此诗的主旨思想。“华年”即青春年华,“思年华”即指思念当年美好的青春岁月,回想当年的人事物,既有美好温情,更有无限伤痛,让诗人难以释怀,思念万分。琴瑟本就是很美的乐器,装饰华丽的琴瑟就更加美了。由锦瑟弹奏出的曲调也必然是美的,美好、动听的乐曲令诗人李商隐想起了美好的“华年”,不应该是更加的美了吗?然后诗人在这里却被勾起了相反的情绪,正是因为那美好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因为也就无限哀怨了。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②庄子的典故是用来表达事物相互关系的相对性,“庄生”是诗人的自谓。李商隐此处借用这一典故是用来表达他对人生的一种感受,思想自己青年时代,曾有过许多美好绮丽的理想,后来却都在冷酷的现实生活当中被逐一幻灭,幻化为一个个泡影,这是一种如梦如幻、真假难辨的意境。其实这是人们常有的一种人生体会,过往的美好人事物,仿佛如梦境一般,转眼便消逝了,让人无法辨别出真假来。“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典故讲的是蜀国国君杜宇远离国家,因思念故土,伤痛不已,死后便化为了杜鹃鸟,经常啼鸣,口角流血不止。从这一典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限的伤痛之感,即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痛之情,明明真切可感宛若在眼前,却已物是人非。诗的内容也暗示了此诗与女性有关,与爱情有关,而且与悲剧的结局有关。然而在唐诗当中,当描写自然景观的时候,“春心”才与“春天”有关,而在描写人的心情时,“春心”则特指“男女之情”。如李白的《江夏行》中的一句诗“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吕谓老《薄幸》中的一句“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皆是与恋情有关的。而此诗中所要表现的春心,究竟是哪一个女子,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难以考证,也不必去考证。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全诗当中最难理解也是最精彩的诗句。沧海即深蓝色的海,海与天地相接,放眼望去天地一片青蓝色。而“珠有泪”,不得不提我国古代月亮与海里的蚌珠互为感应的美丽传说。古人认为,月满珠则圆,月亏珠则缺。“沧海明珠”的传说,最早见于《汉书》,“武帝时,使人入海市明月大珠,至围二寸已下。”③后来人们把人才的不得用世,比作“沧海遗珠”。我们不用考证这些典故的用意,单就这句诗将“蚌蛤尾珠,与月盛虚”、“沧海遗珠”和“绞人泣泪成珠”等典故合用,便已经体现出此诗的艺术独创之处。而这也恰恰能促使读者产生相关的艺术想象,揉合出一种传奇色彩和悲剧气氛极浓的艺术境界,营造出一种凄清、凄美的感觉。“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从字面上来看,此句诗是在写日照玉器而生气,气之暖因遇玉之寒而生雾气,如烟似缕。这一句所运用的比喻在诗学上非常有名,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所记载戴容州之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说的正是这种扑朔迷离,如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可以远观,而不可以近察,一种朦朦胧胧、亦幻亦真的感觉。它似乎的的确确存在过,可是待到细细观察,却又无处可探寻,一种迷离恍惚、飘忽不定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珠、玉自喻美才,而泪、烟则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朦胧的意境。这两句对照起来,给人以冷暖色调的差异对比,情感的悲喜相交融。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此情”来总结上述情怀,而“此情”究竟是何情,有什么人什么事,对此我们依旧无法探究,这是本诗的难解之处。但从文本本身而言却是可以理解的,即颈联和颔联所描绘的那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情绪。其中“可”字有两种理解:可以,能够,即解释为这些情景是可以成为将来的回忆的,但是当那个时刻来临时,已经令人怅惘了;第二种解释为“岂”、“何”,意即“止是”、“仅是”之意,解释为这些情景岂待今天追忆才有,其实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惆怅万分,只不过今天追忆起来更加痛苦罢了。此时“思华年”的心情究竟如何,自然意在言外,正所谓“言已尽而意不尽”。诗人于此专写“当时”,其本意恰恰在于今朝,“当时”已是如此怅恨莫名,今朝追忆又该如何了呢?这也是诗人在作法上的一点小小狡猾。理解的关键还在于“惘然”,即是怅然若失,难以言说,这也正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之处。
赏析【第二篇】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1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1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认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听雨梦后作》),“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年华谁与度?”(《青玉案》)金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绝句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归雁》)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的吗?
