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女人的短篇故事实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关于农村女人的短篇故事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经典农村扶贫故事1
“妈妈担心你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可咋办呀?” “想那么多做甚了,儿子去哪都是好事”“超,你分哪去了?”……
每时每刻,总会有许多声音,时刻萦绕在你耳边。是牵挂,是担心,是不解,是鼓励,有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永远不会显得麻烦、絮叨,有的只是感动、温暖和对未来的坚定。这源于一次选择。
我是一名山西人,我成为了一名内蒙古选调生。
“爸妈,老乡们搭照的可好了”
“搭照”,是我到**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意为照顾。
犹记得在那个满是匆忙的季节里,是六月里的一声惊雷,作了与学生时代最后诀别的礼炮,将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小伙子、小姑娘送出了校门。十字路口的站定,各人选择了各自的未来。
“时代这么好,不能就顾吃好自己那一碗饭”,带着这句似是倔强、又是理想的话,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选调生,听从组织安排分配到了托克**。
说实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开始新的工作生活,以一个不再是学生的身份,害怕倒不至于,但要说心里一点不慌那是假话。作为一名硕士,我深知就业的选择,不仅是自我的承担,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尽管就业渠道很多。
“后生,你买这个被子,冬天暖和”,店里的叔叔热情的和我说道。刚到的这几天,我需要尽快的安顿下来,买枕头被褥、锅碗瓢盆,发现去了哪都是热情的人,大家愿意为你出谋划策,给你指引提点。
这里老乡们的搭照,让“儿行千里,母不再担忧”。其实,这就是生活。你要学会伸开手去接受,在不经意中去品味,心里不要总想着城市生活的五光十色,觉得农村生活就会怎样。我们本身就是农民的子弟,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一次回归、一次洗礼、一次再教育、一次大学习。做选调生,就是要适应气候克服“水土不服”,成为这里的“土苗苗”。
“你们放心,我也要去扶贫了”
做选调生,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为什么。初衷没那么多,就一个,想扶贫,受父母影响,我也想为脱贫攻坚战做点贡献,把所思所学用进去、奉献进去,那真的就太幸福了。
这是一种情感,一种天然的天生的情感。在大学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就真切地感受过农村的不易,也曾通过“三下乡”等机会亲身体会过。城市里毕竟机会多,而农村却是“空心化”;也是一种情怀。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年脱贫攻坚是重点,这样一件人人称赞的好事情希望自己可以有幸参与。年轻人要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不要总盯着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要担当些为人民为社会的有益之事。
“组织挺重视我们,教育锻炼我们”
“千年古云中,魅力托克托”,**的大名早有耳闻,能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是种幸福。
初来乍到的我们,除了脑袋和膀子,啥也没有。脑袋里装的是书本上的,膀子上扛的只是自己那点事。来到这里,县里非常重视我们,让我们先在县委组织部调训一个月,打下基础。从简单的收发文件,逐渐的到公文写作,从扫地拖地,到一起商量汇报。几天的时间中,我逐渐明晰了工作的内容、知晓了办事的流程,见到了亲切和蔼的部长,也有着热情帮助的大哥。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公文写作、撰写信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做人做事。有了他们的帮助、鼓励、支持,基本功打好了,接下来去往基层,去寻找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真知灼见,就更有底气了。
时间不久,月余而已,可言犹在耳:“多看看,要总结规律,慢慢地耐下心来学习,肯定没问题的。”他们是我们这些 “白纸”进入机关工作后的第一任老师,在组织对我们的培养和关爱下,我们才能开好工作的“头”。
这阵风,这片云
心里知晓这非是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然而情感又揉捏在了一起,真切的认定就是这阵风,这片云,这儿的人,这里的情。这一切,将在我的生命中流淌,用青春和热血浇筑,而随时间不断加固——“第二故乡”。
女人励志故事2
女人励志故事篇3
“80后”北京美女李雅岚师从五星级酒店大厨的外公,厨艺好得没得说。但她不满足,走南闯北先后去新疆古城喀什、四川弄堂小店等地偷师学艺。十几年的苦心学艺,她已练就一手烹饪绝活。
满以为艺高一筹就能招揽生意,哪知道在东城区李家巷开的小餐馆,由于小巷深人流少等内在原因,生意却异常冷清。
小餐馆取名为“私房菜馆”。经营的菜品都是些拿手绝活,也是别家小吃店里难以见到的很有风格的菜品。按理说,定位准了,手艺又超人,生意会红红火火的,为什么揽不来顾客呢?
