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论文范例【实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基因工程论文范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基因工程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基因;应用
基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其中的道理未必广为人知。那么所谓基因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并且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它的作用主要是以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克隆技为核心。通过它们改良动植物的品种,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下面我们就谈谈它们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呢?
一、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生物蓝图,把所需要的基因从一种生物的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外科手术”,然后把所需要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从而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转基因技术能培养出多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转基因羊、产奶量高的转基因牛等,还能培育出抗旱、抗涝、抗盐碱、抗枯萎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还培育出抗虫作物,科学家将杀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后,植物体内就能合成霉素蛋白,产生这种霉素蛋白基因的作物有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和水稻等,其中效益最大的是抗虫棉。
二、基因克隆技术
“多莉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利用它可以拯救濒临灭迹的物种,或是复制一些优良品种等等。然而在进一步细想克隆,却也着实让人深虑。首先,若是无节制地“复制”某种物种,就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破坏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给自然界带来了混乱。其次,从理论上说“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即为“克隆”人类准备了前提条件,再经过技术的不断改善,毫无疑问,不久以后就能“克隆”出人。对此杭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黄纯农教授认为,不必过分担心。他说,当前“克隆”技术还有完善的过程,暂时达不到大量“复制”人的地步。再者各地已相继制定了法令,为“克隆”人进行限制。当然,“克隆”技术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利大于弊,它将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前景灿烂,方兴未艾。科学的进步和人的观念的变化,是无法阻止的。
三、应用基因技术的优点
从前面可以看出,基因技术的突破,是科学家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动植物品种,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植物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并且动物死亡率明显降低,从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可提高动植物产量。一种动植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动植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动植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第四,转基因技术还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基因工程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α-淀粉酶;基因工程大实验;大肠杆菌
中图分类号:Q-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54-01
基因工程要求较强的实践性,要求从事此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基因工程大实验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扩增、反应产物的回收、目的基因的连接及转化等,这一系列完整的实验操作可以很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验的整体把握力和问题的处理分析能力[1]。如果能设计一个很好的实验将上述基因工程的操作串联起来,让学生亲自操作整个过程并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将对学生掌握这门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α-淀粉酶广泛应用于低聚糖、啤酒及面制品等的生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最主要的是,α-淀粉酶在基因工程方面应用的比较广泛[2],如能够催化α-1,4-葡萄糖多聚体的水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生淀粉酶;通过测定酶的活力,SDS-PAGE分析判断基因表达的强弱;通过强化启动子功能,提高分子拷贝数提高淀粉酶的分泌能力等[3,4]。鉴于α-淀粉酶在基因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本实验改革设计了“α-淀粉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实验,将逐个单一技术通过一个综合实验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此次实验,学生可获得一个肉眼可见的基因工程产物即淀粉透明圈,使微观的分子世界通过此次实验变得明朗起来,让初次学习基因工程的同学获得较强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实验教学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独立操作。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以前的实验课存在这样的弊病,如基本内容虽然包括了PCR、质粒提取、感受态制备及质粒转化等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开设内容也达到了培养生物技术相关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每个独立的实验时间短且分散的,相关实验内容连贯不强,加上分子水平操作的枯燥及目标产物不可见性,导致学生虽然实验之初兴趣颇高,实验最后却不能有效地将相关实验衔接,最终导致兴趣缺乏。所以有必要对实验进行改革、重置为综合性实验,用一个实验内容将上述技术串联起来。
2改革后的教学内容
①从基因文库中找到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两端加上HindIII和EcoRI酶切位点,从菌株DNA中PCR扩增得到两端加有酶切接头的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学习引物设计、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②PCR产物的回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学习酶切和DNA回收技术。③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学习DNA重组技术。④制备感受态细胞,重组子转化——学习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技术。⑤重组子的筛选——综合技术的重温。⑥蛋白表达及纯化——学习蛋白表达技术。⑦实验论文的完成。
3改革教学内容的结果
通过探索从克隆一个基因(α-淀粉酶)到最终表达出该基因产物的整个过程,学生最终可获得一个肉眼可见的基因工程产物——淀粉透明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取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对基因工程的操作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
4讨论
本实验改革首先规范化了α-淀粉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实验步骤,使之成为一个学生可操作的成熟的综合性基因工程大实验。通过此实验,改革了以前通过多个单一实验使学生逐项掌握单个技术为目的,将逐个单一技术通过一个综合实验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因工程核心要素“目的基因克隆、酶切、连接、转化及筛选”等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质粒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蛋白表达和纯化等实验技术,将以前支离破碎的多个单一实验环环相扣成为了一个整体[6]。通过此次实验,学生可获得一个肉眼可见的基因工程产物即淀粉透明圈,另外,α-淀粉酶基因是从真核生物中首先克隆出来的基因,能够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其活性产物,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了基因工程可以跨越物种障碍,感受到基因工程的独特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基因工程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取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笔者在实验结束安排学生尝试以“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为题,写1篇关于来源于α-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的实验论文。通过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既有利于学生很好地复习实验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尽早地熟悉论文的书写格式,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做准备。
参考文献
[1]何艳,张婷,吴昌学,等。医学生物技术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35-1736.
