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论文(精选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与时俱进论文(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与时俱进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杭州市下城区 健身俱乐部 有氧健身操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新兴的体育形式,它起源于最初的大众健身舞,自从被引入中国以来受到了广大健身、健美人士的欢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氧健身操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其已经成为各个健身俱乐部重要的健身项目。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氧健身操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中山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对于推进其进一步发展,使得更多人享受到健身的乐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现状。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的文献,并进行引用与借鉴。
问卷调查法
选取了五家健身俱乐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杭州金领健身俱乐部、杭州宝力豪健身俱乐部、杭州一兆韦德健身中心、杭州互动力健身馆(下城店)、杭州玛特健身中心。在这五家俱乐部随机选取50名有氧健身操会员以及10名有氧健身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论文的需要,依据《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出相关问卷。将问卷分发给50名有氧健身操会员,回收48份,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将问卷分发10名有氧健身操教练员,回收9份,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90%。
数理统计法
对得到的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的俱乐部分别是杭州一兆韦德健身中心、杭州互动力健身馆(下城店)、杭州玛特健身中心。这五家俱乐部均地处杭州市繁华地段-下城区,并且都开设了有氧健身操的相关课程,发展情况良好,同时大连新玛特健身中心还将有氧健身操的课程作为俱乐部的金牌课程。这五家俱乐部开设的操课主要包括:瑜伽、普拉提、有氧健身操、器械健身操、街舞、形体舞、肚皮舞等。在教练员认证方面,大部分教练员都拥有《健身教练国家资格证》,少数金牌教练员拥有《国家等级健身指导员证》。拥有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比例较高。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情况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学历与专业
如表1所示,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学历水平较低,大专及大专以下共占据了%。而专业性方面,出自体育专业或艺术专业也仅仅占据了55%的比例。这说明,杭州市下城区的健身市场目前仍不规范,健身行业入职门槛低、专业性不够,同时高学历水平的教练员仍然缺少。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培训情况
如表2所示,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培训情况不甚理想,有%的教练员平时没有业务能力的培训,而在进行培训的人群中,视频学习也占据了大多数的比例。有氧健身操是一个新兴的项目,它的内容、形式经常会更新,如果不进行业务培训就吸取不到最新的知识。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情况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的基本情况
如表3所示,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会员以女性为主,其所占比例为%;而年龄方面20-30岁人群占据了大多数,其比例为%。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的参与目的
如表4,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会员参与以锻炼身体及放松心情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这也与有氧健身操的项目特点相符合。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学员的项目选择
根据有氧健身操的形式及功效,将其分为五类,分别是伸展类运动主要包括:瑜伽、普拉提等;传统健身操运动主要包括:有氧健身操与器械健身操;有氧舞蹈类运动主要包括:街舞、形体舞;异域风情类运动主要包括:肚皮舞等;动感单车类运动主要是指一种借助于单车的运动形式。
如表5所示, 在众多的有氧健身操项目中,俱乐部有氧操会员主要会选择伸展类的如瑜伽、普拉提以及有氧操舞蹈类项目如形体舞、街舞等。这可能是由于最近几年瑜伽、普拉提以及街舞这些项目在我国发展较快,同时俱乐部会员也大都是年轻女性,她们往往热衷于这些时尚的运动。因此在俱乐部有氧操课程设置时可以充分根据会员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安排。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杭州市下城区的这五家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种类基本固定,以瑜伽、普拉提以及形体舞这三种为主,缺少一些国内国际流行的课程如爵士舞、拉丁舞、芭蕾形体、钢管舞以及踏板操,课程种类稍显单调并且亟需创新。同时对于课程的设置俱乐部方面也缺少与会员的有效沟通。在课时安排方面,俱乐部大都为每周3-4节课,每次60min,运动强度适中,但是均缺乏科学化的运动强度监控。在课表更新频率方面,只有杭州玛特健身中心的有氧健身操课程是每月更新,这可能是由于该俱乐部将有氧健身操设置为金牌项目,而其它四家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表更新频率较慢,这样对于会员的参与热情和适应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的对策
加强有氧健身操教练员的选拔与管理
目前各个俱乐部对于有氧操教练员的选拔标准不一,这也直接造成了目前教练员队伍执教能力参差不齐,这与问卷调查显示的教练员学历低、专业性差、培训情况不理想相一致。不可否认的是,教练员是各位会员在俱乐部中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专业能力高低、服务水平好坏等都会对会员产生最直观的印象,不仅会影响会员的健身效果与健身热情,更会影响他们对于俱乐部的选择,甚至造成会员的流失。因此,作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应进行科学化地教练选拔,不断提高教练员团队的整体水平,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专业化有氧健身操教练员队伍。
丰富课程种类,加快课表的更新
有氧健身操种类繁多,而且通过各种编排及组合可以设置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健身乐趣。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杭州市下城区的这几家健身俱乐部只开设了瑜伽、普拉提以及形体操这三种课程,课程的种类有待丰富。同时,除大连新玛特健身中心外,其余几家的课表更新频率都较低。因此各个俱乐部在课程设置时应丰富课程种类、加快课表更新,让会员体验到有氧健身操的运动乐趣。
加强推广,提高普及率
有氧健身操是一个新兴的健身项目,目前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一些热门的课程往往有着特定的参与人群,如形体舞的参与对象大都为中青年女性。其实,有氧健身操起源于大众健身舞,可以说是老少皆宜,对于男性来说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修生养性的作用,因此从业者应加强对于有氧健身操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健身价值并体验到它带给人们的乐趣。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杭州市下城区的这五家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情况良好,其中大连新玛特健身中心还将其设置为金牌课程。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教练员在专业、学历以及培训情况方面还稍显不足。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会员以年轻女性为主为主,会员参与目的是锻炼身体以及愉悦身心,同时瑜伽、普拉提以及形体舞、街舞是会员最喜欢的课程。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在课程种类、编排以及课程更新方面还稍显不足。
建议
将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发展的经验应用于杭州市的其它地区以推动其发展。
在有氧健身操的参与过程中注重运动处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倩,烟台市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课程开展状况调查研
究[D].集美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2]刘丽丽,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调查分析―以长
沙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吴秀荣,体育院校与社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舞)课程资源
共享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4]王海燕,山东省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
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李素军,乌鲁木齐健身俱乐部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可行
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6]向凯琳,浏阳市城镇大众健美操项目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2.