李雅岚也想到过挪窝,但闹市区的门面贵得惊人。刚刚起步做生意的她,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有好想法只能“闷”在肚里。想将餐馆甩手包给别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人选。就这样,私房菜馆还得半死不活地开下去。
除了挪窝,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救活私房菜馆了吗?绞尽脑汁一心想寻找到突破口的李雅岚,眼睛盯上了微博。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李雅岚决计在微博上搏一搏。
为了做足功课,李雅岚把最拿手的“鳜鱼豆腐羹”的制作流程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照片上,雪白的豆腐里面包藏着鳜鱼块,金黄色的咸鸭蛋铺陈得满盘流油,十分诱人。博友们
农村女人母亲散文3
农村女人母亲散文
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在县城遇到了表哥和表嫂,表哥跟五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而表嫂从一个年轻女子变成了中年妇女,那模样就像三十多近四十岁,让我不由惊心。
五年里,表嫂生过两个孩子,从少女变成妻子和母亲,从青春提早走到中年,从骄傲自满的女孩变成聒噪斤斤计较的妇人,曾经崭新整洁的家里因为孩子而步入乱象。
步入便看到堆积的衣服,旧掉的被子,被踩得花掉的地板,和耳边孩子的喧闹。一会儿大的那个闹人,一会儿小的那个在地板就上拉了,踩得到处都是,表哥开始拖地板,找纸给孩子擦屁股,表嫂笑着在厨房做饭,院子里洗衣机里还搅着衣服,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
目睹着这些,我不由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快,仿佛一转身的空当,再回头时已此去经年,物是人非。
在农村,女人从女孩子变成妇女是一个极短的过程,结婚、生孩子、操持家务、务农……在家长里短中,三年五载如十年风霜,侵蚀了如花娇嫩的容颜,粗糙了细滑的手心,俗化了那颗曾柔软的少女心。
所以,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坎儿,而顺利度过后女人就会迅速的衰老,如一朵开过花季的花朵,发皱、发黄、枯萎、凋落、干枯……
我又想到了我的母亲,她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隐约出现在我的眼前,一种深深地无奈在心里流淌开来。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人,过低的学历,连一些稍有难度的字都认不得,朴实敦厚的性情,说的话里都透出几许愚昧。然而,她却是个很好的女人,孝敬父母、抚养孩子、照顾丈夫、操持家务,极为守本分。
母亲说她年轻时没少受奶奶刁难,做好了饭要双手送到奶奶手里,连放在桌上都要被训斥。而我一直都记得,母亲每次做好饭都是等我们都吃过自己才吃,每次父亲第一碗快吃完时她都会站在旁边等着,等父亲吃完后接过碗再去盛,这个习惯直至今日还保留着。我觉得,古代遵循三从四德的那这女子们也不过如此了吧。
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
她从小就下地干活,煮饭,十几岁就开始拉扯两个弟妹,不尽辛苦,不尽心酸。
姥姥和姥爷的过早离世让她那双单薄的肩膀挑起了繁重的担子,辍学,辛勤劳动,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其中的苦辣酸甜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
从很久前母亲就没有了娘家,她的弟妹也都成家了,她的家就只剩下了这一个,有着我们几个儿女和她的丈夫的家。
这个家依然贫穷,她操持得依然辛苦,我没有见过母亲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她少女时候是怎样的美丽,而我见过她的第一张照片。
