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热选【汇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708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热选【汇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一篇】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经过了两次转折,管理学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看到,不依照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也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的因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因此,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4)归纳演绎的方法:是善于总结经验,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从个别到一般就是从事实到概括的归纳推理方法,从一般到个别就是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篇】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植物保护,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践行生态理念,主动采取新技术和新手段,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及植物作为首要前提,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具体的植物保护方案,确保发展农业的同时不违规自然生态规律[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资源的供给变得越来越紧张,给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植物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真正落实我国植物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并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改善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以损害植被为前提。所以,只有国家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有效宣传植物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够全面提高社会各界人士植物保护意识。與此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采取最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抵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4]。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通过引进新技能、新技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土地和农产品带来的污染,也能够保护植物不被破坏。同时,要注重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引进绿色农产品,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和绿色农作物、农产品的培养和应用,才能使有害生物侵入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植被造成的破坏。同时,实现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在保护植被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必须加强对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3]徐文远.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1):87.

[4]刘瑞光,李芹.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j].南方农业,(9):84.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三篇】

一、营销物流的定义所谓营销物流,是指在营销活动过程中,产品经过计划、预测、储存、订购、运输和签收等流转服务活动最终到达顾客手中,同时又将顾客的需求和相关产品信息反向传递给企业的循环过程。营销物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市场需求链和企业供应链的交集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它的使命是围绕市场需求,计划最可能的供应,在最有效和最优经济的成本前提下,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二、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一体化。

1.产品策略与物流活动一体化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活动中的采购、推销、顾客服务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物流系统的销售人员对产品成熟期的到来最为敏感,能及时将这一信息反馈给营销策划部门。在策划开发研制新产品时,由于销售人员经常与顾客接触,最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对开发何种新产品,系列产品应达到怎样的广度及深度最有市场潜力,新产品应具备什么功能,销售人员能为开发人员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应该将这些反馈信息作为基础,将物流与营销结合为一体,以便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物流系统自身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变化。

2.价格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价格策略对物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具有重要作用。价格策略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着物流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顺畅性。价格策略中对顾客的数量折扣结构将影响顾客的订货规模,适宜的折扣优惠,将吸引顾客加大订货量,仓库的作业将趋向于处理大宗货物,搬运和运输作业都将变得简单而高效,在实行配送制时尤为突出。

因此,只有从营销和物流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一个能够满足营销和物流综合需求的定价策略。

3.销售渠道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不同的产品策略,配合有相应的价格策略及促销策略,要实现最终将产品交到顾客手中,离不开一定的销售渠道即产品分销。某种产品能否成功还取决于顾客对其有需求时能否及时得到满足,所以销售渠道是否合理、畅通,对产品能否获得成功至关重要。不论企业是否利用代理商、批发商及零售商,必须按产品的特征、价格、顾客需求的大小及地点来综合考虑自己的分销渠道,保持从生产到顾客这一物流通道的畅通快捷。物流活动中有关需求量预测、订单处理、包装、运输等环节都与销售渠道策略密切相关。只有将这些环节与营销实行一体化的策略,并严格在各个层次中执行,特别是在那些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环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营销策略成功地付诸实施。

4.促销策略与物流活动的一体化促销活动也影响物流系统。对广告、公共宣传等促销活动大量投资是对推销人员提高销售量的一种支持。

但是,如果物流系统不能及时把产品供应到顾客手中,销售量将得不到如期地扩大。所以,需要在物流部门与营销部门之间建立便于信息快速传递的信息系统,不断沟通并协调促销活动的规模与库存、运输、顾客服务等物流环节。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篇】

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是整个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规范、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对于行政机关的管理 及其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务员的工资同公务员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又对社会 的稳定以及政治 经济 文化 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不仅能够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纳入公务员队伍,而且能大大的增强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公务员的勤政、廉政、高效具有重要的历史 和现实意义。当代我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本文试就有关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公务员工资存在不公平的现状

我国公务员对于工资水平现状的认可是令人堪忧的。在关于对现有收入情况是否满意一项调查显示,“高达%的被调查者不满现在的收入;认为报酬公平的,占受访人数的%;认为不公平的占%”.

(一)外部不公平性

公务员工资外部公平性强调公务员与其他组织(行业)的工资相比较的优先性,关注组织(行业)之间工资水平的高低。中国经济 景气监测中心调查显示,%的人认为“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该处于全社会 中等及中上等水平”.而在一项关于公务员收入情况的自我评价中,28%的被调查公务员认为“收支基本平衡”、66%的被调查公务员认为“略有节余”、5%的被调查公务员认为“较为宽裕”,另有少数公务员认为收不抵支。这与社会公众所认为的“公务员高收入水平”相差较大,我国公务员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包括个人物质需求和家庭需要),而这是从事任何工作最低要求。总体上看,我国公务员当前的工资水平同时存在“相对过高”和“相对过低”两种情况,“所谓过高,是指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尤其是从事简单事务类工作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当地的一般平均工资水平而言过高;所谓过低,则是指公务员中绝大部分受教育 程度较高、承担的决策责任或者管理 责任较大的人所得到的工资过低,尤其是发达地区的高级公务员(不指行政级别,指责任大小)所得到的工资水平过低”.这两种情形都缺乏外部公平性。政府部门相对拥有更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按照人力资本的同工同酬以及以能力、学历确定的计算方法下,公务员工资无疑应该处在更高水平。

1.国际比较:我国公务员工资低于国际标准从国际比较看,工业化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于人均gdp的倍,发展中国家平均为倍。其中,发达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一般都处在社会平均工资的中等偏上位置,普遍高于本国的社会平均水平。“美国(2004年)公务员人均工资接近7万美元,大致相当于全国人均收入的倍;巴西公务员的平均月收入几乎是巴西居民平均收入的4倍”.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印度居民公务员的年平均收入约为国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工资相当于人均gdp的倍,远远低于倍的“国际标准”.

