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寒食节的风俗及习俗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28092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寒食节的风俗及习俗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李清照醉花阴1

关键词:李清照 《醉花阴》 《武陵春》 愁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诸多作品中有两个写愁名句,很能代表她的婉约词风。虽然同是写愁,但因所处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不同,其含义与情怀也不一样。透过诗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代女词人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命运浮沉和丰富沉重的情感世界。这两个写愁名句分别出自《醉花阴》与《武陵春》,现逐一来浅析这两处名句。

一。《醉花阴》——愁情闲美

李清照是宋朝礼部员外郎的女儿,十八岁嫁给宋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感情笃好,两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和研究,生活幸福美满。写这首诗时,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因思念丈夫而觉生活孤寂,写成《醉花阴》一词,来寄托自己的相思离愁。

结尾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流传千古。新奇传神的比喻,言情含蓄的蕴藉,尤以“人比黄花瘦”最为精警。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如康与之就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之句。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而且不雍容艳丽,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以优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这里作者以花自比,令人想象出这位美丽多情的由于日思夜盼望阔别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虽然不着一个“思”字,但人物的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另外,就“人比黄花瘦”这一句,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理解:有“贵公子”、“绿牡丹”、“状元郎”、“一品夫人”之类的名目,所以作者一物两比,既喻己,又喻夫。既有丈夫因思念自己而消瘦,更有自己对丈夫的深切、强烈的思亲之情。坦率地讲:“人比黄花瘦”——闺中的妻子比异地的丈夫更瘦。这就把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共同相思的感情,委婉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了。

二。《武陵春》——愁情凄切

晚年的李清照时遇国破家亡。避难金华,丈夫病故,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故写下了上面的《武陵春》。这首词明白如话,读了它,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有感于花落春去的老妇人,在“日暮客愁新”的时刻,对镜空坐,懒于梳头。回想人事时势的巨变,痛感万事皆休。想说点什么,语未出口,泪却先流。这是多么凄凉的晚景啊!词的下阙流露了作者想要去春景尚好的游览胜地去泛舟消愁的愿望。但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已渗进了词人的心灵深处,是难以排遣掉的。这一句将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体、有重量的实物来加以描写,很是新颖别致,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首先,由舟的轻反衬出愁的重;其次,由舟轻不胜载愁,巧妙地赋予无形的愁以形状和颜色,使人联想到李清照心中的愁有如铅块,灰乌乌的,沉甸甸的。这愁搅得她“欲语泪先流”:这愁压得她轻舟载不动。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往昔,李清照坐在镜前梳妆,赵明诚常常是站在她的身后,从镜中欣赏她的秀美。而如今赵明诚撒手人寰,她只有空坐镜前。镜中的自己早就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物是人非,哪有雅兴梳头呢?词中的“事事休”表明,这悲苦不只有赵明诚英年早逝一事,更有国家沦亡,山河破碎之悲。真可谓家事、国事、诸事皆休。其凄凉心境,非笔墨能尽。

三。愁情也美

青年时期的李清照被相思之苦折磨,形容憔悴如黄花。黄花虽瘦,但风姿秀美。所以《醉花阴》令读者感觉词人的心境虽惆怅哀婉。但并不悲怆绝望,仍能给人以爱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还有,词人当时家势显赫,生活优裕,所以,这里的愁只是闺阁思夫的一己闲愁。而晚年的李清照,形单影只,流落江南,那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身心憔悴,万念俱灰。这时李清照愁的深重,已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思夫愁绪所能比拟的。所以读《武陵春》,给人的是悲剧美的震撼。真可谓是一种愁肠,两样情怀。

李清照醉花阴2

吕小妹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11)

摘  要:本文以《醉花阴》教学为例,在“文本背景处”、“教学重点处”、“语言精美处”三个方面对这首古诗进行了拓展,来探索古诗教学中拓展的基本形式,浅谈拓展的基本要点,努力提高拓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拓展形式;基本要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拓展,能够拓宽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增加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一首首古诗在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就是古诗词教学的“春风”。所以,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重视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拓展。《醉花阴》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为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教学中不仅仅要把握词人内心的“愁”情,还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为此,在这首词的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拓展:

一、在文本背景处拓展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观。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古诗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教学这首词时,可对文本的背景进行这样的拓展:

1、当时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却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再没有欢声笑语。她的生活孤独寂寞、空虚无聊,更多的是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李清照就写了这首词给丈夫赵明诚,以寄相思之苦。

2、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琅嬛记》

上面的两则材料是李清照写作《醉花阴》的背景。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是古诗词阅读,因大多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不做一点相关背景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可能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围绕文本拓展和延伸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二、在教学重点处拓展

《醉花阴》这首词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作者以花喻人写愁,以物写瘦的方法使用,如果将这一方法讲解到位,本诗的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把握了,为此,在这一环节上,可做如下拓展:

1、出示一组写愁的诗句,比较诗人写愁方法的不同。

(1)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2)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引导学生分析古人是如何写愁的,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她是如何写愁思的?继而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写愁的艺术特色: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以花喻人,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它象征高洁、淡泊,也酷似作者芳华和清品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当的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2、再出示一组以物写瘦的诗句,让学生品析体会本诗手法的精妙

学生分析出以花喻人,以物写瘦的手法之后,教师再出示一组以物写瘦的诗句,比较同样是以物写瘦的诗句与词句相比哪一个更好?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程垓《摊破江城子》)

在比较中得出,李清照词中这个比喻与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却始终不见一“菊”字。词人用“东篱把酒”这样的典故与“暗香盈袖”的描写,突出咏菊的话题,“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笔端。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这三句共同创作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仁的境界。尤其是帘卷西风,时令与环境气氛做烘托,使人马上想到一副西风瘦菊的画面。很有意境美。

三、在语言的精美处拓展

李清照醉花阴3

“婉约”,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柔情。有婉转缠绵,委婉柔腻,音律和谐温婉,表达含蓄蕴藉的感觉,具有柔婉之美。

不管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八角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管是“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还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一句词中,都有着那“婉约”之美。但时我们铭记在心中的,是那一首《醉花阴》。

《醉花阴》,全文的“婉约”,流露在每一个字中间。这首词,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她并不是真心,真意,真情的思念远方的丈夫,恐怕,没有人记住她的这首词。

“人比黄花瘦”,简简单单的一句自比,可字里行间中,却有着“婉约”。“人比黄花瘦”——哪一个有心之人,不会去心疼她?谁不会看见她的词,就会想起“婉约”?

“婉约”——不只是因为她的词中的真心、真意、真情的思念,更多的,她是一个懂情的女子。她爱赵明诚,她的情,让赵明诚所痴,让她的情被那个为她痴情的人所知,让世人所知。一个柔情的女子,她那些词中,哪一句,不会有柔似水,情似绵的“婉约”?

还有那个使李清照痴情的赵明诚。如果没有了他,她的词中,还会有那没多的的思念和期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72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