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王冕《墨梅》原文及翻译赏析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419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王冕《墨梅》原文及翻译赏析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墨梅的诗意1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选自湖北宜昌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选取了与“梅”相关的诗、词、歌、曲、文等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并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语文素质。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韵律常识的了解。解题时依据诗词押韵的规律,可以发现该词押ao韵,这样就能确定押韵的是哪几个字。参考答案:到、俏、报、笑。

第2题,是比较理解题。看起来只是两个词语的比较,实则考查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对“独自”一词在材料一中的作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所以,材料二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成了应该注意的语句。其中“犹有”表示“还有,尚且有”的意思,同样强调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犹有。

第3题,本题着眼于对重点诗词句意境的理解。理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是解题的关键。诗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环境,并把红梅不惧怕恶劣环境、凌寒独放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解答本题,沿着这一思路,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特点的语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第4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考生解题时,首先应把握题目中提到的“这种品格和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比较,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可以发现材料中歌颂的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品格。考生要注意,表达应具体,不可空泛,最好能有独到的理解。本题无标准答案。考生能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能理解品格和精神即可得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的把握。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前三段材料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是“热烈、乐观、无畏”的,这与第四段材料中“梅梢月斜人影孤”很显然是不一样的。联系此曲中的“霜冷”、“恨薄情”、“人影孤”等关键词,考生应能感受到此曲中的梅应该是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画面上的梅花形象也是如此。参考答案: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

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的把握能力,题目已经将五段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指出前四段与第五段不同。考生在解题中就要将前四段作为同一类型来看待。材料五从内容上看是在介绍画梅的技法从选文出处看,可以明确此文段是教材内容的节选从语言上看,文字比较简洁明了,风格平实,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参考答案:材料五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第7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古诗文积累。本题出题的范围较宽,而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相关的诗句。答题时,只要在兰、竹、菊、松题材的诗文中选择相应语句即可。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一是靠平时积累;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记得清的内容来写;三要注意不可写错别字。

墨梅的诗意2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领悟梅花不畏“必欺雪压”的品格。。

3、从课文中感受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的深刻内涵。

学习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从课文中感受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的深刻内涵。

课前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和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和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

1.同学们,看着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老师看到这一切,想到了一首诗,(墙角数枝梅)你也能吟诵几首关于梅花的诗词。

2.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篇不胜枚举,著名作家陈慧瑛,每当她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常常会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她把这串串回忆记录下来,就有了这篇《梅花魂》。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练习概括。

1检查字词。

2、课文中,陈慧英回忆了几件事。

(吟诗落泪、珍爱墨梅、伤心痛苦、赠送墨梅、又送梅绢)

3、祖父视梅如命,这五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对墨梅的喜爱?

(珍爱墨梅)

师过渡:大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文中哪些词句让您感受到外祖父对这幅墨梅的珍爱。

学生圈画重点词语进行交流。

二、感受珍爱,质疑悟情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师:一个不甚在意,一个分外爱惜,这强烈的对比越发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 “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学生自由说

(“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师:外祖父大发雷霆,指导朗读训斥的语气,。(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师:“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个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指名读)

生读。

师:从外公的愤怒的话语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珍爱。(齐读)

小结:陈慧英的文字非常的细腻,他就是抓住外公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致地刻画出了外公对墨梅的珍爱。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过渡:我又害怕又奇怪,一支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在英儿的眼里,奇怪的不止这些,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看你能找到几处描写外公奇怪举止的地方?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1.生读:"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音乐起,创设情境)

师引读:外祖父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轻轻地吟诵起:

生轻轻齐诵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思雨细如愁。

外祖父为何吟诗落泪,瑛儿不懂。

B.“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瑛儿不懂。

C、外公为何把最珍爱的画交给瑛儿,瑛儿不懂。

师过渡:瑛儿的疑惑也是我们大家的疑惑,请同学们大声读赠送墨梅一部分。

生读。

三、精读心声,体会梅花精神

1.言为心声,从外祖父的话语中,外祖父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为什么把最珍爱的梅花图交给瑛儿?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1、 生交流: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的秉性。

2、 联系课文,梅花的秉性到底是什么。(指名读)

生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话。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 师范读“环境越是恶劣,梅花开得越是精神,越是秀气。”(指名读)

4、 四个愈,一个比一个坚定。(指名读)。

5、 (配乐,出示图片。)看,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梅花却傲雪凌霜,欣然怒放,多么令人敬佩啊!带着赞美,谁再读。(生赛读)

