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婚礼仪式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5077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婚礼仪式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婚礼仪式1

关键词:婚姻;婚礼仪式;功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59-02

一、问题的提出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为社会所承认的仪式。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婚姻形式和习俗,这些形式和习俗是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反映一定婚姻意识的积久成习的婚姻行为,不仅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从微观上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宗教观和心理发展态势。可以说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拟对婚礼仪式作一个大致的理论梳理与回顾,并对现有的婚礼仪式研究作出评述,这无论对婚礼仪式知识谱系梳理,还是对学科方法论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婚礼仪式的文献回顾

(一)关于婚礼程序的研究

许多学者对古代的婚礼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的婚礼程序都作了论述。曲彦斌在《中国婚礼仪式史略》一文中,主要描述了古代的婚礼程序,指出“纵观古来婚礼,其过程的基本仪式主要由铺房、迎娶、下轿利市、拜堂、喜宴、坐帐、撒帐、合髻、合晋又闹房、拜舅姑、回门等项构成。诸项基本仪式的出现、变异,亦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国婚礼的历史概貌”。刘昌安、温勤能研究了古代婚姻“六礼”的具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并对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作了阐释。他们认为,“六礼”包含着一种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问题,婚姻的缔结既是社会的需要,联系两个(两宗两姓)血缘家族的纽带,传宗接代,继往开来,又是一种文化的需要,即个体在社会中信仰、精神的体现。费孝通在《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一书中对婚礼的构成程序作了简单的介绍,提到“抛新娘”的仪式。高永久在对撒拉族婚礼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中指出撒拉族的婚礼包括以下程序:迎亲、证婚(念“尼卡哈”)、送亲(进夫家)、表演节目(对委奥依纳和吾热合苏孜)即骆驼舞和祝婚词等。这些程序表现出撒拉族文化的特质及相邻民族之间的文化影响。华锐·东智对藏族婚礼习俗的构成程序作了研究,总结藏族的婚礼仪式包括答谢亲朋、上发盛装、启程仪礼、迎亲抢帽、迎接新娘、谢媒、摆针线、结婚典礼和宴待喜客等活动。对婚礼构成程序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介绍了婚礼中各种仪式以及相关民俗事项的产生、传承与演变。

(二)婚礼仪式中子仪式的研究

婚礼中有许多子仪式,学者们对不同民族、地域的子仪式各有研究。本文仅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子仪式:

第一,关于婚礼中“哭嫁”仪式的研究。学者们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的“哭嫁”仪式研究较多,万建中认为“哭嫁”习俗历经各种婚姻形态,其文化意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哭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并且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民俗传承的规律。王晓宇在《哭嫁—— 一种仪式习俗的中国文化透视与思考》一文中指出,根据哭嫁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把它看做是穿插在婚礼仪式过程中的一项辅助仪式。这种仪式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征的行为表述与符号表述。在哭嫁这种辅助仪式中,行动者同样实现着创建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行动者通过哭泣这样的方式实现着他们自己对情感的理解,在这场仪式表演中表达自己的信仰,并试图影响他人,获得认同。沙媛则通过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哭嫁歌》对土家族哭嫁习俗进行阐述,认为哭嫁习俗是妇女对平等经济生活的要求和对理想的婚姻家庭的追求在风俗文化上的反映,《哭嫁歌》是土家族和讫佬族妇女独特情感生活的表现。康晓蕴在《土家族哭嫁歌对女性自我构建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土家族哭嫁歌演唱和传承贯穿于土家女子从幼年到成人长成的全过程,是母亲或亲朋女性对女孩成长教化过程的具体体现,从女性开始学习哭嫁歌到出嫁的这个阶段是土家族女孩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二,关于“叫门”仪式的意义解读。郝楠和徐剑在《合肥地区婚礼仪式的个案研究》中指出“叫门”是合肥地区婚礼仪式体系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通过对这一象征符号进行叙述和解释,分析了其作为婚礼仪式中男女双方心理和情绪表达的媒介和工具,在双方情绪表达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婚礼仪式的“公共宣告”功能的体现及强化的作用,以及在“叫门”过程中出现的又一象征符号“门缝钱”与彩礼文化的关系。