对于诗人 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解读李商隐的《锦瑟》【第三篇】
解读李商隐的《锦瑟》
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生,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十岁丧父,幼年生活凄苦。他一生坎坷,四十岁丧妻,四十七岁病逝。李商隐在唐诗当中的地位并不是最高的,远远不及李白、杜甫等诗人。然而,李商隐却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在北宋初年时,还曾掀起了一股学习李商隐诗的高潮。正如王安石所言:要学杜甫,应当从李商隐入门。
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属于晚唐诗中的朦胧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自古以来,诠释《锦瑟》者不下百家,《中山诗话》称“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也有现代学者明确地指出此诗是李商隐为追忆他所爱的宫嫔而作,宫嫔赠他乐器锦瑟,他则报以玉盘等等;诗人苏东坡还曾这样解读此诗:“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1篇之中,曲尽其意。”①苏东坡在解读《锦瑟》时,将“锦瑟”理解为实物,他按照锦瑟这种乐器所弹出的音调来理解这首诗,可谓是独具匠心;清代学者汪师韩则认为李商隐其实是以古代的瑟来暗喻自己,托物抒怀。古代的瑟有五十弦,而今天的瑟却只有二十五弦,说明古代的瑟已经不流行了,正如自己一样虽有文章才学却不得意,不得志。
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竟然如此众说纷纭,不免让人惊叹这首诗的魅力。正所谓如“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述的每个观点都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如果读者们要想确切考证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写作事实,又几乎是无法做到的。正如梁启超先生在谈到读《锦瑟》诗的感受时说道:“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其实,对于读者而言,能够弄清楚诗中的相关史实固然是一件好事,这样我们就可以知人论世。但是,如果实在难以考证诗中的史实,也不能因此就陷入无休无止的考证之中,不顾对诗歌本身的赏析。我们读诗时,更应注重对诗中的意象和通过这些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本义。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本指装饰华美的瑟,而对“五十弦”的注解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有说诗人作此诗时已年近五十,有说瑟本二十五弦,五十弦为古制。瑟究竟原有多少根弦,到了李商隐时代又有多少根弦,此时的李商隐究竟年华是多少等等,这些其实都不必去考证。在这里作者运用起兴的手法,其实并没有多少特殊的用意。而这一句诗表达的重点应该在“无端”二字上。“无端”本指没有尽头,此处的“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来由”。作者用 “无端”二字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既说不清也道不明,而全诗也笼罩在这种难以言说的情怀之中。“一弦一柱”说得很明白,眼前的一弦一柱皆能引起作者对青春年华的深切思念,可见这思念之情的程度之深。这一句的关键词是“思华年”三字,“思华年”即点出此诗的主旨思想。“华年”即青春年华,“思年华”即指思念当年美好的青春岁月,回想当年的人事物,既有美好温情,更有无限伤痛,让诗人难以释怀,思念万分。琴瑟本就是很美的乐器,装饰华丽的琴瑟就更加美了。由锦瑟弹奏出的曲调也必然是美的,美好、动听的乐曲令诗人李商隐想起了美好的“华年”,不应该是更加的美了吗?然后诗人在这里却被勾起了相反的情绪,正是因为那美好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因为也就无限哀怨了。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②庄子的典故是用来表达事物相互关系的相对性,“庄生”是诗人的自谓。李商隐此处借用这一典故是用来表达他对人生的一种感受,思想自己青年时代,曾有过许多美好绮丽的理想,后来却都在冷酷的现实生活当中被逐一幻灭,幻化为一个个泡影,这是一种如梦如幻、真假难辨的意境。其实这是人们常有的一种人生体会,过往的。美好人事物,仿佛如梦境一般,转眼便消逝了,让人无法辨别出真假来。“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典故讲的是蜀国国君杜宇远离国家,因思念故土,伤痛不已,死后便化为了杜鹃鸟,经常啼鸣,口角流血不止。从这一典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限的伤痛之感,即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痛之情,明明真切可感宛若在眼前,却已物是人非。诗的内容也暗示了此诗与女性有关,与爱情有关,而且与悲剧的结局有关。然而在唐诗当中,当描写自然景观的时候,“春心”才与“春天”有关,而在描写人的心情时,“春心”则特指“男女之情”。如李白的《江夏行》中的一句诗“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吕谓老《薄幸》中的一句“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皆是与恋情有关的。而此诗中所要表现的春心,究竟是哪一个女子,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难以考证,也不必去考证。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全诗当中最难理解也是最精彩的诗句。沧海即深蓝色的海,海与天地相接,放眼望去天地一片青蓝色。而“珠有泪”,不得不提我国古代月亮与海里的蚌珠互为感应的美丽传说。古人认为,月满珠则圆,月亏珠则缺。“沧海明珠”的传说,最早见于《汉书》,“武帝时,使人入海市明月大珠,至围二寸已下。”③后来人们把人才的不得用世,比作“沧海遗珠”。我们不用考证这些典故的用意,单就这句诗将“蚌蛤尾珠,与月盛虚”、“沧海遗珠”和“绞人泣泪成珠”等典故合用,便已经体现出此诗的艺术独创之处。而这也恰恰能促使读者产生相关的艺术想象,揉合出一种传奇色彩和悲剧气氛极浓的艺术境界,营造出一种凄清、凄美的感觉。“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从字面上来看,此句诗是在写日照玉器而生气,气之暖因遇玉之寒而生雾气,如烟似缕。