6、 小结: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已经不是花,而是由骨气,有品格,有灵魂的生命。我们一起读。

在外公的心里,这不仅仅是花,而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生命。(齐读)

师过渡:外公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

1.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赞美有气节的人物)

2. 气节什么意思?(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3. 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交流)

4. (配乐,播放人物图片)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师生共同欣赏。看留取丹心赵汉青的文天祥,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宁死不屈的江姐,英勇就义的刘胡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一张张生动的面孔都在诠释着“气节”的含义。我们一起深情地读。

墨梅的诗意3

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其中两首是七言诗,一首是五言诗。安排这三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在贬谪到江宁(南京)以后,辛渐对王昌龄当时受到贬谪的境况是非常关切的,对其遭遇也是十分理解和同情,所以特来拜访失意痛苦中的老朋友王昌龄,希望对好友的现状有所了解,也使好友有所慰藉。拜访之后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去往吴地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的佳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口耳相传极为流行。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诗歌的内容看,这首是送别诗,但它和一般的送别诗不一样,这首诗和着力于抒发离别之情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两句虽写了离别之情,但全诗重在后半首,借离别这样的一个机会,抒发自己内心忧怨低沉的情感,并表明自己无暇的心迹。借送友之事了书胸臆,通读全诗其情极深,其味极永,其调极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凄凄的黑夜中,连江的寒雨,迷迷蒙蒙,萧萧瑟瑟,笼罩着整个吴地,与那茫茫的江水连成一片,细雨轻轻的敲打在身上,也悄然渗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夜,刚入吴,而天亮时我将送友人启程,积雨劳顿,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如此短暂,送友人走后,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故乡的亲人朋友询问我的相关境遇,只需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景之“寒”:远处,连绵起伏深暗色的山脉,在这绵绵细雨的夜晚,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此时的江宁还微微的寒凉,一汪长江水惆惆怅怅,宛如心中那绵延不绝的悲凉。这样的雨下的冷冷清清,没有生机,没有起色,一片黯然。天空下着飘飘渺渺的雨,与友人站在江边,两眼一望,江面茫茫的连成一片,阵阵江风扑面而来,寒意顿生,此情此景更显江宁景色之“寒”。

诗中社会环境之“寒”: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因受人馋枉诽谤而遭贬岭南,后虽北归,到今天南京任江宁县丞,但却因收到社会环境各种小人的诬告,被告不护细行,当时社会谤议沸腾,屡遭诋毁,诗人依然遭受着极大的社会环境的舆论压力。此乃当时的社会环境之“寒”,在这样令人“寒”的社会环境下,实属不利于王昌龄的仕途之道。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县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做县尉,后来因“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更加突出了社会环境之“寒”。

诗人内心之“寒”:王昌龄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为朝廷,但却屡遭奸诈小人诋毁诬陷,其中的曲曲折折,凄凄惨惨凄凄,犹如眼前的一汪惆怅的长江之水滚滚涌来。好友的到访,更是勾起了他的一怀愁绪,他有着太多太多的心里话,太多太多的委屈想要向自己的知己辛渐倾诉。拂晓友人即将离开,心中的那种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涌上心头,诗人心中的“寒”意倍增。

离别之情布满眉眼,举目四望,满是悲凉。听着友人那温暖宽慰的话语,心中总算有了点滴的暖意。想着明天即将送挚友离开,心中充满愁绪与不舍,从此自己又将回归到一个人感受着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免心中“寒”意油然而上。

寒雨飘飘渺渺,两眼一望,整个江面,雨和江茫茫的连成一片,像极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渺茫与寒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此时的心情就像夜晚期待黎明的到来一样。

第二句中的一个“孤”字,更增添了诗人内心孤单、寒凉的意味,渲染了诗人离别时内心的不舍。拂晓即将离别,“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既是写景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心情。友人离去了,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倍感凄凉,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寒”。

借物言志,表无愧:诗歌的前两句即表明离别之苦,也为后两句的离别赠言表贞心作铺垫。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面对此时的景色、这样的社会悲凉环境,与朋友在芙蓉楼即将分别的时候,终于吟诵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千古名句。

