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精编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实用【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6096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精编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实用【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一篇】

1.教材分析。

《准时的登陆表演》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冀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1篇精读课文。学习这课文的目的是体会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和大自然的和谐与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总体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建立起仙企鹅登陆的表象,并能用语言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

(2)切实体会到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能从内心对这种登陆感到惊讶和赞叹。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秩序井然、如醉如痴、赞叹不已”一般词语的意思,和“准确无误、奇迹、奇观、绅士、步履蹒跚”这些词语的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

(3)了解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

b、能力目标:

(1)能在老师引导下搜集企鹅、生物钟的资料。

(2)会在学习中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c、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谐,懂得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4.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奇观的由衷赞叹。

5.教学难点:把对仙企鹅准时登陆表演,感到的神奇、惊叹读出来。

6.课时安排:2课时。

7.教学准备:cai课件;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企鹅、生物钟的资料。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体现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法、点拨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抓重点段落、词句,组织并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仙企鹅准时登陆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

学生在疑难问难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解决疑问,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并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阅读获取的知识和感受。

第一课时

第一个步骤:提示课题,质疑问难,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登陆?怎样登陆?)

第二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随文阅读中解决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对一般性词语的理解,包括4个小环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正音,了解学生读课文情况。

(3)检查生字,认读、书写和对一般性词语的理解,培养并提高学生随文认读生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教师给出的提示性词语即要求学生理解的那些词语叙述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二课时

第一个步骤: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准时的登陆表演》,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你印象中的企鹅是什么样子?而文章介绍的仙企鹅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

由此进入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反复读,抓重点段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1.提问:仙企鹅什么样子?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从“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两词中,你获得了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仙企鹅的样子有直观表象,即体态小巧,不笨拙,走起路来很轻盈,有一种飞的感觉,很讨人喜欢。

课件出示句子:它们不仅走起来飘飘欲仙,有一个很优雅的名字,而且能准时无误地做登陆表演,天生一身绝技。

让学生反复阅读,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是从哪里感知的?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中,感知到仙企鹅准时无误做登陆表演的绝技和样子相比,绝技更吸引人。

2.仙企鹅准时无误做登陆表演的绝技到底什么样儿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并将介绍仙企鹅准时无误做登陆表演的绝技的词语勾画出来,进入第二个教学步骤的第二个环节,抓重点词句,反复读,深入体会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

(3)当手表向人们报着八点零五分来临时,海面上出现了什么奇迹?

(4)第四段主要讲什么?

(5)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从准时、秩序井然、步履蹒跚而又整整齐齐的样子三个方面感受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

(6)“白胸黑翅的仙企鹅,仿佛身着燕尾服绅士,步履蹒跚,却又整整齐齐。”从“绅士”一词,你获得了什么感受?(白胸黑翅的颜色搭配,不抢滩登陆的礼貌,都像绅士。)“步履蹒跚”一词在说仙企鹅走路是什么样子?(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7)什么使游人如醉如痴、赞叹不已?“奇观”一词是什么意思?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理解重点词句意思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体会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对这一奇观感到由衷地赞叹,突破教学重点,结合学文体会,运用反复朗读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小家伙这么守时!是有谁在暗中指挥着它们吗?”由提问引入第三个环节的教学,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生物钟现象的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第三个教学步骤是:课外延伸:设计海报为仙企鹅做宣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板书设计:

25、准时的登陆表演

小巧玲珑 飘飘欲仙 (形态)

仙企鹅 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 步履蹒跚 (神奇)

生物钟 (原因)

设计目的:用主要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蕴涵了写作的指导!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二篇】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课的课题就呼唤着我们去找春天!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情景,感悟春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的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这时课件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点击画面,出现动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脚步。而我们,总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睁大双眼,敞开心扉,去寻找春天。板书:找。课文中有几个孩子,冲出家门,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个个跃跃欲试,也想一起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教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点击出现生字画面),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在学完生字以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巩固生字呢,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只只忙碌可爱的小蜜蜂,要到花园去采蜜,可是今天的采蜜要聪明的小蜜蜂才会有收获,利用奥斯韦尔制作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利用鼠标把一只只小蜜蜂拖到花上,如果找对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词语相对应拼音的花朵,小蜜蜂就会快乐的开始采蜜。如果找错了,小蜜蜂只好又飞回到原处。这样不仅加强了演示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至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遥、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齐读,自由读,小组讨论读等,让学生谈谈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又体会到什么?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在小组中把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画下来或写下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点击出现视频画面),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出现找到春天的情景,配乐朗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春天悄悄来到了,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发现了春天的踪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其实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点击出现音乐画面)通过欢快优美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们跟着唱,跟着跳,尽情展示自己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热烈。(点击出现课文画面)在这种心情下,再让学生朗读全文,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给学生描绘出一幅春天美丽的景色,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同时起到引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学生在“采蜜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三篇】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1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1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四篇】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1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自己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走在青山绿水间。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雾、霜、朝、霞等13个生字,会写秀、香、和2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有多美!(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好!我们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读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就像大家所说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动手画一画,或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自由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提问: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生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例如:霜是三拼音,请跟我读(霜、朝、蜂、紫)朝是多音字。?霜蜂?拼读。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上台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蜂—蝶都有虫字旁;雾—霞—霜都有雨字头;李—杨都有木字旁。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赶紧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自由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3、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怎样的特点呢??眼睛看大屏幕齐读。(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或词语)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4、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5、我们要加快节奏,我们拍手读读对子吧!.(四)、书写练习。

