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小学生法律法规常识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98668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生法律法规常识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生法律法规常识范文1

我国《教育法》总则第6条规定,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同时第43条又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及学校的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五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在全体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意识的起点,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容

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防拐骗、防猥亵法律知识,对他们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培养其分辩是非、防侵害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相对于中学已长大些的孩子要告诉一些防诈骗、防讹诈的知识;再大些的孩子要告诉他学会克制自己、避免冲动、被别人利用诱发恶性事件等方面的问题,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能为。当然,告诉孩子这些时,最好以平常说话或讲故事的方式,循循诱导,绝不要夸大事实,危言耸听。中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使其了解法的作用和我国法治的原则,树立宪法权威和观念,树立依法享有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使他们懂得民主既受法律的保障,又受法律的制约,行使民利不可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要享受法律许可的自由。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必须受到追究、制裁,从而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相互配合,协调进行。这里仅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角度探讨一下具体途径。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学校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通过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法制教育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举止都起到示范作用。所以,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更应依法履行对子女的教育和监护职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子女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应经常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不断沟通交流,配合学校共同加强对子女的法[]制教育工作。社会各界应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洁净的氛围和空间,教育、文化、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门应切实依法履行各自的管理、检查、监督和教育保护的职能,对于侵犯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和有害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现象,应依法坚决予以打击。中小学生应从我做起,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并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首先,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自身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其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小学生法律法规常识范文2

学常识中,有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分析推理去自我发现、自我论证、自我总结自然规律的能力是常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常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然规律?本人以为授之以“渔”,把探究的方法教给学生是很重要的。新的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途径和形式作了详尽的阐述,涉及观察、测量、猜想、查资料、制作、实验、交流、归纳、综合等方面,为我们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与途径提供了依据。自主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很多,本文只能择其一二,以作引玉之砖。 一、观察比较,主动发现自然规律 观察与比较是探究自然规律的基础。事物的变化特点需要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需要在比较中得出。常识教材中,有关自然科学的许多内容是我们熟悉的或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未引起我们关注的事物。要研究这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要开放课堂,开放问题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回到大自然去,对教材所涉及的事物作详细的观察、比较。通过观察,弄清事物的变化真相;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如教学《植物与环境》一课,在指导学生认识植物对光的反应规律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植物,哪些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哪些生长在背光的地方?同样的植物因光照不同,长势是否一样?通过观察比较后,学生便会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但对阳光的直接需求量不一样,如大多数花草树木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而苔藓则生长在阴暗的地方。又如同一种花木,因光照不同,长势也不同。这样,学生对“植物对阳光的反应规律”就很清楚了。通过这课的教学,还可以指导学生平时要多注意观察、比较各种自然现象,透过表面现象,发现自然界的一些科学规律。 二、实验论证,自觉揭示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光靠观察而得之是不够的。教师应把常识课中关于“利用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告诉学生,同时要培养他们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探究自然规律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学时,要由教师教实验,变为学生自行实验。这样,学生亲自经历了实验的全过程,对事物的变化规律就会有更清楚的了解,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同时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为其课后自主地运用实验论证自然规律打下基础。 如前面所讲的“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但需求量不一样”,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后,为防止其偶然性,可以通过实验证实。教师可让学生将在背光处长势良好的苔藓置于光照充足处,一、二天后观察其长势;或将两盆长势相近的仙人球分别置于室内与室外光照充足的地方,一、二个月后,比较两者的长势。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但对光的需求量不同”是正确的。又如《怎样接亮小电珠》,光靠教师讲,不少学生还是学不会的。但只要组织学生按照书上所讲的亲自做一下实验,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接法。 三、想像分析,积极琢磨自然规律 常识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研究自然规律的内容,要借助想像去学习,通过分析去探究。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自然现象,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想像与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分析,摸清事物的变化规律。 如教学《地球的自转》一课时,为使学生了解“地球在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这一规律时,就要启发学生进行空间想像,引导学生把地球想像成载着人在宇宙中航行的大船,把日月星辰看做是舱外的景物,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和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来理解地球运动的方式和方向。通过想像分析,仔细琢磨后得到的规律,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实践操作,勇于探究自然规律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手巧才能心灵”,可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诸如搞小制作、小发明,或栽培、饲养等,对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现象,掌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很有用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边做边学,使知识与技巧、经验产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能力;要把实践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勤动手、动脑,敢于发明、创造,勇于在实践中探究自然奥秘。 如教学《水力和风力》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水轮机、小风车。尤其是小风车的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麦杆草、纸、小木板等材料制成五花八门的小风车,并用它到大自然去测风力,这样不但理解了风力的概念,还可以结合“风力发电”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一自然规律。 五、推理综合,及时总结自然规律 一些自然现象可以通过推理得到解释,自然规律也可以通过归纳、综合而得到揭示。推理、分析、综合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对于收集的证据,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并将探究的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综合分析各种信息,用已有的知识及时总结符合证据的自然规律,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如教学《地球的自转》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行规律,可以采用推理、综合的方法来解决:从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中推断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从昼夜交替的现象中可以推断出地球不断地围绕地轴转动着;从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是24小时,可以推断出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从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地不动,周围的星座都围着北极星转圈的现象中可以推断出地轴的北极总是向着北极星的方向。从上面的推理中可以归纳出地球的运行规律:地球是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周期是约24小时,地轴的北极总是对着北极星的方向。“推理--综合”是探究自然规律的有效方法,经过推理、综合而得出的自然规律,对学生来说易理解且印象深。 总之,在常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自然规律的同时,引导他们亲自参与研究和探索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良好品质,以促其逐步达成自主探究自然规律的能力。

小学生法律法规常识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方法,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并组织参加各种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养成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努力使学生的违法犯罪率降低到零,认真完成普法的各项任务。二、工作重点:

2、进一步完善管理、规范办学,使法制学校走向成熟。健全完善法制学校的组织网络,明确法制学校的岗位职责和有关制度,使法制学校科学化、系统化、透明化。3、分层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真正把法制教育具体化、实效化。小学低段结合思品课、晨会课、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教育。中、高段学生每学期上一堂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中高段学生还应了解我国法制建设内容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实践教育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取得法制教育的效果,巩固理解法制教育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召开以法律法规知识为题材的主题班队课。板报定期刊出法制教育专栏。5、强化对后进生的帮教工作重视做好学业成绩还暂时落后学生的帮教工作,教师首先应努力学习和领会新的,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手段,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的学习类型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也可以丰富一点呢?同时,在班级中发动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可设置进步奖、最大进步奖,让后进生也感受成功的喜悦。6、把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领会,使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开展做规范生、争规范小队、创规范班级,要求学生做到“静、净、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9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