2.行业比较:我国公务员工资处于中间水平我国最近的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划分为20个行业,我们将公共管理 与社会组织业作为公务员的代表行业进行研究。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我们选取了农林 牧副渔、采掘业、制造业等8个行业作为研究标杆。虽然我国公务员经历了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及连续五次加薪,但公务员年平均工资在行业间仍处于中等水平,始终落后于金融 保险 业、电力 煤炭水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交通 运输 仓储和邮电通信业。以2014年数据为例,公务员平均工资与金融 保险 业相比,相差35495-22546=13949元;与同年度最高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和软件 业相比,相差更达21880元,相差比率达%.

3.机构比较,我国公务员工资优势不明显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与企业 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即公务员工资应与同等素质的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趋势相一致,其中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 。按照国家统计 局对国民经济调查时的分类标准,具体将国民经济组织机构分为机关法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为方便研究,在这里我们将机关法人等同于公务员组织进行分析。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企事业单位,但事实并非如此。以2014年为例,企业单位就业人口 万人,事业单位就业人口 万人,比机关就业人口(万人)分别高出倍、倍。不同的基数使得平均数的代表性不同;同时,我国公务员的工资与企事业单位的比率低于国际标准,国际上公务员工资水平“一般参照企业从事相似工作、具有相同资历人员的工资标准制定。公务员与企业平均工资之比大体处在:1—2:1的水平”,而我国公务员的工资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比率分别保持在和左右。从此意义上说,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比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仍是相对偏低的。综观国际比较、行业比较、横平比较三个比较维度,我们可以看出“公务员工资缺乏外部竞争性”,这会导致三种结果:影响政府工作绩效,形成政府冗员。具体表现为在本职岗位上消极工作,缺乏工作热情、办事效率低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求得年终考核过关以保住职位;离开公务员队伍,给政府的人事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根据人事部一份名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的调研报告统计 ,“自从机构改革、人员定岗以来,从1998年到2002年,在人事部抽查的21个中央部委共流失本科学历以上公务员1039人,占同等学历公务员总数的%.其中外语、国际经济 、国际法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涉外审计 等涉外专业的公务员相对严重,与这些专业相关的部委如原外经贸部、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 署等分别流失158、157、107和88人”.

从发展趋势上看,处级公务员和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公务员流失的比例越来越大,流失的主要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通过研究分析,“公务员流向主要有各类公司 及企业、国外、事业单位”.这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低于市场价值不无关联;异化公共权力行使,影响政府清正廉洁形象。这样的工资水平“不可能作为追求一种新生活价值的资源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些人思想上动摇,个人主义膨胀,就可能通过公共权力来寻求资源和财富,因为这是唯一可能的途径”.党的十七大 以来(2014年11月至201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万件,结案万件,处分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4960人(移送司法 机关801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亿元。我们党和国家损失了最宝贵的人力财富资源:党员(人员)378万,县处级以上干部竟达76849人”.这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为公众普遍意义上认为公务员工资偏高种下了诱因。

我们很难说公务员工资缺乏外部竞争性导致的后果孰轻孰重,但在此之中反映出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管理的注意性事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公务员工资待遇外部优先性不一定引起公务员公平感,但缺乏外部竞争性一定导致公务员不满足感上升。在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中,有三成以上的公务员认为当公务员的最大好处是“收入和福利”,该比率并不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工资的吸引力与公务员层级成反比,越接近基层政府对于公务员的工资问题越看重,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地区亦如此。就此意义而言,公务员工资管理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是大问题,这是由其“执行公权力”的职能属性决定的。公务员工资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小问题,都会因为其“社会效应”而被放大。

(二)内部不公平性

1.公务员工资的地域不公平

经济增长与公务员工资趋向相同并保持一定比率(见下图),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是公务员工资地域差别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现有的公务员工资“二元分割”体制下,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则直接导致了公务员地域性工资差别。安雯认为,“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前者有可能因为缺乏收入来源而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上大打折扣,该调资的不调,该兑现的不兑现,国家调资的政策记入档案 ,什么时候有钱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而后者却因为有来源,不但能够百分之百兑现国家政策,而且自己还另外出台一些土政策,额外增加补贴、津贴。这样算账,差别就十分大了”.在这里我们以2014年为例,选取了我们选取了gdp总量分别位居第2、3、4、7、10、14、24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黑龙江、重庆作为标杆进行研究。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公务员工资水平。我们以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上图中人均gdp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黑龙江、重庆。京沪地区(2014年)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而重庆市(2014年)人均gdp尚不足1500美元,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各地公务员工资一般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同方向变化。从总体看,除上海、浙江外,其他五个省份略高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这是由于上海、浙江两地外资经济、私营经济比较发达,拉高整体居民收入水平,而公务员收入水平则相对于全省人均gdp水平偏低了。因而,对于公务员工资不能仅仅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指标,其是能做为基本参照系数进行考量。我们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地区公务员工资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说上海地区公务员工资处于较低水平,这与上海公务员总体收入水平不符。

