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楷书书法入门基础【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3595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楷书书法入门基础【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楷书书法人字欣赏【第一篇】

楷书书法人字1

楷书书法人字2

楷书书法人字3

楷书书法人字4

楷书书法人字5

今楷的概念

“今楷”这个概念,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旭宇先生在去年的楷书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坦率地说,这个概念书法界的朋友至今是不认可或不完全认可的,即使是楷书专业委员会的同志,认识上也是比较模糊的,无法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和完整的阐释。比如,“今楷”和传统楷书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如果有,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里。“今楷”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和主要属性。有哪些标志性作品堪称“今楷”或具备了“今楷”的特征。要回答这些问题,今天任何一个人也是无法做到的。那么,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今天楷书的发展有没有意义。怎样去理解这个概念。窃以为,这个概念的提出,对当今楷书的发展是有历史意义的。首先,它是一种崭新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本身是开放的、创新的,它其中包含了现代楷书应与传统楷书有所区别的意义,现代楷书应具有时代气息的内涵,这就必然会引起楷书界乃至整个书法界广泛的学术争鸣。

这种理论上的争鸣,观念上的进步,必将推动楷书创作实践的发展。其次,这个概念的提出,其本意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书体。事实上,无论多么努力,也不可能在朝夕之内创造出一种新的书体。整个书法史已经证明,一种新书体的诞生,往往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探索实践,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嬗变,再由大智慧之人整合而成。这几乎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提出这个概念的主旨在于,启发楷书界的朋友更新观念,大胆探索,逐步形成当代楷书色彩纷呈、风格多样、功力扎实、个性鲜明的整体气象。这种气象就是“今楷”,“今楷”不是指哪一个人的字,哪一种字,而是一种风貌,一种大的气象,这种气象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是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

楷书成于墨法

气韵的生动,本于笔法,而成于墨法,有笔的轻重徐疾,不但可以产生韵律的变化,同时也可以产生用墨浓淡枯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对于楷书,特别是小楷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这不像行草那样强烈,那样震撼人心。

一般地说,小楷用墨宜浓一些,不宜太淡,太淡则伤神采,试观古人作小楷,无有不用浓墨者,特别是唐人写经,墨色如漆,神采焕发,虽经数百年,仍犹如初脱手光景。

用浓墨之法,不宜墨汁,当取上等油烟,墨之精品,在砚上重按轻推,不徐不疾,作顺时针方向推磨,清水注入砚池也不宜一下子倒得太多,边注边磨,墨公的浓淡以浓而不滞笔毫为度,磨墨宜贪,故砚池要深,可以蓄墨,墨色要细,故砚面要细,可以发墨,墨磨好后,不必马上蘸墨作书,当稍候片刻,使其墨滓下沉,然后取浮溢在上面的一层晶莹细腻的墨汁用之,所谓磨墨须奢,用墨须俭。自然精气结缀,墨光浮溢,墨色黝莹,湛湛然如小儿目睛,则虽存数百年而墨色不变,这种用墨方法,非多见古人真迹,是很难体味的,写好后,砚池要洗涤,以备明日再用,最好不要用宿墨。

书写小楷的用笔,以硬笔为宜,如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狼毫小楷,如红毛、红豆,或软硬适中的七紫三羊,小白云等,总以健、齐、尖、圆笔之四德为佳。

写小楷时,笔宜开足,开新笔之法,先将笔浸温水之中让其自然化开,洗去含有毫中的胶水,再于废宣纸上舐尖后挂起,使其阴干,隔一日后方可用,用时,先将笔浸清水中濡透,然后在废纸上转动笔杆,四面揩拭,再蘸墨作书。

作小楷时,墨要干一些,不宜太丰,特别是写在生宣上,墨术丰则易湮化,倘毫中墨丰,可在废生宣上略为揩拭,自我水墨调匀,血肉得所,若开足后,因锋长笔软,难以控制,有一法可以弥补,即先将此笔在墨汁中濡透,让其自然阴干,书写时取其锋尖部分,(三分之一处)在清水中化开,而腰上笔身与笔根部分的笔毫与墨汁粘着硬结在一起,书写起来,自然挺健,或取新笔,不全开足,取其锋尖部的弹性,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即只开局部,毫中墨少,写一二次就要蘸墨一次,就势必会影响到笔势的流畅和书写的速度。

笔开足后蘸墨作小楷时,不得深浸墨汁中,当以笔尖点入砚池,水墨便浸入毫中,然后迅速将笔得出池面,如篙之点水,一粘即起,此所谓渍笔须深,有笔须浅,着墨不过三分,深渗则墨易渗化,字口模糊,且笔力也不易得到控制。浅着则笔力沉劲,点画清莹,且墨色也容易产生变化。

