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实用(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138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实用(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一篇】

《茎和叶》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4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茎和叶的作用。教科书从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入手,聚焦到茎和叶的作用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解剖,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通过课前给叶片上套塑料袋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片这两个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与推测,得出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尊重证据。

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茎、叶的变化,利用“把植物的茎泡在红墨水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面、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大的叶子”等课前准备活动,引发学生对茎、叶是否会变化的思考及持续观察的动机,激发学生对植物茎、叶的研究兴趣。通过学生对植物的茎和叶的对比观察、解剖,知道茎和叶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增强学生热爱植物、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

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

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

难点:

1.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通过观察探究,引发学生科学思维,推测叶的作用。

1.选取一段浸泡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一把小刀。

2.课前一周,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卡纸遮住。

3.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其中一片叶子上套上干燥的塑料袋。

4.课前导学:学生观察凤仙花形态特征记录表。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植物的茎和叶。

1.学生汇报课前所观察到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茎和叶的作用。

学习新知。

(一)探究茎的运输作用。

2.学生回答:茎的内部变红了。

3.提问:茎为什么会变红?这个红色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猜想。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茎的内部呢?

6.可以有几种切茎的方法?

7.学生交流、徒手演示。

8.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切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横着切,这种方法叫“横切”。你能猜出来第二种方法怎么切吗?可以竖着切,这种切法叫什么?科学上这种切法不叫“竖切”,我们把它叫做“纵切”。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1)先横切,再纵切。

(2)在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

(3)切完后,认真观察切面茎内红色的部分,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并画在实验记录表上。

(4)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桌面的整洁。

9.学生分组探究、观察并交流。

10.小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二)研究叶的蒸腾作用。

1.大家想一想,茎把根部吸收的水分运送到哪里去了?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片上套一个干燥的塑料袋。你们在塑料袋内发现了什么?(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水珠是哪里来的?

3.小水珠是从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在科学中,我们称叶子这种散发水分的本领叫蒸腾,叶的这种作用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对植物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湿润周围的环境。

(三)研究叶的吸收阳光作用。

天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在凤仙花上选一片叶子用黑色卡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现在,猜一猜这片叶子和其他叶子相比,会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的猜想记下来。

2.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吧!(取下黑卡纸,进行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4.小结: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三、研讨交流。

1.不同植物的茎叶各不相同,你见过哪些?学生交流汇报。

2.(播放教学课件)观察这些不同形态的茎,说说它们的特征,并给茎分类。

3.(播放教学课件)观察不同形态的叶,说说这些植物的叶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它们分别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举例说明哪些植物适合生活在水中、沙漠等环境里。

四、拓展延伸。

1.植物的茎和叶除了运输水分、吸收阳光、蒸腾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繁殖后代)。

2.课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小调查,看看哪些植物可以用茎或叶繁殖。

茎和叶。

支撑。

茎的作用。

运输水分。

吸收阳光。

叶的作用。

蒸腾水分。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二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三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一、引入: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四篇】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5、教师小结。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p46、47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计算器;倒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

a.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最大的8位数是几吗?比它多1的数是几?(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000000与1亿)。

2.认定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能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能以具体的实物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二、预习反馈,交流展示。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教师故事引入: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和尚名叫一休,他绝顶聪明,家喻户晓。有一年闹旱灾,好几个月都没有下雨,一休知道后,非常着急,带领老百姓开沟引渠,费劲周折才把很远地方的水引到当地,让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一休,家家户户都挂上了一休的画像,有个大将军知道后,非常嫉妒。他满心想惩罚一休,但是又害怕老百姓在背后说闲话,于是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他召见一休,对一休说:“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将军我每个月奖赏你1亿粒大米吧。”刚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可是一休却十分感激大将军,连连道谢。

过渡:如果你在场也会嘲笑一休吗?你觉得1亿粒大米是很重还是很轻?

学生猜想。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预设a先数出100粒大米再称出重量,进行推算;预设b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与要求:

谈话: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已经称出了100粒大。

3.小组长组织交流“预习作业”中的第2-3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的第2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推算结果?(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

2.适时练习,深化认识。

过渡:我们知道这1亿粒大米约重200万克,这么大的数字我们也想象不出来,如果我们折算一下,你看得就更清楚了!

