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6452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1.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政治特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统一。经济结构的特点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关于国家的经济结构合理问题应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国内国外因素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由此形成区域经济结构中重化产业的较高比重,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水平还跟不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承载力与支撑力的经济政治综合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经济发展方式由从前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以外,其内涵还包括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应当综合分析如何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以及转变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式下的企业行为、市场行为以及政府行为,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市场经济机制来达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加快区域经济政治发展的有效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加快区域经济政治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应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区域经济政治发展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积极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加快区域经济政治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要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积极运用各种规划计划、金融、财税政策等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调控,更大程度地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区域的消费需求。应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促进区域消费的政策和有力措施,积极培育和构建区域的消费热点,不断推动区域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要积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区域经济政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区域的各项投资规模,同时注重规模的合理化,不断优化各项投资结构。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区域投资结构,同时,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我国“三农”的投资力度,积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向公共事业等民生事业倾斜,不断促进区域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为加快区域经济政治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抓好政府体制改革,逐渐使得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应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四大职能。地方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审批。

应建立健全全面的政府评价体系和绩效体系。当前,考核政府和政府官员政绩不仅仅唯GDP是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除了看GDP之外,还要考察教育和文化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程度、社会失业率、人均收人水平、法制环境、市场秩序、治安状况、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医疗卫生状况以及诚信程度。总之,要在现今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逐步形成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评价考核体系。

加强统筹协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加快区域经济政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政府应进一步统筹和推进我国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加大对“三农”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各项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和巩固“三农”的基础。

要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区域的平衡发展。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倾斜力度,不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好差别性区域政策,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要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促进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区域经济政治发展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政治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区域经济政治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抉择。

[1]陈启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

[2]马 凯。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求是,

[3]周叔莲,刘戒骄。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理论视点,

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2

一、坚持“实业兴市”是台州从先发到先转的必由之路

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师顺应宏观形势的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三十年改革的经验和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表现。全省民营经济大会提出了“重投入、兴实体”的指导思想,把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来抓。台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

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师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资基础。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这个基础不牢固、不扎实,发展就难以为继,百姓就难以增收致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如果实体经济发展不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紧密结合实施台州“四大战略”,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势头经济上。

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势头经济师适应台州实际的需要。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基地、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沿海产业带、建设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些都是我市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民营经济是我市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台州的起家之本、创业之基、创新之源,台州的中小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因此,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符合台州当前实际,也与台州长远发展目标一致,是振3兴台州的基础和关键。

二、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要重振台州雄风,就必须要坚持“实业兴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台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重回台州在浙江省内及长三角地区应有的位置。

1、要在理念上先行。针对我市当前经济增长对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依赖较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外向型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等主要发展问题,要牢固树立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的理念,在政策上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于发展,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投资于实业发展,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2、要在政策上倾斜。政府要制定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可实施意见,在政策上倾斜,通过政策导向,着力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是要在人才和资金上更倾斜于实体经济,政策措施上更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上要更多向实体倾斜;二是要改善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依赖的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遏制资本炒作;三是要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要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要通过破除垄断等改革来保护是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企业家精神。

3.要在转型上发力。对台州现有的企业,要根据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加速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做好“扶、转、引”文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要在“扶”字上做文章,认真做好扶持、服务工作,促进其快速成长,做大做强。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经济发展的“航母集”,努力把骨干企业变成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变成产业集群,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上市;对一些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传统产业和企业,要在“转”字上做文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下大力解决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特别是要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好企业培育这一基础性工作,以此为抓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转型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对一些大项目、大企业要在“引”字上做文章,认真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通过全力以赴抓项目,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对接产业政策,围绕优化存量、调整结构、延长链条、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引进和储备一批投资超亿元至几十亿元、上百亿、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却表全市项目建设部停步、不断档。要把引进和培育大产业大集团作为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靠“大块头”赢得“大收益”,占领大市场。