书写小楷,有墨亦宜润一些,不可太枯燥,枯燥则字无生气,所谓润者,就笔力而言,力圆则润,就墨法而言,丰腴则润,小楷用墨,虽无行草寻样淋漓酣畅的墨色变化,但亦当饮墨如贪,(即开足濡透)吐黑如吝,宁以大笔书小字,勿以太小之笔作小楷。陈介祺《习字诀》中说:“小笔写大不台大笔写小,能用大笔为要,能用浓墨,方有力量,小字可展之方丈,方丈须如作小字。”姚孟起《字学忆参》也说:“蝇头楷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开展。”当然,不是要您用大楷笔作小楷,用可大之笔作小字,则笔为我用,墨色自然滋润,笔势自然开展。

书写小楷,用墨亦宜有浓淡枯润之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用笔的节奏变化而自然表现出来的,轻则墨浮而淡,重则黑沉而浓,疾则墨少而枯,徐则墨丰而润,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得之则水敛,顿之则水满,这些变化,在书写小楷时,只有感觉中有存在,而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很不明显的,节奏富有变化,墨化自然灵活。

小楷用墨中还有一种很高级的境界,即枯中有浓,燥中见润的墨法,相传颜真卿,董其昌两人最善此法,这种笔法,当以中锋为前提,以笔力为基础,以气势为后盾,在笔酣墨饱时,加上速度,副毫与纸面的摩擦,以及纸张的性能和沉着顿挫的笔调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综合性效果,这种干渴之笔,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苍润之气欲吐,有天成之妙,在楷书中尤见 神采。

总之,用墨之法,当以用笔为基础,以墨不旁出,力透纸背,为书家上乘。

柳公权《玄秘塔碑》【第二篇】

《玄秘塔碑》,刻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原碑现存西安碑林。此碑是唐代最后一位楷书大家柳公权64岁时书写的,是代表作之一。其特点是:

1.用笔干净利落,方圆并施,起笔方,收笔圆,下笔斩钉截铁,笔笔中锋。长横细,短横粗。起笔和转折处形态方整,收笔时顿挫清晰。

2.线条瘦硬,道劲有力,寓圆厚于清刚峭拔之中。

3.结构严谨而又疏朗开阔,中宫紧凑,内密外疏。体势险峻,欹中求稳。几乎每个字都有一至两个笔画写得比较长或比较粗,使整个字显得精神饱满。

4.整幅作品端正俊丽,骨力刚健,充分体现了“柳骨”的典型风貌。

楷书书法入门基础【第三篇】

字写的好看与否,笔画和结构都缺一不可。

独体字

独体字难写,想写好独体字,要根据字本身的疏、密、大、小、长、短、偏、斜,来巧妙安排结构。笔画疏的要饱满,密的则要匀称;大的要精练,小的要丰满;长、短、偏、斜要随势为宜。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主要分3种情况。

1、上下相等的,要写得有参差变化。

2、上矮下高的,如“宀、冖”,上面要盖住下面。

3、上窄下宽的,下面要承载住上面。

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各部位穿插得宜,不要写得过大或过于拘束。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要根据左右所占的比例分:

1、相等比例的字,要写有高矮、向背的变化,以求生动。

2、比例不等的字,要随字之宜,要相互呼应,尽量形成疏密对比。

全包围

全包围结构的字,重要的是要注意大小变化,如“图、国”等字要写得大,“四、口”等字要写得小。

1、全包围结构的字中间部分较大的,中间部分要写得精致而有“透亮”的感觉。

2、中间部分较小的,在间部分要写得厚重,与外围笔画之间要留出空间。

上三面包围

上三面包围的字大小各不相同,要注意因字而异。如“周”字下面呈开放之状,但字势要严谨。“同”字下面垂直开口。

左三面包围

左三面包围的字,左侧的竖与上面的横不宜(但不绝对)连接;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横要长,使全字的重心稳定。

下三面包围

下三面包围的字一般横向较宽,显得非常稳重,但要注意部分要写得有参差变化。

左上包围

左上包围的字被包围部分的重心与上面结构的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线上,但全字要重心稳定,左上与右下形成上覆下承的关系。注意的是左上和右下的比例不同,要随字而异。

左下包围

左下包围的字,以带“辶”的字为多,要注意“辶”的写法,即要舒展,又不能太长。“辶”上面的部分,要写得挺拔,以上宽下窄为宜。

右上包围

右上包围的字,要注意被包围部分的重心与上面的结构的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写下面被包围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向右移适当距离,右上与左下要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另请注意,笔画多的字,笔画写时要稍细一些;笔画少的字,要相对粗重一些。

智永《真草千字文》【第四篇】

《真草千字文》是隋代的大书法家智永和尚的传世真迹。智永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的书法用笔得王氏真传。智永练字非常勤苦,又以王羲之书法作为学习对象,因此,熟能生巧,在楷书和草书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真草千字文》以它精熟道美的楷书书法深受后代学书者的喜爱。其特点是:

1.常以尖锋人纸,略带侧锋,运笔保持中锋,转折处以提转为主,兼有顿折。用笔熟练自如,曲折婉转,含蓄而富于变化,笔画遒劲美丽。

2.字形以方为基础,而以圆浑为主。结体严谨规整,松紧相宜。字与字看上去相互区别,个个独立,实则气脉相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36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