(三)婚礼仪式的功能研究

凡·吉纳普(Arnold van Gennep)较早地对人生仪礼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贡献在于通过对个体 “人生危机”的分析,提出“通过仪礼”(the rites of passage)的概念。他认为所有的仪礼都是从一种社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状态,具体指与个体生命历程如出生、命名、成年、结婚、死亡等相关,标志个体随其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而举行的仪式。因而具有通过仪礼的共同特征,而通过仪礼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脱离(separation)、转变(transition)和加入(incorporation) 仪式。在不同的仪式中,这三种类型发展的程度不一致。在理论上,凡·吉纳普将其提升为前阈限仪式(preliminal rites)、阈限仪式(liminal rites)与后阈限仪式(postliminal rites),他认为一个完整的通过仪礼包括这三种仪式。根据他的解释,通过仪式的意义有两种:从社会角度看,它承认个体社会状态的过渡;从个体角度看,它使经历仪式的个体对自己的社会状态有充分认识。因此,通过仪礼的功能在于,整合由社会状态的过渡带来的无序和不稳定。凡·吉纳普一直将过渡仪礼的思想贯穿于订婚与婚礼研究的始终,他认为“婚礼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永久性地加入新环境的仪式”,同时也是一种变更关系、破坏社会平衡,以及从日常生活的“平淡中苏醒过来的场合”。马凌诺夫斯基功能主义人类学认为,婚礼表明两个家庭建立了姻亲关系,通过婚礼仪式这种崭新的社会关系得以实现。而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婚礼在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婚礼仪式社会结构得以重新调整,或者在确认双方家庭的社会价值、强化新的社会群体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在对中国社会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宗族世系理论,认为地域化宗族构成了汉人传统社会的基层单位,此外他在著作中还细致地描述了中国的婚礼,认为婚礼表达了姻亲关系的不确定性。马丁(Emily Martin Abern)关注于婚礼中婆家与娘家地位的平衡,将娘家的优势地位解释为姻亲在“亲属仪式”中扮演的积极角色,认为强大的姻亲到场可以帮助姐妹的夫妇家庭完成角色转换,因而具有控制婆家的功能和意义。费孝通关于婚礼功能的解释是婚礼是亲属会集的场合,通过婚礼仪式亲属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萧风霞(Siu Helen F.)、杨美惠(Yang Mayfair Mei Hui)、阎云祥等人将目光聚集于中国婚礼的复兴与意义上,提出铺张的礼仪具有强化关系建设的现实作用。张永健在《婚姻丧葬礼俗与中国传统农民家庭制度》中也将婚姻仪礼的功能确立在组建和再现亲属关系上。他认为,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三、对现有婚礼仪式研究的述评

从以上相关文献资料看,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婚礼仪式的研究都是学者们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并且研究缺乏内在逻辑。就现有研究来看,存在以下不足:(1)对不同民族婚礼仪式研究的文章较多,但研究理论聚焦性不强,难以形成对话。现有研究各说各话,重复性研究较多,理论尚未系统化;(2)学术界对婚礼仪式的研究多从静态的角度进行描述,缺少动态的实证分析;对婚礼仪式的研究多数停留于描述性介绍、功能性静态分析、象征意义的解读;学者们从一般角度或从特殊视角研究婚礼仪式,又或者对婚礼的某个子仪式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大多自成体系,难以让人对婚礼仪式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

[2]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Gennep Arnold van,The Rites of Passage[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60,116-145.

[4] 曲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J].民俗研究,2000,(2).

[5] 包福存。婚礼仪式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86.

