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通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索;合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95-02
新的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的变化较大,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活动和探索中,才能真正的学到数学知识,对于通过体验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才能掌握牢固。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是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制造良好的机会,也就是为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创造良机,为学生能够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互动合作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和留白。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在知识的再次构建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发展,凸显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大趋势。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索
小学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心理特点,依托广泛的生活实际中的题材,强调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知识。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选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例子作为切入口,通过创设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兴趣中进行探索。由于本课要求在直观感知中抽象的角,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对于角的这种抽象的特征,如果单纯的讲授学生记住的无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笔者则采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新知。笔者在课前,就已经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数学知识,准备好了素材,制成了课件。课堂上首先以图片来激趣:“同学们,今天呢,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图片,大家想看吗?”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出来。笔者接着依次展示“金字塔”、“英国圣保罗教堂”、“艾菲尔铁塔”,问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你感觉美吗?这些屋顶长什么样?”同学们经过对图片的欣赏后异口同声地回答:“屋顶尖尖的。”接着让学生看屋顶两边呈现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回答出“屋顶两边直直的”。笔者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新知,引出本课的课题——这些屋顶中藏着的这些朋友其实都是“角”,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走进角的图形世界,一起来认识“角”。
二、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发展
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特征,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相对发达些,对于事物的认识,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衡量具体的实物,才能形成一定的思维。笔者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生理和思维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诱发出对问题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和锻炼,让学生在合作中求得进步和发展。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四个方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东、南、西、北”的任何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笔者在这一课时的处理上,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请你们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来说说学校周围的建筑?”这一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动嘴说,很轻松地复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所居住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了,同学们看看我们学校周围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建筑物?”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生回答有超市、商场等,老师接着追问:“这些建筑物分别在我们学校的什么方向呢?”由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能够说出大致的方向。笔者进行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些方向?生答: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笔者接着为学生创设说的情境,“刚才说了学校周围的一些建筑,那么你所知道的其他地方的建筑的周围有些呢?请你选择一个建筑,说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看看哪两个小朋友最认真。”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来讲,对于学生讲的比较好的要及时地给予鼓励。通过笔者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正确引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际的亲身操作体验中,学得真知,学会合作,通过切身的实践,加深学生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的理念,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在自主探究的合作中不断进步共同得到发展。
三、数学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要为学生留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材,在新课标指引下得到广泛使用。教师观念随之更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诸多的课堂教学细节中得以彰显。“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稍微打开一扇通向知识原野的窗子。”一堂数学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堂课,都会为学生的思考留白。笔者深深地记得这一名言,将“留白”作为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穿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拓展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为学生的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开拓探索的园地,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中来。笔者注重课堂上的课前弹性预设、留白预设。通过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预设,为学生的有效生成留出空间。根据具体情况,临场变更,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喷发,使得数学课堂精彩绽放。如《通分进行比较分数大小》一课,笔者问:“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谁还存有疑问?”一生提出疑问:“我不清楚比较分数大小,为啥非得通分?”笔者首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表示鼓励,然后为学生讲授通分的重要意义。笔者在课前已经有预设,随即在黑板书写例题:①1/2+1/3;②5/6-2/5。问,谁会计算,同学们感到畏难。笔者提示,课下大家利用今天课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通分,试试看。其实这就是为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作的铺垫,学生的提问,起到了预习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将会可能出现的情况,为预设留有更大弹性空间,给生成留足余地。
总之,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创新留有空间,通过自我体验,实现对所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实现思维的自主放飞。
参考文献:
[1]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孔慧英,梅智超。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二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86-01
复习课没有新授时的新鲜,又缺乏练习课所带来的成就感,但它担负的重任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让复习课上得出彩,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是所有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疏通脉络,抓住一个“理”字
复习课首先得梳理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或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疏通脉络,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综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时,如果简化为让学生熟背公式,不免让他们感到乏味。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回忆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接着引导学生用网络联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左向右看学生发现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是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而来的,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从右向左看学生发现了:要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可以将之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样,求正方形、圆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是重要的解题策略。最后,笔者又将图竖起来让学生观察,随之点出“长方形是干、是根,它是学习其他图形面积的基础”。从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入手,复习课一“理”二“通”的特点被很好地体现,学生也更容易弄清知识的脉胳与因果。
二、合理板书,注重一个“建”字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介入,传统的板书渐渐被教师忽视,我们在不少的随堂课中发现教师板书的随意性很大,诸如辅板书布局杂乱、随写随擦无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本做不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知识网络的建构,大大降低了复习的有效性。板书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好的板书对突出复习的重难点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复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数》时,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数的组成都属于认识数里的知识点。笔者随机进行板书,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当学生看到板书俨然变成了一棵大树,顿时眼前一亮,一眼就看出了其知识间的联系;又如,在复习“笔算加、减及笔算乘、除法”时,笔者将学生归纳出的笔算注意点一一板书,既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又有利于学生对算法的巩固、整理与提高。
三、寻因提升,突出一个“延”字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主要任务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技能技巧的形成,而复习课则不然,综合运用,寻因提升是练习的重点,旨在通过解决综合性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关键要将数学思想体现出来,并贯穿数学方法,从而在数学知识的构建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复习课中要注重延伸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复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一课,在学生理清了它们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让长方体摇身一变,成了等底等高四棱锥,让学生讨论这个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初步意见:受到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启发,是否能有办法将四棱锥转化成长方体,然后求出其体积呢?笔者顺势而下,引导猜想:四棱锥与它等底等高长方体体积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接着,各小组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最后他们欣喜地发现:四棱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长方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激励为主,关注一个“评”字
数学复习课上的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关注,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水平以及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收获成功,增强自信心。如在整理复习中,学生有了创新的做法,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你真棒”“这个想法很有创意,让教师耳目一新”等,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在对比练习中,对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方式也要及时鼓励;对在练习中出现的个别性的错误,也可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复习课增添几分活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成功的合作经验,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更要做出充分、合理的评价。在课结束之时,笔者经常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把所得与困惑说一说,从而更加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三篇】
里耶小学 彭亚琴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广角”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问题”里的先“平均分”,再得出至少数的过程。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个纸杯(每小组3个)、笔(每小组4根)、扑克牌1副
教学过程
一、扑克魔术导入。
请同学们看我表演一个“魔术”。拿出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52张中有四种花色,请一个同学帮我从中随意抽5张牌,无论怎么抽,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你相信吗?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对不对?假如请这位同学再抽取,不管怎么抽,总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意么?