无需太多的解释,无需太多的言语,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清冰玉洁,纯真而高尚。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殷切关怀,诗人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捎带,惟带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坚持操守。面对朝廷,面对黎民百姓,亦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表明诗人心地之晶莹无暇,又表明自己对仕途的心灰意冷,决意不再为宦情所牵连,已淡然无所牵挂。面对众人的诋毁与迫害,诗人并未极力辩护,也未低沉消极,只是通过玉壶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胸襟豁达。自己正如玉壶之冰一样晶莹剔透,洁白清澈,绝不会为世俗之见而改变,也不会向无端的谗言而屈服,以自己的乐观无畏来劝慰洛阳的亲友,以此作为对那些诽谤之刃的强力一击。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诗歌虽为送别之作,但对送别时情景的描绘却极少,只是借送别之事及临别赠言,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虽未刻意写别情,而情谊已现。因为只有真正交心的挚友才会向他吐露心中的想法,说出这样的离别赠言。

纵观全诗以叙事为主,语如惯珠,婉转自如。而前两句的“寒雨连江”“楚山孤”,以及末两句的离别时细节的描写,事中有景,景中有情。写景与叙事、抒情,融合为一体。即景即事,即景即情,含蓄蕴藉,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高妙。短短28个字当中却有深厚韵味,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传唱不已。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叙事诗,也是古时候边塞的一种军歌。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是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与赠答之作。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本首诗描述的是塞下地广人稀,在寂静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夜晚,本该万籁寂静,万物入眠,远远地望去,所有的帐篷都一个个陆陆续续将帐灯熄灭,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哨兵们在外巡逻,站岗放哨,大地慢慢的进入了沉睡的状态。但,今天的塞下之夜却很是反常,大雁本该是熟睡的,可却被惊吓得高高的飞起在天空,机警的战士们马上想到,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他们赶紧到处细致查看,原来是正在偷偷摸摸逃跑的单于,惊吓了大雁一反常态,飞起的大雁把他们“遁逃”的行踪暴露了。训练有素、机智的将士们发现敌军单于准备带兵趁着黑夜潜逃。将士们马上组队,集合,各个都以最快的速度穿起铠甲,带起铠帽,拿起武器,骁勇善战的战士们跃跃欲试,各个都准备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在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从天而降,刹那间所有战士的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败局已定,仿佛瓮中之鳖,只需要少量轻骑追巢,即可手到擒来。这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入出敌人在行动,将士们拿着弓刀骑着匹马准备追逐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雪。寥寥数字就写出了当时的实情,一逃一追把全部的战场气氛给渲染出来了。

“单于夜遁逃”,敌人在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大雪满弓刀”,“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也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的奋勇精神。

全诗最高深之处在于:最后边塞天气变幻莫测,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天气如此寒冷,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道路崎岖,月黑风高,大雪满弓刀,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诗人写到此时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王冕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赏析墨梅之品性:梅花,“四君子”之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赞其形,赏其香。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但梅花淡雅高贵,清秀脱俗。一般梅花颜色种类有粉的、白的、淡绿色的,而王冕笔下的墨梅是无需浓妆艳抹的,它不图名,不求耀眼于世。王冕笔下的这一树墨梅坚信自己的本真美,坚信自带悠远的清香足以。素洁、淡雅、美的有特色,美的不俗气,就是它的追求,就是它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气质独特的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洗砚池”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也因这梅花生长在王冕自己家园子里,则就有了“我家”的点点淡墨痕的特点。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新脱俗的高贵品性,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托物言志之手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是抒情言志。大意是: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王冕自我志向的表白,借墨梅自喻的手法。

王冕自幼家贫,出身寒微,白天给人家放牛,晚上再到一个寺庙的长明灯下读书作画,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通过不断艰苦的学习,成为一代才子,得大名于天下。这两句诗是诗人借墨梅来表现了自己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王冕觉得,自己就和这墨梅一样,不需要别人夸赞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他不需要别人来称赞他歌颂他的才情,只愿自己不断追求像梅花一样清高、脱俗、淡雅的品格,不图名不图利,就像梅花一样,静静的开放,静静地吐芬,不需要人们来夸赞自己鲜丽的颜色,只求将一身清气弥留天地之间,给世界增添一份清香、一份纯净,坚持自己所特有的风骨。

诗人以质朴、明朗的笔触,自然地将诗境推向一个新颖的理性高度,由实而虚,人格化地展示出梅花的品格美。诗人这一舍一取,抓住了梅花为世人倾慕的精神特征,写出了梅花淡泊的情怀和清高的风骨。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53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