能找到?(秀香和)他们都有相同的什么,什么不同?

2、书写指导:秀香和。

a请大家仔细观察,写禾字头和禾字旁有什么不同?你有新发现吗?(禾子头;上下结构,写得比较宽扁;和字旁写得比较瘦长)。

b师范写?和香秀?,提醒和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要写得紧凑。

c?秀?重点指导?禾字头?:写得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秀的横从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捺。

(五)、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2个字,还学了。

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六、说板书设计: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识字所以我采用简洁的板书设计。

识字三。

对子歌香秀和(指导书写)。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讲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五篇】

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过程和方法: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竺可桢先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但五年级的孩子真正要通过学习课文去学习和理解竺可桢先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如何使学生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并学习竺可桢先生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想,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的,网络教育资源以它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为这一类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文本情境中进行自然有序、轻松愉快地学习。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同学们齐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去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同学们整体,全面的去了解了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来,边跑边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提出问题之后,同学们会更积极的思考问题,引导同学们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逐层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并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同时,去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和先从整体去把握而后逐层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从整体上去了解课文之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再提出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这样,同学们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时间,并且使同学们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想去了解为什么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并且引导同学们带着兴趣去学习接下来的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针对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提出全文的重点句:“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让同学们分析,为什么竺可桢爷爷是快步,又为什么是兴冲冲。在词语的分析中去体会和了解一个科学家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以及在学术问题研究中所得到的快乐。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主题的同时,启发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在研究中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和态度。

接下来让同学们自己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讨论

1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2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会了解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使文章增强表现力,也更真切而细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会恰如其分的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去表达情感,并学会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的方法。

在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之后,从细小处对课文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1 “大概”“也许”是什么意思?

2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 你认为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什么?

以上三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对整篇课文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激发内心的情感去思考问题,并 深刻理解科学家在对待科学的问题上的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精神。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同时,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同学们学到的道理和精神。使文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细读悟理 精读悟情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们提供自学材料,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小组交流反馈。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使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解惑悟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轻松氛围中去体会到深刻的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致关重要的阶段。从小学到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轻松的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大道理。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得到更多的快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课后不断的思考和巩固,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回报。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后的温习和巩固。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阅读竺可桢所写的科学文章。让学生在了解一个科学家在学术钻研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学生学会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在以后学习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塌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六篇】

《父亲和鸟》一课主要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到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稚气纯真的话语中,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走进文本时,就感觉像在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人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融洽的。

本课的设计理念基于新课标中指出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基于对本文的理解,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学会写8个生字。主动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准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爱鸟的情怀和我的护鸟心愿,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等重点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基于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本课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积累拓展”,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多样朗读法、媒体辅助法、读写结合法等教法。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重在朗读、感悟、品味语言。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小组合作法等学法。

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些树林和鸟儿的精美图片。以欣赏图片谈体会的方式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美好,为学习文本,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做好铺垫。

1、于是接着孩子们怀着好奇心,自读课文,读通句子,认准生字,初步了解文意。

2、再以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认读,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

(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识字,既是对识字能力的训练,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生字“喜、重”。

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接着请学生说说难写的笔画。然后,教师范写较难写的两个字“喜、重”,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方法。(板书:喜重)

4、在学习生字后,播放课文动画片,看完后,让学生用上“父亲”、“鸟”这两个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样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文意,初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之情。)

1、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哪看出父亲非常爱鸟,用直线划出相关的词句。从哪看出父亲非常了解鸟,用曲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2、然后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老师在小组间适时指导。每个孩子都有质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读理解文本时,孩子们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鸟飞,没有鸟叫,没有鸟味,父亲却知道林中有鸟?为什么在最快活的时刻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为什么父亲如此了解鸟?……所有的疑问都将激励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

3、读悟相融,汇报交流。在小组探究之后,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1)首先汇报表现父亲爱鸟的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表现父亲爱鸟的句子: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相机板书:一生最爱)

品读“最喜欢”、“一生”“最快活”等词,感悟父亲从小到老最喜欢树林和小鸟,难怪他知道的那么多有关鸟的知识。

(2)然后指导朗读感悟表现父亲了解鸟的句子:

父亲突然站定,朝蒙雾雾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相机板书: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可以采用引读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可我呢?引导学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到一声鸟叫。

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可我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到一声鸟叫。

继续引读:

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可我呢?引导学生读:我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通过对比“我”和父亲的不同感受,使学生体会到父亲的观察入微,体悟到父亲对鸟的深入了解,父亲真是个“知鸟”的专家。

(3)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在清晨树林边的对话。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读后交流:读了父亲的这些话,你明白了什么?像这样的父亲可能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畅谈感受:父亲和鸟就像()。父亲和鸟就像亲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妈妈一样,和谐相处。

(在这一环节多种方式的读与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肯定学生多元化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多角度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逐步领悟到父亲之所以对鸟儿这样熟知,是因为他对鸟儿发自内心的喜爱,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感受到原来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是那么美好。)

(通过对“我”的心理剖析,让学生学会从“我”的角度来思考和感受,体会原来“我”也是热爱鸟儿这种美丽的生灵,也是发自内心地要保护它们,不希望人们去伤害鸟儿。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

1、拓展引入一首小诗诵读,激荡孩子们心灵的共鸣。我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和孩子们一起深情朗诵一首小诗《小鸟的朋友》。

小鸟的朋友

小鸟飞飞,

小树沙沙,

红领巾把笑声,

洒满山林中的小花。

小风吹吹,

小鸟喳喳,

快乐的小鸟们

有了自己的家。

露水闪闪,

脚步踏踏,

爱鸟的小朋友们

给小鸟留下多少知心话。

——小鸟、小鸟,

飞吧、唱吧,

送你们新房一排排,

请你们安心来住下。

小风吹吹,

小雨沙沙,

你们有了温暖的窝,

从今不再挨雨打。

捉虫,捉虫,

长大,长大,

我们都是好朋友,

向森林讲述1篇新童话……

2、写一写。读完了诗歌,我问孩子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快拿起笔来写出你心中流淌的诗歌吧。写后让孩子们在全班交流朗读。(相机板画飞鸟)

(这一环节将朗读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读读写写中让孩子们纯洁而稚嫩的心灵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1、搜集有关鸟类的课外知识或爱鸟、护鸟的格言。小组内开展知识竞赛。

2、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动物的故事,开展主题读书会。

(将课外阅读做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这两项作业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在主题性拓展阅读、积累中加深对鸟类的了解,深化对不同生命的热爱,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七篇】

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本事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本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经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课件、彩色笔、画纸。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到达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经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教师就问:你们明白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当怎样改。最终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经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并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当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优秀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第八篇】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的第三课。这是1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赞美白杨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力争上游的品格,来赞美了和白杨树具有同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这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让学生认识祖国的西部,激发学生热爱西部、建设西部的豪情。因此,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西部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西部建设者们克服困难扎根西部的奉献精神,并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的启蒙教育;二是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些,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并学习边疆建设者们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边疆建设者们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心迹的有关句子,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白杨、戈壁的资料和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六、教学流程。

1、谈话引入新课。

(1)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白杨戈壁和有关新疆的资料。

(2)谈话引入: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却茁长地生长着许多白杨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的交流,让学生对新疆和戈壁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找出文中描写大戈壁环境恶劣和爸爸谈论白杨树的具体内容,分别作上不同的记号。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3、研读课文,体会白杨树的品质。

(1)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戈壁的自然环境状况?(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浑黄一体。)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戈壁的自然环境吗?(恶劣)。

(2)在大戈壁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白杨树的生长情况怎样呢?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那段话,学生齐读。

(3)想想爸爸的这几句话概括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板书:枝干挺直;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

(4)戈壁滩上为什么需要白杨树?(守护着铁路不被风沙毁坏)假如没有这些白杨树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铁路将会很快就被风沙掩盖)。

(5)这就是白杨树最可贵的品质,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茁壮成长。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这段话。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戈壁恶劣自然环境的认识,结合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后面理解边疆建设者的类似品质做好铺垫。

4、品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1)这篇文章只是写了白杨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还写了其他内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从哪里可以看出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望着白杨树出神、介绍白杨树时脸色严肃,望着白杨树再次陷入沉思。)。

(3)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会和自己一样扎根边疆)。

(4)你看到了爸爸什么样的品质?(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教育子女。)。

这个环节由树到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边疆建设者们和白杨树一样的品质,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1)这篇文章作者要赞美的是白杨树还是人?(具有白杨树品质的边疆建设者)。

(2)课文直接写人了吗?(没有)那是怎样写人的?(通过写白杨树,从而赞美具有白杨树品质的人)。

(3)总结:课文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并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课堂练习。

(1)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文中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2)练习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并在练习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196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