[2]冯乐平,刘志国,王文锋,等。基因工程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4-57.
[3]黄春敏,沈微,王正祥。高温α-淀粉酶高表达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0,30(5):36-42.
[4]赵金海,杨灵,张志芳,等。α-淀粉酶基因amyP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初步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4,352(8):33-37.
[5]张玉玉,张麟飞,关伟雄,等。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94-98.
[6]王文锋,武新胜,杨保胜,等。医学院校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28-29.
基因工程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 民办大学 研讨式教学 基因工程
一、研讨式教学的重要性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究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更注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巧妙地设置论题,引导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单一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和研究、教育与培养的有机结合。研讨式教学并不是近代才提出的时髦概念,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毕生兴私学,倡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教学实践的切身体会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通过师生研讨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是“助产婆”,所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为研讨式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而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研讨式教学可以重新唤起学生深埋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大学对研讨式教学的传承
我国民办教育一向有进行研讨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时期孔子、孟子及其弟子所兴办的私学,唐末五代出现的以私人创办为主、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书院等,这些书院多聘名儒为师,大多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时而采用聚众讲论和集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类似现代学术性专题讲座或答辩,与研讨式教学极为相近。
当代,我国民办教育从1978年开始起步,但真正发展是从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之后,由于办学历史短,因此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落后于公办教育,生源素质较低。为了在众多高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民办大学往往更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以提高学校声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自创办至今一直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亲切关怀,钱老曾先后亲笔致信学校负责人,关心学校发展,鼓励学校为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生物工程产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校始终以钱老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进行研讨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学理念,虽然生源质量较低,但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尤其注意“善待差异,尊重差异”,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发现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并进行引导,形成师生平等、亦师亦友的良好教风。
2.强大的师资队伍
与一般民办大学或独立学院不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不但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外聘教师一直控制在10%以下,而且2008年启动了“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欲在3年内引进200名博士,至2010年初已有博士教师40余人,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研讨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科研基础强、知识面广的优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坚持小班上课,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0人,每个班的学生除了由辅导员负责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外,还以每3―6人为一组指定了学业指导老师,定期了解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对班里的学生比较了解,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活跃的学生群体
民办大学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如考入公办大学的学生优秀,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偏才”和“怪才”较多,如果能够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挖掘,就可以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5.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以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现代生物学都在向分子领域深入发展,而基因工程几乎已经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实验技能,虽然民办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但对学生的教育应是一种终身教育,本科院校有责任向层次更高的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从社会需求来看,我国在2007年制定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随后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生物产业发展纲要,无论是生物制药、生物农业还是生物能源等国家重点发展的几个生物产业,无一不涉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可以预料,不出几年,在生物产业基地陆续建成之后,社会对具备基因工程教育背景的大学生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加,培养同时具备基因工程前沿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学生已经是刻不容缓。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讲述和灌输法,进行研讨式教学。
三、基因工程研讨式教学实施方法及效果
1.课程模式和体系改革
课题组确定了“精讲先行,研讨为主;精选论题,注重效果”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变教师占据课堂的格局,逐步加大论题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从知识积累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的迁移,形成基本理论知识与前沿知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等有机统一的立体化研讨式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合理处理基础性与综合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建立基因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科技前沿知识一体化,精讲和研讨合理配比的理论教学新体系,将课堂体系分为精讲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进行研讨,结合前沿知识进行研讨,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研讨的授课模式,以达到既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配合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两年基因工程领域已引进20名左右的博士,加上原来的师资力量,课题组现在已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均承担有国家、湖北省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达50余万,科研工作为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由教授领衔、博士主讲的高水平基因工程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的科研优势,并转化为教学质量,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使教学研究蔚然成风。