4、要在服务上着力。政府部门:一是要强化实体经济导向。积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事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坚守实业求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制定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上引导企业投资和发展实体经济;二是要转变政府作风,强化服务职能和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实体经济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责任在政府,路径也在政府。政府部门的主要力量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发展环境。具体而言,要着力创造十大环境:引导企业从“速度优先”回归“主业优先”,以正确的考核指标引领企业的政治环境;扶持重点由虚向实,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金融创新由远而近,形成支持经济的金融环境;加快人才和资金扶持,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人才环境;要把企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环境;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营环境;扶助资金采用由“漫灌”式转向“滴灌”式,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环境;采取:“实体做虚”转变为“实体做实”的办法,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投资环境;加强对投机资本的监管,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法制环境;倡导企业价值观念由“投机致富”回归“勤劳致富”,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文化环境。三要加强舆论的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力度,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创业致富的渴望和热情,让全民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金融部门;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要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要加强企业的密切联系,银行与企业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银行要成为师徒经济的支撑。二是要加强金融创新。要不断创新金融的产品,使金融产品在设计上更贴近师徒经济的需求。要创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体系,从实体经济的需求出发,建立不同类型的业务单元和专业化的经营团队,实行从服务内部客户到服务外部客户的服务流程体系;推行扁平化管理,精简管理层级,增强管理执行力;实行集中化管理,实行前中后台分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节约运营成本,实现便捷性和合规性统一。三是要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围绕国家战略规划,积极配合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支持。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台州“四大战略"要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严控“两高一剩”等国家限制性行业信贷投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融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对微小企业和“三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四是要减轻企业负担。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简化担保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融资空间。

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3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分离

0.引言

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所体现的问题就是经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相互分离的现象十分明显,这所带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矛盾的激化以及经济的最终崩溃。上个世界中叶,相关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进入现代化的21世纪之后,科学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1.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与危害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金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这突出地表现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及其带给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的灾难。其实,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有大量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如戈德斯密斯早在1969年开始关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关注了金融结构变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盖尔托维克、莱文则关注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麦金农和萧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并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深入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表现、危害、原因及其防范,对于世界经济走出阴霾具有重要意义。

(1)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蔓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蔓延,这种情况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方面,金融企业的集中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会导致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管理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风险抛之脑后,即使出现风险,政府也会施以援手,这就会导致金融企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监管。、实体经济遭到破坏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之下,大量的交易行为集中在金融领域中,其中多数为投机行为,这种投机行为与实体经济逐渐脱离,致使经济进一步的发生恶化。

(2)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由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发生失调,大量的资本就会流入到金融经济之中,这就致使实体经济中的行为受到掩盖,金融经济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此时,很多价格指数就能表现出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价格就失去了应有的导向作用。

2.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主要根源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是随着金融经济在数量、规模、地位等方面显著超过实体经济中而形成的,随着这种趋势的延伸,二者的分离必将对社会整体经济发生消极影响。深入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这对于防范因二者的分离而损害实体经济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总体看来,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根源主要有:

(1)金融资产比率增加,风险扩大。如果需要进行金融经济发展研究,那么实体经济最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也必然需要全面的剖析,不管是在实际的贡献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起都要比金融经济更加切合实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认清的一点就是金融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且没有一个发展时期,实体经济是能够脱离金融经济的支持而独立存在的,所以说,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需要相互影响,相互协作,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我国很多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无法真正的认清这个问题,因此,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也有着很大局限性。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实体经济的交易需要外汇,这离不开金融经济的支持,金融交易对于世界范围的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出现金融经济,各种风险就不可避免。因此,金融交易的增长会比实体经济增长更快,于是就出现了金融资产比率增加,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经济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金融经济的过度集中而损失社会经济。

(2)技术和制度因素也是致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重要原因。在技术方面,技术发展和创新使得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都深受全球化影响而具有国际性,因此金融经济的类型也日益增多,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金融交易也越来越大,金融资产比率也相应提高。在制度方面,随着金融经济超过实体经济,金融交易中的短期机会主义、各种非理性行为、跟风行为、短期绩效评价等都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有关,这些行为都是一定的制度因素的结果。

(3)金融管制的弱化与自由化的膨胀,这是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直接影响因素。以上所阐述的金融管制问题,其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金融管制问题,这使得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交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综合来说,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相分离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综合起作用的,以上三个方面是其主要方面,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措施也应该从以上方面入手,协调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金融经济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本质上看,金融经济产生自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金融经济将自身定位于服务于实体经济对于金融经济自身的发展乃至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在表面上看似是金融领域的危机,其根源仍在与实体经济,即金融经济的过度发展和集中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最终又导致金融经济缺乏实体经济的必要支持,进而出现了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这些金融危机出现的表现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具有自我满足、自我服务、自我强化的倾向,金融经济已经基本上彻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经济还干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金融危机的根源还是在于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分离,致使金融机构和企业缺乏实体经济的必要支撑。

4.结束语

我国处于经济的发展阶段,虽然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毕竟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的实力与国际大国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和波及还是不容小觑的。为了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科学,稳定的发展,充分分析和了解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的问题比较严重,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进行有机整合,全面分析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导致两者分离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的基础,而金融经济则是实体经济的必要发展前提。

参考文献

[1]张亮,衣保中。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与发展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3(0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6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