[6] 吉国秀。婚姻习俗研究的路径:评述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

[7] 高永久。对撒拉族婚礼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8] 万建中。“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婚礼仪式2

关键词:婚礼仪式,功能学派,音乐,音乐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098-05

一、浅议功能学派理论研究

功能学派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是人类学主要学派之一,鼎盛于30年代至50年代。1922年,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和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被后人誉为功能学派的“出生证”[1];功能论涵盖三方面内容:文化功能论、结构功能论和新功能论。文化功能论以马林诺夫斯基为首,他主张习俗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文化的媒介满足个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需要”和“功能”是他文化观的两个核心概念,人有两类需求――基本需求(生物需求)和衍生需求(文化需求),用文化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方式,或满足机体需要的行动,就是所谓的功能。

以拉德克里夫――布朗为首的结构功能论认为每一个习俗的功能就是它在维系社会系统的整体性中的角色[2],功能是整体内部的部分活动对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某个社区,都是一个功能统一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研究时只有找到各部分的功能,才可以了解它的意义[3]。在功能论盛行后期,学派内部出现了“重新思考”,以贝特森、埃文斯―普里查德为代表出现了新功能论。贝特森认为社会人类学研究单位单看社会结构不够,单看个人的需要也不够,而应当看社会结构、文化和个人的情感。埃文斯―普里查德认为不能把社会的规范、平衡、结构理想化,应看到现实中的规则只是人们用以对社会状况做出反应的表象[4],进一步指出在注重功能的共时性,也不能忽视变迁和内部差异,事实上,社会文化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个人行动所起的作用相当大[5]。

“平衡论”和“冲突论”是新功能论的代表性观点,平衡论只是一种试图改良单方面强调社会稳定的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组织的本质,社会是在冲突中获得统一,而冲突就是统一的表现[6]。

以上理论为功能学派的主要理论,对这些理论的简单梳理将有助于我们从人类学功能学派的角度探讨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功能。

二、花溪布依族婚礼音乐“四部曲”

花溪大寨是一个布依族村寨,坐落于贵阳市郊区,文化习俗等方面多受都市文化影响,笔者所调查的婚礼仪式是花溪区和布依族两种不同模式婚俗的结合。虽然大寨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婚礼仪式中失去了较多本民族传统婚俗文化,但在婚礼仪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演唱始终保留。笔者把这次婚礼仪式中的音乐分为四个阶段:“朝门歌”、“筷子歌”、“敬酒歌”、“送亲歌”。

(一)“朝门歌”

在婚礼当天,新郎家族的女性长辈① ①指新郎的婶婶和伯母。穿上盛装在门口迎接各方贵宾。在唱“朝门歌”时,以彩棍② ②装饰的很漂亮的木棍,上面有鲜花和彩色气球。为界,两边分别站着主和客③ ③主指新郎家族成员,客指其他亲朋好友。。旁边的两个凳子,摆满了香烟、美酒和糖果,用以招待客人。当外家亲戚④ ④新郎的外婆、姨妈、舅妈等与新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统称为外家。来临时,族内歌手⑤ ⑤指新郎家族内部婶婶及伯母长辈的女性歌手。就唱“朝门歌”,歌的内容多表自谦和对贵宾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感谢与欢迎。在整个“朝门歌”中双方一唱一答,内容多为互相自谦,持续时间较长。歌手会根据所来宾客身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唱词,但唱调基本不变。在这次婚礼仪式中共四次“朝门歌”,前三次分别为外家亲戚,姨妈,舅妈多为布依族,会唱歌,双方一唱一答持续时间较长,约一个小时,这种形式属于有唱有回。第四次唱“朝门歌”是迎接新娘家宾客,因新娘为汉族,其宾客多不会唱歌,所以男方族内歌手唱一次便结束“朝门歌”,属于有唱无回模式。

(二)筷子歌

客人进入酒席后,主人家先不发放筷子,族内歌手要站着外家酒席旁边唱歌,所唱内容仍旧为主人家表示自谦,对方也要回歌以示感谢,一唱一回,持续几个轮回后,便开始发放筷子,大家方可进餐。参加这次婚礼仪式的客人很多,共设宴五十六桌酒席。所以歌手并非对每个酒席的客人都唱“筷子歌”,她们按亲疏远近进行选择,但外家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唱歌对象。

(三)敬酒歌

在婚礼仪式中,“敬酒歌”分为两个部分:新人敬酒和族内歌手敬酒。在两位新人敬酒的时候,姨妈、舅妈等外家亲戚歌手会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对新人的祝福,祝新人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而新人是不会唱歌的,他们只听歌不需要回歌,这也是一种有唱无回的音乐模式。在新人对其他宾客敬酒时⑥ ⑥这些宾客是不会唱歌的。,双方不需唱歌,但会有一个代表对新人讲几句祝福语。