3.编写校本教材
研讨式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失败的研讨式教学往往开始于沉默的课堂,若避免学生的沉默,则必须给予学生一个知识对接口,从他们的知识起点出发,逐步拓展知识深度。为此课题组自主编写了适合三本院校的教材《基因工程》,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安排一章内容回顾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切、接、转、增、检”为主线编写上篇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作为课堂精讲内容;下篇是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等基因工程应用部分,作为研讨论题的来源。
4.提高精讲效果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精选教学内容,生动讲解。淡化学生能读懂的教材上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精简,选择出有迁移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将更多时间集中于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内容上,注重引入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并学会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建立课程网站
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并积极加以引导,建立了《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网站(jpkc-jygc.省略),将全部课件上网,建立完善的学生自测系统,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时在网上研讨论题,提供相关参考资料的网络链接,注重强调问题解决方法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学会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而凝练主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6.精选研讨论题
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都不相同,研讨论题的选择是影响研讨式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采取部分与整体、专题与科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论题。部分学生参加的论题适合专题研讨,如针对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从基因工程领域的某个前沿进展中确定论题,而对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确定的论题可以是“目前生物公司所应用的基因工程技术”,采取部分讨论、专题演讲、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研讨。全体学生都参加的研讨则适宜选取类似“转基因产品的优缺点”等科普性质的论题,通过采取全体讨论、辩论赛、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论题还可以从实验教学或科研训练中找到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提炼,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研讨完后,及时针对主题内容、汇报形式等进行点评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点评时注意方法,在表扬和鼓励中提出不足,促使学生自信愉悦地不断进步。
7.强化实验教学
基因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利于理论课堂的教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引进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如结合新发展起来的克隆技术,开设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材料和内容均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教师也应鼓励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方案的拟定、研究思路的形成和论文的写作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8.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和实施以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全程考核体系。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发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应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手段,应着眼于学习个体的动态发展的全程,针对处在学习群落中的不同个体而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考核成绩一般由理论知识测验、实验技能考核、平时成绩这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采用口试、笔试、实验技能展示、科研结果汇报等多种方式。避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而用量化的统一标准去衡量其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而将考核作为激发学生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9.教学成果显著
通过基因工程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教师教研成果显著,近三年来申请到2项湖北省教改项目,多项校级教研课题,校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正在申报湖北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教材2部,实验教材1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本科生考上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达120余人,协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4项,公开发表文章10篇,20人毕业论文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近两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6%以上,许多就职于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T菌种公司等基因工程相关公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本课程教学模式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果,主编教材在兄弟院校得到广泛采用。课题组多次与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并多次邀请其他同行来校交流。
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物化教学成果,并将良好的教学经验辐射到其他学科,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65-67.
[2]张秋红。教育思想的变革应当以史为鉴――《学记》教育思想述评[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63-65.
[3]张国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改革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9:18-19.
[4]田杰棠。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11):90-93.
[5]杜安国。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探求,2005,(4):74-77.
[6]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7]潘懋元。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民办教育研究,2005,4,(2):1-4.
[8]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2):105-117.