(2)一般来说,公务员实际工资的高低与公务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呈同方向变化。恩格尔定律认为,随人们收入的增加,或者伴随人们富裕程度的上升,其家庭用之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会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而在非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比重,则可能随富裕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即恩格尔系数与家庭收入成负相关。由上图我们可知,以上七个省份公务员工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上海、江苏、重庆、山东、黑龙江、浙江,而生活消费支出占工资比例从高到低(富裕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浙江、重庆、黑龙江、山东、江苏、上海、北京,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北京、上海、江苏三地公务员双向指标最高(工资水平、负向恩格尔系数)水平最高,而浙江公务员水平最差。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公务员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有学者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既然公务员工资各个地方不均衡,各个地方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挤入公务员队伍”,这样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公务员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趋利性,也更倾向于选择高工资水平的地域。但由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竞争较为激烈,许多人做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往往会出现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公务员队伍的贡献服务意识较高的现象。一项对重庆市公务员的调查验证了此观点,公务员对于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人生价值的关注明显高于对于工资的关注。我们不能单纯的说,重庆市的公务员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应该看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庆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公务员工资行业工资竞争力不足,而作为公务员一种特殊身份,对于行政精神的追求成为了职业前景的主导性因素。

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引致了公务员工资不公平,同时后者又反向影响区域发展水平。各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争取人、财、物的“公关能力”是不同的,最终形成了“区域性利益集团”,如何协调二者关系也成为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关键之一。

2.公务员工资的府级不公平

府级差别主要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政府的公务员工资差别,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差别。我国公务员的府级差别主要是由于“分灶吃饭”的“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财政 体制造成的。2014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中规定,“工资制度改革所需经费,由财政 负担的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对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于本次改革中地区附加津贴、边远地区津贴也基本列入本级政府财政支出事项。这意味着各级财政可以灵活控制津贴、奖金等事项的发放事宜,同一地区不同政府层级财政情况不同,发放额度便有所差异。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况,“边远地区的公务员最应该得到边远地区津贴,却因为本级财政吃紧,而迟迟拿不到应得的那部分津贴”89.例如,某省某县有一处海岛,“海岛补贴从70年起保持20元/月。该地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由于太低、条件太差,海岛的干部留不住,岛上的公务员基本是靠自觉性在做事”.刚刚结束的2014年的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此次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突破3万大关,但仍有50个职位无人问津目前,相对于城八区职位受宠情况,远郊区县的职位则显得门庭冷落。空缺职位大多为远郊区县的职位,怀柔、大兴、延庆等远郊区县占了31个。公务员府级差别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方的经济条件的落后或者地理 条件的恶劣,无形之中扩大了府级差别。

3.公务员工资的部门不公平

公务员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从事着本质相同的工作,但“强势部门”与“弱势部门”之间工资差距很大。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政府部门影响力降序排列依次为财政部门、公安部门、人事部门、税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教育 部门、城乡规划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并且资源的控制度、部门作用的重要程度以及部门领导的个人影响力成为部门影响力的前三位因素。在这里我们选取了新疆阿勒泰地区2014年的县处级领导工资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条管部门、行政综合部门、党群部门、教科文卫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政法部门、农林 水牧部门六个部门类别中的国税局、人事局、妇联、教育局、司法 局、农业局作为研究标杆。为研究方便,在这里我们对职级和职数设置引起的差别忽略不计。

(1)一般来说,基本工资与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变动趋向一致,且前者高于后者。如图所示,除教育局与总体趋向相异外,其他部门趋同。基本工资高的部门,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也越高。论文格式 各个部门的工资差别不仅包括基本工资的差别,也包括其他工资项目的差别。这启示我们在公务员工资待遇改革时,必然要对公务员工资结构和比重进行调整。

(2)一般来说,基本工资与总体水平呈正相关。如图所示,基本工资与总体水平(总体水平=基本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趋向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国税局、司法局、教育局、农业局、妇联、人事局。我们可以知道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水平(如税务局、司法局)远远高于具有一般事权的基本部门(如人事局、妇联),且垂直管理部门高于非垂直管理部门;同时,按照上文中部门影响力的划分,其对应部门影响力分别位于第四位、第二位、第六位、第十位、第八位、第三位。据此我们可知,公务员基本工资水平直接反映公务员总体水平。公务员工资部门差别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的地方公务员对此反应强烈,省级政府即使了实行“阳光工资”工程感知度仍达到60%.据财政部2002年对质检总局、税务总局等八个执法部门津贴统计,最高部门人均23448元/年,最低部门8100元/年,相差高达15348元。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年度差别高达3万余元。例如2000年广东省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收入最高的月工资达到四五千元以上,而其他几个部门最低的仅为1000多元。地区的经济性差异无疑加剧了横向部门间的差距,越富裕的地区部门工资差别越悬殊。