其实这里蕴含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这个数学原理? (板书课题: 鸽巢问题)
二、学习例1,列举探究
1、用枚举法深入研究4支笔放进3个纸杯里。
(1)要把4支笔放进3个纸杯里(纸杯代替),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组摆一摆,记一记;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提醒学生左3右1与左1右3是同一种方法——不管杯子的顺序)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观察这四种放法,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有2枝铅笔)让孩子们充分地说。
板书:枚举法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本是什么意思?(最少是2本,2本或者2本以上)。
2、假设法
①还 可以这样想:先放 3 支,在每个笔筒中平均放 1 支,剩下的 1 支再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 2 支铅笔
②思考: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里平均放一支呢?
③继续思考:
6只铅笔放进5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10只铅笔放进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100只铅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谁能试着说一说?
只要铅笔数比笔筒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3、介绍鸽巢问题的由来。
(1)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最早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Dirichlet)提出并运用于解决数论中的问题,所以该原理又称“狄利克雷原理”。
(2)总结:把 m 个物体任意放进 n 个抽屉中,(m > n ,m 和 n 是非0自然数),若m ÷ n = 1…… a,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 2 个物体。
三、巩固练习:
1、5 只鸽子飞进了 3 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 2 只鸽子。为什么?
2、随意找 13 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 2 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上面点学生说一说,不全的老师补充)
五、设疑留悬念。
如果是把7本书放进3个 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本书。
如果有8本书呢?
六、作业布置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四篇】
1 教学方式的丰富,学生兴趣的激发
电子白板不仅能像多媒体教学一样展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能让教师对展示的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可以像使用黑板一样,进行不同颜色的涂鸦,不同尺寸的写、画,还可以对展示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编辑和修改,根据课堂的教学情况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生成。
如教学“找规律”,笔者利用电子白板技术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由于临近“六一”儿童节,笔者便借此发挥,在课前播放一段Flash。学生见教师播放动画片,兴趣调动起来。动画片讲述两个小朋友布置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会场,商量要如何摆放装饰用的小旗。最后决定按照一面红旗一面黄旗间隔的方式来摆放。Flash播放到小朋友摆好旗之后停住,这个时候笔者说:“同学们看看,这样摆,小朋友多高兴啊。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摆就好看呢?”这么一问,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出来,纷纷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教师。于是,笔者就顺势引入“找规律”的课程内容。
在教完基本内容后,笔者又在白板上依次画下一个红色三角形、一个蓝色圆形,然后故意空了一块,又画了一个蓝色圆形和一个红色三角形。接着笔者把这排随手画下的图形又复制成好几排,找几个学生上来观察其中有没有规律,并要求他们补上空缺的图形。在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几个学生都顺利地画出欠缺的那个图形:红色三角形。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肢体板书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又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使数学概念简化,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学科的很多知识是由实际物体抽象过来的。考虑到小学生更加倾向于形象思维,因此,电子白板技术顺应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将教学的有效性最大化。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相对于之前的知识内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第一次接触“角”这个概念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很难吸收消化,即使吸收消化了,也难以将这个概念和实际相联系。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个概念。笔者在教学本单元时,先利用白板放映了一个大大的黄色五角星立在地面上的图片,然后问:“同学们,五角星为什么能站起来呢?”学生纷纷道:“因为五角星有脚。”于是笔者调出聚光灯功能,让屏幕的光线都集中在五角星的底角上并适当放大,在旁边写上“角”字。做完对学生说:“同学们,五角星的脚其实应该叫做‘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角’和我们的脚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对教师的问题生出好奇心,纷纷答:“想!”于是笔者开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上角的概念。同时,笔者还将其他图片中与角有关的部分抽离出来,一遍遍加深他们的印象,使他们快速掌握了关于角的概念。
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实现互动是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实景图片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起教学联系,让这两者之间的转化成为可能,从而使数学概念得到简化,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 师生互动的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师容易趋向两个极端:要么是“鼠标点击员”,忽视黑板和书本,使课堂沦为一场多媒体放映课;要么是在操作计算机、黑板以及学生之间疲于奔命,在把握课堂走向时却难以把握课堂纪律。而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所有工作,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能充分展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化和学生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