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评估报告(精编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企业风险评估报告(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1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第十条对不认真履行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职责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的责任。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2
关键词建筑项目;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经营风险;分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建筑项目开发经营的特点却决定了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正确分析、从而规避项目经营风险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建筑项目经营的风险性
如今,我国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建筑项目以质量为前提的要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无法避免。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包含在从项目实施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建筑项目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客观因素,以及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都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直接的质量影响,而且还有其他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一切都是建筑项目质量的潜在威胁。
另外,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施工质量是分阶段性的,涉及方面众多,这就为质量监管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建筑工程项目,若不参与整个过程的施工,很难在竣工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而一旦日后质量问题爆发出来,整个工程都将受到影响,承包商自然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合作共赢预防风险
1、科学合理的风险分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几乎所有建筑项目承包商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低风险高效益为项目目标。然而,经调查了解,目前我国74%的建筑项目合同均是由业主起草,然后再与承包商签订的。因此,业主自然会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风险,这就造成了承包商在风险上的被动。
与此同时,由业主、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组成的体系中,总承包商既要与业主签订合同,又要与分承包商签订合同,无疑是建筑项目风险体系的主要部分。
所以,对于总承包商而言,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应在另外两方的合同中合理分配风险。
(1)承包商与业主的风险分配
鉴于承包商在风险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无法预估的自然灾害等经营风险,应该由业主承担,这是合理且可行的,也是目前国内建筑业的“潜规则”。反之,若业主极力要求承包商承担这种无法预计的风险,那么将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承包商因风险系数太大而放弃,另一种即是对业主“狮子大开口”。
(2)风险不发生的利益分配
有所付出就应有所回报,风险分配原则中应明确承担风险的一方将会得到风险不发生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比如,总承包合同中因为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对分包商的施工组织风险,而若分承包商管理能力较强,组织工作较好,则总承包商就能得到较高管理费的收益。
(3)风险分配应采取控制风险优先原则
鉴于风险的不可预知和可控制性,风险应优先分配给更容易控制风险的一方。比如:总承包商对分承包商在经营风险上,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合理地放权,让分包商自行控制风险管理,如此分承包商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总承包商也节省了风险控制的支出,更是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试想,若总承包商下的各分包承包商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那么总承包商就只等坐地收钱了。所以,风险应交予可控性强的一方,而对于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应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4)风险分配应符合业内惯例
参考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配的历史资料,不但是对业内伙伴的尊重,而且这种有理有据也更方便与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同时在前人积累的经验中,也更容易结合实际对自身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2、合理进行风险转移降低自身风险
承包商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为工程买保险,在竞标时采取联合投标的方式,以及将工程分包出去等,都是转移风险从而降低自身风险的表现。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系数,但是并非是可以消除风险的办法,只是在程度上,将风险根据比例分成了几份。事实证明,往往不参与经营和管理、却承担风险的建筑项目投资者,受损的几率并不大,只要配以科学合理的监督大都会实现双赢或多赢。
三、减少建筑项目经营风险发生的方法
1、有效的风险预防是避免风险发生的前提
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经营风险将贯穿建筑工程的始终,所以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应对建筑项目实行科学而系统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及针对性的经营风险方案,是取得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保障。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之初,承包商就应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写系统的抗风险计划。并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业主进行沟通以便进行良好的风险分配。当与业主达成一致风险分配意见后,方可编写风险预防计划和方案,并逐步开始实施。
建筑项目的风险评估不仅在整体上有要求,具体地对各分承包商、业主以及总承包商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在施工之初,做好项目的风险评估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预防项目经营风险的重要开始,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风险评估中的信息采集
信息的采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环境的数据资料收集,类似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收集,以及工程自身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文件。就环境数据而言,如周围的地质地貌,天气气象等信息;相似工程类的资料收集可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以及参考此类工程的成功案例等都是风险评估中信息采集的第一手资料。
(2)风险评估需对建筑工程的不确定性进行全面分析
掌握相应的资料只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针对资料,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的不同,所以在施工中难免会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风险评估即是要从已掌握的材料中找到这些不确定因素,从而形成相应的风险预案。当然,如最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可与当地的气象部门联系,将当地的十几年内或者几年内的各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进行统计,以便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
(3)聘请专家实施专业的风险评估
目前,在建筑业,尤其是一些较大的工程或者政府工程,都会选取“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进行工程的风险评估。①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项目风险评估专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但只是名义上,实际操作中只是让一对一的会见,不让他们进行沟通。②让小组成员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以匿名的形式递交结果。③将受到的所有风险评估报告汇总,然后将汇总后的分析结果分别交予每个小组成员,并要求他们进行重新分析。④按照③的方法继续,直到得出相对稳定的答案为止。
2、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和风险审核
(1)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
当对建筑项目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之后,承包商便应根据所掌握的具体材料,编制可行性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达到对建筑项目“实时监控”的目的。风险监控是预防风险的重要环节,可以让承包商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因此及时形成风险应急方案,以避免给建筑项目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监控是风险预防的实际性实施,也是经营风险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项目实施的各个具体部分和施工过程,比如,项目所需要用的材料,施工设计方案、图纸,施工设备和人员,施工队伍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的实际执行效果等。
与此同时,风险监控的过程也是对项目之初未预料到的或者突发性风险补充的过程。如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风险,那么系统的风险监控体系就会及时得以发现,从而使承包商可有效地编订附加风险计划,从而达到了更好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