族内歌手代表男方家族向各位来宾敬酒,外家亲戚是主场,姨妈、舅妈等要在族内歌手唱完后进行回唱,内容多为自谦和感谢,这显示了布依人的热情好客和自谦品德。因为在酒席开宴期间,持续时间不易过长,约十分钟,仅四个轮回。除新娘家人和外家亲戚能够听到“敬酒歌”外,其他特殊宾客也会受到“敬酒歌”这样的礼遇,说明这些宾客地位较高,受到新人家的重视,一般多为领导和重要亲朋。

(四)送亲歌

晚席过后,远方宾客陆续散席,但外家亲戚则会耐心等待,做客⑦ ⑦去亲朋好友家走动。很晚。晚上十点,大家开始唱“送亲歌”,按照布依族以前的风俗大家会通宵达旦的唱,但现在大家只唱一个小时左右,这与快节奏的生活有关。晚上十点,由新郎家辈分最高的长者⑧ ⑧新郎的一个堂奶奶。在门口领唱,她打开门缝对门外的姨妈、舅妈等外家亲戚唱歌,屋内的其他族内歌手跟随长者的音调和节奏吟唱,外家亲戚边向屋内移动脚步边唱歌,内容为答谢今天主人家 的热情招待。在族内歌手的一再邀请下,外家亲戚走进屋内,大家围着一个圆圈继续对歌。族内歌手向外家劝酒和分发糖果,这次“送亲歌”持续约一个小时,内容多为主家挽留,外家谢绝,彼此谦虚和相互感谢。

三、论仪式音乐的功能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诚然,在布依族婚礼中音乐的存在也同样具有其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音乐不仅具有娱乐、传承、创新、交流等功能,同时还对构建社会和谐、规范社会道德、促进个人成长,历史记载等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音乐的娱乐功能

荀子认为音乐既表现人的喜乐之情,又能使听者产生快乐,“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音乐与人的情感等结合在一起,“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因此,音乐对于人有极为重要的作用[7]。由此可知,从文化功能理论出发,音乐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娱乐。娱乐是音乐主要功能,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音乐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

从布依族婚礼仪式中可以看出,“四部曲”是整个婚礼的主旋律,唱歌是她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如果仪式仅为上菜吃饭如此简单,那么整个婚礼便显得索然无味。正是“四部曲”为婚礼注入活力才使得整个婚礼仪式显得隆重、喜庆。歌手们与外家一唱一回,声音洪亮,字正腔圆,高低起伏,曲调优美。唱歌者不亦乐乎,听歌者陶醉其间,在唱歌期间有很多宾客拿出相机和手机记录这美好的场面,整个婚礼热闹异常。正如“朝门歌”中的歌词所言“喜迎四方八面宾,全村人民喜盈盈。”

(二)浅议音乐传情达意功能

在传统的布依民俗中,音乐不仅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具有沟通、交流、传情达意的功能。音乐在歌唱时不仅是简单的面部表情,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在古时布依族未婚青年就是通过音乐来传情达意,继而相识、相爱,最终走在一起。笔者在调查中得知该婚礼的两位新人也是通过在KTV唱歌走在一起,这足以说明在现代生活中,音乐传情达意的功能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凌晨三点男方去女方家接亲的时,新郎是大家逗乐的主要对象,要求新郎当着众人表达他对新娘的爱。新郎就选择唱歌,是一首流行歌曲,内容为:“Forever forever ,我只想用我这辈子来爱你…”,正是这首歌打动新娘,最后顺利的把新娘接回家中。

在婚礼中,歌手们同样通过音乐来传情达意,例如“朝门歌”歌词“舅妈难得我家来,

来到朝门把歌排。大屋小事麻烦你,唱首喜歌再进来。”表达了主人家对舅妈长期照顾感激之情,同时也对他们能够参加喜宴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是个好日子,送个千金到我家,不得那样接待你,喝杯喜酒再进来。”表达了对新娘家人的欢迎和感谢;“姨妈坐在有钱乡,拿起存折进银行,一万八千拿来送,答办姨妈得风光。”在歌词中“姨妈”、“舅妈”泛指众多亲朋好友,主人家对他们的帮忙和参与酒席表示感谢,因为音乐能够有效的渲染婚宴气氛,调动大家的情绪,所以以唱歌的形式来表达感情,更能够发挥音乐传情达意的功能――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三)社会网络中音乐功能探析