点击出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

a.出示:如果每人一天吃大米400克,2000000克的大米够一个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每年按365天计算)。

2000000÷400=5000(天)。

5000÷365≈14(年)。

过渡:的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数一数14年后你大学是否毕业了?点击直观展示。

b.过渡:我们现在从日本回到国内,我们知道全中国人口至少13亿,如果每人节约1粒米,照这样计算能节约多少克的米?怎么计算。(13×2000000=26000000克)。

c.出示一个盛米的口袋:这个口袋是市场上一般用的盛米口袋,(每袋装米25000克)这一亿粒米装在这样的口袋里,能装多少袋呢?让学生猜想后再用计算器计算。展示(口袋、卡车)。

d.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

26000000÷400=65000(天)。

65000÷365≈178(年)。

过渡: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3.全班交流“预习作业”的第3题:

点击出示活动主题二。

请同学汇报推算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

过渡: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我们不容易具体感知,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更合适呢?(预设学生回答:年)。

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呢?指明学生回答。

小结: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是按照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计算的,实际上我们每天只工作八小时,如果这样的话,要数9年了。

四、矫正反馈,迁移升华。

1.对比辨别,找寻推算规律。

2.课堂练习:推算1亿枚一元硬币摞成的高度。

情境过渡:大将军两次刁难都没有难倒一休,只好给一休又发大米又发奖金,在发奖金时,大将军又生一计:一休你知道这样的一亿枚硬币摞在一起一共能有多高吗?如果你答不出来就请你在我这儿做一年的苦工。

教师谈话:课前大家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了吗?多问几个学生得出平均值。(10枚一元的硬币大约是2厘米,那你能用刚才总结的规律快速推算出1亿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吗?下面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再给一休出招。

指名学生反馈。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我们把这个单位换算一下,看一看。点击出示。

对于换算好的这个数据大家可能还没有感觉,请看大屏幕。点击与学校附近的东方海逸豪园楼层、学校操场、珠峰比较。

2.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再次感知。

a.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的赤道3圈半。(地球赤道有40000000米)。

b.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每月消耗26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树木200万棵。

c.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8848米)还要高。

d.中国移动6月底的财务公布平均每天净赚1亿元。

e.新明日报202月26日电,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f.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五、评价反思,加油充电。

1.教师追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方法都是先测量少一些的数量,再进行推算。

2.布置课后研究作业:

课外活动:请你自己确定一个关于“1亿”的研究主题,进行活动并填表。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六篇】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社区”及评价标准。

2、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准备:搜集绿色社区的相关资料和课件。

一、情境导入。

指导学生观看国家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录像与图片,认识绿色社区的`标志,理解绿色社区的含义,了解国家建立绿色的宗旨与要求,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

1、学生说一说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观察图文资料的感受,讨论自己对绿色社区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小结。

2、学生对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提出大胆的猜想,思考绿色社区、生态村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生制定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并展开交流。

4、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完善评价标准。教师展示准备的课件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拓展延伸。

1、学生思考:建设绿色社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评议,教师小结。(提示:注意结合当地和学生实际)。

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探究: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制造不同颜色的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1、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

2、知道光也有不同的颜色,初步了解色光的混合。

3、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发挥创造力,体验团结合作带来成功的愉悦,并初步认识科学对人们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制造不同颜色的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

小组准备:手电筒、蜡烛、带小孔的硬柢板、火柴、各种不同颜色的纸等。

本课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光的传播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学生讨论、汇报。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把课前已经认识到的各种事实都描绘出来,挖掘学生对光传播的已有感知,对这些感知进行简单的归纳事理。

二、观察手电筒的光柱,搜集有关事实。

1、我们来看看手电筒的光柱有什么特点。

将教室里的灯光关掉,拉上窗帘,学生将手电筒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2、汇报。学生的描述是多方面的,比如:光柱越来越大、光线越来越暗等等。正确的答案,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然后重点提出光的传播这个问题,让学生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三、画出手电筒的光的照射路线.

1、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证明吗?

2、学生讨论画手电筒光的照射路线的方法,并实际操作。除了教材上展示的主法和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教师还可以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不一定非要用书上的方法和实验。

四、实验验证.

1、简单介绍实验方法,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怎么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经过多次调试,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一条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5.总结:说说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6.进行自我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进步认识光。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学生实验.

1、用彩色的纸和手电筒制造彩色的光。

2、将两种或几种不同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仔细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记录现象。

这部分教学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只提供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这里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科学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对对色光和它的混合进行初步的了解,而学生是有能力完成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验更加完善,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发现。

三、活动:设计一美丽的舞台.

2、学生活动,展示、记录。

四、实际运用.