4.公务员工资的职级不公平

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各序列在职务设置、工资状况、职务消费、公费医疗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事实证明,各序列公务员在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不同职级公务员晋升机会不同,我国的职位晋升序列的设置呈现“倒金字塔型结构”,客观上加剧了工资提高机会的不均等。1995年以后,各职位序列公务员按照《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进行了工资调整,之后历经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的五次大的工资调整,到《公务员法》施行后,形成了职务和级别对应的工资结构。其中,2001年之前低职位公务员工资增长幅度略高于高职位公务员;2001年以后,出现相反趋势,级差带宽逐渐缩小。公务员不同职级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差距逐渐拉大。截至2014年7月,我国公务员从国务院到办事员(共有15个级别),正厅级和办事员的职务工资比例为:1,同一级别高低工资比例达到:1.而国外公务员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比例在10倍以上,远远高于我国目前的标准。在今后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中,应该逐步扩大两者之间的差距。

二、我国公务员工资不公平的制度成因

(一)工资制度改革不彻底

由于公务员的工资分配涉及经济、政治 、法律、文化 、习惯等因素,同时因为既得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中的影响,我国历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都缺乏彻底性和整体协调性,只是对出现问题的环节的小修小补,未从根本上撼动我国的工资分配体制。自2014年《公务员法》实施之后,公务员工资分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但建国以来长期积累的历史 遗留问题使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面临长期的改革难题,计划经济的传统分配模式并未实际改变,历史潜规则的制定者难以突破旧有规则解决问题。如何做到工资分配公平公正并对公务员形成有效激励,是我国公务员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政府公务员工资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公务员工资管理“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力求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但实际运行中公务员工资往往由公务员系统自身状况决定,而较少受市场的影响,工资调查制度基本形同虚设。政府工资管理理念的偏狭直接导致公务员工资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难与市场人力资本价格同步;近来备受关注的公务员加薪往往成为政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而忽视了公务员的个人需求,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部分公务员向系统外流动。

这和我国的公务员工资管理对于西方经验的参照度和借鉴度不够有关,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我国还在为“公务员高薪是否养廉”问题争论不休时,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实践完成了廉洁政府的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在管理理念上,西方国家普遍将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定义为“特别权力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本质上属于劳动雇佣关系,与私营部门、社会团体相比较只是劳动产品的不同;政府不能任意的通过法律对公务员的工资随意调整,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来限制政府对公务员实际利益的影响。同时,公务员可以通过一定渠道向政府反映工资利益诉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公务员是政府执政的工具载体,除了《公务员法》中规定的申诉控告途径外,公务员只是被动的管理客体,阻碍了信息的组织内流通,甚至导致公务员工资管理决策与实际不符、缺乏实效。

同时,政府工资管理缺乏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有观点认为“认为公务员的发放是政府的内部事务,与社会公众无关”.公务员工资是税收 的二次分配,相关政策本质属于公共政策 ,社会公众对于该政策过程的参与度不够。政府在考虑工资政策的社会反应时往往更容易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不管这种对于政策的质疑是否合理和代表性程度如何。

(三)缺乏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构建的法律支撑

目前我国形成了以《宪法 》为指导、以《公务员法》为实施架构、以其他相关规范文件为补充的法律体系,但并未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截止到2014年4月22日,据法律出版社《最新人力资源 与人事管理法规全书》的整理显示(正在运行实施中的法律),目前国家公务员管理总类规范性文件14个、公务员录用与辞退规范性文件11个、公务员职位任免规范性文件6个、公务员考核晋升规范性文件5个、公务员奖惩规范性文件10个、公务员薪酬和福利规范性文件20个,累计规范性文件66个。从总量上说,已经具有了相当数量规模。但在内容规定上较为宽泛,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仅有6个。其中,《公务员法》制定了关于公务员管理的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是公务员管理的核心法律。但对于工资管理的可执行性不足,缺乏具体的执行章程。以《公务员法》中关于工资的规定为例,仅仅从第七十三条、七十四条、七十五条规定的公务员规定的工资制度、工资包括的项目、工资调查制度规定了工资确定的相应标准和原则,并在简略提及了工资的经费保障问题。这样的规定在实际中很难执行,我们很难知道国务院作为最高级别的公务员和作为科员的最低级别的公务员工资具体的差距是多少,或者有什么样的一个原则和测算体系可以使我们得出两者的差别。此类问题不仅出现在工资规定方面,公务员的福利、保险、培训、晋升等都缺乏相应法律规制。

四、解决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创新公务员工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是目前上至党中央,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关注的问题。要破旧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那么只能是国家只出台指导性的工资政策,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水平和增资办法,逐渐形成在工资分配上国家、地方和单位多层次、多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工资分配机制。公务员的收入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将对全社会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应确立的基本观念

1.确立公务员主体地位的观念。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是使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的主导力量,起着保障政府稳定和高效运作的重要作用。但公务员作为自然人,在服务于政府的过程中,又有着与普通公民相同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享受生活的权利等。这就要求既有与其社会价值相一致的经济收入,又有直接支配这些收入的权力。要满足公务员的这些基本权利,首要的是确立公务员的主体地位。

2.确立公务员职业社会化的观念。公务员职业的核心是社会化,是社会职业之一。只有确立公务员职业社会化的观念,才有利于这种职业标准的确立、职业行为的规范、职业人员的选拔,才有利于确立社会化的权益标准,才能对其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同时才能对公务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监管。

