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二笔记整理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13550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二笔记整理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篇】

常见的化学公式:

1、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mol

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

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A×ma

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

2、克拉贝龙方程:PV=nRT、PM=ρRT

3、溶液稀释定律: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

4、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

5、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篇】

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⑥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三篇】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归纳【第四篇】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

(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边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边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五篇】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51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