婚姻关系不仅能使社区生活得到稳定发展,同时还能在更多组织化活动下维持当地生活的社会结构。人类学家范・吉纳普认为婚姻与其他人生仪式初看是一个人从生命的一个阶段经历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加以深入分析,婚姻是社会借以界定人文关系的手段,因而具有一定神圣性[8]。正是因为婚姻的神圣,才使得当代婚礼变得越来越隆重,音乐在婚礼中的所承担的角色更加不容忽视。在布依族婚礼中,歌手们通过“四部曲”向各位来宾歌唱表达主人对他们的欢迎和感谢。从功能学派角度看,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同时也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两个不同社会网络交织的结果。在婚礼中大家互相熟悉,通过音乐彼此增加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社交的需要,同时在婚礼上扩大了宾客不同的社会网络关系。

在婚礼中歌手们使用贵州当地方言吟唱,歌词简洁,语义明了,感情浓厚,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来表达主人家对宾客的感谢之情。同时通过音乐的沟通把男女双方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歌词“九个姑妈一路来,脚带珍珠手带财。脚带珍珠手带宝,带财带宝回家来。我家坐在大山脚,全靠捡纸过生活。舅妈今天拿来送,全靠舅妈来凑合。”;“姨妈坐在有钱乡,存折放在保险柜,说你吃酒你不慌。拿起存折进银行,买个红包把钱装。一万八千拿来送,答办姨妈得风光。”;“请个先生看日子,看好日子说舅娘。拿起存折进银行。要取八千来送礼,娃娃喜事圆满了,不忘舅爷和舅娘。”这些歌词生动形象的把舅妈、姨妈、姑妈等亲朋好友对主人举办喜宴的支持从动作、神态、行动等多方面形象生动的唱出来,说明主人家在办酒席的时候仍旧不忘亲朋好友的帮助,更加凝聚了双方的亲缘关系。外家亲戚会随机的对唱,大家在“唱”与“回”中互相谦让,互相称赞,她们在对唱中感情不断拉近,有利于今后大家的团结和帮助,也有利于提升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在歌词中所描述大家日常里互帮互助的事例,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通过音乐再加工和创作,并在婚礼中唱出来,这种以曲传情,以词达意的形式,以音乐忆往事,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社会网络关系。