那是在哥哥很小的时候,她抱着哥哥照的,照片上她表情严谨,侧目看着怀里捣蛋的孩子,那眉眼面目和现在的模样差不多,只是现在的明显更苍老。我想,是因为太辛苦了吧,所以,她脸上有着过早的老态。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哥哥、姐姐、我。这意味着母亲经历过三次生死考验,也意味着她的青春年华流逝得多么快。青春不再,美丽不再,有的是无尽的责任和辛劳,所以,她衰老得更快。
母亲是朴素节简的。
她不曾穿过很好的衣服,不曾买过化妆品,不曾在自己的年纪上做过掩饰和挽留。
她保留着一些还有用处但对别人来说像是废品一样的东西,如一块不大的布料、半截铅笔头、一个方便面袋子等,她都小心地收起来,等着能够用到的时候再拿出来。
她从来不乱花一分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仔细计算过的,她很少给自己买什么东西,甚至几乎没有过。她买的都是给我们用的东西,生活所需的'物品,她这辈子最亏待的就是自己。
母亲是朴实勤劳的。
小时候,我们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我还依稀记得她拿着剪刀对着布料小心思索、仔细剪裁的模样,她对着窗口皱着眉头穿针引线的样子,她坐在缝纫机前眯着眼睛低头缝纫的姿态,那机针急促起落的声音和她不断前后踩压地踏板。她的动作娴熟流畅,她的表情认真谨慎……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母亲早起的习惯从不间断,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打扫、收拾、做饭、叫我们起床,吃过饭后下地干活。
在地里,她深深地弯下腰,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浸湿了衣服不说一句,时而直起腰四处捶捶,然后继续弯腰干活。她可以一直干到日头最烈的时候才回家,然后片刻不歇地做饭,吃过饭后继续下地……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每天比我们更早起床,给我们做早饭,叫我们起床,等着吃好饭后再送我们去上学。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从不曾有一日停歇。
再后来,我们就读的学校离家里远了些,有几里路那么远,要翻过一段荒无人烟、阴森荒凉的山岭。母亲每天早上都会将我们送到那段路的尽头,然后看着我们远去才又独自走回去,夏天的时候还好些,到了冬天就异常考验人的意志。要去上学的时候天还黑着,母亲就拿着手电筒照路,雾气重得人面对面都看不清对方的脸,母亲就拉着我们的手前行。天寒地冻,她不曾说过一句麻烦,只有对我们的担心。
当我们都走出了校门,母亲还是不能松一口气。
儿子大了,事业和结婚是个让父母极为在意的问题。
母亲跟着哥哥到了离家很远的城市,哥哥在那里开了一家店面,她在里面帮忙,杂活累活什么都干,即使哥哥脾气不好常常冲母亲发火,母亲也不曾动过不管他的念头。
哥哥已经三十几岁了,却还是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父母焦急,四处托人介绍,一个个的说,结果都没了结果。母亲知道他挑剔,但他的年纪已经容不得继续挑剔下去,然而,母亲除了一次次满怀希冀,一次次失望叹息,什么也做不了。她怕儿子再这么耽搁下去更难成家,又怕若是由他们做父母地主张会让儿子难以接受或往后不幸福,她只能忧虑着,等待着……
我知道母亲也是会伤心、会哭、会流泪的,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辛苦的女人。
她只是将眼泪流在了我们看不到的时候,她只是将苦楚藏在了心里不说出来,她只是用一颗无私的心爱着家人,她的爱可以包容所有的心酸,她的身体承受起难以诉说的压力。
母亲,她是辛苦的,她也是伟大的。但是,她的辛苦还未曾停止,因为她的孩子还不能让她放心。她的伟大也无人赞扬,因为这只是一个母亲不求回报不无心宣扬的行为。
母亲,她也是可怜的。
母亲这一生的苦是大多数农村女人普遍都有的,是这样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她们碌碌的一生,也是这样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她们可怜的一生。
如果你在乡村看到一个满面沟壑、身形佝偻、头发灰白的老妇,可会想到她也曾年轻过,也曾如一朵娇美的花般盛开过,在风中摇曳出美丽的姿态……