3.确立薪酬是公务员惟一收入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在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的同时,有自身的经济权益要求,但这种要求不是无限度的。这种权益应在法定的、独立的薪酬体系中得到。现在,社会上,甚至在公务员中,个别人对公务员这一概念的理解偏颇,简单地认为“公务员”即“干部”,“干部”即“官”,“官”就是吃“皇粮”,国家应当高标准供养终身,甚至子孙也要国家全包。这种观念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事实上这种观念还在不断强化。如,个别单位一再建设超标住房;配备超标轿车;追求全而又全、更高级的福利等。因此,迫切需要树立公务员薪酬是其惟一收入来源的观念。除此之外,其他非法所得应被视为违纪、违规或违法。

4.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作为国家主体行为的直接执行者——公务员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群体,其薪酬模式也应是科学的、完整的、独立的,具有稳定增减机制、规范化的体系。新模式与外部的关系要体现平衡比较的要求;在内部要体现按劳取酬的要求,又要考虑地区差异,具有激励作用。

(2)经济性原则。新模式要体现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匹配,与人均国民收入相称,与人均国民收入增减相一致。在平衡比较的基础上,以较少的财力,通过公务员实现对国家社会事务的稳定、廉洁、高效的管理。

(3)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这是我国加入wto后实现政府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新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可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直观地反映我国公务员收入总水平与发达国家公务员收入总水平的差异,间接衡量我国公务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效能。四是法治性原则。即依法支薪,公务员的薪酬要经过立法和司法程序,保证它的确立、完善和长期有效施行。以完备的法律,保证公务员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建立工资比较体制,完善增资机制

根据工资的公平性原则,建立公务员系统与系统外行业的工资比较体制,同时也使工资增长速度与物价水平以及经济、财政增长速度相协调。

1.工资设计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公平原则。从外部比较来看,公务员的工资应比较其他行业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根据香港公务员薪酬政策及制度发展概览显示,香港在1968年政府就接纳了薪俸调查委员会提出的“可与私营机构作合理比较”的建议,确定“公务员薪酬与工作大致相若的私营机构雇员所得薪酬可作合理比较”的原则,同时公务员有合理权利要求继续获得以生活费用指数为依据的实际收入水平,但须证明其它机构雇员也有同样,并成立了薪俸调查组,负责搜集及分析有关私营机构薪酬及服务条件的资料。同样,首长级的薪酬水平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调整。我们应当留意到发达国家及地区所提到的工资比较更强调的是同类人员的比较,因此,不能笼统地对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进行比较,而更精确地是应比较同地区、同工作性质、同教育背景人员的工资收入。对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而言,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偏低是事实,但在下层的工作人员却未必收入低。许多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美国政府“由于面临it人才的短缺,于2003年单独为政府工作的信息技术人员制定了新工资表支付较高的工资,以保证it技术人员的稳定”.对于我国而言,这一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当然,主要还是得有一套完善可靠的薪酬调查体制。目前一些有条件的省份及地区已开始有公务员薪酬比照企业同类人员薪酬的动向,“广东省统计局2001年1月对广州、汕头、深圳、湛江、梅州等9个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和公务员各万处级以下人员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比较,企业管理人员比公务员平均高出约1000元”,这才有了2003年1月省直属公务员系统提高岗位津贴的行动。

2.公务员的工资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联系。

建立工资动态增长机制。这包括定期晋升工资和适应物价水平两方面。定期增资和适应物价原则是各国公务员工资制度遵循的重要原则,不少国家都作了相关的规定。“美国规定,美国规定,从第一到第三级,每52周自己晋升1级;从第4级到第6级,每104周晋升1级;工资为7至9等的,每156周自动晋升一级”.同样,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均在法律上有对工资适应物价作出了相关规定。“法国、比利时、丹麦、冰岛、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等国则采取工资指数化的办法,把工资与物价指数直接挂钩”.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目前工资制度的出台均由党政共同讨论决定。工资制度的执行均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如1993年10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中写道“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3年10月1日起,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而国家对于公务员的工资保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法律出现。“美国1962年《联邦工资改革法》规定:联邦政府中的各级工资应能与私人部门的同等工作的工资相对比”.美国的宪法 对联邦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专门的工资法规和实施细则则对公务员的工资作了具体的规定。《日本国家公务员法》、《法国公务员总法》等法律都对本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3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全体公务员于2004年与2014年分别减薪3%,许多高-官也纷纷自愿减薪。由于2002年10月已减薪,再次的减薪也引起了部分公务员的担忧,但由于有基本法关于特区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不低于1997年的底线的保证,躁动很快就平息了。部分地区已在公务员提薪的合法性程序方面有所行动,“2004年6月,广东省人大采纳了人大代表的建议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在给公务员加薪时,首先应该进行听证并报人大会审批”.这一规定体现了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给自己涨工资的原则。在我国,工资晋升的合理化、制度化等都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