(四)音乐的传承教育功能

结构功能论主张采取归纳法来从事人类学研究,拉德克里夫―布朗主张历史性研究主要是指文化变迁的研究,而不是文化起源的研究[9]。因此对于布依族婚礼仪式中的音乐,我们也应该从历史文化的变迁中看其传承功能。在婚礼中,并不是所有的布依人都会唱歌,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原始布依族民歌已失去其培养新人的土壤和环境,加之新的婚姻法打破原来单一民族结合的婚姻模式,造成了布依族音乐在传承文化方面的断层和缺失。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节日,很难组织大家唱歌,婚礼作为布依族重大喜庆日子,音乐必不可少,它是布依文化传递的“传输带”。在这次婚礼中,只有一个近七十岁的长者精通布依族音乐,六个中年人掌握一般,剩余的几个年轻歌手① ①其中两个为汉族,现在是布依族的媳妇。几乎不会,她们由长辈带领,在婚礼举办前大家集中在一起反复练习,还专门把歌词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帮助记忆。笔者了解到这些年轻媳妇们只要进了布依族都要学习唱婚礼歌,以前是用布依语唱,现在都改为地方方言。由此可见,婚礼给音乐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强化了音乐在布依族中的作用和地位。这种音乐传承不仅是音乐历史变迁本身的传承,同时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也是布依族民风民俗在现代文化夹缝中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婚礼仪式中的音乐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例如歌曲中互帮互助、以礼相待、谦虚等内容具有教育性的理念,通过音乐在传唱中生动形象的把理念表达出来,教育后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谦虚、助人、感恩、礼貌。例如“从来不见这一席,席上不得鸡鸭鱼。我家席面又不好,斟杯淡酒送你干。”表示布依人的谦虚;“不得那样接待你,喝杯喜酒再进来。”表达了布依人的自谦和热情;“外家坐在碧云窝,送来米酒和被窝。外家洋洋送得有,答办外家幸福多。”表达了布依人的互帮互助和感恩之心。在音乐中也涵盖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这些都对后人的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五)音乐的文化功能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正是五十六个民族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中国浓厚的文化底蕴。布依族音乐能够映射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和社会。歌中形象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和谐的曲调,纯美的唱曲,一系列富有艺术字眼的词汇在此却显得苍白无力,这不仅反应了布依人文化内涵的丰富,也凸显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布依人通过多种文化修辞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常见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例如“走从花溪菜场过,将钱买把折耳根。有钱人家当凉拌,无钱人家当海参。”通过夸张来表达布依人的自谦;“我家坐在大山坡,我家盘子像筛箩。”用“筛箩”做比喻暗示自己家贫寒,对众客招待不周,莫要宾客见笑。“好久不到花坡来,朵朵鲜花遍坡开,金花凋了还会有,情意去了不再来。”花和情作对比,暗示布依人珍惜情谊,重视感情。从文学角度,多种文学修辞在民间音乐中的应用也为文学增添了色彩和厚度。

布依族古往今来生活的变化在音乐中也有描述和记载,这为中国社会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例如从“一张桌子四面花,不得那样像我家。碗中全是包谷饭,盘中全是老南瓜。”到“科学发展来指引,处处建设新农村。家家户户得实惠,全村人民喜盈盈。”从这些歌词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民经济生活在政策的领导下不断得到改善,农民物质富足,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无论是从艺术、文学还是历史的角度分析,音乐是中国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为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元素,音乐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打造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显著的地位。

四、结语

中国历来有“礼乐之邦”的美称,可见“乐”在国民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高度。功能学派认为社会需要分层,而且是必要和实用的,因为它可以充分分配回报和动员那些最好的人去填充社会关键工作的机制[10]。因此社会发展必须有分工协作,有人创作、有人谱曲、有人演唱,但从功能学派“需要”与“功能”的核心概念来讲,仅此分工并不能满足音乐在中国舞台上的发展,除了音乐形式载体外还必须存在与音乐有关的理论研究作支撑。随着人类学发展分支越来越广泛,音乐人类学根据社会需求便应运而生。音乐具有娱乐、审美、传播、象征、教育、文化延续等功能,而音乐人类学就以研究与音乐有关的一切理论为基础,极大的丰富音乐体系和文化。但因为音乐人类学在我国发展还处于婴儿阶段,很多理论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让中国的音乐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需要一代代具有时代责任心的音乐研究者人员共同努力,完成这艰巨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3.

[2] Robert Layt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in Anthrop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56-58.

[3]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6-58.

[4]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9.

[5] Edmund Leach, Political System of Highland Burma, Boston: Beacon Press, 1954.

[6]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1.

[7] 曹端波。乐之“道”:荀子音乐思想的人性论基础[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3):62.

[8]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46-48.

婚礼仪式3

一、开场白:

