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寒衣节的风俗及时间【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3536

【引读】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寒衣节的风俗及时间【优秀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第一篇】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孟姜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钱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由来传说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纳为妃。孟姜女不畏强暴,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商人促销伎俩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寒衣节三大禁忌【第二篇】

今年的十月初一,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

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

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四、送寒衣的步骤

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

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灭掉香火,一起回家。

小提示:现在提倡文明祭扫,纸钱尽量不要焚烧,心意到了就好哦~

寒衣节的来历【第三篇】

关于寒衣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因为先秦的迎冬礼仪而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是朱元璋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早朝,行“授衣”的礼仪,并且将刚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一种说法是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一种说法是东汉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大嫂,这个精明商人的促销手段;还有一种说法是江苏“红豆饭”的传说。

寒衣节的起源是什么【第四篇】

寒衣节是祭祀的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民间传说有很多种。第一种是秦朝孟姜女哭长城,第二种是蔡伦大嫂的促销手段,第三种是纪念放牛娃“红豆饭”的传说等。

其中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可谁知到了长城之上却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就死于长城之上,她伤心欲绝,最终哭的感天动地,哭倒了长城,这种说法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起源于蔡伦大嫂的这种说法也很流行,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可谁知后来造了一屋子纸却没人买,后来蔡伦的大嫂就扮鬼,吓的人们纷纷买纸,最后纸成功卖出去了。

江苏有关于放牛娃的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染得通红。人们见这一幕甚是震撼,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也纪念这种敢于抗争的精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