(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理论,影响员工行为和工作态度的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措施、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这些因素只能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只有“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才能带来积极态度和激励作用。现我国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包含更多的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较少。因此,对于公务员工作的.认可、表彰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对于货币形态的表彰,虽然政府机关的财政具有刚性特点,但在地区部门或行业部门里却可设立奖励工资对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若奖金在正常经费内无法开支,可在工会等部门经费设立单项奖励。美国的公务员工资体系里也包括奖励工资,即“政府各部门或独立机构对于作出优异工作成绩或提出合理建议而对改进政府工作作出贡献的公职人员,给予现金或荣誉奖励。奖金的种类有:特殊成绩奖、质量优异奖、节约奖、建议奖等。奖金多少,按所提建议和工作成绩为政府带来的能用美元计算的价值来确定。如节约奖的发放标准是,节约一万美元以下者以10%发奖金;超过一万美元者,以少于10%的金额发奖金”.香港的公务员的激励形式则更多表现为福利形式,如住房提供,旅游 奖励,带薪假期等。我国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可借鉴以上的激励措施。

(五)提高工资收入的透明度,规范工资发放。

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具有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的特点。高福利的现象随着住房货币补贴与医疗改革的实现而得到弱化,但高补贴却是在一部分权利部门中继续存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同部门工作的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很大、而同一部门不同岗位上的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却很小,前者扭曲了不同政府部门公务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后者忽视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中的效率原则,部门与地区造成了公务员的收入的差距。为了防止政府利益部门化,防止权利寻租,规范政府行为,工资制度改革应该是向规范化、透明化、货币化的方向发展,要明确界定工资收入与福利,建立短期与长期兼顾的福利预期制度,使公务员能有预期的利益追求。目前,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广东、上海已逐步地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如北京市近期进行的“阳光工资”改革使各机关单位的收入纳入统一的财政渠道并规定了统一的津贴发放标准,致使北京的一些实权部门公务员的有所下降,而另一些清水衙门公务员的收入却得到提高。上海“将完善机关工资外收入统一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长效激励的公务员年金制度和福利制度”.

结  语

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阐明了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四部分的内容。同时,在制定公务员的工资制度的时候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正常增资原则、平衡比较原则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的原则。在今后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研究中,可以对公务员现行工资制度的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体系略析

(一)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涵义、状况及意义

(二)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滞后的主要原因

第二、工资调控有所削弱,地区及部门间的实际收入差距较大。

二、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四)改革工资制度是应对当前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

(五)改革现有工资制度,是实现“以薪养廉”的对应要求

三、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与变迁的思考

(一)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

(二)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创新方式分析

1.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应有国家主导

2.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中的诱致性因素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五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文献信息检索,在没学习这门科目之前,我认为的文献就是别人在网络上所发的文章。但是学习完之后,我对文献这个词语有了新的理解。什么是文献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是正式信息交流的利用对象,是人们获取全面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文献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积累和传播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以前我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想查的关键词的时候都是直接去百度,但是百度回答的答案也许并不专业,但是这门科目教我们如何运用中国中网。中国知网的主要数据库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当我们想查询关于自己专业上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中国知网查询。目前ki的内容数量大于目前全世界所有中文网页内容的数量总和,堪称世界第一中文网。

不仅如此,我们学会如何运用中国知网去查询自己想要的内容,关于文献信息检索,有专利文献信息检索标准文献信息检索学位论文信息检索会议文献检索科技报告检索。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更应该了解什么是学位论文信息检索。关于学位论文包含了那些内容?学位内容一般分为:封面版权声明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序言正文注释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的致谢附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封底。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写的,我们只有了解学位论文内容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去抒写自己的论文,通过学位论文检索找到数据库,参考文献明确方向找到自己的主题。

课程建议:我认为还可以给我们多讲讲关于文献的扩展知识,其实很多文献查出来后有点看不懂,可以给我们讲讲文献。关于航空类信息检索目前我感觉资料齐全大部分想了解的都能了解到。没什么过多的意见。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六篇】

摘要:系统的阐述了药物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提出现在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正文: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现状下,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近十年来,在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大中药产业,它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中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截至年年底,总产值已达7000亿元,并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1]。同时栽培中药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农民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中药病害是中药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大范围或超标使用使中药的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农药残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商品。中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金银花、枸杞等病虫害发生频繁,过量施用农药,不但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过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而且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施用农药不当,使其有效成分降低。所以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药病害综合防治的现实意义。

1、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意义。

药材质量低劣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规[2]。

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植物药资源,其种类之多,藏量之大,为世界之冠。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我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调查,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中国药典版收载中药材532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臧量就达850万吨左右。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

我国中药种植数量庞大,从事中药相关行业的人员众多,而作为中药行业基础的中草药栽培行业更是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他们的创富提供了条件,所以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病虫害防治则是药用植物种植中关乎药材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贝母腐烂病、白术根腐病、附子白绢病、当归根腐病等。

无性繁殖材料是病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采用无性繁殖,如地黄、贝母、元胡等。有些是种子育苗后用种苗扩大种植,如人参、当归等。这些种苗不仅用于主产区,还常被引种到新产区。由于这些繁殖材料基本都是药用植物的根、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本身常常受到严重的病害侵染,所以它们是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如牡丹分根栽植时,不剔除带有根结线虫的根段,致使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

这些种种,都对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经济意义。

重要行业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推动农民就地致富,绿化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较长的产业链适宜安排大量的就业人员等综合效益,符合战略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中药种植过程中,种植方式落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材产量不稳定,病害频发,对药材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重视和解决好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是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重要病害,是老参地利用的重要障碍。但在北京地区农田种植人参的情况下,锈腐病的严重性被根腐病所代替,因为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中的根腐菌占据优势。又如云南三七的根腐病,浙江白术的术蛀虫,山茱萸的蛀果蛾、宁夏枸杞的蚜虫、负泥虫等。