(开场音乐:好日子)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背景音乐:九月九的酒)九月,天高云淡的九月,九月,金风送爽的季节,她带着秋菊的芬芳,带着美好的向往,带着甜蜜的爱情,带着幸福的希望,收获了一个金色的梦想、一段难忘的时光。**年*月*日,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在这美好喜庆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喜酒相逢,共同见证一对情侣的幸福结合。一会儿,婚礼的乐章将娓娓响起,有情人的心灵将要在这里碰撞出最灿烂的火花。此时,宴会大厅宾客盈门,高朋满座,新老朋友欢声笑语,情谊融融。尊敬的各位来宾,你们是友谊的使者,你们的光临和你们身上带来的祥云瑞气,给今天的婚礼送来了吉祥,送来了友情,送来了最美好的祝福。首先,我代表二位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在二位新人即将到场之即,我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故事。(背景音乐:歌曲《童年》)“打开记忆的闸门,在20年前的忻州豆罗村的一条胡同里,住着两户姓赵的人家,两家是隔壁邻居,相处和睦,关系亲密。一家有个儿子,叫**,当年5岁,一家有一个女儿,叫**,当时6岁,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做玩耍游戏。正像诗人李白的一首《长干行》中描写的那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活泼好动的小男孩长成了英俊少年,而那个天真可爱的黄毛丫头也已婷婷玉立,在成长的道路上,纯真的友情里多了一丝朦胧的好感。男孩今天折断了人家发卡,惹得女孩的妈妈找上门来,明天借故没有记住老师留的作业跑去女孩家去问。就这样他们度过了小学、中

学时光。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们俩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男孩去了福州,而女孩去读了西安。从此,他们分开了,虽然他们天各一方,相距遥远,但隔不断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思念,从此,他们的关系也就从朦胧升级为明朗,开始他们甜蜜的恋爱之旅。他们不是用电话和短信联系,就是利用网络沟通,但也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实在忍受不了相思的熬煎,不是你去福州,就是我到到西安。可以说为了我国的电信事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4年过去了,男孩在福建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女孩却在西安考研继续深造,但距离又成了他们之间的障碍。虽然在福州要比西安有发展前景,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孩,他还是义无返顾地在西安落了户。这是他们在车站重复时的一幕。“轻轻的,你向我走来,慌乱的心跳、羞红的面颊,燃

烧了我童年的记忆,二十年,二十年呵,岁月刻画出你美丽的轮廓,时光的印记勾勒着你挺拔的身躯,感谢这缘分的轨迹,重逢的喜悦冲淡我心底长久的遗憾,我们深情相拥,儿时的伙伴啊,从此,你将是我一生相伴的”。下面有请二位新人上场(奏婚礼进行曲)。此刻,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当年一对青梅竹马的小儿女,今天这如胶似漆的恩爱夫妻,明天,将成为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侣。怀着感激和憧憬,他们向我们走来,走向幸福美满的婚姻。朋友们,让我们以热情的掌声为他们祝福!”

二、新人介绍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我们的二位新人怀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终于走上了这庄严的婚礼圣堂。接下来我向各位来宾介绍今天的二位新人,站在这边的这位亭亭玉立光彩照人的就是今天的新娘子,向前一步让大家来认识一下。新娘,

赵**小姐,26岁,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读于****大学。在看新娘长的,面如桃花,两眼清澈如水含情脉脉,修眉一弯新月,皓齿珠玉,口比樱桃,国色天香,千娇百媚。好比那空谷幽兰,高寒杜鹃,出水芙蓉,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紫禁城的牡丹!介绍完新娘我们看新郎,新郎就在新娘旁。站在新娘旁边的这位美滋滋乐颠颠的小伙子就是今天的新郎倌,向前一步,新郎赵**,25岁,本科学历,现就职于****有限公司,是一名计算机软件程序员。看新郎,好儿男,英俊潇洒,相貌堂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比阿兰德隆有魅力,比施瓦辛格体格棒。这正是,才子配佳人,织女配牛郎,花好月圆,地久天长!

三、新婚问答

在这个幸福激动的时刻,我有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问二位新人,请问新郎官,您愿意娶您身边这位小姐为您的妻子吗?(愿意)请给点掌声再来一次!无论是贫贱与富贵直到永远吗?那么好请问新娘子,您愿意嫁给您身边的这位先生吗?(愿意)无论贫贱与富贵直到永远吗?那么好,老天匹配,两厢情愿,一生平安,前程灿烂!