女人励志故事4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保镖往往是高大威猛、出手不凡的壮汉,黑衣墨镜则是他们永远的装扮。而她,眉清目秀、清纯可爱,就像是校园里的一个普通女生;她身材高挑、美丽时尚,和所有重庆姑娘一样火辣却宜人。但是你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她能独自撂倒一群“碰瓷”的小混混。她自小参加散打比赛,屡屡夺魁,被称为“重庆散打一姐”。她就是重庆第一美女保镖——何东蓉。
爱美的散打女孩
何东蓉,1985年7月13日出身于重庆丰都一个普通家庭。有着男孩子性格的她,自幼活泼好动,体育成绩非常好。小学毕业后,她就被重庆柔道队相中。
但毕竟是女孩子,有着爱美的天性,她坦言自己并不喜欢柔道,因为她觉得练柔道会导致身体变形。一年后,何东蓉退出了柔道队,开始练习散打。仅仅两个月后,她就参加了四川省青少年散打比赛。当时何东蓉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只是抱着锻炼一下的心态。谁知道,仅仅训练了两个月,何东蓉凭借着良好的散打天赋,竟然进入了决赛。让人吃惊的是,何东蓉竟然战胜了连续三年冠的省冠军。
有了第一次参加散打比赛就获得冠军的经历,让何东蓉坚定了成为职业散打运动员的决心,也让她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是想要收获,首先就必须付出,从此,15岁的何东蓉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散打练习。
十五六岁的青春期女生,都热衷于打扮自己,但何东蓉的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她觉得,散打看起来很美,哪怕在散打比赛和训练时被打得鼻青脸肿,她还是觉得很美。
训练期间,何东蓉早上6点钟就得起床早操,然后拉练。上午9点开始正式训练一直到吃午饭,而饭后休息时间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下午两点又要接着练。练到下午5点,有时候晚上也要继续训练。而快到比赛之前的时候,每天最少都要进行三次训练,有时甚至四次。按教练的规定,队员一堂课下来至少要瘦两公斤,而且在练习之前队员们都要在旁边的体重磅量体重,练习之前称重量,练习之后如果没有下两公斤,教练就会说你偷懒了。面对每天如此之大的运动量,自小性格倔强要强的何东蓉好几次都累得直掉眼泪。虽然训练艰苦,但是何东蓉却乐在其中。
做人战绩成就“散打一姐”
在经历了年复一年的“魔鬼训练”后,站在比赛擂台上的何东蓉,也一次次地证实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从,何东蓉17岁开始参加比赛起,她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比赛,除一次获得亚军外,全部都是冠军。
1月,何东蓉参加在成都举办的散打擂台赛,决赛的对手是过去的同门师姐。两三招后,两人展开了肉搏。依靠一记快拳,何东蓉先取得一分。师姐马上还以颜色,靠着扎实的摔打功夫将何东蓉压翻在地。更为惊心动魄的是,在此后对打中,两人出拳如风,两分钟打出近百拳,双方被打翻在地的场面多达20多次,看得人眼花缭乱。正当台下观众纷纷叫好之际,何东蓉突然改变战术,闪身到师姐侧后,猛然一个抢攻腰摔,“嘭”的一声将师姐摔倒在擂台上。那一次,何东蓉获得了8枚“金章”里惟一的“女金章”。而借此一战,也让未满20岁的何东蓉在散打界里名声鹊起。
后来,在各种赛事里,何东蓉延续了以前的傲人战绩,一百多场比赛里,从未遇到过敌手。20岁时,何东蓉已有了“重庆女散打王”之称,被圈内称为“散打一姐”。
5月,带着重庆“散打一姐”的名号,何东荣参加在湖南娄底举行的中国华夏武状元挑战赛,并获得“华夏武状元”称号。这次赛事不但让她的散打之路到达巅峰状态,而且也让她走上了另外一条职业道路——保镖。
这时,一位身家过亿的富豪找到她,说看了比赛后,觉得她身手不错,想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她做他的私人保镖。
这对何东蓉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因为做运动员的时候大大咧咧,但是做保镖就不一样了,跟老板在一起的时候,随时都要坐得端端正正。这要让何东蓉做很大的自我改变。
而当时拿到华夏挑战赛冠军的何东蓉,也正觉得不可能一直当运动员,自己也需要一份稳定工作。但她当运动员时随意惯了,她能当一个合格的保镖吗?