[7]高阳峡,北京市5所健身俱乐部会员对集体健身课程选择
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2.
与时俱进论文【第二篇】
论文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类型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目前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较多高校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高校内的各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在目前已开展体育俱乐部的高校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选择参与各项体育俱乐部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促进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态。体育俱乐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促进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其作用和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论文10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分析法:通过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理论分析法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的类型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大致为三种:即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
(一)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这种模式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教师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由组成教学班级的学生持卡自由参与俱乐部的活动,由教师进行考勤、辅导和考核评价。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目标明确,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和设计者,学生对运动项目选择和练习时间的选择较自由,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劣势是周期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管理难度大,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不强。
(二)课外体育俱乐部。它的组成形式主要包括:体育部组织的单项俱乐部、学生社团组织的体育俱乐部、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俱乐部等。这种俱乐部的优势是,学生主动性较大,参加的自由度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组织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教师管理和评价难度大。
(三)课内外一体化。这种类型一般采用的方式是:1.二年级实行课内俱乐部必修,课外另增10%-20%的附加值;2.四年级为课外俱乐部选修,修满规定的学时可获得学分。特点是:有机将课内、外连成一体。
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问题
体育教学俱乐部自提出后,较多高校进行了理论的论证和实践的研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多数高校在改革初,均进行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试点,不仅对现行的体育课的教学影响较小,而且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理。所以,以上三类俱乐部类型中,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最早,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类型,它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拓展了学校体育功能,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发挥了独特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出现以下问题:
1.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运行与体育教学脱节。多数课外体育俱乐部是由学生社团自发的一种组织,虽然有的学校安排了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或教练,但没有课程“教学”含义,学生只是通过这个组织形式,在课余组织开展一些单项体育活动和比赛。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认识不一致,也导致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目的不明确、组织不健全,体制不够完善。
2.学校有关部门责权界定不明确。在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一般由团委负责管理,其中也包括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具体实施时由体育部负责,这就导致了有关部门的责权不统一,不利于管理。
3.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单项体育由于项目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俱乐部学习的考勤、专项的考核、成绩的评定等方面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各俱乐部之间学生自由转会制度也不完善,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没有走向程序化、规范化。
4.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评价不健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采用“结构考核”和教师终结性绝对评价为主要的方法。“结构考核”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多方面的构成,具体的说就是将知识、态度和运动能力一起放入体育考试内容,其目的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能力,成绩与态度相结合。实际上“结构考核”中的内容都是以教师评定为主,如学习态度、知识考试和技评部分,这些内容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公正精神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使评价学生的客观性更具有不稳定性、局限性和片面性。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来说,可能还是一种较好的考核方法,但从考核与评价分析,从教师的绝对评价到相对评价,从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体系更为完善[5]。以下的课内和“一体化”俱乐部均存在评价方面的问题。
5.体育俱乐部活动资金不足。资金是实施体育活动的前提,在查阅的文献中,资金的不足是多项课外体育俱乐部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现在的体育俱乐部普遍存在缺少经费来源,导致活动开展不顺利,宣传力度不够,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目前俱乐部主要都是靠会员缴纳会费来支撑俱乐部的运行,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二)课内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尝试课内体育俱乐部的高校较多。它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授课模式,从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只是起到设计、辅助和评价等作用,整个课堂教学提倡个性化、自主性、开放性。但目前单一的课内俱乐部有以下问题:
1.学生范围受限。多数高校,课内体育教学仅针对一、二年纪的学生,无法满足三、四年级的体育需求。
2.体育教师的思维和角色转变问题。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在体育选项课上简单的增加娱乐项目或是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而是一种思维和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总结、交流和实践才能完成的。
3.开设项目少,或者由于教师的专业限制或场地设施等的影响,学生不能选择喜爱的俱乐部。对于一些热门项目,如网球、游泳等项目,由于场地的限制,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则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减少了学生选择的项目,这与“三自主”和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三)课外一体化俱乐部的问题。它将课外和课内俱乐部的优势融会贯通,又相互补充,是优于单一的课外和课内的一种俱乐部教学类型。但这种教学类型不仅需要校领导对开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有明确的改革意识,还要有课内、课外两种俱乐部教学成功的经验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资金的支持,真正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难度较大。
四、改善目前各高校俱乐部存在问题的措施及方法。
综合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体育教学俱乐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和进行改善:
(一)完善硬件设施或充分利用现有学校或社会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如吉林师范大学就是利用社会开放的市电厂游泳馆、市戎高游泳馆进行教学的。或利用时间差一馆多用,就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二)责权统一,建立完善的俱乐部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转会和单项俱乐部的考核评价制度等)。建议未责权统一的高校,将俱乐部归于学校体育部统一管理,并针对学校实际,完善俱乐部相关制度,并制度上墙。