四、采访

请问新郎官,这娶媳妇的感觉如何呀?这娶媳妇好吗?美吗?妙吗?爽吗?说的好,就等你这句话了,那爽了,确切的说是什么部位爽了?————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玫瑰象征着爱情,百合象征着百年好合。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百年好合。同时还别忘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的耕耘,早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趣味游戏

在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里,最激动最幸福的就是他们二位了,为了记住今天这个难忘的时刻,也为了让所有的来宾一起分享这幸福而甜蜜的时刻,你们应该有所表示吧。你们说应该怎么表示,还是大家说吧,那位来宾你说什么?哦,是要他们吻一个,那么好就来一个幸福、甜蜜而难忘的吻吧。今天的吻是一个特别的吻,除了这个场合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呢,不仅今天是你们的婚礼,而且还是在所有来宾的祝福下的吻,还是在乐队伴奏下的吻你们能说不特别吗,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今

天这个吻我把它叫做热吻秒,为什么呢?这秒必将预示着二位新人今后的日子是六六大顺。————(背景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

六、交杯酒

酒是甜滋滋的,它预示着你们的幸福。酒也是火辣辣的,它将带给你们动力。接下来是新人喝交杯酒。有请礼仪小姐端上盛满幸福的酒杯来。新郎端起激动的酒,新娘举起多情的杯,请。(背景音乐:祝酒歌)

七、新婚宣誓在你们新的生活开始远航的时候,先请新郎左手捂胸口,右手握举起过头,跟我读:我宣誓,革命工作是大局,不拖后推多出力。

戏衣买菜家做饭,家务劳动一起干。夫妻互敬又互爱,携手同行大步迈。娶了媳妇别忘娘,不能老吃白食堂。老婆讲话最有理,老公不要犟到底。尊老爱幼是美德,夫妻同心百年合。宣誓人:赵**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来共枕眠。男女双方接为合法夫妻的时候,每个人生命中最动人的一幕就要开始了,从此一个崭新的家庭也就诞生了。茫茫人海中又少了两个单干户,多了一个互助组。八、拜礼

那么接下来就有请我们的二位新人以夫妻的身份在所有的来宾面前行新婚大礼。首先是一拜天地。虽然他们二人前世有缘,今生有情,但是还离不开老天爷的批准。一鞠躬,感谢上苍恩赐美满姻缘。再鞠躬,不忘月下老人所牵的红线。三鞠躬,感谢天为媒地为约,花好月圆连李喜结。今天开始,新郎由小变大、新娘由大变小。这位朋友你可能要问,这为什么呢?那你就听我细细道来。他们的变化不仅是心理上、生理上的,而且还是本质上的。怎么讲呢?新郎从此由小伙子变成大丈夫,新娘由大姑娘变成小媳妇,身份的改变意味着成熟与责任。今天的结合,既需要你们彼此给对方一份承诺,更需要共同对父母表达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感激。”父母上场奏背景音乐《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南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二十年前,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遍了祖国各地,可谓脍炙人口。

每当听到这首歌,人们便会感到激情澎湃。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正像歌中所唱,年轻的朋友再相会,祖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进步都要归功于辛勤的建设者们,是你们奉献自己的青春,换来了今天,二位新人的父母就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一员。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两鬓斑斑,父母将半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事业,同时,为了儿女可以说操碎了心,付出了全部的爱。所以,新郎新娘请听真,水有源来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不能忘记父母亲。(背景音乐:人间第一情)二拜高堂,一鞠躬,喜成新家,不忘爹妈;

再鞠躬,养育之恩,终身报答;

三鞠躬,祝父母大人福如东海长留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下面拜所有的亲戚。一鞠躬,感谢各位的疼爱:二鞠躬,不忘各位的深情:三鞠躬,牢记各位的厚意。

“朋友们,让我们以热情的掌声向这个和睦的家庭表示最衷心的祝福。”(父母入席)夫妻对拜:下面是夫妻对拜,夫妻对拜的意义在于男女双方由热恋阶段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这一过程。“两个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新郎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赶紧步入洞房。(转向新郎提问)是吗?”不过,不能着急,按照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拜堂后才是合法夫妻,拜过高堂,还要对拜,请小夫妻相互面

对。”一鞠躬:相识有缘、彼此珍惜;

再鞠躬:相爱真心、理解深深;

三鞠躬:相濡以沫、牵手一生。下面拜所有的亲戚。一鞠躬,感谢各位的疼爱:二鞠躬,不忘各位的深情:三鞠躬,牢记各位的厚意。

九、父亲致答谢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89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