这一句所运用的比喻在诗学上非常有名,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所记载戴容州之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说的正是这种扑朔迷离,如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可以远观,而不可以近察,一种朦朦胧胧、亦幻亦真的感觉。它似乎的的确确存在过,可是待到细细观察,却又无处可探寻,一种迷离恍惚、飘忽不定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珠、玉自喻美才,而泪、烟则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朦胧的意境。这两句对照起来,给人以冷暖色调的差异对比,情感的悲喜相交融。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此情”来总结上述情怀,而“此情”究竟是何情,有什么人什么事,对此我们依旧无法探究,这是本诗的难解之处。但从文本本身而言却是可以理解的,即颈联和颔联所描绘的那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情绪。其中“可”字有两种理解:可以,能够,即解释为这些情景是可以成为将来的回忆的,但是当那个时刻来临时,已经令人怅惘了;第二种解释为“岂”、“何”,意即“止是”、“仅是”之意,解释为这些情景岂待今天追忆才有,其实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惆怅万分,只不过今天追忆起来更加痛苦罢了。此时“思华年”的心情究竟如何,自然意在言外,正所谓“言已尽而意不尽”。诗人于此专写“当时”,其本意恰恰在于今朝,“当时”已是如此怅恨莫名,今朝追忆又该如何了呢?这也是诗人在作法上的一点小小狡猾。理解的关键还在于“惘然”,即是怅然若失,难以言说,这也正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之处。
李商隐《锦瑟》解读【第四篇】
李商隐《锦瑟》解读
初读李商隐 《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这时,曾经是历史上空前强大和繁荣的唐朝,已经趋于没落。
李商隐作为此时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在诗歌艺术方面,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惨淡经营,自成一格,创造了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李商隐是政治上颇有抱负而遭遇非常不幸的诗人,从少年时期起,他就怀着“凌云一寸心”,以后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仍不时吟唱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旦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等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直到凄凉的晚年,仍为抱负成虚而怅惘不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晚年回顾平生遭遇,抒写身世之感的篇章。与前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相比,李杜他们抒写人生感慨,往往以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感慨为前提。像李白的“吟涛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杜甫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等就是如此。到了李商隐诗中,表达人生感慨发展为基本主题,这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贯串一切的要求。从李杜的面对现实,以表达社会感受为主;到李商隐的面对自我,以表达身世之感人生感慨为主,正反映出唐王朝知识分子的心态由盛世时的`开放外向到衰世时的内向收敛的变化过程。与同时代的杜牧相比,李商隐诗歌的沉郁、感伤以及个性特征的鲜明突出,更能体现历史的趋势和时代特点。
本篇素称难解,歧说纷纷,实则首尾两联已明言。这是思华年而不胜惘然之作。此时诗人已经四十六岁,与首句见五十弦瑟而心惊之语正合。即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所以颔、颈两联即承“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幽、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华年所历所感作概括而形象的反映。关键在于“华年”二字,意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从总体看它和诗人许多托物自寓的篇章性质是相近的。如咏为雨所败的牡丹:“玉盘进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实际上是遭受挫折的伤心进泪,理想破灭的内心写照;又如咏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也不难令人想见作者羁役幕府,心力交瘁,举目无亲的那种“冷极幻极”的心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步入官场,无意中卷入了党派之争,成了当时政治的牺牲品,渴求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他,为此痛苦不已,往事不堪回首,身处无可逆转的衰世,使一向关注自身命运发展的李商隐,对前途感到十片迷惘。在这里,由于诗人在回顾华年往事时没有采取通常的历叙平生的方式,而且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含蓄朦胧的象征图景,因此它既缺乏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通常抒情方式所缺乏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但只要抓往“思华年”和“惘然”这条主线,结合诗人的身世创作,对颔、颈两联所展示的图景从意象到语言文字细加揣摩,则其中所寓的象征之意———身世遭逢如梦似幻,伤春忧世似杜鹃啼血,才而见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却不难默会。这些象征性图景之间在时间、空间、事件、感情等方面尽管没有固定的次序,但却都是诗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一再重复的主题和反复流露的心声,借助于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迷离的气氛等多种因素的映带联系,使全诗笼罩着一层哀怨凄迷的情调气氛,加强了整体感。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走向没落的晚唐时代才人志士的悲剧心理和对自己悲剧命运感到迷惘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