(三)对于热门的体育项目,高校可以鼓励并安排冷门项目的教师和年轻教师进行学习和深造,完善师资队伍。
(四)经费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是面临较广的难题。经过归纳总结,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高高校俱乐部的自我创收能力。2.吸收赞助资金。3.学校资金投入(主要)。4.提升俱乐部会员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文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2).
[2] 陈昱。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文化的特征及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 刘志敏。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6.
与时俱进论文【第三篇】
(一)对职业规划认识起步较晚,对自我认识和职业准备不足相较于国外,国内对青少年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启蒙贯穿了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学校设置相应课程和开放式研究作业,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职业职位特点,并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而在我国,进大学前的职业规划教育内容非常少见,青少年多以升学为目标,只有到了大学才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与之相关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过相关的探索和思考,无法清晰的界定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和能够与之对应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容易产生迷茫。
(二)对就业环境和形势了解不清,产生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心理学生对就业环境和所需的准备认识不够清晰,有盲目性的特征。近些年社会上多次出现学生“考证”扎堆的现象(3),反应出大学生了解到就业越来越难,出现惶恐,希望准备得越“充分”越好,误以为职场和学校一样,以考试成绩和所获证书为标准。他们无法意识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职业素养和综合实力的人才,而这并不能简单靠成绩单和证书来衡量。另一方面,在信息社会里,媒体大量报道“财富新贵”“年轻有为”,也让年轻人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愈加紧急和强烈,认为互联网新时代下创造性的无限可能,加之对自身价值和定位的不清晰,很容易对就业现状产生盲目的乐观和悲观。
(三)责任认知不清晰,对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逃避本应承担的责任一项相关调查显示:有73%的受访大学生都把社会关系当成是自己择业的最大困难,有81%的受访大学生把面对择业信息时的无从选择归于择业信息不公开、企业公司的信息网络不畅通等社会原因,而不是自身取舍信息的能力问题。(4)这中种归因和社会的相关现象有所关联,但成长和个人发展归根结底是自己的责任,外因要靠内因才起到作用。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主动找工作,而是宁愿呆在家里做“啃老族”,或者指望父母亲友解决其工作问题,均是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晰,将个人发展职责推卸给他人的表现。
二、从大学生本人出发,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尽早开始思考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就业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起点,是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找工作是仅仅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一小部分,与此相关的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实现。这才是之所以读书和受教育的原因所在,也是应该尽早考虑的核心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意识到思考和规划未来是一件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将是实现顺利就业的第一步。
(二)主动了解就业环境和人才市场情况,积极尝试和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多数的学生长期处于学校这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对外界的情况和真实的工作处于想象状态之中。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衡量方式和传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衡量标准并不完全统一。(5)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这其中的不同,并且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当中,并寻找实习机会,体验真实的社会和职场。除了社会实践和实习,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和已毕业的学长交流,和过来人学习经验,考虑如何更好的准备,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在获取就业相关信息时,尽量获得一手经验,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人云亦云。
与时俱进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B0;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9-0004-09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六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是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思想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两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长足进步,为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创造了根本性的条件。
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经验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先后把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里我们将主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简要分析和探讨我们党在建国后实现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经验。
(一)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必须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首要前提。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一个党的指导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由于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历史任务的变化,需要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理论。这些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必然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系统化过程就是一个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自己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就必须对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历史性课题作出创造性地回答。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就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2]在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也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进入新世纪,强调指出:“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4],“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5]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正是出于这种回答时代与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发展,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面临的新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围绕着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面对一个东方落后大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新课题,又适时提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统筹兼顾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奉行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等一系列理论主张。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发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思想,推进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