20%~30%,严重者达到50%,甚至还有绝收的现象,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药用植物发展的瓶颈。对药材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巨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生态意义。

如今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方式最主要使用的是还是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很多人在施用化学制剂的过程中不注意用量,存在施用高毒农药,过量施用,长期施用等问题,这不仅仅会对药用植物的防治带来巨大的隐患,很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使原来的化学药剂失效或增大施用剂量;同时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问题,药用植物本来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由于农药的残留,反而会损害人体的健康,这样就得不偿失了。长期使用农药也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在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产安全的药材。

通过流水等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1988年从有机质丰富的吉林省人参产区土壤中分离到多个木霉菌株,并从中筛选出对立枯病丝核菌有强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田间试验结果用木霉麸皮制剂处理表土,防治效果达60%以上,每年早春参苗出土前结合田间松土,施用次即可[4]。室内抑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作为普遍存在并具有丰富资源的拮抗微生物,木霉在药用植物病害,尤其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据报道哈茨木霉至少对1829属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5]。

绿色中药材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中药材[6]。生产绿色中药材我们认为应立足于植物自身的保健,这是“绿色植物”的植保基础。采用抗病、抗虫品种,优良种苗,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注意调整植物体营养等,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而且有助于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

在生产中应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来提高药材质量,主要的措施有:

1、以自然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招引和培殖天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长期共同生活,互相适应、演变、分化,在这一协调进化过程中,植物的次生物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可利用植物性杀虫、杀菌剂进行开发利用。

2、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合理使用农药,把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水平,使中药材及其加工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

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7]。从各个方面提高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参考文献:

[1]张伯礼.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国食品药品监督,

[2]proctorg:industry,botany,,1987,9:87.

[3]李根.关于中药产业及生产技术的分析.魅力中国,2010,1。

[5]徐同,钟静萍,李德葆.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植物病理学报,1993(1):63.

[7]黄大日方.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世界农业,1991,4:37.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七篇】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只有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和相应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的有效进步。而在基本的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管理质量,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才能带动整体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本文对物业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关策略和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认知模式。

1.基本内涵。现代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体业主的切身利益。物业管理是发生在企业接受委托之后,在得到委托的同时,相应的物业管理企业就要保证基本的管理理念革新,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体管理项目的升级。在具体的物业管理中,还包括必要的合同签订、相关权责的划分以及物业管理有效价值的反馈等等,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服务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也要为业主提供最为优良的生活环境。首先,物业管理的基本服务项目针对物业工程,要实现合理化的项目规划。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也要针对相对应的人群,不仅要对基础项目负责,也要对整体的业主负责。其次,物业管理是一项经营项目,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价值的优化。并且由于服务管理是劳务和服务的综合,需要企业在提升自身使用效能的同时,进行服务性能的保值和升值。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基础的物业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和服务的优化,也要保证基础经营项目的.合理化,要与基本社区进行联合,实现特色化服务和高标准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基础的中介和信托机制,实现合约约束下的权责分明。

2.主要内容。物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是基础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常规性服务、针对性服务以及委托性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形成不同形式的服务项目。

常规性服务.主要运行基本建筑维护和住宅装修监督,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系统化,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对整体环境进行细致化的分管和监督,保证基础绿化管理以及住宅区内相关公共秩序的管理。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常规性服务的细化项目很多,需要对业主区域内车辆的停靠进行秩序的维护,也要保证代办性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妥善保管和建立基础档案,实现整体化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性服务.除了常规性服务的相关规定,也要保证对于特定群体和单位的相关针对性服务,保证日常生活类、文化体育类、教育金融类等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不仅能充分体现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管理的多样化发展。

委托性服务.对于物业管理来说,委托性服务是针对特定条件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服务,需求的满足也比较单一,但是能及时性的完成整体的管理质量提升,只有做到细节和大局的合理化平衡,才能实现基础服务的标准化。在整体管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集中优化基础的常规性服务,也要对针对性服务和委托性服务提高认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选取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并且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整体专业素质,并要以最为真诚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相应管理项目。

1.正确定位职业认知.在物业管理中,要对相关项目管理进行集中的优化,也要对基础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能清醒的认知到服务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并且要树立优化服务意识。要保证相关服务人员了解自身服务对象,了解基本服务项目人群的心理诉求。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了解自身服务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对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要求进行集中提升。

2.正确了解职业特性.在推进整体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集中了解相关服务项目的基础特性,保证对于服务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进行基本的认知。对于物业管理来说,服务项目不是一时的,需要相关服务人员和企业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管理。另外,企业也要提升自身企业的基础竞争意识,在实际项目建立和推进过程中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型监管机制和意识。企业不仅要优化基础企业的监管力度,也要集中提升相关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在创设专业团队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基本的物业管理就是保证整体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石,只有将基础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特性得到优化,才能充分优化整体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物业管理中,基础的管理项目不仅包括管理和基础的经营,也要对业主和物业人进行细化的项目服务。物业管理基础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物业企业的基础素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服务提升项目中,不仅要提升企业内部的基础价值观,也要创建革新的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只有高质量的服务输出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管理价值的优化。如果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意识和认知的升级,相应的物业管理质量就会下降,管理的社会价值也就会随之降低。另外,在物业管理中企业要明确的认知服务对象是整体服务项目的运行核心,只有保证业主对于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才能实现物业服务真正的价值提升。企业要集中巩固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就可以实现业主需求的满足。建立以物业服务企业为服务内容和形式认可的基本支撑,就能有效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形成整体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分割。在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能够收获业主的信任和尊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规划的推进和实施。企业要发展,就要集中力度在服务和质量提升上,用心服务,诚信服务,保证了物业管理体系的有效建构,能促进整体企业在市场中完成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真正的正向增长。企业有了优质的业界口碑,就能在市场中拥有基础的发展资本,有了高效的发展服务效果,就有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地名研究的重要性【第八篇】