[9]彭银祥,李勃,陈红星。基因工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基因技术论文【第四篇】
总体而言,意大利对转基因技术持否定态度。舆论普遍认为,转基因技术存在环境风险,转基因产品不利于人类健康,而且与意大利的美食和传统文化是相悖的。意大利几个重要的非政府组织(NGOs)和游说组织对意大利公众持有的转基因技术观点产生了很大消极影响。主要的农民联盟——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强烈反对转基因技术;食品零售部门,也不愿意支持转基因技术政策,认为转基因是反消费者的;各大区拒绝建立共存规则,一些大区声明自己是“非转基因”的。由于缺少共存规则,而且遭到舆论的强烈反对,意大利一些大区、农民联盟和非政府组织不允许在意大利种植转基因技术作物。当前,对转基因产品潜在污染风险的担心正在意大利全国范同内蔓延。Coldiretti2013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意大利人反对转基因产品,这一比例较2012年增长了14%[210意大利农业部长说,农业承包商和国民都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如果我们种植了转基因农作物,势必将严重损害农业有关产业,也将使意大利的农业失去同有的性质。
1.1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的共存(Coexistence)迄今为止,无论是意大利中央政府还是各大区关于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都没有共存规则方面的法。关于这一主题的立法之争,在意大利已经持续了7年之久,目前,是各大区负责制定有关共存规则的农业政策。2012年4月,意大利大区委员会(代表意大利的2O个大区和2个自治省)要求农业部援引保护条款,禁止在意大利种植欧盟认可的转基l六j生物技术作物,这是各大区第二次呼吁农业部伞面暂缓种植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第二次请求源于意大利前环境部长克里尼(Clini)的一次访谈。Clini在访谈中,公开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以及欧盟的“选择性退”提议。欧盟提议,允许各成员同自己决定是否种植欧盟批准的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意大利大区请求意大利农业部援引保护条款禁止在意大利使用和销售转基因作物,目的是保护意大利的有机作物种植和地理标识。然而,请求中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或另外的科学证据来表明欧盟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存在的风险,只是表达了各大区和自治省对转基冈作物的一致反对态度。大请求意大利农业部修订2003年的224号法令(该法令执行欧盟的18/2001号法令),以使各大区能对共存法规的颁布全面负责。
1.2转基因种子意大利对传统土地上偶然出现的转基因种子持“零容忍”态度。意大利农业部通过登记注册来管理同家的种子品种,并对传统土地上偶然出现的转基因种子负责。2001年4月24日颁布的212号法令使欧盟的98/95号法令正式生效,授权意农业部来管理种子的种植,并确定了对待转基因种子的总体原则,即要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来阻止转基因种子与传统种子接触。从技术角度来看,对转基因技术一64一作物的“容忍度”实际上为0.049%,或者说是可检测到的最小值。
1.3动物饲料中的低水平存在(LLP)2011年2月,欧盟27个成员围通过『_所谓的“技术解决方案”,允许在动物饲料中m现少量未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在经过两次投票推迟后,形成了一个多数赞成的关于低水平存在(LLP)的新规则。新的LLP政策,意味着欧盟委员会允许在动物饲料中含有不超过0.1%的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与以前的“零容忍”做法相比,这是一个重大改变。尽管意大利起初不支持这一“技术解决方案”,不过最终还是投了赞成票,这是为了应对欧盟各成员国进口检验方法一致性的要求。
1.4转基因技术的谨慎释放意大利通过2003年的334号法令来执行欧盟的18/2001号法令,该法令将转基因材料的释放权由意大利卫生部转到环境部。此外,该法令让多个部门共同负责新的生物技术事件:生部、劳动部、农业部、经济发展部、教育部以及跨部门评估委员会(由环境部领导,成员由其他各部委代表组成)。2003年的334号法令还赋予了超越各部委之上的自治能力:当评估发现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或者环境有新风险时,就可以启动应急法案,临时限制或者禁止将其投放市场、使用或销售,或者禁止在产品中包含该转基因成分。此外,意大利334号法令还指定环境部对生物技术释放与传统的高质量产品的兼容性进行特别关注。意大利生物技术行业认为这一条款与欧盟的立法是相悖的,因为,欧盟的立法对于生物技术作物与传统产品之间的不兼容性问题不作任何确认。而在意大利,这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认为应保护传统的“高质量”产品,使其免受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污染”。
1.5田间试验和转基因作物研究意大利是欧洲最先进行转基因作物实验的国家之一。因此,许多公共和私人研究项日都是与各种作物有关的,如,橄榄油、葡萄、樱桃和草莓等,部级此类研究项目就达250多个。然而,随着有关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及作物实验政治辩论的逐渐恶化,意大利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培育的承诺也大大减弱,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公共和私人研究资助也被逐渐缩减到零,目前,在意大利没有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问试验。2001年,意大利农业部颁布法令,禁止进行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试验。然而,随后意大利不得不重新审视欧盟关于向环境中谨慎释放转基因作物的18/2001号法令。2005年,意大利农业部进一步颁布法令,要求评估转基因作物实验种植的风险,并要求各大区找出那些已经进行了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的作物和地点。鉴于这项法令,一些大区在2008年批准对9种作物(柑橘、猕猴桃、草莓、樱桃、玉米、橄榄、茄子、西红柿和葡萄)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尽管如此,农业部却从未实施一项法令来对试验场所进行授权,因为没有制定共存规则。此外,许多大区和省宣称自己是“非转基因”的,这进一步阻碍了开展新研究和种植的范围。