当时,拿不下主意的何东蓉,并没有立即答应富豪的邀请,而是带着疑惑和冠军头衔回到了家。“知女莫若父母”,何东荣的父母明白何东荣的秉性,倔强的脾气让她敢于向任何事挑战。她之所以犹豫,完全是因为有所顾忌。所以豁达的他们说:“从小就是由你自己选择人生道路,这次也一样。我们相信你,想做的话就努力去做,不用担心我们。”有了父母的支持,何东蓉最终接受了那位富豪的邀请,正式加入到保镖行列之中。
重庆第一美女保镖
一开始,初入此行的何东蓉并不十分“懂行”,就连最基本的穿着打扮也搞不清楚。她以为和所有男保镖一样,女保镖也要西装革履戴黑墨镜。但后来何东蓉才知道,女保镖穿得越随意越好,而且还要根据出席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服装。而各种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有一系列的严格要求。
而让她影响深刻的是第一次当保镖的经历。那天雇主给她电话,让她在10分钟内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当时何东荣才起床没多久,看了看时间,心里飞快地计算了一下。连穿衣服再到抵达,最少也得20分钟。习惯了运动员随意的她心直口快,直接项了句“这么点时间,怎么赶得到?”电话那头愣是被她这话堵得半天没说出一点声。何东荣这才想到自己的身份,吐了吐舌头,立马改口说:“马上到。”
虽然经历了不少搏斗的场面,但是毕竟是赛场,都是点到即止。如今真的当上保镖了。何东荣还真有点发慌。于是匆匆穿上一套黑色女式西装,皮鞋,戴上墨镜,出发了。虽然她一路赶时间,但是还是迟到了。不过当时那位雇主并没有责备她,只是一直在窃笑。这可把初来乍到的何东蓉弄得心慌手乱,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出错了。但是很快,她发现了。因为不但雇主看着自己,连雇主的手下都看着自己笑。原来是她穿得太“隆重”,比雇主还乍眼,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是保镖。羞得她自己都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虽然要强的她表面上依然“纹丝不动”,但是从那次以后,何东蓉也知道了,在执行保护雇主的任务时,自己的衣着越随意越好,但也必须得体。
当上保镖半年后,何东蓉发现,除了像自己这样的散打运动员出身的女保镖,还有武术教练,或者是退役的女特警。相对他们在各种场合的专业,何东蓉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差距。而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还专门上了商务交际和社交礼仪课。除了这些,她还积极向雇主学习,从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
除了要保障老板及其家人的安全外,何东蓉有时也是老板的司机或者助理,她甚至有时还要陪老板的家人或朋友上街买衣服购物、出国旅游等等。她像一个“隐形人”一样,为了雇主的需要,而扮演各种角色。在大多数时候,雇主们也不愿意让何东蓉透露身份,很多场合下,她就是老板的一个“伴”,或者是秘书,甚至是老板的“远房亲戚”。
在何东蓉的雇主里,有演艺人士、企业家、富人或高官太太。这也决定了,雇主们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平时的去向,而大多是临时通知保镖。所以,何东蓉从进入保镖行业以来,都是24小时开机待命。而与此同时,还要学会“健忘”,就是知道多少就要忘掉多少——守口如瓶是保镖行业最重要的职业操守。
在何东蓉眼里,对于热衷花钱请保镖的富豪们来说,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很多时候普通人看来会毫无危机存在的场合和活动,他们也必须由保镖陪同才出场。因为除他们随时可能面临竞争对手、生意纠纷等危及生命的突发事故外,由于富有的身家,其会更注重个人的生命安危,一旦失去生命,一切都成了零。
从20到,何东蓉进入保镖这个行业已经四年了,这四年里她遇到过不少的麻烦事,她总结说,一旦遇到了麻烦事,就得出手,但必须要将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一次,何东蓉陪雇主实施项目考察,可能是车队的奔驰、宝马标志过于显眼,在一条乡村公路上,遇上一伙‘碰瓷’的混混,挨上车后便出来一群人凶狠地要求赔钱。何东蓉第一个反应就是跳下车,因为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必须吓住对方。但对方人数实在太多,必须找准领头人才能下手。挽起袖子的她,亮明了自己保镖身份后,对方的气焰弱了不少,但依旧不依不饶。无奈之下,她很快专业地选择领头的人“下手”,对方还未来得及反应,便已被打晕在地。在10秒钟内,她还将人群中看上去最结实的4个壮汉撂倒在地,最终这伙人胆怯地退下。后来何东蓉说“我之所以打他的头部位置,是因为这样只会让他晕厥,但并不会对其造成身体的伤害。”因为对于私人保镖们而言,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到了打伤人的地步,你就已经输了。