五、学生讨论、汇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小车的运动教案【第八篇】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一、教学内容。

《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硕果累累》。

二、教学要求:

认识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种植植物、果树,让学生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成长、开花、结果这一过程,认识植物生命的历程。

1、认识植物的种子。

2、知道种子萌发时的必备条件。

3、植物在茁壮成长时需精心培植,观察、记录并相互交流。

4、了解一棵完整的植株的组成部分。

5、总结交流并描述植物的一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植物的一生和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别。

2、如何种好植物并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四、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课时课题1、种子发芽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

2、观察、研究、记录水、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观察、记录种子在播种后的成长、变化。

4、认知塑料薄膜的使用和温度的关系。

重点:要让同学们认识实验在学习科学中作用,认真、细致、观察、记录、交流的科学态度是实验的基本条件。

难点:落实科学实验的每一步骤。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共同研究。

教具:花盆、种子。

板书设计:种子发芽时的必备条件。

1、充足的阳光。

2、适宜的'温度。

3、足够的空气。

4、适量的水分。

5、适当的养料。

6、好的土壤。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课后心得:由于在课堂上讲解植物比较抽象,而校园的植物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让同学们认为植物似乎与他们的学习关系不大,实验不好展开。

课内作业:种子在自然界的生长到死的过程(24)。

课外作业:实验种植小植物。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在《植物在成长》这一单元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认识植物就应从植物的成长过程开始,我们现以种子的认识开始。

1、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展示种子区分种子与瘦果和硕果的不同,防止把瘦果和硕果误认为种子。什么是硕果:硕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禾本科特有的类型,许多硕果被人们当作粮食使用,如水稻、小麦、大麦等,什么是瘦果?指小形干燥、果皮坚硬不开裂,内有一粒种子,由一心皮形成的果实。

2、种植种子,首先准备好花盆、种子,按教材要求分两组实验,一种是在条件好的情况下实验(包括阳光、温度、肥料、土壤、水等),一种是在缺失某种条件下的实验。

对种子的要求是:生长发育期短、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通过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总结交流,植物成长的必备条件,课内作业见板书设计。

4、家庭作业:在家种植一或二种植物,把它的成长发育这一连续过程通过观察研究、记录下来,清楚了解植物的一生。

名词解释:

果实=种子+果皮=花萼。

种子=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种皮。

种子:花生米、西瓜子、蚕豆、绿豆、杏仁、桃核、芝麻、葵花籽。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豆角、葵花、玉米粒。

第三课时课题2拙状成长。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观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理解空气、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观察、探究、记录并描述植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认识一株植物的组成部分并能找出与它相同植物的同类。

难点:如何分别一朵花的雌花、雄花。

教学方法:探究、指导。

板书设计: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哪些?

花柄、花托、花萼、雌蕊、雄蕊、花冠。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同学们:观察、记录、分析是探究科学必须具备的,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你所提出问题的答案,结合本单元,如果你每天认真观察了你所种植植物的状况就会发现,植物每天都有一定的变化,如果你认真记录了它的一生的成长过程,那么你会有很多发现,当你种植的植物最终开花结果,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你在其中精心呵护,你会为你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而你所学的知识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

1、一棵黄瓜植株的组成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

很多植物都是有这几部分组成,当种子长成植物,种子就消化了,植物的成长靠的是根茎叶吸收养料,但主要是根,最后开花结果。

2、观察。

观察植物的花。

我们观察一朵桃花的组成部分,发现它是有花柄、花托、花萼、雌蕊、雄蕊、花冠六部分组成,那么花是不是一样呢?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有可能组成部分多观察,几种做一下比较。

3、花蕊的认识。

花蕊分雌蕊和雄蕊,不是每朵花都有雌蕊和雄蕊,一朵花中如果雌雄都具备称为两性花,缺少一项者称为单性花。

第四课时课题:硕果累累。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让同学们知道,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感受植物世界多姿多彩的一个过程,所以要有恒心。

1、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2、认真填写小科学记录本,描述植物的一生。

重点:植物的多样化、异样性。

难点:能否种植、观察、记录一棵植物的一生。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直到。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植物的一生从发芽、幼苗成长、开花结果到最后衰老、死亡,整个过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寿命不超过一年的植物,叫一年生植物,植物的分类很多,形态各异,有开花的、有不开花的,有结出果实的,也有不结果实的,各种形态都有,但它们的一生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贡献给人类的有精神世界的、也有物质世界的,所以说它带给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了解它们就是了解自己。

一、了解一些主要类型的果实。

(1)聚会果:一朵花中有很多相互分离的雌蕊,由每一雌蕊形成一小的果实,并相聚在同一花托上形成果实,称为聚会果,如:莲、草莓、蛇果。

(2)聚花果: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聚花果:如桑、无花果。

(3)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枚雌蕊,由该雌蕊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单果,如苹果、桃、扁豆。

msn(中国大学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190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