1.6可追溯性和标签法规的实施2004年4月,意大利实施了可追溯性和标签法规。然而,从那时起,零售食品几乎都没有被贴上转基因产品标签,因为食品零售部门不愿意支持那些可能被认为是反消费者的生物技术政策。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将矛头指向一家生产种子油的公司,因为发现该公司在超市销售的某些产品标识中含有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油。该组织呼吁消费者抵制这种产品,并在购买产品之前仔细阅读标签。然而,这未必意味着在意大利没有转基因食品消费。在经过多年的否认之后,大多数媒体甚至反生物技术团体都意识到,意大利最典型的保护原产地名称(PDO)的产品,包括帕马森乳酪、格拉纳帕达诺奶酪以及帕尔马火腿,都来自于被密集喂食了转基因豆粕的动物。意大利是大豆和豆粕的净进口国,而这又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据业内统计,意大利进口的豆粕中,80%~90%是转基因的,主要从阿根廷和巴西进口。
1.7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在意大利,几个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NGOs)和游说团体出头反对在意大利国内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这对政治家和消费者产生了强烈影响。几个主要的农民组织在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方面产生了分歧: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和意大利农民联合会(CIA)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一直持强烈反对态度;而意大利农业联合会(Confagricoltura)则强调,意大利农业部门需要进行创新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并呼吁找到更为合理的方法。看来,意大利必须在基因革命、“意大利制造”以及作为一个领先的有机作物生产国之间寻求平衡。至于食品零售部门,意大利生物技术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舆论的强烈反对大大影响了连锁超市的营销策略,这使得一些品牌一贯将自己标注为“非转基因”产品。欧盟2010年的一份生物技术报告(Eurobarometer)显示,意大利人并未看到转基因食品的好处,相反,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支持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意大利人通常所占比例较低(只占20%)。此外,公众对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克隆持强烈保留态度,意大利人看不到这门科学带来的好处。舆论普遍认为,不应鼓励食品生产中的动物克隆。
2意大利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2.1欧盟对转基因技术所持态度欧盟对转基因技术一直持保守态度。转基因作物要在欧盟国家种植或上市,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审批程序,并对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实施溯源管理和强制标识制度。一旦获得批准,相关转基因作物或产品将获得为期10年的授权有效期。到期后,如想延期,欧洲食品安全局将展开新一轮的安全风险评估。目前,欧盟只批准了两种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土豆。尽管获得了欧盟的批准,但欧盟的多个成员国仍禁种转基因作物。当前,禁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9个,除意大利外,其他还包括奥地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卢森堡、希腊、保加利亚和波兰“。
2.2我国对转基因技术所持态度国内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利害之争已经持续多年。一个突出的案例是2012年的“黄金大米”试验。,曾经引发长达3个多月之久的舆论风暴。此外,农业部在2013年6月批准3种巴西转基因大豆进口,再一次将转基因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转基因技术到底是好还是坏?当前国际上尚没有一个权威解释。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必将带来新的生物产业革命;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祸及子孙。在我国,目前转基因技术被视同无害。根据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的解释,“因为在现有的科学试验条件下,没有结论能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尽管争议不断,但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市场上的发展却并不慢。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3年3月的《2012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木瓜、西红柿、甜椒等。报告指,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的1730万农户种植了1.7亿公顷转基因作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
2.3启示:对转基因技术需持谨慎态度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之一,意大利的有机农产品出口仅次于法国,位居欧洲第二。众所周知,意大利的农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如,意大利面、橄榄油、葡萄酒、帕尔玛火腿、奶酪等都广受各国消费者喜爱。意大利人反对转基因食品,不排除经济因素的考量:如要维护“MadeinItaly”农产品的纯洁性,保持其在围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此外,要抵制美国等国家的转基因农产品对本国市场带来冲击等;也不排除传统文化因素的考量:意大利地处世界天主教中心,传统宗教观念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根深蒂同,他们认为,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世间万物应该自然天成,而转基因作物与传统宗教教义是相悖的;第三个反对原因,也许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意大利人认为,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即使在欧盟严格把关的情况下,意大利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仍存质疑。这种谨慎态度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