所以,它是监控项目进展以及与项目相关环境变化的工具,是保证风险预测与实际效果达到统一的有效措施。鉴于此,承包商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制度,利用当今的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项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性监控。才能达到有效预防和发现潜在风险的目的。
(2)对建筑项目进行风险审核
所谓项目风险审核,即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以及相关监控结果,与项目风险的应对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是否相达成统一性,以及在符合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所以,建筑项目的风险审核对项目监控有促进作用,也是检验项目监控是否有效的有效机制。承包商应注重风险审核,尤其是应针对性地对风险系统较高且容易发现潜在风险的财务部门进行专门的风险审核。
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运行的中心,承担着重要而复杂的财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核工作,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是预防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公司应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建立较完备的财务风险审计系统,同时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给予财务部门以大力支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建立完整而合理的财务机制。比如可开展进行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工作,明确奖罚分明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使公司财务内部拥有积极而健康的工作热情,避免因为专业问题或是个人道德问题导致的财务风险。2.协调各个部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各分承包商的财务统计工作应与公司财务部门达成有效的沟通。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资金回收效率,对此可建立专项的财务风险审核机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拖欠现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官司等。
3、项目经营风险的控制
(1)将项目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
想控制好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就要与项目经营管理形成良好的配合,建立完备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无论从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还是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上看,项目经营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加速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前提,从而实现预期目的。
建筑工程项目受众多因素影响,可谓无处不在,这间接地影响了项目进程、增加了项目成本。所以,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而为了有效的规避项目风险,企业就应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如此才能让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项目风险()管理在与经营管理的配合过程中,更应讲究方法,并且从细节入手,根据风险监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理性的风险分析,并与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计划工作和实际完成工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对差异较大的,应对具体情况进行重新的评估、审计,从而形成新的应对风险方案。
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应对项目经营管理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让他们带着项目风险的思想去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并逐渐让他们形成一种定性的习惯。同时,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者应给予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但要了解项目中常见的因素,也应对一些不容易窥见的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防御手段和风险应急措施。同时,要与各具体项目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微服私访”,寻找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的潜在因素。
(2)提高对企业外部风险的意识
在保证企业内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项目还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外部因素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比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上,对外部风险的考虑也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对社会经济、法律的风险意识,注意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形成风险预案,若真的发生了此类风险,则可迅速启动风险预案,使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经营风险在于预防和控制,亡羊补牢已经标志着经济风险控制的失败,经营风险,只有在其发生之前列入计划方案,或是在发生之初将其挖出来解决,才是避免经营风险产生的关键。只有有效的经营风险评估和经营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世萍。李会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J]江西煤炭科技,2012(1)
[2]王甲辰。建筑项目开发经营风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公路,2009(4)
[3]王世明。浅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2)
[4]许光辉。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急预案[J]科技与企业,2012(2)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3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根本途径,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主线,并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一种审计技术。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程序、方法
首先进行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整体层面了解内控,评估经营风险;在业务层面了解内控,评估认定风险;以此推断出企业可以接受的重大错报和检查风险(即剩余风险);其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实施控制测试,依据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是否扩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高,则应直接转入交易的实质性测试,评价财务报表的可能性。最后实施分析性程序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在该种模式下,除采用账项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方法外,还大量采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如: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该公司的应用初探
1.首先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中心
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中心,该中心由董事长领导,从审计部及绩效推进部抽调具有一定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该中心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及应对策略等。
2.了解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风险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蕴涵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本企业的经营情况,还要了解以下内容:(1)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2)企业产品、原材料以及服务等的市场波动风险;(3)国家政策环境变动的风险;(4)科技进步风险;(5)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等外部环境的风险。
3.以下以该公司税务管理活动为例,详细介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个流程
(1)理清税务管理活动对应的风险清单,对税务风险有初步了解。
2.建立公司税务管理活动内部控制矩阵,通过对重大事项、关键控制点实施控制测试程序,确定公司可接受的风险大小。
3.对税务管理活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根据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分析,实施实质性测试。定期评估主要分为季度或者半年进行税务活动检查,通过对内控各关键控制点的审查,发现内控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在实施实质性测试时,从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追查到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验算其记账金额,核算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不定期检查评估主要是针对特殊事项,例专项税务稽查前针对稽查重点提前做好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及修改完善等应对方案;税法政策变更前后的税务风险评估及税收策划,尤其是近期化肥产品免税政策取消及房地产行业预计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则风险评估预警及税收策划的作用显得尤其明显。
4.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及风险应对报告
税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及风险应对报告,以规避风险,保障公司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