虽然何东蓉认为在必要时候一定得出手,但是仅仅限干雇主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用何东蓉的话来说,工作是保护雇主,而不是帮雇主打架。在遇到危险时,首先做的是将雇主和进攻者隔离,不帮忙打架添乱,要把危险控制在能够控制的局面。有一次,一位富豪在一家酒吧与邻桌的客人因口角发生纠纷,何东蓉最先赶到现场,当时场面已经很混乱了。她到的第一件事,是用专业的技巧将双方隔离,并用身体护住雇主,保障其不受到任何伤害。何东蓉以询问发生纠纷原委、代表雇主出面谈判等方式成功拖延了20分钟后,接应的同事赶到,大家以入墙方式,成功护送了雇主在最短的时间内离开。
虽然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特殊的身份,但是和所有妙龄女郎一样,何东蓉在休息时间里,也会逛街购物、吃零食、看偶像剧。在生活中,何东蓉最喜欢穿的服装是运动装,最喜欢的品牌就是耐克和阿迪达斯。而当初因为爱美而放弃柔道投身散打的她,还在不停学习化妆的技术,希望自己能做一位名符其实的淑女。
保镖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女保镖过了30岁就必须另谋出路了。而年仅23岁的何东蓉却早已有了未来生活的蓝本,她计划着退休后办一所武术学校。她说因为喜欢散打,也想让更多人喜欢。
农村创业故事5
湖南郴州“泥鳅大王”的科技路
桂阳县有个 “泥鳅大王”,叫李经武。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报的一项发明专利,被江苏省一名客商看重,开了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 “准专利”值这么多钱?近日,笔者来到该县鹿峰街道新澄村采访了李经武。
“现在水质还可以,大家把水里的杂草捞出来,以便进一步保证水质。”李经武正穿着长套鞋在泥鳅塘里和工人们一起捞杂草。笔者了解到,他养的33亩泥鳅苗马上就要集中捕捞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听说你的“准专利”有人开个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发明值这么多钱啊?”笔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呵呵,这可是我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名称叫泥鳅专业饲料。”李经武告诉笔者,这种饲料是为鳅鱼量身订做的,既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又能让鳅鱼长得又快又健康。
2007年起,李经武承包了3亩水塘养殖泥鳅。几年来,买鳅苗卖泥鳅,效益平平。在该县科技特派员唐高云的指导下,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从2009年开始钻研泥鳅催产、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当年攻克了孵化难关,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
李经武并不满足。养殖泥鳅5年来,好钻研的李经武前前后后一共拥有了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鳅苗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等六项专利。在竞争激烈的养殖业中,这些专利的取得让老李的泥鳅养殖之路越走越宽。
“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卖鳅鱼苗和技术,只有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步,在提高鳅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业才能越做越大。”李经武说,“科技就是生产力,今年我可以卖出亿尾鳅苗,产值在300万元左右,赣州、衡阳等地147家养殖户慕名而来买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养殖技术和鳅苗成活率高。”如今,李经武与本县和外地的187户养殖户签订了长期供苗合同,带动养殖面积17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