摘要:钢琴演奏是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视奏训练是当前钢琴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具体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钢琴教育更具灵活性,从而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院;视奏训练;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对高等师范学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步入教学领域之后,这是身为教师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所以,当前对于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改革十分必要。视奏训练是在当前教学需求之下产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钢琴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十分明确的成效。因此,在后续的分析与讨论当中,笔者将以视奏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应用为主题展开,以供学习者参考。

1视奏训练定义与重要性分析。

欧威视奏训练,主要是将符号(即可见的乐谱)转化为实际动作(即演绎过程)的训练方式,就是说让学生学会通过眼睛去感知节奏与韵律,最终到达看谱便能演奏的境界。这一项训练的关键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要强化学生对键盘位置的掌控度,让学生将键盘上每个音的位置都刻印在脑中。其二是对声音、乐谱、键盘位置三者迅速转换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听到节奏时便能下意识在脑中将其转换为乐谱,再将乐谱转变为键盘位置,然后演奏出来。其三是要强化学生对各类乐曲风格及情感语言的熟悉程度,确保学生对每种风格的表达手法都足够了解。整体来说,视奏训练的不断推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熟练一首乐曲的速度、拓展学生演奏的曲风范围、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学生未来的.钢琴演奏技巧应用十分有利。因此,可以说视奏训练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我国师范高校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训练,能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演奏基础,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钢琴技巧去诠释各类曲目,促使其在未来成为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教育人才。也正是因此,当前对于视奏训练的落实与改革,是我国师范院校面前最重要的一项课题。只有教学真正得到重视,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作为一名能够灵活应用钢琴技巧的教师,要学会利用音乐去引导更多学生,努力做一名具备艺术底蕴的教师,进而在教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2师范高校视奏训练问题分析。

思想认知存在问题。

在当前国内的钢琴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的不统一,而且也不能称作一个体系,所以,视奏普遍被认为是最难教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式以及规章可以参考。因此,师范高校的教师多数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际演奏技能的强化,视奏能力则通常被认为是在不断地实践练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并不需要一个具体的教学训练过程,所以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始终缺乏提升学生视奏能力的意识,并且其自身也并不具备视奏教学所需要的技巧与能力。视奏环节无法落实,最主要还是因为视奏本身就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课程规划存在偏差。

3提高视奏能力的方法。

强化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

对于键位的进一步熟悉。

如果说视谱过程是人类大脑对音乐信息的吸收与解读,那么演奏的过程,则是身体依照大脑指令处理音乐信息的一个过程。因为视奏的整个过程是看谱进行演奏的,所以就如同眼睛关注屏幕但手却需要打字的“盲打”一样,要求我们在视奏时要能熟悉键盘。这个熟悉指的是对键盘方向和距离的把握,就像使用计算机打字的“盲打”一样。高等师范院校中的许多学生,在熟悉新曲的过程中,采取的都是看手记谱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简单曲目时,还能够起到一定效用,一旦逐渐深入,学生则无法短时间掌握,流畅演奏的目标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对于学生键位熟悉感的具体训练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一是“盲打”的联系,要学会让眼睛离开,用手指去感觉键位。其二是要更多针对琶音、音阶、和弦及和弦转位等进行练习。以跨度为一个八度的c大调琶音的练习过程为例。这项练习可以从单手开始,以慢速的连奏练习去促进学生熟练。借助持续练习让学生学会体会键距及键位,让学生的手指对键盘有缓慢熟悉的一个过程。具备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利用非连奏及跳音的练习进一步强化熟悉程度。

更多融入伴奏、合奏训练。

钢琴不仅仅是独奏乐器,在许多协奏曲当中也担当着辅助角色来协助演奏。伴奏、合奏的练习也是提升学生视奏演绎能力的最佳途径。不同于独奏环节,伴奏与合奏环节中更强调的是整体协作能力。演奏一旦开始,就必须要遵从一定的节拍及韵律进行下去,不能出现很长的停顿。如果出现了卡壳的问题,整首歌曲的演奏便不能顺利进行。视奏过程最注重演奏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所以在高师的钢琴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采用合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合奏过程中不断寻找协调点,也许一开始会不得要领,但通过几堂课的教学,就能够逐渐掌握,达成协调。这样的协调性培养对于学生视奏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4结语。

视奏训练是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视觉辨别旋律、学会依靠双手去掌握旋律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师范高校来说,这样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最终能否熟练掌握钢琴演奏的要领,熟练地在看谱时辨认旋律,并借助双手熟练演奏,都与视奏教学有很大关联。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更要重视学生视奏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明确提高,最终成为更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智源.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视奏能力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

[2]张驰.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视奏教学的意义与实训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3(0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1897081